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品牌视频广告创意策略对比研究
——以李宁和耐克为例

2023-02-22国艳梅长春建筑学院文化创意产业学院

品牌研究 2023年2期
关键词:体育用品耐克李宁

文/国艳梅(长春建筑学院 文化创意产业学院)

以现阶段全球范围内广告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广告业已经不再是边缘产业,其对企业营销与人们日常生活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国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促进了运动休闲消费水平的持续增长,运动用品行业市场十分巨大,尤其是中国的运动用品市场,已经成为各大国际运动品牌的必争之地。对比来看,国内体育用品品牌的广告创意策略,相较于国际品牌而言,还存在一定差距,本文以李宁和耐克两大知名品牌为例,对其视频广告创意策略展开深入对比分析。

一、李宁视频广告创意策略分析

(一)发展中期视频广告创意策略

进入到发展中期后,李宁逐渐摆脱了初期模糊不清的市场定位,走向了专业化、市场细分化之路。在此期间,李宁打造了名为《可能》的电视广告,迅速引起热议,增加了李宁的品牌知名度与好感度[1]。而且,李宁还推出了宣传片《广告背后的故事》,这则视频在央视播出之后,用极富感染力的画面,向公众传达出了李宁时刻伴随运动着的人们的思想,运用视频广告的镜头,丰富了李宁的品牌内涵,让当时的人们对李宁品牌产生了全新的认知。不可否认的是,这一时期的李宁品牌在视频广告的创作上,尚处在探索时期,还未能抓住视频广告的营销重点,在创意上也仅局限于邀请明星代言人、将品牌与运动员建立联系等基本策略上,创新创意略显不足,尤其是和耐克等国际一线大牌相比,视频广告的创意策略相对比较薄弱,这也是李宁未能始终占据行业老大哥地位的原因之一。李宁在广告宣传上的投入不可谓不多,但却并未获得理想的广告宣传效果。

(二)现期视频广告创意策略

2003 年,李宁推出电视广告《再见篇》,用极具现代感与动感的7 个片段,表达了广告的创意,即:再见赖床、再见烦恼、再见胆小鬼、再见XL、再见板凳、再见上届冠军、再见昨天。该视频广告中,通过轻松自然的方式,向大众传达了李宁品牌要改变、要追求、要自信的理念[2]。这则广告也拉开了李宁开启全新阶段品牌推广的帷幕。《再见篇》这则广告的创意十分巧妙,其放眼未来,意在巩固品牌在消费者眼中的形象,提高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并持续不断地开发潜在的客户群体。这一阶段的李宁品牌,便已经开始了以电视广告为主,以其他综合广告手段为辅的广告策略。

二、耐克视频广告创意策略分析

耐克的视频广告始终对外彰显了自己独特的品牌性格。1982 年诞生的世界上第一则广告,就是耐克公司的杰作,其开创了广告史的先河。

(一)发展中期视频广告创意策略

由于成立初期缺乏资金支持,所以耐克在成立之初,大多采用报纸广告、杂志广告的方式进行宣传。发展到中期20 世纪80 年代,耐克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资金,且丝毫不吝啬在广告方面的投入[3]。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人们对运动的兴趣大大增加,耐克便以此为突破口,重新审视自己的广告创意策略。在1986 年,耐克推出了一则视频广告,由著名乐队“甲壳虫”演唱背景音乐《革命》,画面中则是一群穿着耐克产品的人,在做着各种各样的运动……这则视频广告中传递出来的“革新”“激情”,非常符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引发了广大消费者的共鸣,在此之后,耐克将广告宣传的主战场从杂志转到了电视广告。之后,耐克决定邀请明星代言人拍摄视频广告,进一步扩大耐克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知名度与好感度。耐克选择与“飞人乔丹”合作,视频广告内容,先是芝加哥的俯视镜头画面,随着发动机的轰鸣声镜头逐渐拉近,可以看到乔丹位于画面中央,慢镜头展示了乔丹空中接球、运球至篮筐下,之后一跃而起,做出“大”造型的扣篮动作,同时配以背景解说“他是在飞”,该广告的创意在于巧妙地运用了“飞人乔丹”的特点,让“飞人”与耐克产生了联系,广告一经播出不仅提高了耐克产品销量,而且也让乔丹的“飞人”形象更加牢固。在这一发展期间,耐克公司视频广告具有独特的风格与创意,为耐克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二)现期视频广告创意策略

