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础医学研究类院所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初探

2023-02-11李若凡崔埔安张心怡杨得馨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3年2期
关键词:院所基础医学绩效评价

李若凡,崔埔安,张 云,马 骁,张心怡,杨得馨*

1.中国医学科学院 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 100005;2.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人文和社会科学学院,北京 100005

固定资产是科研单位非常重要的经济资源,也是科研单位保持正常运行、完成相关科研任务的基本保障。在经济新常态下,规范和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是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1]。《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2021]第738号)这一政策出台表明:国家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目前,中国基础医学研究类院所仍存在资源浪费等问题,因此,通过制定整体配置规划、积极促进资源共享、完善绩效评价体系、提高资源重要性的认识等措施进一步增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将对提高资产资源利用率,节省设备管理成本,提升科研效率起到重要的作用。

1 固定资产简要概述

1.1 固定资产的定义

中国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通常指使用年限超过1年,单位价值在1 0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价在1 500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或者单位价值低于规定标准,但使用年限超过1年的大批同类物资。固定资产一般分为:土地、房屋及构筑物;通用设备;专用设备;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文物和陈列品等6种类型[2]。

1.2 固定资产的组成

以某基础医学研究所(以下简称为“院所”)现有固定资产为例进行分析,其中,用于医学科研及教学方面的通用设备(包括显微镜、质谱仪、离心机等)占比远超过其他几项总和;专用设备(包括实验动物专用仪器,生理仪器等)占比同样大于其余3项的总和;上述通用设备及专用设备在固定资产分类中共占比高达91.89%,这两部分设备共同组成了基础医学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的重要基础(图1)。

图1 固定资产分类Fig 1 Classification of fixed assets

为进一步分析上述通用设备及专用设备等在基础医学研究中的使用情况,本文将两种设备按原值及数量进一步细化分类。其中,1万元以下设备数量最多,但原值价值最低; 50万~100万元的设备数量最少;100万元以上设备数量与50万~100万元设备数量相差不大,但原值价值最高,而50万~100万元设备原值价值相差较大。根据数据可以看出,100万元以内的设备类资产的数量与商品价值成反比,商品价值越高则数量越少,商品价值为100万元时达到峰值。在设备原值分类中,无明显趋势变化,设备价值较低占比较少,商品价值较高则占比最高。说明小型设备在基础医学研究中占主导地位,大型设备虽同样不可或缺,但配备数量较少(图2,3)。

图2 总设备按数量细化分类Fig 2 Classification of total equipment by quantity

图3 总设备按原值细化分类Fig 3 Classification of total equipment by original value

由于基础医学研究类院所科研、教学设备类资产和种类繁多,因此在设备管理过程中需耗用较多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保障设备从采购到报废需要预算、审批、比价议价、采购、使用、调剂、处置7个环节,是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重头戏。由于院所的工作重心常常更多地放在科研上人才培养,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较低,因此多年累积的弊端日益凸显,表现为设备使用效益较低,一直存在资产浪费的现象。随着2019年政府会计制度的贯彻实施,及时、有效地提升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切实发展院所科研制度建设显得格外紧迫和重要。

1.3 基础医学科研类院所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固定资产管理过程是对固定资产从购入、使用至使用寿命结束后续处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过程。院所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购入缺乏深入绩效评价,普遍存在只关注购买资产购入、忽视维护轻资产使用的现象。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在固定资产购买阶段注重价值评估,在固定资产使用阶段注意保护固定资产,有助于增长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减少固定资产的更新次数,从而减少资源浪费,实现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2 基础医学科研类院所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资产管理成本较高

基础医学科研类研究所的很多科研项目经常需要购置高精尖的仪器设备,这类仪器设备往往价格成本和维护成本都比较高。但有时这样高精尖的设备仅用于某个单一科研项目,并没有长远的利用规划,因此其使用时间和使用次数都非常有限,在完成短期科研目标后就被闲置在实验室甚至仓库,没有充分发挥其价值,导致长期积压后,资产慢慢贬值。不仅如此,由于设备精密,每年还需耗费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进一步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此外,部分科研人员对仪器设备的保护意识不够,重视程度较低,在设备使用过程中,操作不当、不注意爱护设备等现象时有发生,导致设备使用寿命缩短,造成另一种形式的浪费。

