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沙粒画文化内涵与传承路径研究

2023-03-01

新疆艺术 2023年1期
关键词:沙粒内涵新疆

□ 潘 帅

为挖掘新疆沙粒画潜在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丰富新疆美术的文化内涵,本文从新疆沙粒画的历史概述出发,细致分析了新疆沙粒画所含蕴的民俗、地域和生态文化内涵。进而从统筹规划、多元联动、整合资源三个方面,探索了新疆沙粒画在高职院校传承地方特色文化的路径。结果表明,新疆沙粒画具有独特且丰富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其传承有助于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推进“文化润疆”建设,展现多样新疆文化形象。

新疆沙粒画 张伟民

新疆独特的地域性、历史性、文化性奠定了当代新疆美术的基础,生长于此的新疆沙粒画,也因此形成了独特的表现形式。新疆沙粒画是以天然沙粒和石子为主要原料,与胶混合粘贴制成,其沙粒质地不同,选自新疆各地;其题材以新疆的风土人情为主,内容广泛;其艺术风格多样,表现手法丰富,如喀什古城沙粒画、独山子大峡谷风貌立体沙粒画等。画面层次分明、立体感强、造型突出,具有别致的地域风格和民族风情,深受国人喜爱,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新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一、新疆沙粒画概述

新疆位于中国西部边陲,聚居着汉、维吾尔、哈萨克、回、蒙古、柯尔克孜、锡伯、塔吉克、乌兹别克、满、达斡尔、塔塔尔、俄罗斯等民族,文化资源丰富。从地理位置上来看,新疆美术的生发具有复杂性;从多民族聚居角度看,频繁、多样的民族交流与融合,使新疆美术的发展过程具有流动多变的特性;从历史文化角度看,中国画,佛教艺术、伊斯兰文化和俄罗斯油画,前后进入新疆地区,对新疆本土美术产生了巨大影响。下文笔者尝试从历史、材料以及专利申请等角度分析新疆沙粒画的生发过程,这不仅有助于了解新疆沙粒画,还有助于发掘其文化内涵,进而做出恰当的传承路径选择。

有专家学者认为龟兹时期的克孜尔石窟对新疆沙粒画的创作具有启发性意义,在颜料和凹凸技法上新疆沙粒画都承继了该石窟壁画艺术。克孜尔石窟位于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境内,开凿于公元3 世纪,大约到唐代完成。其壁画的绝大多数色彩由矿物颜料呈现,且矿物颜料大部分由天然矿石制成,主要有绿、青、朱、赫、白几种色调。这与新疆沙粒画颜料的选用方向具有一致性。而且新疆“三山”多矿物,五金、宝石、硇砂、明矾丰富,且唐代,矿物色彩体系已然成熟,每种颜料甚至分成了不同的颗粒等级。这些历史现实条件都为新疆沙粒画提供了重要的外部支撑。

另外,如克孜尔175 窟太子降生图,其壁画较多使用晕染法,以表现形体的凹凸感。有所谓“圈染”,即将人物形体依照结构分为若干块,先平涂,再用同类色从外向内勾画,逐渐接近肤色。①《建康实录》云:“一乘寺梁邵陵王纶造,四门遍画凹凸花,称张僧繇手迹,其花乃天竺遗法,朱及青绿所成,远望眼晕如凹凸。”这说明,此种远近立体感的画法,为西域佛画传入的新的技法。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认为非遗沙粒画工作室张伟民副教授表示,唐朝于阗(今新疆和田)著名画家尉迟乙僧②的凹凸技法就是对这种技法的继承。这就不难说明受佛教文化熏染较深的新疆地区具有“凹凸法”传统,而从新疆沙粒画的凹凸特色来看,明显与这种传统凹凸技法一脉相承。由此,在颜料和技法上,可以初步认为龟兹时期的克孜尔石窟是新疆沙粒画创作的重要源头。

与此同时,俄罗斯油画也在新疆沙粒画的形成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俄罗斯油画在17 世纪末进入新疆贸易层面,从悬挂摆设,到广为发展传播,逐渐与当地生活习俗、日用品及建筑材料相结合,形成了明快、细腻、鲜亮的民间风俗画,同时也形成了新疆独特的审美观念。而正是俄罗斯油画细腻、鲜明的表现手法,成就了新疆沙粒画写实、颜色明亮的格调。

材料决定观念。材料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艺术的风格,材料演变体现的是绘画观念的不同。史前绘画就有把矿质粉末当作颜料的先例,以动物血或皮胶做调和剂使用,但大多比较粗糙。新疆沙粒画所采用沙粒等自然材料,与史前绘画有相承关系,但更趋向于20 世纪后突破油性材料的世界潮流,而这正是以一种更自觉的行为更新绘画表达方式。这种自觉,须得是人工合成材料繁荣而自然材料已走到桎梏的境地才产生的。这种反思中的诉求,正是现代艺术渴求的原始生命力。

