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养+生态”模式养殖大规格河蟹试验

2023-02-10付鹏

科学养鱼 2023年1期
关键词:蜕壳颗粒饲料粗蛋白质

付鹏

(尚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黑龙江 尚志 150600)

为进一步探索池塘养蟹的高效模式,笔者于2021年指导科技示范户采取投喂河蟹全价配合颗粒饲料、混养“调水鱼”、施用微生态制剂的“精养+生态”模式,获得了良好养殖成效。现将技术方法介绍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放养前准备 面积15亩,东西走向,池深2米,池坝内坡度1∶3;池埂坚实,底质为壤土,池底平坦,不渗不漏;水源为河水,水质清新无污染,符合渔业水质标准;有独立呈对角线上注下排式的注排水系统,排灌方便,注排水口用双层铁丝网罩牢,防止敌害生物入池和河蟹外逃;有占池塘总面积30%左右的自然生水草。4月10日排干池水清塘消毒,挖除过多淤泥,仅留10厘米,曝晒池底3天后,每亩施用生石灰100千克,趁热化浆全池泼洒。第二天翻动1遍底泥,确保药效充分发挥,彻底杀灭病原体和敌害生物。入池前施用生物肥,为河蟹入池培育天然饵料生物。

为防止河蟹外逃,采用厚度为1毫米的厚塑料薄膜在池埂四周围成向池内倾斜25°角的防逃墙,每隔0.5米用木棍固定。防逃墙插入埂下30厘米用于固定,埂上高70厘米,塑料薄膜平整不打褶,防止河蟹攀爬。

2.蟹种放养 从辽宁盘锦购进中华绒螯蟹扣蟹,规格为100~120只/千克。蟹种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病无伤、附肢齐全、活动力强。扣蟹运到后先缓苗再入池,防止长途运输鳃丝脱水,直接放养影响蟹种入池成活率。将装蟹网袋浸入池水中2分钟,取出在岸边晾5分钟。此过程反复3次后,再用2%~3%的食盐水浸洗5~10分钟进行蟹种消毒,之后再将装蟹网袋打开放在岸边,让扣蟹自行爬入池中,混养品种放养前用2%~3%食盐水浸洗5~10分钟进行消毒。4月28日进行放养,放养环节抢前抓早可延长生长期。采取“稀放混养”的方法,实现种间互利作用,提高育成规格及单位产量。放养情况见表1。

3.饲料投喂 为提高养殖效能和饲料利用率,养殖全程投喂河蟹全价配合颗粒饲料,套养品种不投饵。将饲料定多点投于岸边浅滩处,按照河蟹的生长需求和蜕壳规律,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及时调整饲料投喂次数、投喂时间、投喂量及粗蛋白质水平。投饵本着“两头精、中间粗”的原则,在河蟹养殖前期投喂粗蛋白质水平32%的饲料,保证入池成活率,促进生长和蜕壳。养殖中期水温逐渐升高,将饲料粗蛋白质水平降为28%,以保证骨架生长需求为主,高温季节河蟹代谢加快,饲料粗蛋白质水平过高,会因营养过剩而造成性早熟,导致成蟹育成规格小。养殖后期水温适宜,河蟹摄食量增大,将饲料粗蛋白质水平提至30%,促进育膏育黄,提升饱满度和品质。投饵根据天气、水温、河蟹的活动情况及残饵情况灵活调整。阴雨、闷热天气不喂或少喂;水体混浊或下风头漂浮被夹断的水草增多,可判断为因饲料缺乏,河蟹觅食活动增多引起。

表1 放养情况

4.水质调控 河蟹喜清新水质,应定期注换新水。春季保持平均水深1米,5月、6月每10天左右加注1次新水,加注量10厘米左右,到7月中旬达到最高水位1.5米。7月、8月高温季节,每隔5~7天注换1次新水,每次注换量为池水总量的20%;9月水温降低,每7~10天注换1次新水,每次注换量为池水总量的30%。应根据水质情况灵活掌握调换次数和调换比例,保证水体溶氧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池水透明度保持在50厘米左右。河蟹蜕壳期不换水,需保持水位稳定。

5.病害防治 坚持“以防为主”,定期泼洒生石灰水,每半个月用10千克/亩生石灰兑水全池泼洒杀灭病原体,同时起到调节水质和底质以及促进河蟹蜕壳的作用。定期施用光合细菌、EM菌等微生态制剂,使水体内有益菌形成优势种群,通过抑制有害致病菌的繁衍来达到防病的目的。由于预防及时,方法得当,整个养殖过程未发生病害。

