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檗碱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肝组织炎症实验研究*

2023-02-12黄淡霞招志辉萧月兴何艳青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23年1期
关键词:小檗菌群细胞因子

黄淡霞,招志辉,萧月兴,何艳青

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运动量的减少,高热量饮食在日常饮食中所占比例不断升高,造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发病率逐渐升高[1,2]。若NAFLD患者得不到及时治疗会发展为脂肪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3]。现阶段,对于NAFLD的治疗尚未出现公认有效的药物,主要依靠调整生活饮食、运动,再结合采用胰岛素增敏剂进行辅助治疗[4]。因此,寻找新的有效治疗NAFLD的药物成为现阶段研究的重点之一。盐酸小檗碱(berberine, BBR)又名黄连素,其基本结构为苯基四轻基喳琳。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腹泻和炎症性疾病[5]。研究表明BBR还具有降低血脂、血糖并改善胰岛素活性,促进胰岛β细胞再生作用[6]。因此,我们推测BBR对NAFLD可能具有潜在的治疗效果。本研究应用BBR处理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大鼠,观察了其对肠道菌群、相关细胞因子和肝组织学的变化,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药物、试剂与仪器 6周龄SPF级SD大鼠45只,体质量为(200±20)g,购于广东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粤监证字2018A029号,许可证号:SYXK2018-0056),严格遵循实验动物管理办法进行实验。高脂饲料和常规饲料购自西南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小檗碱(纯度>98%)购自上海源叶生物科技公司;16Sr DNA引物由上海生工公司合成;检测血生化试剂盒购自北京中生生物试剂公司;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试剂盒购自美国Sigma公司。使用德国Siemens 公司提供的DimensionRel MAX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湖南平凡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TGL-15M型离心机、上海永科光学仪器有限公司提供的ZOOM-900型连续变倍立体显微镜和长沙益广制药机械公司提供的LD-66型实验室切片机。

1.2 动物模型的建立 取大鼠,适应性喂养1 w。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动物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小檗碱处理组,每组15只。在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在实验组则使用等量高脂饲料喂养,自由饮水[7]。在16 w后,在两实验组各选择2只动物,禁食12 h,处死,迅速开腹,取肝组织行病理学检查。

1.3 药物干预 在证实完成造模后,在小檗碱处理组,使用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解小檗碱,150 mg.kg-1灌胃,1次/d,连续灌胃16 w;在模型组,仅给予等量的5%羧甲基纤维素灌胃处理。在完成干预后,采用颈椎脱臼法处死所有大鼠,取血,使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空腹血糖(FPG)和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8];取肝脏组织,行病理学检查[9]。

1.4 16SrRNA序列分析 在处死大鼠前24 h,取粪便,置于离心管,加入0.01 mol/L磷酸盐缓冲液、混匀,4℃、200 g离心5 min,取上清,加入磷酸盐缓冲液1 mL,12000 r/m离心1 min;提取粪便DNA,以细菌8F (5′-AGAGTTTGATCCTGGCTCAG-3′)和1391R(5′-GACGGGCGGTGTGTRCA-3′) 为引物,扩增16SrRNA基因[10]。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扩增,条件为95℃ 30 s,95℃ 5 s,60℃ 20 s,40个循环。72℃ 30 s。以2-ΔΔCt表示mRNA相对水平。

1.5 血清检测 取血清,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生化指标;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细胞因子水平。

2 结果

2.1 各组肝组织学变化 对照组大鼠肝组织细胞排列整齐,细胞核清晰,未见脂滴;模型组肝组织出现炎症细胞浸润和肝小叶结构破坏,肝细胞出现泡性脂肪滴;小檗碱处理组炎性细胞浸润显著改善,只存在少量的炎性细胞浸润和细胞内脂滴(图1)。

图1 各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学改变(HE, 400×)①:对照组;②模型组;③小檗碱处理组

2.2 各组大鼠血生化指标比较 与对照组比,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和LDL水平显著升高,而HDL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小檗碱处理组大鼠血清ALT、AST和LDL水平均显著降低,而HDL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表1)。

2.3 各组大鼠空腹血糖、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指数比较 与对照组比,模型组大鼠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小檗碱处理组大鼠空腹血糖、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表2)。