中国当代艺术家对自然材料的使用最早追溯到1981 年③,画家庞涛就曾在油画的底子中掺上沙子,得到相对粗糙的肌理效果。内地“85 新潮”,更加促进了自然材料实验性质地运用,比如张国龙、朱进等将西北的黄土与胶质混合物代替一部分油画颜料。李军声更是被称为砂石画④的创始人,其材料和创作方法与新疆沙粒画有殊途同归之,不过在风格呈现上迥然不同。

现在新疆市场上流行的沙粒画,始自于一名叫阿里木江·阿布都热依木的伊犁维吾尔族画匠。2005 年,伊犁耐菲斯沙粒画公司正式向国家申请专利,其专利主要元素包括沙子、丙烯和复合胶,且复合胶是此项专利的关键核心。而根据国家知识产权法规定,专利申请必须具备创造性、新颖性和实用性,缺一不可。综上,我们更加有理由认为新疆沙粒画是在传统绘画形式基础上新生的现代产物。

综上,新疆沙粒画始于并无定论,但它显然属于在新疆历史文化背景下,守正创新,兼收并蓄的产物;是从新疆佛教石窟中沙土制作的凹凸壁画汲取灵感,在风格上受到俄罗斯油画影响,以材料为切入点,产生的现代绘画形式。它也可称为新疆古代岩画、石窟壁画凹凸绘制手法的延续和创新,是集绘画、雕塑等为一体的艺术,凝结着新疆人民群众的智慧。

二、新疆沙粒画的文化内涵

多民族聚居,成就了新疆文化内涵灿烂多彩的精神风貌,立于中国绘画艺术百花园中的新疆沙粒画,亦是生于斯长于斯的一朵奇葩。新疆沙粒画以其天然、质朴的特性造就了浑然天成的自然意境,并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天然的亲和力。而独特的创作方式使其以卓异的姿态,承载着别致的民俗文化、地域文化和生态文化内涵。

(一)民俗文化内涵

随着民俗文化的讨论,“民”和“俗”的内涵都在不同程度地扩大。于是,民俗的主要对象扩大到了生活文化——应被理解为生活世界意义上的基层文化。⑤而新疆沙粒画的艺术生产,即是把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当作肥沃的创作土壤,既吸收口头民俗,又蕴含民俗符号的文化意义。

就新疆沙粒画而言,它是伊犁乃至新疆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生活文化的集中表现形式,具备世代传袭、形式稳定、作用现实生活、审美价值等民俗文化属性。其创作内容深深根植于民间,表现了新疆人民的物质生活环境和精神面貌。

具体来说,新疆沙粒画的创作取自日常,以反映时事风俗和当下生活为主,集中体现了新疆人民昂扬、乐观的民俗文化内涵。新疆沙粒画的内容多表现风俗、生活、动植物、自然风光等,如街市一角、沙漠胡杨、农具老物件等。作品贴近生活,画面质感强,极具张力,呈现出新疆人民坚忍不拔的精神意蕴。

总之,民俗文化犹如源头活水,其丰足的生活民俗事象,成就了新疆沙粒画的根基,由此具备蓬勃的生命力;而新疆沙粒画也成为新疆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反映出民俗文化生动活泼的历史和现实,蕴含着新疆丰富的文化内涵。

(二)地域文化内涵

地域文化一般指一定区域内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然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我国地大物博,纵深辽阔。新疆更是民族交流频繁的地方,经过历史的积淀与传承,形成了既具有中华文明传统基因,又富有独特气质的地域文化。“任何社会成员都会在成长的过程中建立起环境认知,并由于主观情感作用而对朝夕相处的地理环境产生心理依恋,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明确的地方认同感。”⑥新疆沙粒画创作者尚且如此,更遑论其画作本身。

新疆沙粒画是中国绘画中闪亮的明珠,新疆有得天独厚的地域资源,为画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其画作取材于天然,取景于自然,其独特的地域文化内涵主要体现为:质朴自然、粗犷宏大。

以张伟民副教授创作的《古尔图胡杨》为例,画作取材自然,整幅作品主题鲜明,构图饱满,结构紧凑,色彩对比强烈。色彩渐变表现出天际纵深效果,由远及近的胡杨屹立于广阔的天地间,一种孤寂与执着跃然纸上。在对立统一中,作品自然古朴又不失热情奔放的生命张力,展现出自然万物生命力的沧桑与顽强,给人极强的视觉冲击和人生哲思。

新疆沙粒画承载着新疆独特的地域文化内涵,因而必然性地具备质朴自然、粗犷宏大的气质和意蕴,成为一张生动独特的新疆名片。两者相互促进,不可分割。而在新疆沙粒画与地域文化稳定链接的同时,也呈现出“不稳定”的倾向——题材、表现内容、表现手法和风格样式等不局限在一种框架模式内,不断地因时、因需而更新,而这也正是新疆沙粒画生命力不竭的重要原因。

