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双高”背景下的高职珠宝首饰专业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珠宝首饰技术与管理专业群为例

2023-02-23卢焕洵骆美美王昶

中国宝玉石 2023年1期
关键词:花丝珠宝首饰双高

卢焕洵,骆美美,王昶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珠宝学院,广州 511483

2019年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简称“双高计划”),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成功入选首批“双高计划”建设学校,而珠宝首饰技术与管理专业群成为入选的2个高水平建设专业群之一。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及信息技术发展,“互联网+”背景下,珠宝首饰产业呈现快速发展、交叉融合的特征日趋明显,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以及技术研发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珠宝首饰专业群的建设和发展,如何更好地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要求,成为必须面对的新的问题。基于此,为了能更好地适应产业发展的需求,更有效地提高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以产业链组建专业群的建群思路,构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了基于产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的珠宝时尚产业学院,形成了产教融合校企协同的长效育人机制,有效地提高了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走出了一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发展”的专业群建设之路。

1 对接珠宝首饰产业转型升级需求,构建专业群

对接珠宝首饰产业转型升级需求,构建珠宝首饰技术与管理专业群[1]。专业群由服务于珠宝首饰产业岗位需求的3个隶属不同专业大类的专业组成,分别是:首饰设计与工艺(文化艺术大类)、珠宝首饰技术与管理(轻纺工业大类)和宝玉石鉴定与加工(资源与安全大类)。群内各专业虽隶属于不同的专业大类,分别服务于珠宝首饰产业链的上游、中游和下游,具有共同的行业背景,课程内容互有交叉和融合,资源共建、共享、共用程度高。三个专业相辅相成,具有明显的跨界性和融合性,对接产业链构建专业群,成为专业群构建的范式之一(图1)。

图1 珠宝首饰技术与管理专业群对接职业岗位框架图Fig.1 Jewelry technique and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group docking vocational position framework diagram

2 对接职业岗位需求,共建优质教学资源

优质的教学资源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珠宝首饰技术与管理专业群依据“平台共享、核心分立、拓展互选”的逻辑[2],构建对接“珠宝首饰技术基础能力+人文素养基础”共享课程,对接“岗位核心能力+职业素养”专业核心课程,对接“跨岗就业能力+工匠精神”互选岗位拓展课程。强调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的“双螺旋递进”培养。把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工匠精神、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统金银细金工艺文化融入课程体系,实现学历培养与职业培训相结合、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凸显“职业变迁能力+社会普适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图2)。

图2 珠宝首饰技术与管理专业群课程体系框架图Fig.2 Couse system of jewelry technique and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group framework diagram

2.1 共建专业群平台课程和校内外实训基地

专业群内各专业,共同服务于珠宝首饰产业,专业之间的相关性高,在专业群平台课程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均可以实现共建、共享、共用。专业群共同设置了《首饰制作工艺》《珠宝玉石鉴定》《饰用贵金属材料》和《首饰发展史》4门专业平台课程,群内各专业实现了共建、共享、共用,分别建成了国家级、省级和校级精品资源共享(在线开放)课程。专业群建成了集教学、培训、生产、工艺技术研发、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素质训导的“六位一体”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协同共建了多家紧密合作型校外实训基地。其中,宝石鉴定与加工实训基地、首饰制作工艺实训基地、首饰设计实训基地,分别被省教育厅评为省级高职示范性实训基地。可以满足群内各专业实训、实习的需要,真正实现了群内各专业共建、共享、共用。

2.2 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教学,推动了课程思政 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2020年初,新冠疫情突如其来,为切实做好疫情期间“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工作。专业群以“饰笔为言,艺战疫情”—致敬最美逆行者和战斗在疫情一线的广大医护工作者为主题,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师生们饱含深情,结合课程教学开展首饰设计研习创作。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几款优秀的设计作品,在线下制成了实物,致敬最美逆行者,此举得到了学习强国、中国教育在线等多家媒体的报道,作为学校唯一线上教学典型案例选送上报广东省教育厅,教学经验在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员单位进行线上分享。

3 提高产教融合水平,创新协同育人机制

3.1 依托协同育人平台,拓宽校企合作领域

依托省级协同育人平台,不断拓宽校企合作领域,与不同类型的珠宝首饰企业协同开展“订单”教学。先后组建了“周大生箐英班”、“周六福订单班”、“花丝镶嵌班”和“亿钻班”,企业提供奖、助学金,提供实习、就业岗位,将企业文化引入课堂,校企协同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并在此基础上,与本地龙头企业—广州钻汇商贸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了钻汇珠宝时尚产业学院,依托产业学院开展了多项卓有成效的协同育人项目。其中,联合主办的国际珠宝首饰制作工艺学术研讨会,吸引了来自美国、荷兰、日本、意大利、印尼,以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和行业协会代表参加,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提升了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与国内龙头珠宝首饰企业深圳百泰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首饰制作领域首个“1+X”证书—贵金属首饰执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得到了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3.2 “政行企校”四方联动,打造双师结构型教学 团队

在地方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珠宝首饰行业和企业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根据专业群建设需要,按每五年安排专任教师到校外紧密合作型企业进行为期半年的实践锻炼,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组织教师积极参与企业产品开发、技术革新等实际生产活动,加强教师对生产一线技术要求、工艺标准的了解,转变教学思路、优化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提高“双师素质”。同时,鉴于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成长规律,学院聘请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为兼职教师,实现了“专任教师到企业,能工巧匠进课堂”,承担实践为主的课程教学。企业聘请专业教师为技术顾问,指导企业的生产、研发与培训等。构建了一支素质优良,年龄、专业、学历结构合理,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并重,专兼结合、互补性强、层次递进,能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双师结构型教学和技术研发团队。