6.日常管理 密切关注天气、水质变化、河蟹摄食及活动等情况。坚持专人早、中、晚巡塘。早上观察河蟹是否有上岸情况,判断水体溶氧是否充足;观察河蟹摄食、活动、蜕壳是否正常;每天检查投饵点是否有残饵,查看有无病蟹、死蟹;检查注排水口及池塘外围防逃设施是否破损,防止河蟹外逃;及时捞出断草、烂草及杂物,防止败坏水质。阴雨、闷热等特殊天气在半夜增加巡塘1次。巡塘中发现问题应及时调整养殖措施。在蟹池周围布置鼠夹,避免鼠害。

二、养殖结果

1.产量与产值 9月18日中秋节期间开始陆续起捕出售,前期采取地笼捕蟹,后期采取干塘捕蟹,至国庆节期间捕净,防止水温降低后河蟹钻洞难以捕捞。经150天左右的养殖,获总产4 652千克,平均亩产310.1千克,其中河蟹亩产90千克;成蟹平均规格150克/只,最大个体185克/只;总产值133 500元,平均亩产值8 900元。产量与产值情况详见表2。

表2 产量与产值情况

2.成本与利润 生产总成本共38 689元,其中包括防逃设施费900元、鱼种费12 265元、饲料费12 844元、清塘费1 180元、水电费7 500元、人工费4 000元;总利润94 811元,平均亩利润6 321元;投入与产出比1∶3.45。

三、小结与体会

本试验采用“精养+生态”模式,育成的成蟹平均规格达150克/只,成蟹肥满度高、肉质紧实、膏黄丰满,池边批发价格达70元/千克,市场零售价格达90~100元/千克,可以说是小规格成蟹售价的数倍,利润也随之翻番。本试验获得成功,主要获益于以下几项关键技术措施。

投喂优质河蟹全价配合颗粒饲料是养殖获得成功的物质基础。尚志市河蟹养殖的投饲方式多是“半粗养”模式,即投喂动植物性混合饲料,虽饲料成本较低,但一是像鱼、虾、螺、动物内脏下脚料、玉米、黄豆、南瓜等,这类饲料来源不易得;二是劳动强度大,耗费时间精力多,且营养配比不易掌握,往往是能买到什么饵料就喂什么,有多少就喂多少;三是容易污染水质。本试验采用精养模式,投喂河蟹专用全价配合颗粒饲料,优势在于营养配比合理,能满足河蟹的生长需求,促进蜕壳和增重,育成规格整齐,不易腐败变质污染水质,节省人力。虽饲料成本占到养殖总成本的33%左右,但养殖收益较高。

本试验采取“稀放+混养”模式,不是一味追求高产,而是靠成蟹规格和品质创造利润。河蟹放养密度仅为9千克/亩,1 000只/亩,养殖空间大,池塘承载率低,发病概率低,生产效能高。混养有利于河蟹生长的不同食性、不同水层的“调水鱼”,如细鳞斜颌鲴摄食大多数经济鱼不能利用的底生藻类、腐屑;鲢鳙鱼摄食浮游生物;鲫鱼摄食残饵并通过翻动底泥的觅食活动,间接起到增加溶氧,促进池底有机物分解和营养盐类的循环作用。通过混养起到生态调水和净水的功能,不混养与河蟹相同食性的草鱼、团头鲂及可摄食扣蟹的鲇鱼、乌鳢等肉食性凶猛鱼。

河蟹对水质要求较高,养殖环境条件不良,会影响蜕壳和生长。本试验通过使用微生态制剂,可降低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含量,净化和改善水质、提高溶氧等作用明显,间接提升了河蟹的抗逆能力。

猜你喜欢

蜕壳颗粒饲料粗蛋白质
青贮玉米颗粒饲料用于草鱼饲养的初步探究
不同性别竹丝鸡育肥期饲粮粗蛋白质需要量研究
蜕壳的歌唱家
蜕壳的歌唱家
给青年鸡换料不能急
螃蟹
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生长猪生长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蜘蛛蟹:我的蜕壳“苦”旅
不同粗蛋白质水平饲粮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调质温度及模孔长径比对颗粒饲料加工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