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郑日新经验方治疗痰瘀互结型耳眩晕的临床观察*

2023-03-20宋燕清周宿迪郑日新陆传令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3年2期
关键词:内耳恶心经验

宋燕清,周宿迪,郑日新,陆传令

(1.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 合肥 230038;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安徽 合肥 230061;3.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 合肥 230031)

耳眩晕是耳鼻喉科难治病,好发于中老年人,临床主要症状表现为突发头目眩晕、站立不稳,伴有恶心呕吐、耳胀耳堵、听力减退等兼症,症状轻者可持续数秒至数小时,严重者甚至能持续数天至数周,给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带来严重的影响[1]。根据研究表明,耳眩晕约占临床眩晕类疾病的70%左右[2]。现代医学对该病的病因病机尚不清楚,现今均为理论推测,主要与耳部循环障碍[3]、病毒感染[4]、内耳淋巴液水肿[5]等因素有关,治疗以扩张血管和改善微循环为主,且治疗后患者病情容易反复。根据报道显示,中医治疗该病具有一定的优势[6]。

郑日新教授,从医近50余载,现为安徽省中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新安郑氏喉科流派代表性传承人,第五、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继承指导老师,郑日新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专家[7]。临床注重中医治疗现代难治性病症的研究,对变应性鼻炎、鼻炎鼻窦炎、小儿腺样体肥大、分泌性中耳炎、耳眩晕等病种的中医治疗,有别于教科书公知公用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基于郑日新教授学术思想,采用郑日新经验方治疗耳眩晕68例,取得显著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于2020年3月—2021年12月就诊于安徽省中医院耳鼻喉科耳眩晕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4例,对照组男14例,女20例;年龄22~62岁,平均(50.05±5.13)岁。治疗组男13例,女21例;年龄24~66岁,平均(50.15±6.60)岁。2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耳眩晕诊断标准,且中医证候为痰瘀互结型[8]。

1.3 纳入标准 (1)经医院伦理委员部门批准研究,自愿参与,且签订知情同意书。(2)符合以上诊断标准。(3)年龄在18周岁至70周岁。

1.4 排除标准 (1)排出后循环缺血[9]、高血压[10]、中枢性眩晕[11]、颈源性眩晕[12]及内耳占位性病变[13]等。(2)受试者合并严重基础疾病、妊娠期、哺乳期或精神类等疾病。(3)受试者依从性差,不耐受,不配合治疗。

1.5 剔除标准 (1)不配合治疗者。(2)不符合纳入/排除病例标准者。(3)治疗期间接受其他治疗者。

1.6 退出标准 (1)在研究过程中,受试者发生严重不良事件者,应中止该病例临床研究。(2)在研究过程中,受试者不愿意继续进行临床研究或者自愿退出临床研究,应中止该病例临床研究。

1.7 终止标准 (1)出现严重不良事件。(2)受试者与临床研究方案出现了重大偏差,不能够评价临床治疗效应。

1.8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130)6 mg口服,1日3次,饭后服用,共治疗14 d;治疗组给予郑日新经验方治疗,其中郑日新经验方具体如下:茯苓10 g,白术10 g,桂枝6 g,甘草6 g,泽泻10 g,当归10 g,川芎18 g,在基本方的基础上根据每位患者身高、体重、病情的不同,剂量酌情加减,用法:将上述中药以水煎服。每日服1剂,分早、晚两次饭后服用,每次服约150 mL,共治疗14 d。

1.9 观察指标 (1)观察2组治疗前后VSI积分[14],VSI评分是以眩晕、恶心、头痛、平衡、头晕、视觉敏感等6个方面为基础。得分最低为0分,表示无不适。10分表示症状难以忍受。采用视觉模拟法进行评定,得分越高说明症状越严重。(2)观察2组治疗前后DHI积分[15],其中包括DHI总指数和躯体、功能、情绪3个指数,合计25个条目,每个条目按“是”、“有时”、“否”分别赋分4、2、0分,满分100分,0~30分为轻度障碍,31~60分为中度障碍,>60分为严重障碍。

1.10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6]制定的临床疗效评价标准。痊愈:头目眩晕、耳鸣、恶心呕吐等症状消失;显效:头目眩晕、恶心呕吐、耳鸣等症状明显减轻,可以正常工作及生活;有效:头昏眩晕症状减轻,但是仍伴有旋转感,生活和工作受到影响;无效:眩晕症状没有得到改善,甚至恶化。

2 结果

2.1 2组痰瘀互结型耳眩晕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2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4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痰瘀互结型耳眩晕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2 2组痰瘀互结型耳眩晕患者治疗前后VSI评分比较 治疗后2组VS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治疗后VS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痰瘀互结型耳眩晕患者治疗前后VSI评分比较分)