3.3 校企合作组建“花丝镶嵌工艺”订单班,传承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花丝镶嵌工艺是中国传统首饰工艺的象征,工艺精湛,享誉世界。但是,该技艺独特的传承方式,面临着失传和断代的危险,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解决花丝镶嵌工艺传承创新与行业对现代工匠型花丝镶嵌人才的迫切需求,校企合作组建了“花丝镶嵌工艺”订单班。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引入课堂,实施活态传承。

围绕花丝镶嵌,实施“订单”教学。校企协同组建教学团队,企业技师领衔教学,专任教师协助辅导,聘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专门指导,教学内容校企协同商定,理实结合,培养学生的工艺实践能力。由于技能的习得需要一个长期的实践积累过程,教学过程中将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其中,配备专任教师跟班辅导,利用周末增加1天的练习时间,企业通过设立全勤奖、工艺进步奖、最佳工艺奖等奖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学校聘请花丝工艺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鹏在校组建花丝镶嵌技能大师工作室,指导学生花丝镶嵌工艺,实践证明学生的工艺制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师生联袂设计制作的银花丝镶嵌作品,荣获第四届“天工精制”国际时尚珠宝设计大赛白银组铜奖,师生制作的花丝镶嵌工艺作品,亮相全国职业教育博览会,得到了广泛的好评。

4 加强教学方法创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4.1 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式”教学

依托广东省珠宝首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技术研发平台,不断探索“探究式”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技术研发平台,汇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工艺技术难题,组织学生成立若干个工艺技术服务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读文献、寻思路、苦钻研、做实验,解难题。将解决问题过程,编写工艺技术报告,积累工作经验。师生联袂将获得的实验数据、解决问题的工艺技术方法撰写成研究论文,发表于中文核心期刊,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自豪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4.2 引入技能竞赛项目,拓宽学生专业视野

引入各级各类技能竞赛项目,植入专业对应的课程,以赛促练、以赛促训、以赛促教,积极组织学生参与,不断拓展学生专业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工艺实践能力。学生参与广东省和全国职业院校珠宝玉石鉴定技能竞赛,分获一等奖6项、二等奖2项;参与中国技能大赛—宝石琢磨工技能竞赛,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8项;世界国际钻石首饰设计大赛入围奖2项;中国(广东)新锐首饰设计师大赛配饰组一等奖1项等。

5 珠宝首饰技术与管理专业群建设成效

珠宝首饰技术与管理专业群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全面提高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艺实践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先后获得世界钻石首饰设计大赛入围奖2项、“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三等奖2项,省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全国珠宝玉石鉴定技能竞赛二等奖2项、广东省珠宝玉石鉴定技能竞赛一等奖6项、二等奖2项。持续开展“探究式”教学,师生合作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文12篇。毕业生就业率连续7年保持在98%以上;用人单位满意率连续7年保持在90%以上;学生对学校的满意率连续7年保持在95%以上;专业对口率从2014年的65.6%提高到2022年的96.14%。高水平的学生就业工作,引起了《人民日报·海外版》、CCTV新闻频道的关注,并就此进行了专题报道。

(2)全面提升了专业建设水平。以产业链构建专业群,专业服务产业,依据产业链构建专业群,有效地提升了群内各专业的建设水平。珠宝首饰技术与管理专业成为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成为首批广东省高职重点专业(2017);首饰设计与工艺专业成为广东省二类品牌专业(2020)。

(3)全面提高了课程和教材建设水平。专业群设置的平台课程《首饰制作工艺》建成了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珠宝玉石鉴定》《流行饰品材料及生产工艺》《宝石加工工艺》建成了省级精品资源共享(在线)课程;《饰用贵金属材料》建成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出版了《首饰制作工艺》《饰用贵金属材料》《宝石的品质与价值》“互联网+”立体化教材,以及《中国玉器鉴赏》等专业教材。其中,《首饰制作工艺》教材,获评首届全国教材建设二等奖(图3)。

图3 《首饰制作工艺》教材获首届国家教材建设二等奖Fig.3 The textbook "Jewelry Making Technique" won the second prize of the first national textbook construction

(4)全面提高了团队的教学能力和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打造了1支省级优秀教学团队,《花丝与珐琅传统工艺》成功入选广东省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名单,专任教师获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1项,广东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2项,广东省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1名教师获中国技能大赛宝石琢磨赛项职工组银奖,并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5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0项。累计为行业企业解决工艺技术难题60余项,为行业企业开展技术培训4500余人次。

综上所述,专业群的建设成效,得到了国内相关院校同类专业的关注,先后40余所相关院校同类专业的师生来校访问、交流,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此外,专业群的建设还得到了境外业界的广泛关注,来自香港、澳门、泰国、缅甸、巴基斯坦、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相关珠宝首饰行业协会、企业,曾多次组团来访学校,进行交流。应巴基斯坦无线工程学院的邀请,分别在巴方设立了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珠宝学院分院,专业群委派专业教师前往巴方培训技术人员。专业群受学校之托,承担了泰国曼谷职教中心委派的教师培训任务,与泰国皇家金匠学院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承接了泰方选送的13名留学生的培养工作,培养质量得到了泰方的充分认可。

猜你喜欢

花丝珠宝首饰双高
同频共振四链联动,彰显“双高”院校科研担当
花丝镶嵌 精密如发的非遗绝技
我校2020年“双高计划”建设研究成果展
珠宝首饰设计与加工工艺相结合的必要性研究
珐琅工艺在珠宝首饰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我校隆重召开“双高计划”建设启动大会
增密对玉米花丝受精结实能力及衰老进程的影响
牵手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四元并举, 德技双高” 的校本实践
钻石镶嵌的标杆企业 百富隆愿与业界同仁携手开创珠宝首饰新时代
道安银花丝“细水长流”天地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