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穗型品种割晒收获对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2023-02-06陈勇吴干蒋晴周娜娜

农业与技术 2023年2期
关键词:粒率糙率精米

陈勇吴干蒋晴周娜娜

(1.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新洋分公司,江苏 射阳 224314;2.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现代农业研究院,江苏 射阳 224314)

由于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水稻收获期又比较集中,导致了晾晒难,因此为了缓解稻麦茬口压力,特进行水稻割晒试验[1]。前期研究表明,水稻的收获时期和方式影响水稻的产量与品质。水稻收获过早,籽粒未成熟,会降低籽粒品质,导致脱粒困难,碾米易碎,储藏也易发生病虫害;收获过迟,色泽不良,米粒糠层增厚,容易断穗和落粒,造成减产[2-4]。张振宇研究认为,割晒能提高稻米的外观品质和加工品质;曾忠祥等和辛洪梅研究认为,适时收获能提高水稻的外观品质和碾米品质;程建峰等研究认为,不同收获期主要影响稻米的胶稠度和蛋白质含量[5-7]。本文针对不同穗型品种在不同收获时期下对水稻千粒重、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的影响,探讨“甬优2640”“连粳7号”和“苏秀867”的最佳收获时期,为水稻安全高效生产和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品种

供试品种为“甬优2640”,大穗型品种(总粒数150粒以上);“连粳7号”,中穗型品种(总粒数在120-150粒);“苏秀867”,小穗型(总粒数在120粒以下)。

1.2 试验地点

试验于2022年5—11月在新洋分公司25#03试验田进行。土壤为粘性壤土,肥力中等,有机质含量19.47g·kg-1,全氮含量1.72g·kg-1,速效磷含量13.35mg·kg-1,速效钾含量119.61mg·kg-1。

1.3 试验设计

待3种不同品种水稻齐穗后39d、42d、45d、48d、51d、54d、57d进行收获。割茬高度选取株高的1/5、2/5、3/5、4/5共4个处理。共3个品种×7个收获时间×4个留茬高度=84个处理组合。

1.4 田间管理

试验水稻于2022年5月19日浸种,5月21日拌种,5月22日播种,6月11日定植,不同品种单打单收,各处理农事操作均在同一天完成。

1.5 测定项目与方法

产量指标,重点观测千粒重指标的变化情况;品质指标,主要有出糙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度和垩白利率等;品质指标由白马湖农场大华种业检测中心检测后统一汇总。

1.6 数据统计及分析

所得数据用Microsoft Excel 2003软件进行处理和绘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收获时间和留茬高度对千粒重的影响

千粒重大小决定于籽粒的粒度、饱满程度和胚乳结构。千粒重大,则粒形大,饱满而结构紧密,胚乳的含量相对较大,因而出米率高。通过比较“甬优2640”各留茬高度在不同收获时间的千粒重,可以发现在9月26日各留茬高度的水稻千粒重明显高于其他时间段,说明在水稻齐穗后39d收获有利于水稻千粒重的增加,而通过比较同一时间不同留茬高度的千粒重,可以发现水稻留茬高度对水稻千粒重的影响较小。

