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星蒌承气汤联合针刺治疗痰热腑实型中风临床观察

2023-03-05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6期
关键词:热腑中风针刺

霍 野

(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阜新矿总医院康复疼痛科,辽宁 阜新 123100)

中风是现代临床较为常见的急危重症,若未予以及时有效的诊疗措施,病情迅速恶化,易遗留肢体瘫痪、吞咽困难、失语等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日后生活质量[1]。西医临床针对本病主要予以抗凝、溶栓、营养神经等西药治疗,但疗效不能令人满意。近年来,中医临床因其独特完备的诊疗体系,治疗本病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赢得广大患者及医护人员的赞誉与认可。历代医家对中风均有论述,认为该病病位于脑,与心、肝、脾、肾关系密切[2]。病性为本虚标实,以肝肾阴虚为本,痰浊、风火、瘀血为标。痰浊与风火搏结,耗损阴液,医家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言:“盖血管所出之血,若黏滞其左边司运动之神经,其右边手足即不遂,若黏滞其右边神经,而左边手足即不遂”,可见,其病机为脏腑阴阳失调,气血亏虚,加之劳倦过度、忧思恼怒、饮酒饱食等,致使痰热内蕴,阳化风动,血随气逆,气血逆乱,上扰清窍,痹阻脑脉或血溢脉外,发为本病,临床以痰热腑实型中风最为常见[3]。中医针对本病予以针灸联合中药汤剂干预方案,切实了体现中医特色治疗“针药结合”的理念。本次采用针刺联合星蒌承气汤对痰热腑实型中风患者进行试验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阜新矿总医院2019 年3 月—2020 年4 月神经内科收治的痰热腑实型中风患者68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4 例,对照组34例。观察组男性24 例,女性10 例;年龄40~68 岁,平均年龄(58.36±6.28)岁;病程3~40 h,平均(8.41±3.28)h。对照组男性18 例,女性16 例;年龄40~70 岁,平均年龄(58.45±6.31)岁;病程3~41 h,平均(8.55±3.14)h。2 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本研究已通过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阜新矿总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

1.2 纳入标准西医诊断参照《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4]:症见骤然起病,发病在14 d 内,影像学检查提示缺血性低密度影,局灶性神经缺损,症状体征持续数小时。(1)主症见头痛眩晕,恶心呕吐,甚或昏迷,饮水呛咳,吞咽困难,运动性和(或)感觉性失语等;(2)中医诊断参照《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5],痰热腑实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不语,口黏痰多,胸胁满闷,腹胀便秘等,舌红、苔黄腻,脉弦滑大;(3)血压、血糖等控制良好;(4)对针灸及所涉及药物不过敏;(5)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1)合并肝肾功能不全、血液系统疾病、消化性溃疡出血、肝肾功能不全等患者;(2)患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心理疾病者;(3)临床资料收集不全者。

1.4 治疗方法对照组治疗以降颅内压,抗血小板凝集,改善脑部水肿,营养脑神经等为原则,予以马来酸依那普利片(生产厂家:河北东风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569)口服,每次10 mg,每日2 次;20%甘露醇注射液(生产厂家:西安京西双鹤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61020004)静脉滴注,每次250 mL,每日1 次;头孢拉定胶囊(生产厂家: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国药准字H20023874)口服,1 粒/次,每日2 次。

观察组予以针刺联合星蒌承气汤治疗,针刺主穴为内关、合谷、水沟、丰隆、天枢、三阴交、委中。根据患病部位随症加减,下肢偏瘫加阳陵泉、风市、环跳、足三里;上肢偏瘫加肩髃、曲池、尺泽、阳溪;舌强不语加金津、玉液、风池、风府;口眼歪斜加攒竹、下关、颊车、地仓。针刺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每次30 min,每日1 次。星蒌承气汤药物组成:胆南星15 g,瓜蒌15 g,竹茹10 g,大黄12 g,赤芍12 g,当归10 g,桃仁10 g,黄连5 g,甘草6 g。每日1 剂,水煎取汁300 mL 温服,每次100 mL,每日3 次。2 组患者均治疗4 周。试验所需中药饮片由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阜新矿总医院提供,所用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购自苏州东邦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苏械注准20192200828,规格0.30 mm×40 mm。

1.5 观察指标检测对比2 组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D-二聚体(D-D)及降钙素原(PCT)等血清炎症因子表达水平,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IL-6、IL-8、D-D 及PCT 水平,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TNF-α 水平,检验操作由检验室人员谨遵试剂盒说明书完成,检测所用试剂盒购自北京百奥莱博有限公司。评测2 组患者治疗前后半身不遂、口黏痰多、胸胁满闷、腹胀便秘等中医证候积分,按照无、轻、中、重评定,依次记作0、1、2、3分,记录数据,计算临床有效率。

1.6 疗效判定标准根据《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6]进行评估。治愈:中医症状积分减少>90%,患者恢复独立生活能力;显效:60%≤中医症状积分减少≤90%,患者基本生活可自理;好转:30%≤中医症状积分减少<60%,患者能扶杖完成特定活动;无效:中医症状积分减少<30%。总有效率=(治愈+显效+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7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 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以()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率(%)表示,P <0.05 提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经治疗,2 组患者血清IL-6、IL-8、D-D、PCT 及TNF-α 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 <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上述血清炎症因子降低程度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2 组痰热腑实型中风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

