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针配合红外线照射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临床观察

2023-03-05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6期
关键词:神经性电针头痛

杨 然

(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针灸特色诊疗中心科,北京 100009)

血管神经性头痛是一类具有家族性发病倾向、周期性发作的慢性疾病,其病程缠绵,反复发作,迁延难愈[1],表现为阵发性发作的偏侧搏动性头痛,伴眩晕、恶心、呕吐及耳鸣等,经过一段间歇期后再次发病。在安静、黑暗环境内或睡觉休息后头痛缓解,在头痛发生前或发作时可伴有神经、精神功能障碍[2]。随着现在的生活节奏加快以及工作压力增大,越来越多的人出现血管神经性头痛。因西药短时间内对轻度疼痛有效,但很多人会有嗜睡、疲惫或恶心等不良反应,所以选择针灸非药物疗法的人数逐渐增多。2018年起笔者对针刺后配合电针及红外线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进行研究,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针灸科南北区门诊自2018 年1 月—2021 年1 月收治的符合血管神经性头痛标准的6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 例。治疗组男13 例,女17 例;年龄18~75 岁,平均年龄(50.3±5.7)岁;病程0.5~17 年,平均病程(5±3)年;发病频次:半年内发作1~3 次11 例,半年内发作4~6 次15 例,半年内发作大于6 次的4 例。对照组男14 例,女16 例;年龄16~78 岁,平均年龄(52.0±8.0)岁;病程1~15年,平均病程(6±3)年;发病频次:半年内发作1~3次9 例,半年内发作4~6 次16 例,半年内发作大于6次的5 例。2 组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神经病学》[3]的头痛相关内容:通常指外眦、外耳道与枕外隆突连线以上部位的疼痛,主要表现为全头或局部的胀痛或钝痛、搏动性痛、戴帽感或勒紧感等,同时伴有恶心、呕吐、眩晕和视力障碍等。

1.2.2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4]中头痛的相关内容:以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位置可在前额部、两颞部、巅顶部、枕项及全头部,疼痛性质可为跳痛、刺痛、胀痛、灼痛、重痛、空痛、昏痛、隐痛等,发作形式可为突然发作或缓慢起病,或反复发作、时痛时止,持续时间可长可短,可数分钟、数小时或长期疼痛不已。

1.3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1)年龄在16~78 岁;(2)患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所有患者均进行头颅CT 或MR 排除脑梗死、脑出血、肿瘤占位等引发头痛者;(2)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1.4 治疗方法

1.4.1 治疗组采用电针配合红外线烤灯治疗,患者取仰卧位或侧卧位(根据疼痛部位而定),穴位选取阿是穴、百会、四神聪、头维(双)、风池(双)、悬颅(双)、合谷(双)、列缺(双)、行间(双)、太冲(双)。针具选择0.25 mm×25 mm 及0.25 mm×40 mm毫针(苏州东邦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头部穴位及列缺穴平刺,其他部位直刺。穴位常规消毒后进针,得气后停止进针,其中阿是穴、列缺穴及太冲穴予以电针(长城牌KWD-808 低频脉冲电针仪)治疗,选用连续波型、2~6 mA 电流强度(其强度以患者稍感刺痛为宜),红外线治疗器(重庆航天火箭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型号CQ-61)照射在阿是穴及周边,留针20 min 后出针,如有出血暂不按压,待血不出后,予以酒精棉擦拭,治疗宜从疼痛开始,直至疼痛结束,每日1 次。

1.4.2 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缓释片(齐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0950173)口服,每次1 片,每日2 次,2 组均以1 个月为1 个疗程,1 个疗程后评价临床疗效,并在半年内进行随访。

1.5 疗效评价标准(1)将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疼痛停止,无任何其他因血管神经性头疼引起的不适反应,随访半年内无复发;有效:疼痛明显减轻,因血管性神经头痛引起的不适反应消除,半年内偶有复发,但疼痛程度及疼痛时间间隔延长;无效:治疗前后疼痛轻度减轻或无明显变化,半年内疼痛发作频次较前减少不明显。(2)半年内发作频次0 次,记0 分;半年内发作1~3次,记1 分;半年内发作4~6 次,记2 分;半年内发作大于6 次,记3 分。

