APP下载

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思路

2023-03-22张晖河北省煤田地质局第二地质队河北省干热岩研究中心

品牌研究 2023年8期
关键词:财务人员信息系统事业单位

文/张晖(河北省煤田地质局第二地质队(河北省干热岩研究中心))

随着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越来越多事业单位认识到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要求。在管理会计的背景下,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能够为单位的各项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借助管理会计工作优化单位的管理流程,推动财务和管理之间实现整合。近年来,我国的管理会计体系得到不断发展,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深层次的问题。例如部分单位的工作流程不合理,管理机制不细致等问题,导致单位的管理会计工作无法实现进一步发展。因此,本文针对事业单位管理会计转型的路径进行梳理,认为事业单位开展管理会计转型是事业单位应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也是事业单位提高财务管理效能的方法。

一、管理会计的意义

事业单位开展管理会计,不仅能够对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升级与再造,更是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响应预算一体化号召、开展财务分析、帮助事业单位优化管理绩效的重要方法。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的建设,不仅能够帮助事业单位发现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找到问题的成因,制定出为事业单位管理工作提供支持的方法,还能够借助管理会计工具对事业单位各环节工作实现严格监督和控制,从而应用系统化的思维整合事业单位各环节的管理流程,帮助事业单位实现对各项工作的全面监控。

二、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问题

第一,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存在一定缺陷。管理会计的基础是财务人员,只有财务人员形成专业能力,才能保障管理会计工作顺利开展。但是部分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专业能力不足,不能帮助事业单位开展预算管理、财务分析等方面的工作,也不能分析单位内部各环节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规划。由于财务人员专业素养存在缺陷,导致事业单位管理工作难以有序开展。

第二,财务信息系统建设滞后。管理会计强调借助强大的信息系统帮助事业单位开展财务分析及预算一体化管理,但是很多事业单位的信息系统建设不力,各项信息系统难以有效衔接。由于事业单位的信息系统管理流程不科学,严重制约了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工作的开展。

第三,管理会计的具体工作不够完善。当前事业单位应用管理会计工具主要是在财务分析、绩效管理、预算管理等环节,部分事业单位的工作流程还不够科学,没有结合单位实际特点明确各环节工作要求。由于单位的管理机制存在一定缺陷,制约了单位管理会计工作的开展。

三、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思路

(一)提高财务人员专业能力

第一,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在管理会计的视角下,财务要为单位的决策提供支持。管理会计强调对预算管理、财务分析等方面的支持,因此财务人员要能够站在整体视角分析工作实际,帮助事业单位实现其价值。事业单位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让财务人员了解管理会计的基本知识和要求,并且能够站在管理层角度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对事业单位各环节工作进行全面梳理。事业单位在管理过程中要对自身工作流程进行分析和梳理,结合事业单位的工作实际制定更加科学的管理决策。

第二,优化财务人员的思维模式。长期以来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受到核算工作影响,形成了严谨的作风和固化思维模式。在管理会计的视角下,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要参与到单位各项管理流程中,帮助事业单位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及不足之处,通过对事业单位的流程进行全面分析和预测,能够站在事业单位整体视角为各环节工作提供支持。同时,事业单位的人员也要能够站在管理层的视角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管理提供支持。

第三,提升事业单位人员的专业分析能力。财务分析作为事业单位的管理会计重点,也是实现价值的表现。事业单位的财务负责人要熟悉各项分析工具,确保单位内部人员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变化,因此,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不仅要了解单位的工作特点和组织架构,还能够了解各项管理活动和财务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将复杂的数据实现模型化,通过熟练掌握各项财务分析的方法为事业单位管理层决策提供支持。

(二)强化财务信息系统建设

第一,重视信息系统的安全建设。事业单位开展管理会计转型离不开单位健全的信息系统,单位要重视信息系统的安全建设,认识到单位信息系统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当前事业单位面临的环境日益复杂,风险呈现出复杂性的特点,单位各项管理活动也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在管理会计视角下,事业单位的各项信息都在信息系统上集成,单位在开展各项管理活动的过程中要保障单位的信息安全,才能有效提高单位的管理效率。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单位要对内部的各岗位职责进行清晰梳理,防范在信息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单位对于内部各类关键信息可以建立双备份机制,防范数据丢失的问题。同时单位也要加强防火墙建设,定期更新杀毒软件,避免单位信息系统遭受攻击的可能性。

