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疫情时代海南自贸港医学教育发展的思考

2023-03-05徐剑张云霞

海南医学 2023年2期
关键词:自贸港医学教育医学生

徐剑,张云霞

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海南 海口 571199

2022年1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上作了题为《坚定信心、勇毅前行、共创后疫情时代美好世界》的演讲,指出既要善于从历史长周期比较分析中进行思考,又要善于从细微处洞察事物的变化,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凝聚起战胜困难和挑战的强大力量[1]。11月11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简称《国二十条》[2],12月7日发布[2022]113号文(简称《国十条》),标志着我国全面进入后疫情时代。三年的新冠疫情对人类社会治理体系是一种巨大的考验,深刻影响了人类的生产与生活,已经带来并将持续影响全球经济、科技、教育、卫生领域的巨大变革[3]。在本轮疫情中,直接面对疫情检验的,是医学之公共应急、防控及救治体系。站在自贸港建设和后疫情时代,海南医学教育及评价体系该如何发展,值得医学教育工作者深刻反思。

1 多维度全方位塑造医学职业核心价值观

“医者仁心”、“大医精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蕴含了当今所倡导的“仁心仁术”医学职业核心价值观。但纵观过去几十年的医学教育,无疑是不尽如人意的[4]。近些年来,在三全育人理念的引导下,课程思政、思政课程等培养医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教学手段逐步融入医学生培养体系[5],但在医学生素质培养过程中所起的效果依然不够理想[6]。究其原因,主要是空洞的说教难以影响当代大学生们的价值观。如何更好地营造社会崇尚医学职业、尊医重卫、大美执医、医患和谐、共建健康中国的良好氛围,为医学素质和职业道德教育的提升带来转机?这场疫情无疑带来了最好的契机。在打赢新冠疫情防控战中,医务人员挺身而出,勇往直前,不计个人得失,成为“最美逆行者”,以一个个鲜活的例子深刻阐释着医者的职业核心价值,大幅提升了医学生的责任感、自豪感,这比任何课堂上的思政教学都更有说服力,都更能触及医学生们的灵魂[7-8]。加强后疫情时代的反思与总结,深入挖掘抗疫典型案例,充分发扬抗疫精神,结合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三全育人中融入自贸港建设的元素,通过课堂教学、临床带教、参加志愿者活动等方式全方位多维度塑造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将是医学教育需要努力的方向。

2 医学教育要主动融入社会大健康的实践

不远的将来,海南自贸港将实现各国人员、货物的自由流动,这必将给医疗能力带来极大的挑战,而具备系统性思维的高水平医疗人才将是提供自贸港医疗保障的必要元素。健康不但是身体、精神、心理、生理、社会适应性的要求,也是与环境、社会和人类思想道德等全方位的整合[9]。本轮新冠疫情的发生以及量子力学的发展进一步肯定了“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的医学模式对医学发展的重要意义。海南医学院是首批加入“卓越医生培养计划”的独立设置地方院校,实施新医科培养模式的改革,在理论教学及临床见习、实习带教等各个培养环节中融入大健康理念,实现临床早实践、多实践、反复实践,以期培养专科、亚专科学生的系统性医学思维,更好的服务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10]。

