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20年妊娠急性脂肪肝患者预后变化和死亡原因分析

2023-02-12刘海霞朱云霞段忠辉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23年1期
关键词:病死率胆红素肝功能

刘海霞,朱云霞,段忠辉,赖 曼,陈 煜

妊娠急性脂肪肝(acute fatty liver of pregnancy,AFLP)是一种可能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产科急症,其特征是急性肝脏脂肪浸润导致急性肝衰竭,引起凝血功能障碍、肾功能损伤,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是妊娠晚期少见的疾病,目前估计患病率为每10000次分娩有1~3例[1,2]。AFLP产妇的病死率曾高达70%[3-5],预后极其凶险。随着AFLP诊断标准的完善,尤其“Swansea” AFLP诊断标准的提出[6],使AFLP的诊断率明显提高,加之产前检查的普及,更多患者能够在早期较轻的疾病阶段被确诊,实现了早期干预,改善了预后。近年来,AFLP患者病死率显著降低,估计病死率已下降至2%左右[1,4,5],但最近研究显示我国AFLP产妇病死率还在10%以上[6]。到目前为止,我国多数研究对象来自于10年前的病例资料,缺乏近10年的AFLP患者母婴预后的研究资料。本研究复习了近20年我院诊治的AFLP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分析了AFLP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和母婴预后的变化及其死亡原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2002年1月~2022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诊治的AFLP住院患者,被分为两组:A组为2002年1月~2011年12月住院的患者25例;B组为2012年1月~2022年1月的患者28例。诊断AFLP是基于Swansea提出的标准[7](表1)。急性肝功能衰竭[8]:既往无肝病史,急性起病,发病2周之内出现II期或以上肝性脑病,伴有PTA ≤ 40% 或INR ≥ 1.5,血清总胆红素(TBIL) ≥ 171 μmol/L 或每天上升 ≥ 17.1 μmol/L;急性肾功能衰竭[9]: 在48 h内血清肌酐(sCr)≥3×基线或尿量 <0.3 ml/kg/h×24 h或无尿12 h。排除标准:1)病毒性肝炎;2)胆道疾病;3)HELLP综合征(hemolysis elevated liver enzymes and low platelets count syndrome);4)妊娠期胆汁淤积症;5)药物等其他引起肝损伤的原因。

表1 Swansea AFLP诊断标准(无其他原因引起的肝功能异常,≥6条,即诊断AFLP)

1.2 治疗方法 入院后完善术前检查,积极纠正凝血功能,在入院24小时内行急诊终止妊娠,产后送入重症监护室治疗。

2 结果

2.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两组孕妇年龄、孕周和发病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黄疸是最常见的就诊原因,但B组以肝功能异常就诊的患者比率显著高于A组(P=0.020),B组所有患者均采用剖宫产方式分娩,A组则有24%患者经阴道分娩(P=0.006), B组产妇和胎儿病死率显著低于A组(P<0.05,表2)。

2.2 两组血生化指标比较 分娩前,所有患者入院时血清转氨酶和胆红素均升高,凝血功能异常占93.9%,sCr升高占87.9%,WBC升高占84.8%,PLT减低占42.4%,低血糖占比为66.7%;B组血清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A组(P<0.05,表3)。

表3 两组血生化指标比较

2.3 两组终止妊娠后病情变化情况 在终止妊娠后,多数产妇凝血功能指标不再恶化, 肝、肾功能逐渐恢复,只有2例(3.8%)因为胆红素持续升高进行了血浆置换,5例(9.4%)因为少尿、肺水肿进行了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产后48小时内常见并发症为大出血(宫腔出血、胸腹腔出血、伤口渗血);A组胸腹腔出血、DIC和失血性休克发生率均显著高于B组(P<0.05,表4),分别有2例(8.0%)患者行子宫切除和剖腹探查止血,1例(4.0%)行阴道血肿清除术;B组1例(3.6%)行子宫动脉栓塞术。

