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枣熟了

2023-02-27马艾芳

人人健康 2023年34期
关键词:枣花枣子枣树

■马艾芳

枣树是中国北方一种常见的树种。村前村后、沟壑院落、梁 山上,随处可见它们的身影。虽无杨柳的挺拔俊秀、婀娜多姿,但它不管土地如何贫瘠,都会年复一年在春夏之交开出黄色的枣花,秋后结出饱满、红彤彤的枣子。

“每日三颗枣,身体强健不显老”。富含蛋白质、糖、钙、磷、铁等微量元素,居百果之首的大红枣,早在几千年前就被我们智慧的先祖们发现,用来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生津液、润心肺、补五脏、治虚损,还被中医挑中当作药物的引子,用以治病救人、延年益寿。

在中国人眼中,“宁舍杂货铺、不舍红枣树”。中国人爱枣,特别是男婚女嫁,用红枣作彩头,在淳朴的风俗习惯中被视为美好、吉祥、幸福的象征。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都要蒸年糕,黄黄的年糕里嵌入一个个大红枣,作为礼品送给亲朋好友,传递着亲情和友爱,并以此祝福来年人寿年丰、日子红火。

“寒露登场,枣子打光”。每年从农历七月十五枣儿眼圈红到几点红,到半红,再到八月十五枣儿全红,就是红枣从青涩到成熟的全过程。每到这一时段,我总是想起故乡那一滩400 多亩的枣树林,那欢快笑闹着打枣的人群,那纷纷落地的大枣小枣,这一切仿佛就在眼前。

我的故乡在晋西北靠黄河岸畔保德县一个不算小的村庄。相传,康熙第三次亲征噶尔丹时,在保德留宿三日,曾对此地红枣大赞不已,提名为“油枣”,留言“一穷二白保德州,唯有鲤鱼大红枣”,从此,保德油枣成为独特的黄河贡品。

“四月八,枣叶发”,农历四月,枣树青绿的嫩叶就像婴儿幼滑的肌肤,一点点冒了出来,它们呈椭圆状,边缘有细锯齿,像母亲折叠后又释放的花边,叶端钝尖,温柔中掩映着不容小觑的锋芒。“千朵万朵压枝低”,五六月才开的枣花,身穿黄绿衣,朵朵若粟,如初次登台的演员,羞涩地躲在叶子下,推推搡搡成聚伞花序,低调中涌动着奢华,让戏蝶留恋,时时舞动。枣花的花期只有一个月,虽然短暂但内敛的香气却馥郁芬芳,那青涩的香气,蕴含着人生的悲悲喜喜,储蓄着青春韶华的来来去去。枣花蜜,应是它献给人类的玉液琼浆。

经风的历练,雨的洗濯,枣花蜕化出青绿色的果实。壶瓶枣、灯笼枣、梨枣、团枣、马牙枣、酸枣等品种,一树一树,一串一串,一颗一颗,悬挂枝头,像徜徉在流云下、信步在阡陌上的小家碧玉,也像盘桓在阳光下、辉映在农家小院的绿色翡翠。“七月七,花红枣儿吃一吃”,枣由青绿色换成白绿色,终于,白绿色的枣子描上了红色的眼圈。

我们村子里原有400 多户人家,听老人们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那片枣树有一半是同村一户地主的祖传家产,那些千姿百态的枣树中,最老的可以追溯至清代同治年间。20 世纪50 年代末期,实现人民公社化后,一切生产资料归公社所有,这滩枣树林成了全村的共同财产。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村里全体同意,将每年农历“寒露开杆打枣”确定为村里的打枣日。每年到了这时,出门在外的人都要尽量赶回来,打枣、吃枣、分枣。