“连粳7号”各留茬高度的水稻在10月5日时,千粒重相对较大,说明“连粳7号”在齐穗42d收获有利于水稻千粒重增加;留茬高度不同对水稻千粒重影响不明显。

“苏秀867”在同一收获时间不同留茬高度稻米千粒重总体无明显变化趋势;在10月13日收获时,千粒重与其他时间段比较,其值为最大。

表1 不同品种不同留茬高度及收获时间对千粒重影响

2.2 不同收获时间和留茬高度对稻米碾米品质的影响

2.2.1 不同收获时间和留茬高度对稻米出糙率的影响

图1显示了“甬优2640”不同收获时间和留茬高度对稻米出糙率影响,从图1可看出,相同收获时间,留茬高度不同,出糙率均达到优质稻米一级标准,其中,10月8日留茬高度4/5和10月14日留茬高度1/5时出糙率较高;在同一留茬高度不同收获时间,留茬1/5和2/5时,出糙率随着收获时间后移,出糙率逐渐增大,说明想要留茬1/5或者2/5,在其齐穗后57d收获有利于出糙率提高;在留茬3/5和4/5时,提前(10月11日前)割晒能提高水稻品种“甬优2640”出糙率,最高出糙率达到84.6%,优于其他处理,10月11—14日收获水稻会降低水稻出糙率。总体比较可发现“甬优2640”不同留茬高度水稻随着收割时间延长其出糙率有相对增加趋势。

图1 不同收获时间和割茬高度对“甬优2640”出糙率影响

图2为“苏秀867”收获时间和留茬高度图,相同收获时间下不同留茬高度,出糙率差异不显著,除了10月7日,其余处理所有水稻出糙率均为一级标准,其中最高是10月13日留茬4/5水稻,出糙率最佳;同一留茬高度下不同收获时间,最高出糙率为10月7日留茬4/5,达到85.2%,但是整体出糙率变化趋势不明显。总体比较其出糙率在齐穗45~54d稳定在较大值,与留茬高度相关性较小。

图2 不同收获时间和割茬高度对“苏秀867”出糙率影响

由图3“连粳7号”出糙率可知,相同收获时间下留茬高度不同,出糙率基本相同,均在83%~86%,其中最高出糙率为85.72%,于10月8日收获,留茬高度为3/5;同一留茬高度的不同收获时间,最高出糙率是10月8日留茬3/5,为85.72%,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总体比较“连粳7号”各留茬高度随着时间的增加其出糙率差异相对较小。

图3 不同收获时间和割茬高度对“连粳7号”出糙率影响

2.2.2 不同收获时间和留茬高度对稻米出米率的影响

稻谷的出米率可作为收购入库的定等指标之一。表2中“甬优2640”在相同收获时间不同留茬高度下,10月14日留茬1/5收割水稻,出米率最高,其他处理之间差异性不明显;同一留茬高度下不同收获日期,留茬1/5、10月14日水稻出米率达77.4%,留茬1/5和留茬2/5出米率随收获时间呈倒抛物线形式,即欲将水稻留茬高度1/5或2/5时,10月14日收获“甬优2640”出米率较高,留茬高度3/5或4/5时,则在10月8—14日期间收获效果最佳;各留茬高度随齐穗期增长出米率有一定增加趋势。

“苏秀867”出米率如表2所示,10月4日和10月7日不同留茬高度出米率呈倒抛物线形,10月10—22日为抛物线形,10月13日留茬1/5出米率为最高点;不同时期同一留茬高度下水稻出米率未表现明显趋势,10月13日留茬高度1/5和10月7日留茬高度3/5、4/5出米率均高于75%,达到一级精米率标准;各留茬高度随着时间增长,出米率有一定增加,且各留茬高度之间差异减小。

表2 不同收获时间和割茬高度对稻米出米率的影响

“连粳7号”在不同收获时间同一留茬高度下,10月14日留茬高度2/5时出米率最高,其次是10月11日留茬高度4/5时为75.16%,各处理间差异未达十分显著;同一收获时期不同留茬高度下,10月11日留茬高度1/5和10月14日留茬高度4/5水稻出米率相对较低,其余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连粳7号”不同留茬高度在不同时间收割,其出米率无显著变化趋势。

2.2.3 不同收获时间和留茬高度对稻米整精米率的影响

整精米率是指整精米占净稻谷试样的质量分数,是稻谷检测中重要质量指标之一,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衡量稻米的原粮品质及食用品质,同一品种稻米中,整精米率越高,食用品质越好。

