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肿瘤伴失眠患者的热敏腧穴分布情况及热敏灸临床疗效观察

2023-02-13宗婷婷梅瀚文祝永福吴生兵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阴陵泉腧穴脾胃

宗婷婷,梅瀚文,祝永福,吴生兵,3

(1.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 合肥 230012;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 合肥 230031;3.新安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安徽 合肥 230038)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①肿瘤诊断标准:依据肿瘤的病理学诊断标准。②失眠的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睡眠障碍国际分类》(第三版)失眠的诊断标准[6]。③失眠的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不寐的诊断标准[7]。

1.2 纳入标准 ①性别不限;②年龄18~75岁;③确诊为肿瘤患者,预计生存时间≥6个月;④符合肿瘤患者失眠的中西医诊断标准;⑤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7分;⑥近1个月内未服用精神类药物;⑦患者及患者家属充分了解该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①施灸部位有皮肤破损者;②四肢水肿、腹水严重者;③由其他原因导致的失眠者,如夜晚工作、胃食管反流病、甲状腺功能亢进;④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女性;⑤在试验期间接受了其他中医外治法者;⑥有语言功能障碍、听力障碍等灸感表达障碍者。

1.4 剔除标准 ①艾烟不耐受者;②治疗过程中死亡;③试验期间擅自服用其他镇静催眠类药物者;④治疗过程中拒绝接受热敏灸治疗者以及自行停用安眠药者。

1.5 一般资料 将2021年11月至2022年6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就诊且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肿瘤伴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其中试验组予以热敏灸治疗,对照组予以口服艾司唑仑治疗。对照组男16例,女19例;年龄33~73岁,平均年龄(57.7±9.45)岁;病程1~42个月,平均病程(9.0±6.4)个月;肿瘤分类:肺癌7例,结直肠癌6例,胃癌4例,食管癌3例,肝癌3例,卵巢癌3例,淋巴癌3例,胰腺癌2例,胆囊癌2例,贲门癌1例,宫颈癌1例。试验组男17例,女18例;年龄48~74岁,平均年龄(60.9±8.66)岁;病程2~48个月,平均病程(8.0±5.9)个月;肿瘤分类:肺癌12例,结直肠癌5例,卵巢癌4例,肝癌2例,胆囊癌2例,宫颈癌2例,胃癌1例,食管癌1例,胰腺癌1例,贲门癌1例,前列腺癌1例,软骨癌1例,腹膜癌1例,乳腺癌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肿瘤分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2.1.1 基础治疗 被纳入的患者均接受抗肿瘤、镇痛、抑酸护胃等常规治疗,治疗前均予以睡眠卫生宣传指导。

2.1.2 对照组 采用药物治疗,口服艾司唑仑片(H37023047)1 mg,每次1片,每日1次,睡前服用。

2.1.3 试验组 采用热敏灸疗法治疗2周,每日1次,每次选取热敏感较强的2个穴位进行治疗。

2.1.4 热敏腧穴分布情况观察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均进行热敏腧穴的探查以观察其热敏腧穴的分布情况,嘱患者选择仰卧位及俯卧位进行悬灸,当患者有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表面不(微)热深部热以及产生其他非热感觉——施灸(悬灸)部位或远离施灸部位产生酸、胀、压、重、痛、麻、冷等感觉,即为腧穴热敏化现象[8]。记录该穴位。

2.2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

2.2.1 PSQI评分 该量表由18个计分条目组成,归类为7个因素: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以及日间功能障碍。其中催眠药物这一因素不纳入该量表计分。每个因素计分范围为0~3分,共6个因素,总分范围为0~18分,分值越高则睡眠越不好。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结束1周后随访3个时间点,采用PSQI对两组患者进行睡眠质量评估。以PSQI评分减分率作为疗效判定标准。PSQI评分减分率=(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痊愈:PSQI评分减分率≥75%;显效:50%≤PSQI评分减分率<75%;有效:25%≤PSQI评分减分率<50%;无效:PSQI评分减分率<25%。

2.2.2 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 2个量表均由20个条目组成,分为4级评分;标准分<50分为无焦虑/抑郁,50~59分为轻度焦虑或抑郁,60~69分为中度焦虑或抑郁,>70分为重度焦虑或抑郁。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个时间点,采用SAS、SDS对两组患者进行焦虑及抑郁程度评估。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治疗后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两组患者随访时PSQI评分以及差值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评分比较

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AS评分、SD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SAS评分、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治疗后SAS评分、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AS评分、SDS评分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AS评分、SDS评分比较

3.3 治疗后两组基于PSQI评分的疗效比较 治疗后两组基于PSQI评分的疗效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治疗后两组基于PSQI评分的疗效比较

3.4 随访时两组基于PSQI评分的疗效比较 随访时两组患者基于PSQI评分的疗效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4。