成熟的红枣挂在树上,沉实而鲜艳,透出大地饱满的喜气。如同约好了一般,这一天的上午,大人孩子们都走出家门来到这里:男人们用木杆子打枣,红红的枣子连着浅绿的叶子纷纷落下;女人们从家里拿来帆布口袋,或者干脆背着筐,头上裹一块花毛巾,大大咧咧蹲在地下捡枣;杆子够不到顶梢上的枣,这时,便会有一两个孩子脱下鞋,像猴子一般攀上树梢,一把掰下那带着几粒或者十几粒枣子的小树枝,顺手摘下红枣放到自己的裤兜里,然后又顺着树干快速滑下来。在一旁盘腿聊闲天的老人们便会惊呼:“小兔崽子别摔着!”如果孩子是自己同族的孙辈,他们还不忘嘱咐一句:“别扯烂了裤子,小心你爸揍你!”放眼望去,是一片欢乐的海洋。

女人们捡了半口袋或者一箩筐枣子,摇摇摆摆走出树林,将枣子一下子倒在地中央场地上。也就是一顿饭工夫,地里便出现了几个大小不一的枣堆。在这一天,枣子是可以随便吃的,只是不许带回家。自然,有时候,对不懂事的孩子们可以网开一面。看吧,无论是打枣的男人、捡枣的女人,还是唠嗑的老人、乱跑的孩子,都时不时往嘴里放上一颗枣,甜蜜地咀嚼着。这些枣树不打药也不上化肥,即使落在地下沾了土,只不过用衣边擦一把,或者只是用嘴轻轻吹一下就塞进嘴里,根本用不着洗。甚至有些壮实的汉子在这一天“恶补”,后果无非是胃口疼上好几天或者拉几天肚子,一时也会成为邻居和亲戚们善意取笑的对象:“一年就这一次,过瘾吧。”枣子打得差不多了,年轻姑娘们捡枣是要计斤数的,看谁捡得多,手疾眼快,收工时宣布名次。这时候,有几个细心的老太太,还会再到里面转上一圈,看看有没有没捡干净或者仍被留在树上没打下来的枣子。

接下来当然是分枣,在这之前,村里的干部们和会计,已经拿来了大杆秤、算盘和记账本,准备将枣子按人口就地分给各家各户。全村人的注意力此刻都转移到枣子集中点来了,大队支书忙着招呼大家排好队,大堆大堆的红枣在等待着检阅。不知哪位好热闹的年轻人拿来两面红旗,插在了高高的枣堆上,显得很气派、很庄严。

八月十六是最红火的一天,会计噼里啪啦扒拉着算盘珠子,几个小队长负责称重分枣,一百来号人排起了长龙。这天队里还要派人做羊杂碎汤、胡油炒大白菜,煮羊汤用油葱炝红浮在上面,3 个人挑上6桶给参加捡枣打枣的人每人分一碗喝,大家喝出了丰收的喜悦气氛,喝出了继续加班的好精神。不知不觉天暗了下来,支书让人点上两盏汽灯。顿时,场地中央一片通明,各家的壮劳力就在这灯火中把分到的几百斤枣子背回家。剩下的工作就是妇女们的事情了。她们要把这些枣子大致分一下,挑出品质上乘的几十斤,洗净晾干,放入酒中涮过捞出,装入罐子,并在罐口贴上牛皮纸密封好。几十天后,便做成了散发着酒香的饱满酒枣。其余的枣子要晒干,除了平时可以用作哄孩子或者招待客人的美食,过春节时蒸面食,枣子是可以派上大用场的好东西。

20 世纪50 年代到70 年代,农村人的生活虽平静安逸,但无疑,饥饿,在今天看来很陌生的词,在那个时候是困扰故乡人们的大问题。而恰恰是这一年一度的打红枣,不仅让人们解了馋,还有了盼头。

现如今温饱已不再是问题,这滩枣树林带给村人的无疑是和谐、团结、友爱。家乡的枣,也因为这份团结友爱声名显赫。被枣农精心种植的枣,收藏在保鲜袋里,跟随商家,翻山过海,搭车坐船,翱翔蓝天,声名远播。如今的家乡,大面积种植的老枣树,有的被改良成新品种,成为家乡的支柱产业,村民的“摇钱树”,口袋里的“红玛瑙”。

猜你喜欢

枣花枣子枣树
小刺猬送枣子
树上的枣子有多少
大枣树
小如枣花的爱情
枣树绿盲蝽象的发生与防治
娘的枣花馍
巧算枣子
秋风起,枣子甜
枣花
枣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