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创呼吸机在ICU 急性心衰合并呼吸衰竭治疗中的价值分析

2023-02-15崔国英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22期
关键词:血气呼吸衰竭心衰

崔国英

急性心衰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心脏疾病, 主要是由心脏排血量下降、肺静脉压突然升高等原因引起,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引起低氧血症, 形成缺氧性脑病、多个器官功能衰竭等症状发生, 病情发作时常出现呼吸衰竭的情况, 死亡率极高, 为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影响[1]。临床对于急性心衰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必须马上进行有效的医治措施, 确保在较短时间内让患者的缺氧症状得到有效改善, 以此挽救患者的生命, 提高其存活率。经过调查发现, 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有良好的效果, 且在临床中已经频繁使用, 通过在外界压力帮助下将患者缺乏的氧气快速泵入体内, 缓解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 加上使用方便, 不易引发严重并发症, 在改善预后方面有显著作用[2]。鉴于此情况, 本文就本院2019 年4 月~2020 年4 月接收医治的急性心衰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开展研究, 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 年4 月~2020 年4 月医治的100 例急性心衰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依照看诊的先后顺序划分成实验组与参考组, 每组50 例。参考组中男29 例, 女21 例;年龄51~78 岁,平均年龄(65.17±5.31)岁;病程最短1 年, 最长8 年,平均病程(3.12±1.63) 年。实验组中男34 例, 女16 例;年龄50~79 岁, 平均年龄(65.34±5.26)岁;病程最短0.5 年, 最长9 年, 平均病程(3.26±1.92)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经过完善相关检查, 确诊为急性心衰合并呼吸衰竭, 存在呼吸困难、烦躁不安等症状;②无认知障碍, 精神正常;③患者或家属在知情的情况下自愿签署同意书;④PaO2<7 kPa;⑤年龄50~79 岁。

1.2.2 排除标准 ①临床信息不完整, 缺少重要数据;②存在严重的认知障碍, 精神不正常;③知情后强烈反对在同意书上签字, 或中途主动退出者;④存在无创呼吸机使用禁忌证;⑤重大器官功能异常;⑥伴有无法有效控制的心血管疾病;⑦妊娠期或者哺乳期妇女;⑧患者依从性较差或不愿配合本次研究。

1.3 方法

1.3.1 参考组 患者选择常规方式治疗。按照医生的嘱咐使用利尿、气道扩张及纠正水电介质絮乱等常用药物治疗, 且进行氧疗, 持续低流量, 确保氧流量在7 L/min, 吸氧浓度在36%~41%[3]。

1.3.2 实验组 患者选择无创呼吸机治疗。让患者保持半卧姿势, 把头部朝上抬高30°左右, 且把呼吸机的供氧管与机器相连接, 运用鼻面罩气道正压通气, 把呼吸模式调为S/T 模式, 呼气压、吸气压及氧流量依照患者的实际病情状况进行相应的调整[4]。

1.4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HR、血气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①血气指标包括PaO2、PaCO2。②并发症包括腹胀、刺激性结膜炎、吸入性肺炎。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HR、血气指标对比 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HR、PaO2、PaCO2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实验组患者的HR、PaCO2均低于参考组, PaO2高于参考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HR、血气指标对比( ±s)

注:与参考组对比, aP<0.05

组别例数HR(次/min)PaO2(mm Hg)PaCO2(mm Hg)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实验组50106.36±9.43 70.27±8.02a52.41±5.39 87.67±7.51a51.57±4.32 35.14±6.22a参考组50107.11±9.7681.34±9.2652.54±5.6967.12±6.8752.26±4.4544.69±7.41 t 0.3916.3900.11714.2770.7876.980 P 0.6970.0000.9070.0000.4330.000