1.6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采用SPSS 18.0 软件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以χ2检验。检验标准α=0.05,P <0.05 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30/30),高于对照组的63.3%(19/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2 组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例(%)]

2.2 2 组患者治疗前后复发次数评分比较2 组治疗后发作频次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 <0.01)。见表2。

表2 2 组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治疗后半年内发作频次评分比较 (,分)

表2 2 组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治疗后半年内发作频次评分比较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2.3 验案举隅英某某,女,35 岁。2019 年3 月12日就诊。主诉:头痛间断发作2 年,加重2 d。现病史:2 d 前因月经期间洗头受凉后出现头痛,以左侧头颞部及耳周跳痛为主,伴有眩晕,无恶心呕吐,经过治疗后头痛消失,之后每次月经期间洗头后受凉时均出现或轻或重的头痛,每年发作4~6 次,疼痛期间口服止痛药物效果不明显,2 d 前因洗澡后受凉出现头痛,其位置为左侧头顶部,电击样痛,食欲减退,无法入睡,严重影响正常起居生活,查体:头痛部位有扳机点,其他情况大致正常,神经系统检查均正常,头颅CT 无明显异常。家族史:英某某父亲患有血管神经性头痛。治疗:采用针刺后配合电针及红外线治疗器治疗2 次后症状明显好转,继续针刺8 次巩固疗效,半年内随访,无复发。

3 讨论

血管神经性头痛是一种由于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引起的神经内科疾病,约60%患者有家族史,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且此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是男性的2~3倍,发作前常有一定诱因,如月经来潮、情绪紧张或激动、工作压力大、疲劳以及饮用酒精饮料等[5],据研究[6]显示,偏头痛患者比平常人更容易发生大脑局部损伤,进而引发中风,并且偏头痛的次数越多,大脑受损伤的区域会越大。该病病程较长,缠绵日久不愈,反复发作,其疼痛性状呈搏动性剧痛、钝痛、针刺样痛等,严重时头痛欲裂,每次头痛发作可持续时间不等,甚者可持续数周[7]。

血管神经性头痛属于中医学“头痛”“头风病”范畴,因外感风邪、肝阳上亢、气滞血瘀、痰浊、阳虚引起。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五脏六腑的气血皆上注于此,因此外感六淫或内伤脏腑皆可导致气血运行失常,络脉瘀阻,清阳不升,清窍不利,发为头痛[1]。针刺治疗是血管神经性头痛的常用方法,本研究选百会、四神聪、头维、风池、悬颅、合谷、列缺、行间、太冲等。其中百会穴位居巅顶,是人体中最高的穴位,其深处即为脑之所在,联系脑部,且百会属于督脉穴位,督脉又归属于脑,所以头晕头痛定取百会。合谷穴为大肠经原穴,总治头、面各症,列缺穴具有调和营卫、疏风散寒、行气止痛功效,合谷配列缺,为原络配穴法;行间是肝经荥穴、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肝足厥阴之脉……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灵枢·经脉》),所以肝脑相通配穴有平肝潜阳、熄风止痛,疏肝利胆功效。刺激诸穴可扩张血管,激发经气,缓解肌肉痉挛,增加脑组织供血供氧,减轻头痛症状[8]。结合现代电针仪微量脉冲电流刺激,在针刺得气后,代替手法捻针刺激,针刺与电流相互作用,起到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止痛、止痉的功效,同时利用红外线灯良好的温热效果以及向肌体内渗透作用,调节神经和内分泌功能,改善血液流动速度,促进血液循环。

综上所述,在临床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上,电针配合红外线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并且效果持久,同时非药物疗法可减少某些药物的不良反应,复发率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猜你喜欢

神经性电针头痛
彭顺林对神经性耳鸣耳聋的治疗经验
头痛应该灸哪里?
头痛与口疾
远离头痛的困扰
电针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效果
聚焦超声治疗神经性皮炎的效果观察
探究神经性关节病利用X线诊断的临床价值
低频电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30例
电针及高频热疗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5例
电针“远心”穴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