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2年1-6 月江苏省草鱼养殖病情监测分析

2023-02-10陆梦莹王未未王晶晶徐虹方苹刘肖汉

科学养鱼 2023年1期
关键词:出血病测报草鱼

陆梦莹,王未未,王晶晶,徐虹,方苹,刘肖汉

(江苏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苏 南京 210036)

江苏是草鱼养殖大省,是长三角地区草鱼的主要产区。近年来,由于草鱼的养殖一直采用单品种、集约化、高密度模式,且直接利用野生种,没有人工选育的良种,加之养殖模式传统、池塘设施老化等问题(唐甜甜,2022),导致其养殖过程病害频发,严重影响草鱼养殖业的发展。自2016年以来,江苏省启用了由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组织开发的“全国水产养殖动植物病情测报信息系统”,水生动物病情监测数据均由此系统报送。该测报系统包含了水产重点养殖地区及品种,能获取较为全面的一线养殖数据,同时提高测报工作的精确性和科学性(刘肖汉等,2020;张岩等,2019)。现将2022年1-6月江苏省草鱼病害测报数据进行汇总分析,以期为草鱼养殖病害防控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一、草鱼病害测报点分布

江苏地区草鱼养殖主要集中于苏南、沿长江带、内陆湖泊周边及江苏中北部,如镇江、扬州、泰州、宿迁等地的重点池塘养殖区。这些养殖区具有养殖规模大、集群效应高、品牌发展较成熟、产业链完备的特点。

2022年,江苏省共设立草鱼病害测报点94个,覆盖了全省12个地级市,43个县(市、区),其中国家级健康养殖示范场69个、国家级原良种场1个、其他24个。测报区监测草鱼养殖面积4 044.71公顷,养殖方式以淡水池塘为主,养殖模式有混养、单养两种。

二、监测点病害情况

近年来,草鱼养殖范围越来越大,产量逐年增加,各种养殖模式频繁变化,养殖过程中的病害问题也日益严重。草鱼病害表现为流行广、传播快、种类多、发病率及死亡率高的特点。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1-6月共上报疾病108次,其中细菌性疾病上报次数最多,为58次,占53.7%,其余为寄生虫性疾病、真菌性疾病等(表1)。

表1 2022年1-6月测报点草鱼病害上报情况统计

2022年1-6月测报区草鱼病害总发病面积1 019.27公顷,平均发病面积比例1.93%,发病区平均死亡率3.11%。主要病害有草鱼出血病、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赤皮病、细菌性肠炎病、细菌性烂鳃病、水霉病、指环虫病、车轮虫病、锚头鳋病和肝胆综合征等(表2),其中发病面积比例最高的是细菌性肠炎病,为2.82%,其次是锚头鳋病和赤皮病;发病区死亡率最高的是草鱼出血病,高达16.67%,其次是水霉病和不明原因疾病。

不同月草鱼发病面积占比如表3所示。1-2月水温较低,各监测点均未见病害上报,到了3月随着水温逐渐升高,病原生物大量繁殖,养殖水质变化大,各类病害相继发生,以溃疡病、赤皮病、竖鳞病、水霉病等疾病居多,主要发生在存塘鱼密度大、载鱼量多的池塘以及有过转鱼的池塘,病情发展快,死亡量大,给养殖户造成了很大损失。5月后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草鱼出血病、细菌性肠炎病比例较高,也多发脂肪肝、肝胆综合征等疾病。

此外,还监测到车轮虫、指环虫、斜管虫、锚头鳋等常见寄生虫病。斜管虫病对鱼苗、鱼种危害较大,能引起它们大量死亡,主要发生在春秋季节。病鱼表现为鳃组织损伤严重,引起病鱼呼吸困难。

三、常见病害分析

1.草鱼出血病 草鱼出血病的病原为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引起草鱼出血病的原因很多,如池塘老化、淤泥较多、病原微生物较多、食物残渣较多引起的水质恶化、鱼种下塘前未做消毒处理等。此外,鱼体带有致病菌,在出现赤皮、烂鳃等细菌性疾病时没有给予足够重视,也会致使病情恶化,导致出血病的伴生(张莉等,2022)。草鱼出血病的传染源是带病毒或发病的草鱼,并通过寄生虫、水体等载体传播,其主要危害对象是2.5~15厘米或100~300尾/千克的草鱼,一旦患病可能导致草鱼大批量死亡(刘晓东,2021)。