20 世纪90 年代,耐克迎来了全盛发展时期,销售额度再创新高,且耐克的广告创意新颖、制作精良,不仅取得了非常成功的营销效果,而且其广告创意也获得了大众的认可。但是,耐克的主要竞争对手阿迪达斯、锐步等也开始套用耐克的广告创意,导致当时观众打开电视,银幕上都是明星们的广告,而且耐克通过调查发现,在当时的青少年市场中,对耐克品牌广告口号“Just do it”并不买账,认为过于强势[4]。为了挽回这一局面,耐克推出了新的广告口号“I can”,并以新口号为主题推出一系列广告,这些视频广告均在极力渲染个人顽强拼搏的斗志、勇于抗争的精神,耐克想要以此来感染消费者,引发消费者共鸣。但是,口号的变换总有一些消费者并不买账,加之“飞人乔丹”的隐退,为耐克的广告宣传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在口号更换并未取得应有的效果之后,耐克又重新启用了“Just do it”的口号,并展开了新一轮的广告攻势。耐克调整了当时的媒介策略,放弃了专注电视广告的方式,而是让电视广告与网络广告并重,二者互相配合,当时耐克以“Just do it”为主题的一系列广告频繁获得大奖。

三、李宁和耐克视频广告创意策略对比

作为两大知名体育运动企业品牌,李宁是中华民族企业,耐克则是国际一线大牌企业。在中国市场上,二者的竞争从未停止,而在品牌形象的塑造与传播上,李宁和耐克各自有着自己的经验做法,耐克作为一家具有40多年发展经验的企业,在赛事广告运作上积累了非常多的成功经验,而李宁作为我国民族体育品牌的老大哥,在国家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且从打造民族品牌开始,吸引了消费者的大范围关注[5]。但是,李宁在电视广告上的创意策略却明显不同于耐克。如果将品牌比做人的话,耐克就是爱好运动、具有个性、特立独行的年轻人,李宁则是一位热爱运动、儒雅的中年人形象。企业品牌营销做到一定程度,就会带给消费者一种品牌是具有生命的一种感受,每个品牌特有的形象,都散发着让消费者无法抗拒的魅力,而这种魅力就源自品牌背后的精神与内涵。很多大品牌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均会根据时代背景的变化,以及自身发展战略的改变而对广告策略进行相应的调整,从单纯的产品宣传,转变成对自身品牌内涵与精神价值的宣传,以此来培养公众对品牌的好感度与忠诚度。李宁和耐克的广告宣传策略均经历了这样的完善过程。

在众多体育品牌中,耐克的品牌个性最为突出,其洒脱、激情、自由、叛逆的品牌形象,是其受到众多年轻人追捧的主要原因,而这巨大的成功与耐克创始人的努力与坚持是分不开的[6]。在耐克的一则广告中,讲述了一名卡车司机因酒驾入狱,出狱后妻离子散,在找了一份苦力工作后,用赚到的第一笔钱买了一双耐克鞋,穿着这双耐克鞋奔向美好的未来。在这则广告中,观众看不到耐克对于产品的大肆渲染,广告将侧重点放在了叙述故事本身,透过这则广告,耐克向观众传达了永不言败、永不放弃的品牌精神,其所宣扬的已经超出了体育精神的范畴,向人们传递信仰、价值,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耐克为了更好地向公众传递自身品牌精神,邀请大量体育明星作为品牌形象代言人,如乔丹、老虎·伍兹等,而这些体育明星拍摄的广告中,均向公众传达了一种坚定不移的信念,以及成功背后的喜悦之情。不仅如此,耐克还将目光放在了默默无闻的奋斗者身上,在广告中通过塑造默默无闻奋斗者的形象,向公众传递只要坚定信念,永不低头就能获得成功的理念。可以说,耐克的广告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产品宣传,而是一种精神宣扬,是品牌精神的外露,这也使得耐克成为当之无愧的一线品牌。综上可知,耐克的视频广告创意,就是将广告重点放在精神内涵上进行表达。

耐克的广告太过出色,其成功的经验被争相模仿。合理的借鉴无可厚非,但是若借鉴只停留在表面,而不去思考耐克广告创意策略成功的深层次原因,那么也只是邯郸学步,借鉴不到精髓。而国内的体育品牌却将这种浅层次的模仿做到了极致,与体育明星、影视明星进行大量合作,让公众开始对明星代言的广告感到麻木,甚至反感。李宁是中国体育用品企业的老大哥,李宁的发展可以说是幸运的。最开始李宁的市场定位极其模糊,单单以李宁个人形象作为产品营销的突破口,后经过市场细分、战略转型,找到了自身发展的突破口。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为了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打造自身不同于其他企业的品牌形象,李宁从2005 年开始着手打造品牌的东方形象,在其产品设计中也积极融入了东方形象的设计元素,而且在李宁的视频广告中也体现了品牌的东方形象。李宁品牌的东方形象,并非是刻板的、守旧的,而是融入了很多时尚、潮流、创新的元素,并且在建立东方形象的同时,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品牌形象与品牌精神内涵,即尊重并保护传统文化,突破和敢于创新。以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看,李宁的品牌精神内涵尚未完全成型,还处在发育阶段。因为一个成熟的品牌,其背后的精神内涵是能够发人深省、令人动容的,从这一点来看,很显然李宁还有一定差距。李宁的宣传语“一切皆有可能”虽然广为流传,但并不算是成功的广告宣传,因为人们记住的只有一句单薄的口号,而未能将这一口号与品牌建立联系,自然也无法通过这一句口号,感受李宁品牌精神文化内涵。由此来看,李宁的广告创意策略已经有了大体的方向,但还不够明确,冲击力不足。李宁的品牌内涵还需要时间来沉淀。