表4 两组终止妊娠后并发症(%)比较

2.4 两组其他指标比较 本组AFLP产妇死亡7例;死亡患者年龄、孕周和产前血清TBIL、sCr和PTA与生存患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DIC、胸腹腔出血、失血性休克发生率均显著高于生存患者(P<0.001,表5)。并发DIC和大出血是AFLP产妇产后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表5 死亡与生存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近10年AFLP患者病死率为3.6%,较10年前明显下降。疾病预后与就诊时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而早期诊断和及时终止妊娠是改善母婴预后的关键措施。有研究显示在发病至分娩的1周内干预的患者病死率极低[10]。本研究中10年前患者就诊时胆红素水平显著高于近10年患者的水平,甚至已经发生胎死宫内,就诊时较重的病情是10年前较多患者发生DIC和死亡的原因之一。体检发现肝功能异常就诊的孕妇在近10年明显增加,从出现症状至就诊时间较10年前缩短了2天,产前检查的普及以及对该病的认识提高使得患者就诊提前。但AFLP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Swansea AFLP诊断标准的提出对早期诊断具有极大的意义[6]。与肝穿刺活检比,Swansea标准诊断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57%,阳性预测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和100%[11]。该标准的优势在于基于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基本检查就能避免漏诊。此外,迅速终止妊娠是降低母婴病死率的基本措施。在本研究中,近10年全部产妇入院后都急诊采取了剖宫产终止妊娠,而10年前大约四分之一的患者采取经阴道分娩。剖宫产可能增加出血风险,经阴道分娩可能延长产程,并加重肝脏和其他脏器功能衰竭,但目前还没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分娩方式与预后相关[12]。因此,采取何种方式终止妊娠主要与产妇、胎儿的状况、产科医生的经验有关,因此需要针对每个产妇病情和胎儿情况制定个体化分娩计划[13]。

出血是终止妊娠后AFLP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本研究中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产后24小时内引起的大出血多为产科相关原因,因子宫收缩乏力、手术部位和会阴或宫颈裂伤出血。而无论采用何种分娩方式,腹腔出血是AFLP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14]。本研究中4例发生腹腔出血的患者2例死亡。产后合并出血是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主要与AFLP引起的凝血功能障碍有关,包括凝血因子产生减少、血小板减少和DIC的发生等,都是凝血功能障碍的原因。单纯依靠输血很难纠正凝血功能障碍,应尽量避免会阴切开术、非必要的再次手术和有创操作。对于难以控制的产后出血,可能需要采用切除子宫,但对于已经发生DIC的患者,需要权衡再次手术引发新的出血的风险。近10年对于产后出血风险大的患者主要通过水囊压迫子宫壁止血,发生大出血时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再次手术的机率。输注凝血酶可改善凝血功能指标,但是否能改善预后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应用重组因子VIIa可能会减少出血患者的输血需求,但用于AFLP患者的研究非常有限[15]。有研究推荐压积红细胞、新鲜血浆、血小板等血制品可以按照1:1:1的比例应用,可能对控制AFLP产后大出血有帮助[16]。

多数AFLP患者在终止妊娠后3~4天病情恢复,但是化验指标的恢复会有一些滞后。通常,在终止妊娠后有一过性的指标加重[17]。即使是严重的肾损伤,经过合理的液体和药物治疗,保证肾灌注、避免肾毒性药物,多数患者都能自行恢复。肝脏损伤在终止妊娠时为高峰,在之后2天内开始恢复。如果终止妊娠后出现转氨酶升高需要警惕缺血再灌注损伤,应警惕胆红素的反弹会诱发血管内溶血和脓毒症。肝性脑病是急性肝衰竭的特征性表现,也是AFLP的常见并发症,会引发脑水肿、脑疝,死亡风险极高[18],也是导致本研究中近10年死亡患者的唯一原因。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特效药物可以治疗AFLP患者的肝衰竭和肝性脑病。血浆置换可能会改善某些指标,但不能降低病死率[19]。肝移植是各种终末期肝病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对急性肝衰竭的治疗作用仍有争议[12]。目前的指南很难确定适合肝移植的AFLP患者,因为多数肝衰竭在7天内迅速进展,需要输注大量血制品纠正凝血功能障碍和出血,很难依据凝血功能指标评估肝功能;其次,与其他病因的肝移植相比,AFLP患者病情可能更严重,移植后的成功率相对较低[20]。

猜你喜欢

病死率胆红素肝功能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新生儿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慢性乙肝患者HBV-DNA、HBeAg及肝功能的关系分析
呼吸科医生应当为降低人口全因病死率做出更大的贡献
老年髋部骨折病死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静脉滴注致肝功能损害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