第二,建立完善的信息平台。事业单位在开展财务信息化的背景下,能够让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实现精细化管理,针对财务工作中的固定资产管理、物资采购管理、预算管理等方面工作,都以信息系统为导向开展管理,满足事业单位发展的要求。事业单位开展信息系统建设,为单位打造精细化管理平台提供基础[1]。在事业单位构建财务信息化的基础上,单位要优化管理流程,增强数据统计功能。因此,事业单位要借助信息系统将财务和各环节数据实现优化,打造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系统接口,让单位的财务部门能够及时获取其他部门的信息,实现对单位各环节工作的全面洞察,从而为单位提供更加高效的决策提供支持。在信息系统的背景下,对单位财务人员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财务人员不仅要了解各环节工作的管理方法,还要熟悉业务流程,能够站在单位的实际角度分析各环节工作方式,以推动财务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建立数据接口,通过统一口径为管理会计提供支持。

(三)管理会计的具体工作

1.重视开展财务分析

第一,提高事业单位财务分析的针对性。事业单位的财务分析是管理会计工作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财务分析是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管理会计工作开展的效果。事业单位要针对内部各层级人员制定恰当的分析机制,例如初级分析是对事业单位的具体活动进行分析的方法,能够帮助单位的基层人员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之处,帮助人员改进工作。中级分析是事业单位为各部门负责人开展的分析机制,借助中层分析能够帮助各部门了解自身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高级分析指的是事业单位的管理层提供分析的方法。首先,合理开展初级分析。事业单位的初级财务分析是分析单位资金是否有效运作,专项资金是否应用到所需要支出,固定资产是否存在账实不符等风险,帮助单位判断一线工作实际,分析一线工作中是否存在风险,帮助相关责任人改进管理流程。其次,在中级财务分析中,要求能够满足各部门工作实际特点,让部门负责人能够了解自身工作规划。例如开展各部门的预算完成情况专题分析,能够帮助各部门了解自身预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自身管理规划。再次,高级财务分析是对单位的高层管理者开展分析的方式,高级财务分析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包括分析单位的资金流动状况、固定资产使用效率等整体层面事项,从而让单位的高层管理层能够站在整体的视角统筹规划单位的各环节工作。

第二,提高事业单位对外部环境的分析能力。事业单位要分析自身的情况,由财务部门人员结合所处的社会环境、政策环境等因素判断事业单位的工作,并结合单位的实际特点优化管理模式。例如医疗类事业单位要分析相关医改政策以及新冠疫情的发展趋势等因素,在此基础上判断是否对医院的管理工作以及财务工作进行调整,并制定合理的应对措施。

第三,制定财务预警机制。事业单位在当前面临的风险较多,单位要制定风险预警机制,确保事业单位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避免风险管理不当给事业单位带来影响。事业单位要制定恰当的风险管理机制,将风险的指标细化为具体的财务指标,帮助事业单位在发生风险时第一时间应对所面临的危机,并制定恰当的解决方案,避免事业单位产生重大风险影响单位发展的问题。首先,制定合理的风险分析模型。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可以通过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事业单位的财务情况进行分析,判断是否存在风险,帮助事业单位分析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例如通过分析固定资产使用效率,能够帮助事业单位发现是否存在固定资产闲置等问题,并以此帮助事业单位盘活资产。其次,制定恰当的风险防范方法。事业单位的风险分析要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方法,针对风险进行分析。事业单位要合理分析风险,避免由于风险导致事业单位的正常工作无法有序开展的可能性。单位通过定性分析的方法发现重大风险,对于被发现的重大风险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对重大风险的相关指标进行细致的分析,以保障事业单位的风险能够得到及时预警。

2.优化绩效评价机制

事业单位在开展财务分析的基础上,要帮助事业单位明确工作中的风险及不足之处,并协调人力资源部门制定恰当的绩效考核指标,帮助事业单位明确不同成员在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需要改进之处,结合各部门工作重点向人力资源部门反馈绩效考核指标的重点。事业单位要站在整体的视角出发,在对单位的发展环境、工作流程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找到事业单位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并通过优化绩效考核目标,促使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和单位的财务分析更具有针对性,使事业单位的绩效评价指标更加合理。