2.3 2组痰瘀互结型耳眩晕患者治疗前后DHI评分比较 治疗后2组DHI各项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DH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痰瘀互结型耳眩晕患者治疗前后DHI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耳眩晕是耳窍功能失调的一种内耳疾病,类似于现代医学的耳源性眩晕疾病,包含梅尼埃病、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迷路炎及前庭神经炎等疾病[17]。据研究显示,耳源性眩晕主要与内耳供血不足和感染有关。梅尼埃病主要认为是内淋巴生成过多,导致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出现内耳微循环障碍,从而形成膜迷路积水[18]。内耳微循环障碍同样也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耳石颗粒脱落于半规管的重要因素[19]。迷路炎主要与感染有关,感染增加了血液高凝状态和供血不足[20]。因此耳源性眩晕主要采用扩张血管、改善内耳循环等治疗措施。甲磺酸倍他司汀[21]化学结构与组织胺类似,是H3受体的强拮抗剂,通过抑制H3受体来延长分泌组织胺的作用时间,对内耳、迷路、血管纹、螺旋韧带中的血管产生舒张作用,从而发挥出抗眩晕的作用。目前,耳源性眩晕的病因和发病机理还没有统一的认识,现代医学主要采取对症处理,虽然有一定疗效,但效果欠佳。另外西药有一定的副作用,长期服药对人身体健康造成危害。研究显示,中医治疗耳眩晕有良好效果。

耳眩晕在中医学中属于头眩、眩冒、脑眩等范畴中。《内经》最早对眩晕病因病机做出解释,指出:“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目为之眩”。指出眩晕可伴随耳鸣、眼球震颤、恶心呕吐等症状。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对眩晕进行详细的阐述,曰:“心下有支饮,其人苦眩冒”,指出眩晕的病机是因为痰饮停聚,导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从而引发眩晕[22]。宋代陈无择在《三因极一病症方论》首先提出“眩晕”的病名,并论述外因、内因、不内外因均可以导致眩晕。金元时期,朱丹溪对“痰”进一步展开论述,提出“无痰不作眩”的观点[23]。刘河间则提出头晕目眩伴恶心呕吐是风热甚的缘故,开创“痰火”导致眩晕的先河。明·虞抟[24]在《医学正传》中认为眩晕病机为瘀血停聚于胸中,致心窍而受蒙蔽,郁久而成邪,故引发眩晕,故治以活血化瘀,使瘀血可以散去,心窍可以恢复,则神清目明,脑窍清利。张景岳则提出“无虚不作眩”的理论,极力主张虚致眩晕的观点[25]。

郑教授继承前人治疗耳眩晕的思想上,通过结合自己临床实践发现大多数耳眩晕患者是痰瘀互结型,临床表现为头目眩晕,恶心呕吐,或伴有局部刺痛、胸闷,舌质紫暗有瘀斑或舌苔白厚腻,脉涩或滑的特点。郑日新教授认为痰瘀互结型耳眩晕的病因多为患者平素嗜食辛辣肥甘厚味之品,日久则导致脾胃运化失健,水湿不化,痰浊内生,久留体内,则气机运行不畅,妨碍血液循环,引发瘀血的生成。此外,瘀阻日久可生痰,痰阻日久亦可生瘀,痰瘀互结,导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故发为眩晕。因此本研究选取痰瘀互结型耳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郑日新经验方在治疗痰瘀互结型耳眩晕患者临床症状方面的疗效。治疗上多采取活血化瘀、健脾燥湿止眩之法。

郑日新经验方是根据苓桂术甘汤加减[26]而成,苓桂术甘汤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主治中阳不足之痰饮。郑教授在临床上继承张仲景治疗眩晕的经验,并在方子中加入川芎、当归、泽泻等多味中药,对张仲景从痰饮论治眩晕的治则进行了继承和创新。郑日新经验方中茯苓健脾渗湿,消痰化饮,宁心;桂枝助阳化气,平冲降逆;白术具有健脾燥湿、止汗,此外白术补土健脾以制水,与茯苓配伍,可以增强其健脾渗湿之效,泽泻利水渗湿、化浊降脂,当归、川芎活血化瘀,甘草可和中益气。全方共奏健脾燥湿、活血化瘀、止眩之功效,在进入人体后可直中病机,可有效缓解头目眩晕、恶心呕吐及耳鸣等症状,达到预期的疗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茯苓中有效成分茯苓酸能够抑制血栓素A2(TXA2)过量分泌,阻止血小板的聚集,避免微血栓形成,能够增加脑部微循环的供血量,改善脑部微循环,具有抗眩晕的作用[27];白术可以稳定内耳膜迷路内外离子,促进神经修复[28]。泽泻具有减轻膜迷路积水功效,从而改善头晕目眩及耳鸣等症状[29];桂枝发挥出镇静作用,可有效缓解胃肠道不适,改善恶心呕吐症状;当归、川芎活血化瘀,改善内耳循环以减轻症状[30]。

本次研究对照组采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该药物扩张毛细血管,增加脑部周围循环血流量,从而达到缓解眩晕的目的,治疗组予郑日新经验方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88.23%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6.47%(P<0.05),由此可见,郑日新经验方治疗优于口服倍他司汀片治疗。

本次研究结果示治疗组治疗后VSI和DHI各个项目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郑日新经验方可改善眩晕症状,缓解患者恶心、呕吐、头晕等伴随症状,进而可以调节患者的心理健康,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郑日新经验方治疗痰瘀互结型耳眩晕可减轻患者眩晕及伴随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对促进疾病的转归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猜你喜欢

内耳恶心经验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恐龙内耳的秘密
The selection rules of acupoints and meridians of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for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a data mining-based literature study
题出的太恶心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基于Otsu法的内耳MRI图像三维快速分割的研究
内耳道及穿行结构的显微影像解剖学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
内耳局部给药临床与实验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