3 医学教育模式的变革对教学及管理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医学教育模式从传统线下教育到MOOC线上教育,再到SPOC线上教育,正在不断地发生着变革[11]。以线下大班授课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教育模式能够解决底师生比的问题,但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不能因材施教等缺点。我校大部分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课都融入了PBL、CBL等教学方法,可略微弥补上述短板,但终归不能解决实质性的问题。MOOC线上教育为学生自主学习、反复学习提供了最大的便利,然而缺乏真实环境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尤其是对操作能力要求较高的医学生培养,效果也不佳[12-13]。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堂(SPOC)又称“私播课”,目前在国内尚未广泛推广,华中科技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等在部分课程中试用[14],该教育模式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创造生动的视觉、听觉系统,让学生融入临床案例及角色扮演,小课堂私密性特点令学生更易于向授课教师表达困惑以及想法,有利于带教老师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指导,从而将专业知识传授、实践教育以及人文素养的提升有机融合。疫情期间,一些大规模远程教育学习应用程序和平台为远程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例如腾讯会议、企业微信、雨课堂等,推动了智慧教育的发展。然而,这些信息化教学是否真正推动了教育技术的变革?是否只是将传统的课堂授课搬到了空中教室?随着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推进,海南教育模式必将与国际接轨,教学模式亦将趋向多元化、网络化,尤其是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还将给教育工作者提出更大的挑战。作为海南医学教育工作者,已经没有了躺平的空间,积极提升自我,创新教育方式方法,不断探索更加先进的教育模式,这既是当代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也是责任。

4 积极构建临床—公共卫生—社会治理一体化人才培育体系

新冠疫情的发生使人们对医学人才培养目标的认识发生了巨大变化,医学专业人才之间的边界将被模糊化,专业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求更加强烈。国际上提出“Public Health 3.0”模式,强调全健康(One Health)理念,国办发[2020]34号《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也指出提高公共卫生教育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定位,加快高水平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海南医学院积极响应国家要求,快速申请了公共卫生专业专硕学位点,并且以合作办学的方式创建了新英格兰学院,加快了公共卫生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步伐,这些工作都可圈可点。笔者认为,除了上述工作外,海南医学院一方面应该积极申报国家公共卫生专博学位点的申报;另一方面应加强毕业后教育体系的建设,以终身学习教育全覆盖医学—公卫融合一体化人才培育体系,推进公卫人才懂临床、兼顾临床、实践传染病临床;临床人才懂公卫、懂防控,打通疾控体系与医疗体系沟通的障碍,加强对临床、行政人才的传染病、公卫防控、防控管理制度、机制的培训体系建设,力争为我国培养国际化复合型公共卫生人才提供践行路径。

5 加快师资培养及顶层设计,全力践行创新型医学人才的培养

《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突出的就是医学教育的创新发展。新时代医学教育的目的是为党育仁心仁术之人,为国育创新担当之才。医学发展有赖基础科学、技术创新和学科融合创新。无论是抗病毒药物、疫苗、抗体等的开发及临床应用,都是科技创新和融合创新的结果。通过教学和研究创新的融合培养,拓展学生视野和创新意识,培养研究及转化思维,开展以临床问题、公卫问题、药学问题为导向创新研究,以培养创新研究型人才。我校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所作出的主要改革举措是基于新医科班的建设,基础课程的整合已经完成并实施了6年,新医科班的学生在考研、就业以及职业发展过程中均有不俗的表现,而目前学校正在进行的临床课程的整合,将可能进一步提升学生培养质量。创新型医学人才的培养一方面需要顶层设计的改变,例如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垮学科招收研究生政策等。另一方面,需要一批创新型的师资力量,这也给我校及附属医院师资力量的引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世界新冠疫情防控斗争进一步印证了全健康的重要意义,而中国的疫情防控更是深刻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以民为天,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执政理念。“把医学教育摆在关系教育和卫生健康事业优先发展的重要地位”是国家战略,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也是国家战略。海南医学院作为自贸港内唯一的一所本科医学院校,承担着发展自贸港医学教育,为自贸港建设培养医学人才的重要使命。深刻理解习总书记的教育理念和卫生健康发展理念,把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及自贸港建设双重国家战略的践行摆在海南医学教育发展的首要任务位置,探索医学教育改革及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路径,将是当代海医人的光荣使命。

猜你喜欢

自贸港医学教育医学生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五个结合”强化高职医学生数学素养培养
从自贸区到自贸港:由来、发展及中国实践
文旅融合背景下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定位问题
2019年第一批口腔医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从自贸区到自由贸易港
辽宁地区自由贸易现状及问题研究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
明代医学教育纵横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