表2 2022年1-6月测报点监测到的草鱼各类病害比例 %

表3 2022年1-6月草鱼发病面积占比 %

2.细菌性败血症 一般2月底到10月初是细菌性败血症发病高峰期,水温在25℃以上时危害更严重(陈昌福等,2018)。细菌性败血症的发病原因主要是鱼的放养密度过大造成水体环境恶化、养殖管理不当、防控不科学等。

3.细菌性肠炎病 草鱼细菌性肠炎病由点状产气单胞菌感染引发,在4-10月流行,水温高于18℃时开始感染并发病,25~30℃时达流行高峰。草鱼感染此病,若不及时防控,死亡率轻者达40%~50%,重者达90%~95%。

4.赤皮病 草鱼赤皮病是细菌性疾病,致病菌是荧光假单胞菌。该病在我国各养殖地区四季均可发生,以开春较为严重,在水温12~33℃可发病,但在25~30℃范围内暴发流行(彭正伟等,2020)。草鱼赤皮病的发病主要是由于外因引起,在鱼体表皮完好时病原菌无法入侵,但在捕捞和投放过程鱼体受机械损伤、体表有寄生虫时,病菌就从体表受伤位置入侵而致鱼发病。此外,在低溶氧水体中或鱼体营养不良的情况下,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含量超标可引起草鱼抵抗力下降,从而引发该病。

5.肝胆综合征 肝胆综合征发病率高、死亡量大、治疗难度大且极易反复,给渔民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草鱼出现肝胆综合征的主要诱因是由于天气突变,养殖过程中增氧不足,同时投喂过量,水体环境恶化,水中亚硝酸盐和氨氮等有害物质增加,损害肝脏。江苏省3-6月测报区内均有肝胆综合征病例上报,平均发病面积占比2.54%。

四、防控建议

1.草鱼出血病 投放鱼苗之前使用生石灰进行彻底清塘,并选择检疫合格的苗种。一旦发现疑似草鱼出血病,要立即减少或停止饲料投喂,及时打捞病死鱼,采取深埋或焚烧等无害化处理。

2.败血症、肠炎病、赤皮病等 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投喂中草药药饵、注射烂鳃-肠炎-赤皮三联疫苗,对预防草鱼细菌性疾病有非常好的效果。若鱼体感染发病,应使用敏感抗生素及与中草药联用,调节水质予以治疗。总之,保证良好的水质条件和做好定期消毒,对预防细菌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3.草鱼肝胆综合征 草鱼肝胆综合征的防治以预防为主,首先培育良好的水质,平时加强管理,定期调节水质,保持水质清爽(汪文忠,2021)。夏季高温季节要保持饵料的新鲜,防止饲料变质、受潮或发霉,严格控制投饲量,选用优质饲料,科学投喂,且定期投喂保肝护胆的中草药。平时要摒弃不良养殖习惯,防止各类化学药剂的过多使用,如遇突发疾病,尽量做到诊断准确,对症用药。

4.寄生虫疾病 草鱼寄生虫疾病大多可用显微镜镜检确诊,因此,在寄生虫病流行季节,需要定期镜检,及时发现,及时用药治疗。此外,池塘中寄生虫病暴发的主要原因是水体环境适合寄生虫生长繁殖,因此调水改底对防治寄生虫疾病十分重要。草鱼养殖池塘冬季需彻底清塘,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杀灭寄生虫,养殖期间也要定期改底,稳定水质,抑制寄生虫的生长繁殖。调节养殖模式,定期投喂优质营养饲料或混合中药成分的饲料,可增强鱼体抗病力。

猜你喜欢

出血病测报草鱼
见证!草鱼再次崛起
草鱼出血病的研究进展及免疫防治
草鱼出血病的综合防治
易捕鲤出血病的防治技术
草鱼价格上涨,饲料、苗种、养殖、流通接下来会如何变化?草鱼要雄起了吗?
夸夸咱们的测报员
屋檐下的小草鱼
浅谈林业有害生物测报与防治
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在测报和防治上的应用
鹿流行性出血病病毒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的初步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