新疆沙粒画 张伟民

(三)生态文化内涵

这里的生态文化,主要指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共存共荣的生态意识、价值取向和社会适应,其灵魂是生态哲学。“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中国传统哲学和文化中的重要思想观念之一,中国传统道家学派主张顺应自然,在自然中寻找生命本源,著名学者郇庆治教授在其论文中谈到“‘生态文化’在最宽泛的意义上可以界定为人类社会不同于或超越了现代工业文明及其文化意涵的,自觉或不自觉地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性制度、文明与文化体系及其元素。”而新疆沙粒画的生态文化内涵,就在于其以天然、质朴的气质反抗工业以及对自然生命力的张扬。

新疆整体地形可概括为“三山夹两盆”,遍布沙漠、山川和湖泊,如天山、阿尔泰山、塔克拉玛干沙漠、塔里木河、伊犁河等。这些丰富的生态资源构筑起了新疆各族人民绿色、健康的生态观念,成为新疆沙粒画的创作源泉。比如在长期的生态建设实践中形成的“胡杨精神”“云杉精神”,就是新疆沙粒画的主要表现内容。与此同时,新疆沙粒画在制作过程中,除沙粒外,原材料还选取了废弃的锯末、碎屑、树皮……不同材质的排列组合、拼接叠加,再经过铺展、着色、固定之后,层次分明的作品就得以完美呈现。这种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的创作,无不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化内涵,且与当前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因此更加丰富了我国生态文化的内涵。

三、在高职院校传承地方特色文化路径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在第三次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文化润疆”被正式纳入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宏伟蓝图中。新疆沙粒画积极回应“文化润疆”,以统筹规划、多元联动、整合资源的路径,积极促成覆盖学校、带动周边、辐射地方、服务全疆的现代公共文化体系。

(一)统筹规划——推动产学研创新实践

出于“文化润疆”工程的需要和对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重视,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率先将“沙粒画”纳入教学计划。通过访谈,笔者发现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师生对新疆沙粒画沉浸式、体验式的学习非常感兴趣,且具有一定消费欲望,对其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和职业教育也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但问题也很明显,师生对新疆沙粒画的发展脉络、体系构建及文化传承的认知,多停留在感性层面;了解、学习和传承新疆沙粒画的途径比较传统、单一;对新疆沙粒画教育教学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针对问题,学校紧紧围绕国家政策导向,立足自身实际,做好育人环节的顶层设计和统筹发展。学院不仅把新疆沙粒画教育教学研究列入到学院优质项目建设中,并在此基础上提升凝练,将新疆沙粒画引入到学校育人工作和文化建设工作中。同时,加大专项资金支持,建立完善长效运行机制和监督评价机制,通过多方位评价体系细化工作职责,明确发展目标。

融合美术、艺术设计、文学、建筑、计算机等各学科门类,组建新疆沙粒画专业群;成立“一沙一画”大师工作室,组建专业教师团队,以此更好凝聚专业力量;积极参加自治区级、国家级的高职院校教师技能大赛,着力培养双师型教师。面向艺术设计、美术教育类专业开设新疆沙粒画专业必修课程,面向非专业类学生开设新疆沙粒画选修课程。

(二)整合资源——促进教学成果转化

文化宣传部门、地方院校和文创产品企业要在新疆沙粒画制作工艺改良、产品艺术设计、文化内涵挖掘、人才培养、品牌建设等方面结合市场需求整合优势资源,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综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大事件为表现内容,如改革开放、建党、建国、建军等大型主题,进行系列新疆沙粒画创作、展览,予人以潜移默化地教育。除建立新疆沙粒画学生社团外,还要建设新疆沙粒画专业类学生创新创业平台,创立校企合作的新疆沙粒画文创产品研发中心和文创产品设计团队等,进一步全面提升新疆沙粒画的文化竞争力。

注释:

①引自吴焯《克孜尔石窟壁画画法综考——兼谈西域文化的性质》,原载于《文物》杂志1984 年12 期。

②朱景玄撰《唐代名画录》赞日:“乙僧,今慈恩寺塔前功德,又凹凸花面中问千手千眼大悲像,精妙之状不可名焉。

③中国当代艺术中“综合材料”现象研究。

④世界美术史专家王镛先生评价说:“砂石画不光是创造了一个新的画种,而且创造了一种新画风.”砂石画艺术家在前人利用矿石颜料绘画的基础上,将原有的砂石植物粘贴原料进一步扩展,采用天然的彩色砂石和矿石,极大地丰富了砂石画的色相。在技法上讲究笔力、线条、刀法、以及洒法和吹法。

⑤引自高丙中《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版。

⑥引自周晓琳、刘玉平《空间与审美—文化地理视域中的中国古代文学》,人民出版社2009 版第69 页。

猜你喜欢

沙粒内涵新疆
活出精致内涵
沙粒和水珠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想看山的小沙粒
挖掘习题的内涵
想看山的小沙粒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新疆多怪
沙粒进入了眼睛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