表4 随访时两组基于PSQI评分的疗效比较

3.5 肿瘤伴失眠患者的热敏灸腧穴分布情况 以躯体易出现敏化现象的穴位及辨病选穴为探测范围,以施灸过程中患者自主感觉为热敏度量,探查两组共70例肿瘤伴失眠患者,均在治疗前有热敏腧穴区的分布。治疗前探查出的热敏腧穴及该穴位的敏化现象频次:内关(旁)57次、阳陵泉(旁)53次、手三里(旁)48次、曲池(旁)45次、阴陵泉(旁)45次、天枢(旁)41次、关元(旁)25次、足三里(旁)20次、中脘(旁)13次,共计347次。个体灸感强度频次:内关(旁)47次、阳陵泉(旁)42次、手三里(旁)35次、曲池(旁)36次、阴陵泉(旁)29次、天枢(旁)31次、关元(旁)18次、足三里(旁)13次、中脘(旁)10次,共计261次。若热敏化腧穴出现频次小于或等于3次则不予收录。热敏灸组在治疗过程中测得个体敏化腧穴,选取个体灸感较强的两个腧穴作为试验期间的治疗穴,组穴搭配为内关—阳陵泉21例、手三里—曲池8例、天枢—阴陵泉3例、天枢—阳陵泉2例、关元—阴陵泉1例,共计35例。

4 讨论

肿瘤伴失眠可归属于中医学“不寐”范畴,总属本虚标实,病机为虚、痰瘀、毒[9]。热敏灸具有补虚扶正、通经活络的作用,对以虚、瘀中医证候为主的慢性疾病有显著疗效[10]。失眠与心、脾胃、肾均有密切联系,其中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肾、脾胃为先后天之本,因此针灸治疗不寐的选穴多以调理心、脾胃、肾的穴位为主[11],选用热敏灸治疗可养心神、补肾阳、通经络。

《景岳全书·杂证谟》指出:“不寐证虽病有不一,……,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心神失养与失眠密不可分,宜养心安神改善失眠,选内关穴可调和阴阳、助眠安神。临床研究[12]指出,针刺内关穴可调节患者失眠症状。《诸病源候论》曰:“大病之后脏腑尚虚,……,故不得眠。”由此认为,正气亏耗易致失眠的发生和发展,而正气的旺盛与否与脾胃密切相关,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气健运则气血充盈,可使正气旺盛、营卫调和,反之脾气虚则气血亏虚乃致卫外不固。《类证治裁·不寐论治》指出:“脾血亏损,经年不寐。”《素问·逆调论》曰:“胃不和则卧不安。”脾胃的强弱可影响睡眠质量,健脾和胃、扶正固本可改善肿瘤患者的失眠症状。选穴足三里、阴陵泉可调节脾胃、固本培元。研究[13]表明,电针“足三里”可增强能量代谢、补益脾气。阴陵泉作为单穴可治疗胃痛[14]。中脘穴可调和脾胃、安神定志,现代研究表明,针刺中脘穴可改善失眠、焦虑、抑郁等神志病[15],以及防治化学治疗后恶心呕吐[16]。除上述穴位之外,阳陵泉、天枢、曲池、手三里亦可通过调理脾胃改善失眠[17-20]。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若肾阳虚衰,无力鼓动肾阴上济心阴以制心火,可致心火偏亢,引起不寐。故可以肾水济心火,使坎离既济,选穴关元补肾培元、强身健体以改善肿瘤患者化学治疗后的失眠症状[21]。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PSQI量表评分、SDS评分、S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由此认为,热敏灸治疗肿瘤患者的失眠可达到与艾司唑仑相同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随访时PSQI评分以及治疗前与随访时PSQI评分的差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两组患者基于PSQI评分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在停止治疗后,热敏灸能维持较长期的疗效,且随访发现对照组患者在停药后失眠症状会再次出现甚至加重,而试验组患者则未出现这一情况,说明热敏灸可避免出现治疗依赖。

本研究结果表明,热敏灸可扶正固本抗癌、安眠养神、调畅心情,有效缓解肿瘤伴失眠患者的失眠以及焦虑、抑郁症状。且该灸法便于实施、经济惠民、患者接受度高,易于临床推行。本试验所测得的肿瘤伴失眠患者热敏穴位规律仅在试验初始进行一次探测时所得,试验过程中热敏灸治疗组均按照所测得热敏腧穴进行治疗,虽呈现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未关注腧穴敏化现象在治疗中是否存在变化,后续可进一步进行腧穴热敏化现象变化规律的临床研究。

猜你喜欢

阴陵泉腧穴脾胃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析阴陵泉穴主治优势病症和配伍规律*
好脾胃 养出来
脾胃失调该如何调理
基于Unity3D技术的移动端数字人体腧穴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针刀松解颈周腧穴治疗颈源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脾胃升降平衡才健康
脾胃气滞多因肝胃不和
《脏腑图点穴法》中“阴陵泉”的定位探析*
“四按”是指按摩4个特效穴位
阴陵泉命名文化与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