四、耐克视频广告创意策略的借鉴意义

(一)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市场上曾流行这样一种说法,如果可口可乐的生产工厂在一夜之间消失殆尽,那么可口可乐公司也会在短时间内迅速重建工厂,这是因为可口可乐最为宝贵的品牌与文化始终存在,耐克公司也是如此,只要品牌内涵、品牌文化依然存在,那么其他都是“身外之物”。我国体育用品企业发展时间相对较晚,缺少品牌底蕴,而且为了应对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很多国产体育用品品牌不重视未来规划,而将精力放在眼前利益上。耐克的成功让我们明白,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要从长远规划着手,且拥有属于自身的成熟的企业文化。所以,国内体育运动品牌应着手建立自身的品牌文化,挖掘品牌内涵,赋予品牌更深层次的精神价值,这样才能促进我国体育用品企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耐克能够在国际市场大放异彩,靠的就是深深印入消费者心中的品牌文化。因此,我国体育用品品牌应建立自身品牌特有的企业文化,并针对不同消费者市场,针对性地添加或删减企业文化中的元素,以此来在市场中站稳脚跟。

(二)塑造品牌形象

塑造品牌形象,让品牌成为消费者心中的精神力量,增加品牌与消费者的黏性,从而培养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这是因为消费者对品牌的接受与认可程度,均是以品牌形象为基础的,而品牌塑造又是以良好的企业文化为基础。从本质上看,品牌形象的塑造就是将品牌文化提炼成为一种精神内涵,向大众传递积极正向的品牌价值。一直以来,耐克在视频广告制作中,均致力于发掘“明日之星”、培养“明日之星”,不再关注哪位明星运动员在赛场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而更关注哪位新人可以在明日赛场上创造辉煌,这就让消费者对耐克产生了一种拥有“慧眼”的“伯乐”的感觉,而这些此后会成为明星的运动员也会对耐克怀有知遇之恩,利用个人影响力对耐克进行宣传。鉴于此,国内体育用品生产品牌,也要注意品牌形象的塑造,根据自身品牌内涵,以及目标市场的消费心理、消费需求,着力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并将这种品牌形象转化成消费者的精神力量,以增加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亲密感”。

(三)不断促进产品创新

产品品质终究是品牌市场竞争力的核心所在。在商业中,优胜劣汰是自然法则,不创新等同于退步,会被市场无情淘汰。随着市场的发展,同类型企业产品的同质化问题愈发严重,企业只有通过不断地对产品品牌、产品理念等进行创新,才能始终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耐克公司便早早地认知到了创新的重要性,为此耐克将危机意识作为促进自身品牌创新的源动力。有数据显示,耐克每年推出的新产品近12 万种之多,这个数字十分惊人,充分展现出耐克对市场需求的把握,以及对产品创新的重视。我国体育用品生产企业也应基于对市场需求的准确把握,不断促进产品创新,认真规划品牌运行,通过创新拉近自己与国际大牌的距离,提高市场竞争力。具体而言,国内企业对内要不断优化自身管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加大力度进行技术引进、技术创新,营造良好的产品创新氛围。同时,对外则要高瞻远瞩,用战略性眼光、全球性视角,通过新媒体传播渠道以及新型营销理念,不断扩大品牌市场知名度,并将知名度转化成产品销量,以占据更多市场。

五、结论

品牌建立的过程是漫长而复杂的,既需要创意、创新的加持,也需要时间的积累,更需要公司对品牌文化的深入发掘。体育运动品牌如何实现产品的准确定位,如何将体育精神充分表达出来,是国内体育用品生产品牌必须要思考的,耐克的视频广告以其独有的创意,让爱好运动的人们为之动容,这除了有产品品质的支撑之外,企业文化、品牌内涵的支撑也必不可少。作为国内体育用品生产企业的老大哥,李宁的专业性却成为其发展的软肋,所以在未来发展中,李宁应学习耐克的广告视频创意,结合自身企业实际情况与目标市场需求,创新视频广告创意,推动自身实现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体育用品耐克李宁
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influence of annular nozzle on acoustic characteristics of detonation sound wave generated by pulse detonation engine
回望祖山图
3KG北京智滔伟业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披头士乐队的一首《革命》如何帮助耐克成为价值亿万美元的品牌
北京耐克活动展厅
应用于体育用品的先进复合材料的高性能脱模系统
跌宕起伏“李宁”
赶不走的“小耐克”
娃娃画报体育用品认知挂图
3项体育用品国标将成国际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