表2 各组大鼠血糖指标比较

2.4 各组大鼠肠道菌群的变化比较 与对照组比,模型组大鼠肠道毛螺旋菌属和梭菌属均显著升高,而瘤胃球菌和乳酸菌属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小檗碱处理组大鼠肠道毛螺旋菌属和梭菌属水平均显著降低,而瘤胃球菌和乳酸菌属水平显著升高(P<0.05,表3)。

2.5 各组大鼠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与对照组比,模型组大鼠血清IL-6和TNF-α水平显著升高,而血清IL-10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小檗碱处理组大鼠IL-6和TNF-α水平显著降低,而IL-10水平显著升高(P<0.05,表4)。

3 讨论

在生理情况下,肠黏膜作为一道生物屏障,可有效防止有害因素的直接侵入[11]。然而,在高脂饮食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下,使得肠黏膜屏障受损,不仅会加速内毒素等有害物质进入血液,而且对脂质代谢也有一定的影响。本研究发现,BBR处理能显著改善肝组织炎症浸润,同时空腹血糖、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显著下降,说明小檗碱可以有效改善大鼠的糖代谢紊乱,但小檗碱作为一种止泻剂较难被吸收,因此小檗碱应该是在胃肠道起作用,通过改善肠道菌群,实现对糖代谢的调节。

肥胖与肠道菌群的关系密切。在通常情况下,肥胖者肠道厚壁菌门多于拟杆菌门[12]。厚壁菌门菌包括各种革兰氏阳性细菌,较为常见的有毛螺旋菌属和梭菌属等[13]。拟杆菌门在肠道中较为常见的主要包括瘤胃球菌属和乳酸菌属。研究指出,乳酸菌属能通过提高脂肪细胞因子基因水平,减少三酰甘油在脂肪组织内堆积[14]。本研究检测了大鼠肠道粪便菌群发现,与模型组相比,小檗碱处理组大鼠肠道毛螺旋菌属和梭菌属水平均明显降低,而瘤胃球菌和乳酸菌属水平明显升高,提示小檗碱能提高拟杆菌门的丰度并降低了厚壁菌门的丰度。研究表明,小檗碱在体外能降低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丰度,而能提高变形菌门丰度。虽然本实验研究在大鼠体内进行,但实验所得的结果与前述报道相一致。

使用小檗碱处理大鼠后,血清ALT、AST和LDL水平均显著降低,而HDL水平显著升高,提示大鼠肝脏功能和血脂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因为小檗碱进入肠道后难以被吸收进入血液,因此其改善肝功能的作用应该不是小檗碱的直接作用,而是通过改善肠道菌群的分布,调节了脂质代谢和糖代谢,有效加快了肝细胞对脂滴的分解,缓解了脂肪变程度,使得大鼠肝功能得到了有效的改善[15-17]。

已有研究显示,持续的低水平炎症状态是NAFLD关键和内在的发病机制,因此检测炎症反应情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疾病的进展状况[17]。目前,研究较多的促炎细胞因子主要包括TNF-α、IL-1β和IL-6等,而抑制性细胞因子主要包括IL-2、IL-12、IL-4和IL-10等[18,19]。本研究发现,与模型组相比,小檗碱处理组动物血清IL-6和TNF-α水平显著降低,而血清IL-10水平显著升高,提示小檗碱一方面可以提高抑炎细胞因子水平,另一方面能抑制促炎细胞因子水平,从而降低大鼠体内过度激活的炎症反应。研究表明,通过调节大鼠肠道微生物状况可有效减少大鼠肝组织脂肪堆积,缓解NAFLD损伤[20],本研究结论与其相一致。

综上所述,应用小檗碱处理动物,可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抑制了大鼠体内炎症反应,有效缓解了高脂饮食所诱导的NAFLD病变,值得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小檗菌群细胞因子
“云雀”还是“猫头鹰”可能取决于肠道菌群
小檗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相关通路的研究进展
抗GD2抗体联合细胞因子在高危NB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贵州野生小檗属植物土壤与植株微量元素相关性及富集特征
“水土不服”和肠道菌群
交泰丸中小檗碱联合cinnamtannin D1的降血糖作用
黄芩苷-小檗碱复合物的形成规律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细胞因子表达及临床意义
肉牛剩余采食量与瘤胃微生物菌群关系
细胞因子在慢性肾缺血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