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市级媒体如何解好“必答题”?
——以《美丽中国·湖州“碳”路》大型系列报道为例

2023-03-22王炜丽

传媒评论 2023年1期
关键词:湖州市湖州美丽

文_王炜丽

王炜丽

湖州市新闻传媒中心

“讲好中国故事”,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理论创新。2022年,党的二十大召开,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湖州如何接好这根“天线”,讲好湖州故事?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生态文章是湖州面临的一道“必答题”。湖州市新闻传媒中心围绕“生态”主题,从“湖州生态文明日”起,推出《美丽中国·湖州“碳”路》大型系列报道,撷取湖州在美丽中国建设进程中的10项首创之举,重温历史、总结当下、展望未来,进一步推动全市上下坚定不移走好绿色低碳共富之路,也在全国凝聚起了推动美丽中国建设的奋进力量,为地市级媒体解好“必答题”提供了有益借鉴。

上接“天线”精准选题

导向为魂,地市级主流媒体是地方党委政府的喉舌,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在媒体结构中肩负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湖州每年都要组织策划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报道,年年做,如何寻求突破,做出特色与新意?面对压力,湖州市新闻传媒中心提前谋划,早在2021年底,就着手准备新一年度的精品创优,尤其是有关生态方面的文章。

采制优质的新闻内容,首先要确定优质的新闻线索,这不仅关乎新闻报道的成败,还深刻影响到新闻的社会效应。对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来说,2022年的一件大事便是党的二十大召开,是否可以围绕这个重要节点做文章?湖州市新闻传媒中心很快找到了主题——美丽中国建设,这一在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新概念。

对照“美丽中国”,湖州是怎么做的?做得怎么样?湖州市新闻传媒中心吃透这个新概念的内涵外延,并逐一找准湖州元素。依靠记者多年采访经验,发挥智库作用,再结合市委宣传部、生态文明办、生态环境、经信、农业农村、文广旅、审计、产投等多部门单位的意见,确定了报道的具体内容——湖州在美丽中国建设进程中的首创之举。

湖州在美丽中国建设进程中的实践非常生动丰富,首轮排摸上来的选题就有20多个,依照最具典型性和影响力的原则,最终选取了10个选题,这其中,既包含生态治理领域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业碳效码,又涉及生态经济转化的国际乡村旅游、竹林碳汇交易,更有生态制度层面的有力探索,比如生态立法和“生态账本”,等等。

对接“天线”,开始精准选题。比如,安吉2008年在全国率先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更推动其成为“国家行动”,时隔10年后的2018年,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仍然强调,要打造美丽乡村,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再比如,在全国首创的竹林碳汇经集中收储后再进行交易的模式,进一步加快了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助力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拓宽共富路径。

力求“破圈”创新形式

内容为王,优质的新闻内容是受众的期待与需求,是媒体传播成功的关键。选题确定了,如何把报道精心组织策划好,湖州市新闻传媒中心从底线逻辑出发,一方面丰富内容,从深度上挖掘,从宽度上拓展,一方面创新写法,学会讲故事、学会“小中见大”,双管齐下坚守“内容为王”“创新为要”。

为了“破圈”,湖州市新闻传媒中心精心策划,将每篇报道创新设计为“开路时刻”“探路实践”“领路未来”“朋友圈”4个板块,既带领读者回到了首创之举的历史时刻,又全面记录了每个首创之举在湖州这些年来的生动实践,既有湖州做法对全国发展的影响力,又有市外传媒对湖州的客观点评,多维又立体地呈现了连接“天线”的湖州作为。

采写中,记者牢牢抓住“透过现象抓本质”报道主旨,反复推敲,从小事件折射大背景。比如,2019年,《湖州市美丽乡村建设条例》发布,成为国内首部地方性美丽乡村建设法规。记者在采写初稿时,将报道定位在立法对于美丽乡村建设领域的影响,显然没有反映出该事件背后的深意。为此,记者及时调整思路,运用发散性思维,以“这些年,湖州立足生态优势,接连制定、修订相关地方性法规”巧妙地做好起承转合,自然转到了“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主旨。

在这组报道中,每个板块都力求新意。比如,这组报道穿越历史、现在和未来,操作起来具有一定难度,为此,记者深入践行“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克服困难,精益求精。“开路时刻”,力求准确还原当年事件的发生始末,因此,要求记者必须找到事件见证人。在采访美丽乡村建设这一主题时,因为时间过去了14年,当事人已经退休,记者辗转找到了他,还原了当时鲜为人知的故事细节。报道刊发后,立马引发了一大波受众的共情与共鸣。再比如,在“领路未来”板块,记者查阅了大量权威材料及报道,在较短时间内了解国家层面的做法,并进行提炼总结。

借船出海 多元传播

为了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该组报道主要发布平台选择了报纸,湖州市新闻传媒中心在《湖州日报》上采用了一版导读+整版报道的形式,精心设计、精心编排,在版面设计上融入“路”的元素,象征着湖州的绿色低碳发展之路,通过文字、图片等形式,实现了报道的多样性、丰富性和可看性。在板块设置上,除了“开路时刻”“探路实践”“领路未来”,还配发“朋友圈”,邀请市外媒体进行点评。

“朋友圈”板块具象设计成微信朋友圈的形式,配以记者的头像,非常形象,为版面增色不少,也为拓宽传播渠道创新了方式。记者从每个事件发散,尽量在全国范围内找到有相似做法的“孪生兄弟”,让当地媒体点评两地的“相似”与“差异”。“朋友圈”遍布全中国,有武夷山国家公园所在地的福建南平、有潜心探索绿色工业的山东日照、有生态自觉同样出色的贵州贵阳等等。

随着媒体融合转型浪潮的到来,即使再优质的新闻内容,也需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在受众上细分,在渠道上融合,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

“讲故事”作为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中的创新理念,题中之义是要牢牢把握新媒体时代讲故事的表达,去吸引人、打动人和影响人。为此,湖州市新闻传媒中心坚持“移动为先”,积极应用新技术,让纸质媒体“动”起来。在这组报道版面的右上角,统一配以“扫一扫 看视频”的二维码,读者用手机扫一扫报纸上的二维码,就可以看到相关的视频报道,做到了“一纸囊括”。开篇报道刊发当天,许多读者致电表示,“今天的报纸很特别,让人眼前一亮”。

为扩大传播影响力,湖州市新闻传媒中心采用了“1+N”的方式,在报纸刊发的同时,经过二次编辑,通过湖州发布等新媒体进行二次传播。刊发时间,正值2022中国绿色低碳创新大会在湖州举办,国内众多媒体聚焦湖州。再次借船出海,湖州市新闻传媒中心积极主动进行“喂料”,得到了新华网、人民网等多家媒体的关注。

猜你喜欢

湖州市湖州美丽
湖州市庚村阳桃规范化栽培技术
湖州市吴兴区:构建消费帮扶机制 支援工作走深走实
湖州市吴兴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My family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
湖州出土郡国五铢钱
湖州特色小镇的“特”与“色”
不可错过的美丽配饰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