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确把握“融入”和“隐匿”记者要成为新闻现场的一部分

2023-03-22文_王

传媒评论 2023年1期
关键词:桐乡女童融入

文_王 晶

王 晶

天目新闻特别报道中心

在追求新闻时效的同时,如何呈现出更深度更有价值的内容,从而“鱼熊兼得”?

这就需要记者在实操过程中,不管是打“游击战”还是“阵地战”,必须自始至终都对策划、指挥、行动的分工与基本思路脉络、导向有着清晰完整的认知。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融入”和“隐匿”进现场环境,并成为现场一部分。这,其实也决定着一组报道是否能“走红出圈”。

抵达现场前的突破方向考量关系着后续操作的基本决断

在互联网时代,媒体争相发送同一条内容时,就算前后只差几秒钟,整体传播效果就有可能是天壤之别。所以,如何既能抢得先机又保证内容安全?2022年7月19日嘉兴桐乡女童坠楼事件的新闻报道操作,其实可以作为一个比较完整的案例来进行分析探讨。

当时,我和同事在收到消息后,即刻前往桐乡。而我们出发时,其实对相关消息的了解有限,对人物关系、事件核心、影响范围并不是很清楚。这对经常跑突发的记者而言,是常态。关键是,盲目心急只顾赶路就有可能错失最好的时机。确实,当时很多媒体记者从坐上车那一刻开始,就已把直播和评论摆到了大众面前。

任何突发事件的核心都是“人”,同时“人”也是我们打开新闻事件的关键钥匙。因此,我们在具体操作中,需要从事件核心出发,向上去挖掘人物关系,同步衡量两个要素:1.确认核心“爆点”;2.厘清事件中所有的人物关系,将他们每个人作为突破口问到信息的困难度,及其对于该事件的重要程度。

通过权衡这两大要素,我们可以快速找到最先需要去突破的对象、最需要拿到的信息以及分辨出其他可有可无甚至干扰采访的“闲杂人等”。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是直击核心过程中,不能被各种干扰因素带偏自己的方向,在有限的条件下,越先整合出有意义的内容越好。

所以在赴桐乡的路上,梳理事件并和当事人简单联络后,我们首先确定报道核心基调在于宣传和弘扬“真善美”,这也便于我们后续沿着这条主线去操作。

当时,大众一直都很关注女童的身体情况和女童父母的发声,但这在当时是很难突破并直接采访到的。所以我们转换了顺序——首先,直奔坠楼女童所在的医院,向其主治医师详细了解她的病情,并及时发出了稿件。同时,独家信息,有时候也要坚持“等靠要”——在医院病房外蹲守,直至凌晨3点之后,终于熬到了女童父亲开口,由此发回了关于女童父亲的独家回应。因为这是热点事件中的独家内容,自然也就有了很可观的流量和传播优势。

复盘这一切可以发现,在正式切入现场进行采访前,路上的每一分钟,用好了都能让记者在后续实操中有更清晰的思路规划,做好临机应变的准备。

“隐匿”与“融入”记者要成为现场的一部分

上面也提及,记者到了现场不可控因素太多。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也要学会“隐匿”于现场。比如此前赴唐山报道烧烤店打人事件过程中,“隐匿”的做法,就给予了记者很多便利。因为在全网抨击打人者的同时,更多人关心被打女子的情况,以及烧烤店老板娘的发声,这些都是需要去现场进行深入突破才能了解到。

打人者当时还未全部落网,并且肯定无法通过常规采访渠道跟进。所以,探访现场、寻找烧烤店老板娘和被殴打女子成为我们的第一要务。而当时,鉴于此事影响极大,当地警方和社区工作人员对现场的监管是极严的,所以我们当时的选择就是“隐匿”于现场周边,等待机会“以静制动”——现场在烧烤一条街上,我们就选择距离事发烧烤店最近的一家店,化身食客。

正是靠着这样融入当地的环境中,我们不仅找到了跟老板娘面对面的机会,更从现场旁系关系群体中获得了更多可用信息。虽然最终老板娘没有接受采访,但我们通过客观描写以及短视频的背影呈现,几十秒的视频和几百字配文,引入了大流量并冲到微博热搜第一。

泥巴起身要摘左小龙的头盔,说道:“不要紧的不要紧的,我是你的女人么,你的手脏成这样我都准你搂着我,我来帮你摘……”

此外,受伤的女子到底怎么样了?当时,网络上谣言四起,所以核实被打女子的真实情况,成为当务之急。因考虑到事情的敏感性,当地也采取了最严“封口令”。但抵达医院后,我们还是决定先亮明自己的记者身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一种“融入”——在和医院宣传、党办等科室工作人员沟通过程中,我们得到了一组信息较为模糊的回应:“受伤的人是在我们医院,人应该没事(脱离生命危险)了。”看似信息含量极少,但毕竟是出自院方之口。

随后,就需要我们自己来找寻更多信源和内容,证实上述工作人员提供的信息,使之从模糊走向清晰。于是“融入环境”重要性再度凸显——我们以多种身份,探访了急诊、值班室和医院所有的ICU病房,采访了医院值班大爷、保洁人员以及ICU医护人员等等。通过多重交叉印证,得到准确信息:“受伤在医院救治的女子已从ICU转入普通病房。”