2.2 资产配置不合理、利用率低

目前,院所的科研项目管理实行负责制,由课题负责人决定经费的使用形式。由于课题负责人的主要精力放在科研工作上,难以将大量精力投入到仪器设备采购上,因此在购置所需设备时往往是课题组成员自行采购、使用、保管,忽略了与其他课题组的沟通交流,容易形成各个课题组独立的“小而全”的现状,从而导致各部门的重复购置的问题,造成部分固定资产的长期积压且利用率低,出现浪费现象。

2.3 资产信息化不健全

信息化建设给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带来一系列创新性变革,资产管理人员不仅需要及时将各类资产信息录入系统,还需要通过系统对资产全生命周期数据进行绩效评价,进而提升管理效能[3]。目前院所使用的信息化系统具有资产分类清晰的优势,不过还有一些需要完善之处,如应增加使用机时、使用时长、使用人次、使用人员满意度等信息,使院所管理人员对资产信息进行深度挖掘与分析,并作出更优决策。

2.4 绩效评价体系需进一步完善

2010年,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提出“实施新增资产配置预算专项审核,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机结合”[4],这对加强国有资产绩效管理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资产的绩效评价结果可以为下一年度的预算提供基础数据。近年来各单位也制定了相应的绩效评价体系来助力固定资产管理,但评价体系尚不完善,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1)设定的评价标准不够全面,使得很多重要的指标没有涵盖在评分体系中;2)资产绩效评价后,没有直接有效的针对绩效不合格的奖惩措施。

3 改进措施

3.1 制定整体配置规划

在购置大型设备前,应进行合理的设备整体配置规划,理清未来的工作思路和方向,避免盲目、盲从,购买真正需要的设备。在设备使用的过程中,应注意保护设备,对设备的使用时限加以限定,避免随意更换设备现象的发生。按照院所规定,凡属大型仪器,每台均建立档案,并详细记录设备的使用、维修、移位变动等运转日志,定期进行分析,并指定专人负责运行管理。

3.2 积极促进资源共享

基础医学科研类院所科研人员应加强资产管理观念,打破“小部门”的固化思维,重塑“大集体”的观念,由院所统一管理设备,对部分常用仪器以及使用频次低的设备减少重复购置,提倡资源共享。由于基础医学研究类院所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应该开发线上管理系统,加强院所设备信息化、网络化建设,优化现有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统一协调院所各处室与课题组资源,整合处理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加强信息流通和资源共享,避免重复购买相同设备,发挥其最大价值。此外,建议对各部门信息化子系统的建立情况以及使用状况进行绩效考核,对基础信息的录入、系统运行情况等不同子模块分开评分,并以评估的结果为基准综合评价进行奖惩。

3.3 完善绩效评价体系

基础医学科研类院所可利用管理情况指标、保全率指标、安全与质量指标、利用率指标、效益指标等5 个方面的指标对固定资产的安全性、固定资产保障支持程度以及资产运行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还要注重衔接,坚持动态调整原则,对所有的指标进行论证,不断修正和完善资产绩效评价体系[5]。资产的保值和增值情况纳入使用人员考核指标,采取有偿使用制:相互之间使用资产可收取一定的使用费,用于固定资产的维护和维修,物尽其用,杜绝资产的闲置浪费。

3.4 提高资源重要性认识

基础医学科研类院所应组织科研人员参加相关讲座,强化科研人员环保节约的观念,使科研人员重视资源的利用。还应要求课题组定期对设备使用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包括使用情况、使用原因等,巩固节约的理念,并由院所组成检查监督组,不定时对科研过程进行检查,以避免资源浪费的情况。

4 总结

基础医学研究类院所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有效地避免科研经费不足、资源浪费等问题。目前院所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管理手段方法相对较为落后、仍采用传统的登记方法等。在使用固定资产方面,也存在对各种资源的重视度不高、使用不当等问题。同时,相关的管理制度仍有漏洞,需管理人员进行进一步完善,以提高科研经费的有效利用率。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院所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与设备使用效率,节省不必要的支出,应该开展讲座,提高认识,强化观念,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体系,结合实际制定出科学的采购计划并严格审批过程,实现每一项资产的效益最大化。

猜你喜欢

院所基础医学绩效评价
国内外科技巨头人才保留政策对航天院所的启示
以创新发展为引领的航天院所科技委智库运行机制探讨
军工院所经济运行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智慧院所类咨询报告如何编制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基础医学
基础医学
基础医学
基础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