3.改进全面预算管理

在管理会计的视角下,事业单位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就要实现预算的一体化管理。预算一体化的概念来自2020年2月财政部印发《预算管理一体化规范(试行)》。预算管理一体化指的是对政府预算管理统一建设,将制度规范和信息系统建设实现紧密结合,将预算管理各环节的工作嵌入到具有规则的系统中,借助信息技术强化对预算制度的改革。预算一体化是针对预算编制、执行、调整等全环节的一体化管控,借助信息系统实现预算的管理,推动事业单位实现向管理会计的转型。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在促使事业单位制定预算管理机制、完善预算的基础上,让预算管理的概念得以拓展,并实现对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全面管理。在管理会计视角下开展预算一体化的建设要加强以下工作:

第一,合理开展预算编制。首先,明确预算编制原则。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规章,结合财政部门编制的年度预算编报指南,确保事业单位的收支平衡,保障所有的资金来源和去向都得到严格的管理。同时事业单位要在预算编制时要将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在做好社会效益的基础上再强调经济效益,让资金发挥最大的价值[2]。其次,事业单位编制预算时,要求财务部门参与其中,针对各环节的工作落实管控要求。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在管理会计视角下,要协调各部门的工作要求,并负责对预算的编制开展统筹管理。通常而言,很多事业单位采用二上二下的方式编制预算。各部门在编制预算草案的基础上提交财务部门汇总,财务部门在对预算项目草案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判断预算是否合理,并通过协调平衡保障单位的管理层审批,单位管理层审批之后提交财政主管部门审核,财政主管部门在审核之后下达事业单位调整,事业单位的各部门结合预算调整要求对预算进行调整,之后再上报预算到财政主管部门,财政主管部门确认无误之后批复预算下达执行。再次,采用恰当的预算编制方法。长期以来很多事业单位采用的预算编制方法是增量预算的方法,增量预算容易导致不合理费用难以被发现。为了保障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更加科学,应采用零基预算的方法,由财务部门与各部门配合,针对各项费用支出、结合单位发展及外部的实际合理确定预算指标,以保障预算指标更加合理。

第二,强化预算的执行。预算执行是预算管理的关键环节,对预算工作是否能够有序落实产生重要的影响。在预算批复之后,事业单位内部各部门要结合预算工作要求严格执行预算,在预算执行阶段建立层层畅通的反馈系统,针对预算执行工作所发现的问题和差异及时进行反馈[3]。

第三,建立严格的会计核算体系。预算一体化模式建立了大量的同质化会计核算模板,通过机制凭证使会计核算实现了标准化处理,财务人员能够大幅降低自身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让财务人员将工作重点放在高附加值的工作上,使财务人员处理各项凭证时,重点分析摘要是否规范等方面,并确保会计核算金额准确、科目合理,以此确保事业单位在核算基础上判断预算达成的效果,对单位各项工作执行的实际情况和预算目标之间的差异建立严格的控制措施和优化流程,以保障事业单位的工作机制趋于规范化。

第四,建立完善的决算报告。在预算一体化的模式下,借助高质量的核算工作,在预算核算时由系统自动生成精准的信息。在这一背景下,财务人员仅需要做好辅助工作,为单位的管理层提供决策方面的支持。当决算之后存在差异帮助管理层分析差异背后变动成因,并为管理层提出改进管理工作的建议,以不断提高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效率和效益。事业单位要重视决算和预算数据之间的差异和变动成因,帮助事业单位及时解决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短板,以提高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确保事业单位工作流程更加科学。例如A事业单位在决算时,主要考核指标及权重如表1。

表1 A事业单位预算评价表

四、结语

管理会计工作建设,能够帮助事业单位在新时期获得发展优势,但是我国事业单位开展管理会计的时间还较短,长期以来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也习惯了核算会计的要求,导致事业单位的会计体系相对滞后。事业单位在未来要认识到管理会计工作建设的要求,并结合单位实际情况、结合财务工作流程的实际特点不断完善管理会计机制,以保障事业单位管理体系更加科学。

猜你喜欢

财务人员信息系统事业单位
企业信息系统安全防护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基于民营企业中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研究
守纪律讲规矩是财务人员立身守职之本
基于区块链的通航维护信息系统研究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外派财务人员绩效考核与绩效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