也正是如此,借助丰富扎实的信源基础,又一条几十秒的视频和仅仅几百字内容的独家报道,在刊发后也随即登上微博、百度、头条热搜榜第一。

这种“融入”和“隐匿”的作用,更能让记者在复杂的现场环境中,获得更为符合自己需求的内容。在唐山打人事件不断发酵过程中,当地开展的雷霆风暴行动掀起了轩然大波,前往唐山市公安局门口反映投诉的群众排起了长队。毋庸多言,其诉求和表达其实都是很繁杂的,并且坦白说绝大多数也很难操作。但如果能很好地“融入”和“隐匿”这场景,报道群像和现象,尽可能少涉及个体案例,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所以我坐到排队人群身边去,倾听倾诉,保持“控场”能力,最短时间内找到现场思路最清晰的几个人,或者最有可能受到关注的话题、事件,并且根据我们的采访主旨,单独对他们进行采访,并进行必要的表达引导。现场剪辑短视频时,挑选一些带有观点且不偏激偏信的内容,融入视频,既有内容也体现现场感,更反映了客观事实,并且视频内容带有共情感。所以这条视频播发后,播放量过亿。

当速度遇到深度“鱼熊兼得”并非遥不可及

抓到了大量现场报道的“活鱼”后,我们就要开始考量深度报道的可能性。比如嘉兴桐乡女童坠楼事件中,除了对话当事人还原事发经过之外,我们决定追踪事件之外的人物故事,寻找更多声音来解释,为什么继“最美妈妈”吴菊萍之后,这样的善举会在桐乡这片土地上再次出现,并引起全网如此之大的共鸣?《天目特稿|浙江桐乡“吴菊萍式举动”再现:偶然背后的必然是当代“90后”的成熟与担当》,就是对上述问题较为完整的思考后,依据一手信源做出的稿件,其影响力和传播度也远高出其他新闻稿件。

其实很多人一提到深度报道,都会觉得很严肃。当然,这是肯定的,因为深度报道就是要引发思考、推动进步、创造价值的。但从形式上来说,深度报道的内容形式也可以是有趣的、有用的、有知识性的,这样才能开阔记者编辑的思路和考量范围,让一则报道能被读下去看下去。越是深度报道越要避免枯燥乏味,因此故事化呈现已经是一种基本共识。

同时,结合当下最热的短视频来说,短视频的“长度”因天然的时长限制难以扩充,但却依旧可以赋予其“厚度”——事件性、时效性、完整性、话题性、深刻性等报道特点,与短视频的碎片化、浅层化、娱乐性看似背道而驰,但实际上,只要制定正确的策略,掌握短视频传播的规律,也能实现“短”与“深”的有效融合。这也有利于媒体建立连续性短视频矩阵,形成立体化传播效果;利用短视频互动优势,增强深度报道的交互性;以“深度”增加短视频“厚度”,做好垂直领域细分。

再者,依照目前短视频行业的发展,亟需通过深度内容来提升价值:将深度思维融入短视频生产,可以使短视频摆脱原来集中于影像表达、关注于显性主题的叙事,从简单的表意功能提升为更高层次的价值传播功能,形成对于受众深层文化价值的塑造与引导。

所以,我认为快讯的“快”、短视频的“短”和深度报道的“深”,三者是可以兼容的。特别是在全民短视频时代,深度报道通过制定正确的策略,掌握有效的方法,也能搭上短视频的快车,从而助力我们的内容报道展现出更强的生命力和交互性。

《做伟大时代的记录者》征文评选揭晓

记录社会变迁,续写时代华章。身处改革开放大潮,我们新闻人践行“四力”,用自己的笔墨见证国家和社会的每一次跨越,传递新时代新征程上踔厉奋进的感人故事。自2022年1月开始,历经一年时间,由浙江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传媒评论》杂志社共同举办的“做伟大时代的记录者”征文活动日前结束。经举办单位严格审阅、评定,共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人民日报余荣华等6位作者获奖。

现将评选结果公布如下:

一等奖

融媒10年,有变,更有不变——作者:人民日报/余荣华(刊2022年第9期)

二等奖

1.托起山里娃的求学梦——作者:浙江日报/梁臻(刊2022年第12期)

2.用节目记录时代,用声音服务百姓——作者:杭州之声/雷鸣(刊2022年第8期)

三等奖

1.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呼我有所为——作者:浙江日报/李灿(刊2022年第1期)

2.为百岁老党员圆梦——作者:温州日报/张佳玮(刊2022年第2期)

3.在路上,才有最美的风景——作者:湖州日报/吴建勋(刊2022年第11期)

猜你喜欢

桐乡女童融入
遇见喵星人
影像记忆 建设美丽的新桐乡
女童阴道异物、阴道炎需警惕
桐乡翔云小学:用第三方评测激励学生阅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作用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8岁女童学马术坠亡 父母一审获赔百余万
桐乡东池蚕种生产新模式试行小结
我国回族女童教育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