2.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考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心衰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病症, 主要指心脏泵血功能不能正常发挥作用, 心排血量无法满足全身各器官组织代谢需要, 引发呼吸障碍、体液潴留等。正常情况下, 心脏泵血过程由右心房进入右心室, 右心室把血液运输到肺脏, 肺脏血液再回流至左心房与左心室。目前, 我国成年心衰患病率呈现出高水平, 且与年龄有关, 通常年龄越大患病率越高, >70 岁的老年人群患病率>10%, 而心衰不仅会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 限制正常活动, 更重要的是存在较高的死亡率。据调查, 心衰患者5 年内死亡率为50%, 重度患者1 年死亡率即可达到50%。根据发病急缓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类型, 急性心衰多发生在急性、重度心肌损害、心律失常等患者中, 相比于慢性心衰, 在临床中更加常见, 表现为急性肺水肿、休克等, 危害性极大。老年人因为大多具有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病史, 发生急性心衰的风险大, 年轻人发生急性心衰的原因则主要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急性重症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等。在早期, 急性心衰患者随着左心功能下降, 出现运动耐力降低、疲乏、心率提高, 后续随着疾病进展, 产生呼吸困难、高枕睡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 查体中可发现两肺底部有干啰音、湿啰音与哮鸣音, 提示左心功能障碍。因此, 急性心衰患者常合并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在呼吸内科是常见的疾病, 是指受多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肺通气与换气功能异常, 不能像健康人一样进行正常的气体交换, 在缺氧环境下伴随CO2潴留, 进而导致相关生理功能和代谢功能发生紊乱, 严重情况下对生命安全有一定威胁[5]。通过动脉血气分析能够及时评估呼吸衰竭严重程度, 一般轻度呼吸衰竭为慢性类型, 重度呼吸衰竭为急性类型, 前者病情进展缓慢,整个过程较为稳定, 相比之下, 后者病情复杂, 突发性强, 有必要尽快施以抢救[6]。急性呼吸衰竭病情进展迅速, 除呼吸困难外, 还可发生心动过速、发绀、神志不清、昏迷、心律失常等症状, 低氧血症严重, 在全身各器官缺氧严重的情况下, 如果不及时纠正缺氧, 可出现生命危险, 引起死亡。此疾病时常发生在中老年群体, 因我国已经跨入人口老龄化时代, 促使此疾病的发生率直线上升, 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形成巨大的威胁[7]。无创通气属于一种新型的通气方式, 能够提升患者的耐受能力, 得到临床众多学者的高度重视[8]。

治疗后, 实验组患者的HR、PaCO2均低于参考组, PaO2高于参考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究其原因可能为无创呼吸机在治疗过程中可降低急性心衰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心脏回血量, 减轻心脏负荷,促使心肌供氧量有效提升;除此以外, 使用此机器有利于支气管的有效扩张, 促使通气量增加, 在较短的时间内缓解其呼吸困难、水肿等情况, 降低机体氧耗量, 改善微循环, 从而达到改善血气指标与血液饱和度的目的[9,10]。从本次研究中可以发现, 对患者进行无创呼吸机医治的效果十分显著, 且使血气及血氧得到有效改善, 表明了无创呼吸机对患者医治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无创呼吸机为急性心衰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带来福音, 可将患者无法排出的CO2吸出体外, 同时把缺少的氧气送入体内, 缓解肺、呼吸肌疲劳, 为临床疾病治疗争取时间, 维持气道通畅, 使其尽快脱离生命危险, 实现正常呼吸。在具体应用过程中, 因为无创呼吸机有多种模式, 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实时选择对应模式供氧, 对于Ⅱ型呼吸衰竭, 按照血气分析值, 一般选择S/T 模式, 吸气用力控制在10~15 cm H2O(1 cm H2O=0.098 kPa), 呼气用力控制在4~6 cm H2O。相比于建立人工气道, 无创呼吸机不用气管插管, 舒适度更高, 有利于成功救治呼吸衰竭患者;与有创呼吸机比较, 无创呼吸机能够实现间断使用, 不影响语言沟通, 患者可自主咳痰、进食等, 降低临床感染率[11,12]。气管插管治疗后患者多由于气道损伤、并发症等原因导致机体遭受一定创伤, 出院后无法及时恢复正常生活, 无创呼吸机因为能保持呼吸系统的完整性, 可避免该问题。

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考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是因为无创呼吸机在治疗期间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肺部氧合功能, 防止吸气时过于用力, 从而减轻呼吸障碍, 增加CO2排出量, 实现正常呼吸, 促使患者呼吸更为顺畅, 加强气体交换的能力, 对低氧血症达到纠正的效果, 进而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衰竭情况, 且在进行无创呼吸机医治的过程中不需要把气管切开插管, 能够降低对人体的损伤, 减少腹胀、刺激性结膜炎等并发症的出现, 进而有效改善呼吸状况。整体上, 无创呼吸机的并发症发生风险低于有创呼吸机, 有创呼吸需要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然后通过连接呼吸机供氧, 多用于昏迷或病情危重者,主要目的是维持生命。无创呼吸机虽然并发症发生风险低, 可是不代表完全无危险性, 针对意识障碍无法良好配合者, 无创呼吸机难以达到纠正CO2潴留的目的,同样需要合理选择。

综上所述, 急性心衰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 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状况, 减少对机体的损伤及并发症的出现, 进而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 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长, 值得在临床大力推行。

猜你喜欢

血气呼吸衰竭心衰
经皮血气分析仪TCM4的结构原理及日常维护保养与常见故障处理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衰血气分析与预后探讨
徒手和心肺复苏机用于心肺复苏对血气分析的影响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