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2年高考化学全国乙卷试题分析
——以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为例

2023-02-26黄延纳陈继平

云南化工 2023年1期
关键词:乙卷离子变化

黄延纳,陈继平

(云南师范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0)

单旭峰等[1]在化学科考试评价体系中将化学必备知识分为“物质转化与应用”“反应变化与规律”“化学语言与概念”“实验原理与方法”“物质结构与性质”等五个部分,“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属于“反应变化与规律”类型的知识,是对化学平衡的拓展延伸,同时也是高考化学的重点和热点内容。以下是对2021年高考化学乙卷的解析。

1 解析2021、2022年高考化学乙卷第7题

2022年高考乙卷化学第7题,见图1,题干中提出“隔膜”这一概念:未电离的HA可自由穿过该膜——隔膜两侧的HA浓度处于平衡状态。通过对这一概念的解读,可知:溶液Ⅰ和溶液Ⅱ中HA的浓度相等,故选项C错误。题干中给出的物料守恒:c总(HA)=c(HA)+c(A-)。该选项主要考察学生离子平衡概念以及电荷守恒的理解。两个体系pH值分别为7.0和1.0,其中pH值为7.0的溶液体系需要加入碱或溶于水呈碱性物质(例如氢氧化钠或碳酸钠),才能使溶液保持平衡,因而A 选项显然缺少额外加入用于调节pH的物质的离子。

7.(6分),常温下,一元酸HA的Ka(HA)=1.0×10-3。在某体系中,H+与A-离子不能穿过隔膜,未电离的HA可自由穿过该膜(如图所示)。设溶液中c总(HA)=c(HA)+c(A-),当达到平衡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图1 2022年高考化学乙卷第7题

2021年高考乙卷化学的第7题,详见图2,相较于2022年的第7题的计算难度稍低,但同时提高了对化学反应原理的理解要求。对于学生而言,分布系数作为一个陌生概念,但并不是一个晦涩难懂的概念。如表1可见,在2017年全国二卷和2020年全国一卷的“溶液的离子平衡”一题中已经给出分布系数的计算公式。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指出“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势,增强试题开放性,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今年的命题在记忆性知识方面明显减少,作为压轴题的第7题,更是一改往年题型设置,常见的函数图像设置为信息量极少的框图。越是精简的题干,所能提取的信息越少。该题既能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框架牢固程度,又要求学生在多维度多层次的缜密思维。不同类型的题目符合不同高校选拔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同时也避免学生通过市面上存在的一些固定套路以及思维定式应对高考,对学生的信息提取、加工与整合能力做出一定要求。

图2 2021全国乙卷选择题第7题

表1 2017—2022年全国卷“溶液中的离子平衡”题型

2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考察

新课标中指出“化学学业水平考试的主要目的是评价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状况和学业质量标准的达成程度”[2]。该题测试的宗旨主要是“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着重考察学生的化学思维以及对化学学科的本质的理解。题中将隔膜作为动态平衡的关键,测试学生对信息的提取与加工能力。该题并未以某一特定的酸作为考察对象,避免了学生“刷题”过程中可能识记某酸的性质而固化思维的情况发生,而是建立一个新的隔膜模型,让学生在审题过程中灵活运用化学原理与思维进行解答。

表2 新课标中“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素养不同水平的考察要素

由表2可知,水平1 “认识变化的存在”要求学生对化学变化进行简单地描述,能对简单的数量关系进行说明;水平2“认识变化的存在,分析理解变化的过程”要求学生基于化学原理对反应简单表征,运用守恒思想定量分析化学反应;水平3“认识变化的存在,分析理解变化的过程,设计平衡方案”要求形成平衡观念,学会运用控制变量设计研究化学反应;水平4“多维度认识变化的多维度,分析理解变化的过程,设计平衡方案,预测变化,评价并优化方案”要求学生依据反应原理对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进行预测,并且对所涉及的方案进行评价与优化。“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四个水平是逐级递增的,而非并列关系,水平1和2是为参加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的学生提供评价参考,水平2和3是为参加化学学业水平考试的学生提供方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等级划分是为不同需求的学生制定出一个可测评的等级水平,也为教师教学提供方向和目标。

3 教学建议

3.1 动手实验,培养科学观

课程标准中的学生必做实验:强酸与强碱的中和滴定和盐类水解的应用。学生动手实验,让化学教学的结构更加完整,教学形式更为丰富,体现化学核心素养中“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3]。在实验过程中通过酸碱滴定实验强化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探究意识,进而学会使用科学方法计算出未知浓度的溶液,而非是停留在酸碱滴定的计算。理解酸碱滴定的实质,学会设计并优化实验,在实验中加深对离子平衡的理解。利用生活中去油污的方法,加深学生对盐类水解的理解。以真实的生活情境为背景,通过设计实验,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实验,感受知识的应用。

3.2 重视基础,推导公式

4 结语

高考试题的命制框架是将“素养”“情境”“问题”和“知识”4个要素相互联系,教材的编撰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实施。教材的栏目设置具有导向作用,其中“化学与职业”“科学史话”等有助于延伸学生视野,学生可以通过其了解化学的历史进程以及化学的职业前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的教材的第三章第一节的“思考与讨论”栏目中,学生通过观察图表的“点”“线”“面”,能初步锻炼其识图能力,让抽象的知识概念更加具象化。在“沉淀的溶解平衡”一节中的“科学·技术·社会”栏目,将沉淀溶解平衡原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氟化物预防龋齿,让知识与生活更加贴近,学生更加深入了解学科价值。“方法引导”栏目更是让学生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例如电荷守恒、物料守恒(例如碳元素守恒)以及质子守恒等,学生对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会有更加清晰的数量模型以及计算依据。教材栏目是教材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正文内容的补充与说明,锻炼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一种切实有效的学习方法。

猜你喜欢

乙卷离子变化
2022年全国乙卷化学模拟试卷
2021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乙卷)评析
勘误说明
破解高考词汇障碍之熟词生义
从9到3的变化
这五年的变化
在细节处生出智慧之花
小议离子的检验与共存
钢渣对亚铁离子和硫离子的吸附-解吸特性
鸟的变化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