表1 2 组痰热腑实型中风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2)P<0.05。

2.2 2 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经治疗,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 <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降低程度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2 组痰热腑实型中风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

表2 2 组痰热腑实型中风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2)P<0.05。

2.3 2 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经治疗,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12%(32/34),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0.59%(24/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2 组痰热腑实型中风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3 讨论

西医临床认为中风的治疗关键在于积极抗凝、抑制血栓再形成,及时恢复病灶区域的侧支循环建立,挽救缺血半暗带的功能,促进病损脑组织神经功能的修复,具体包括溶栓、抗凝、减轻脑水肿、扩血管等[7]。但就临床经验分析来看,单纯依靠西医治疗,临床疗效仍存在诸多不足,如神经损伤导致患侧肌肉功能减弱或消失,引起局部肢体偏瘫,给患者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8]。IL-6、IL-8 是中风病理生理过程炎症机制及独立损害因子,由单核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产生,是具有较强的趋化作用的早期炎症因子,在缺血缺氧的病灶区域脑组织局部,大量释放,故临床通过检测上述血清学炎症因子判断病情及临床疗效。病理情况下,TNF-α 会产生神经毒素,加重病损程度。降钙素原为降钙素前肽,D-二聚体可反映机体纤维蛋白被溶解功能,是临床主要用于评估炎症水平,评估疾病诊断及疗效的重要指标[9,10]。

近年来,中医学针对本病的病因病机均有较为深入的研究,指出采用针药并举的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逆流挽舟”的作用。中医学认为其病因可责之于风、火、痰、虚、瘀等,基础病机为风、痰夹瘀上扰清窍,致使阴阳失调,气血逆乱,发为本病[11]。针刺可起到舒筋活络、行气活血、协调阴阳、平衡气机的作用。现代临床研究[12]发现,针刺腧穴可刺激中风患者脑皮质运动中枢,改善病灶区域血液供应,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水沟、内关、三阴交、委中均具醒脑开窍之功,可改善脑部血液循环,促进病灶侧支循环形成。《素问·痿论》言:“治痿者独取阳明”,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针刺该经腧穴,可疏通气血,通利关节,故选地仓、颊车、下关、足三里针刺,奏以疏通经络、调畅气血之功,主治口眼歪斜、张嘴困难、眼睑动等病证。足三里穴可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扶正祛邪,增强抗病能力,据“经穴所在,主治所及”之理可知,本穴可治疗下肢不遂、痿痹等病证,辅以丰隆穴化痰通络,强化近治作用[13]。天枢穴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募穴,通于足阳明胃经气血,针刺本穴可通腑泄热,给邪以出路,改善患者痰热腑实的内在病理变化。肺与大肠相表里,故针刺尺泽穴可上宣肺卫以通降,清解肺热以祛邪,本方体现局部取穴、远近配合、循经取穴等多种针刺原则,其意旨在提高疗效。中药汤剂具有药效持久、疗效全面、运用灵活等特点,临床应用较为广泛。本次试验采用的星蒌承气汤药物配伍分析如下:方中以胆南星、瓜蒌、大黄三者为君,胆南星味苦微辛,性凉,可清除体内火热与痰浊,主治中风急性期之风痰所致眩晕、肢体偏瘫、手足麻木等。瓜蒌味甘微苦,其性寒凉,可清热涤痰、化痰解浊、润燥滑肠,有效缓解患者胸膈满闷、脘腹纳呆等症状。现代研究[14]表明,该药在兴奋中枢系统的同时还可抑制中枢系统,共同发挥豁痰开窍的作用,对脑组织及神经细胞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大黄味苦性寒,其泻下之力极其峻猛,具有清泻体内的火邪,祛除体内瘀血,疏通经络之功,故临床多用以治疗实热证,奏以通腑泄热、祛邪外出之效[15]。三者并驱,清体内积热,消除体内的痰液,顺畅气机。兼之润肠通便的功效,强化通腑泄浊、调理气机的作用。竹茹清热化痰、除烦止呕,主治中风痰迷、舌强不语、痰热呕恶等,赤芍凉血化瘀,其抗氧化、抗炎效果显著,故以二药共为臣。当归、桃仁均可活血化瘀、润肠通便,辅以黄连清热泻火,逐邪外出。使以炙甘草调和诸药,防止方中苦寒之药耗伤中焦。全方药物配伍合理,共奏通腑泄热、化痰祛瘀之功。

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表明,针刺联合星蒌承气汤改善痰热腑实型中风患者临床症状的同时,还可降低血清IL-6、IL-8、TNF-α、DD、PCT 的表达水平,使得病灶局部炎性反应缓解或减轻,本法统筹兼顾,疗效全面,且创伤性小,体现“中西合参、针药并举”的诊疗理念,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夯实基础,对日后进一步深入研究及临床推广应用均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热腑中风针刺
急性缺血性中风病痰热腑实证与同型半胱氨酸、脂蛋白a、甘油三酯、白介素-6的相关性研究
谈针刺“针刺之要,气至而有效”
预防中风应做到八要八不要
化痰通腑法对急性缺血性中风病痰热腑实证病人ACTH、CORT的影响
中风病痰热腑实证的研究现状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星蒌承气汤治疗痰热腑实型中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分析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结合聪耳息鸣汤治疗耳鸣8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