表3为不同收获时间和割茬高度对整精米率影响数据,从表3可看出,同一收获时间不同割茬高度下,“甬优2640”整精米率均达到一级标准,水稻品质较好,变化趋势不明显,其中10月14日留茬2/5和1/5高度整精米率相对较好;相同割茬高度下不同收获时间整精米率变化无明显趋势,若想留茬高度1/5或2/5,则10月14日收获水稻整精米率较高,其余留茬高度整精米率随时间增加大多呈增加趋势。

“苏秀867”整精米率如表3所示,相同收获日期下不同留茬高度间趋势变化无明显规律;相同留茬高度下不同收获日期中,10月13日留茬4/5整精米率较高,其对应出糙率和精米率也相对高,所以,整精米率和出糙率在一定水分范围内呈正比例关系;“苏秀867”各留茬高度在10月13—19日整精米率普遍高于其他处理,同一留茬高度下水稻整精米率整体变化趋势不同。

表3 不同收获时间和割茬高度对稻米整精米率的影响

10月2—8日和10月17—20日“连粳7号”收获不同留茬高度下的整精米率趋势变化相近,先减后增,10月14日留茬2/5整精米率最高为74.25%,和精米率呈正相关;相同留茬高度下不同收获时期各处理间变化不明显,差异性不大,且满足优质大米标准。“连粳7号”不同留茬高度的整精米率随时间变化无显著变化规律。

2.3 不同收获时间和割茬高度对稻米外观品质的影响

2.3.1 不同收获时间和留茬高度对稻米垩白度和垩白米率的影响

垩白是衡量稻米外观品质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影响水稻外观品质的重要指标,其与灌浆时期的温度、土壤水分以及施肥水平等都有密切的关系,减少稻米垩白,改善稻米外观品质,增强稻米商品价值是我国稻米品质改良的一个关键问题。垩白粒仅影响外观,也影响米粒蒸煮食味和食用品质[8,9]。

图4中相同收获时间不同收获高度下,“甬优2640”的垩白粒率无明显变化趋势,且每个处理垩白粒率均在10%~20%,符合优质稻谷垩白粒率的二级标准;垩白度是样品中垩白总面积占样品总面积的百分比,即垩白米率与垩白大小的乘积,9月26日留茬1/5和4/5收获水稻垩白度偏高,可看出高垩白粒率伴随着高垩白度;不同收获时间相同留茬高度下的水稻最小垩白粒率为9月29日留茬1/5时,仅10.10%,其对应垩白度也最小,其余不同时期收获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均略高其他留茬高度,但是差异不太明显。陈书强等研究发现,穗上不同粒位籽粒垩白度高低与颖花在穗上开花程序有密切关系,一般开花较早籽粒垩白度较低;开花较迟籽粒垩白度较高;垩白大小、垩白度、垩白粒率与整精米率之间呈现负关系,低垩白和整精米率能够相互促进。

图4 不同留茬高度及收获日期对“甬优2640”垩白度、垩白粒率影响

从图5可看出,“苏秀867”在相同收获时间不同留茬高度下垩白粒率相对较差,其中10月16日之后收获的稻米垩白粒率基本不满足一级优质稻米标准,其垩白度相对偏高,但最高垩白度为10月4日留茬1/5,为5.7%,不满足优质稻米标准,齐穗后过早或过晚收获水稻,对水稻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均有影响;相同留茬高度下不同收获时间对“苏秀867”垩白粒影响较为明显的是留茬1/5高度时,除10月7日外,其它垩白粒率均超出一级优质稻米标准,10月4日稻米垩白度最高,其次为10月22日留茬2/5,留茬高度1/5在不同齐穗时间,其垩白粒率相对较大,不利于形成优质稻米。

图5 不同留茬高度及收获日期对“苏秀867”垩白度、垩白粒率影响

“连粳7号”在相同收获时间下,不同留茬高度垩白粒率数值均大于另外2个品种,其中最小垩白粒率为10月17日留茬1/5,仅为二级优质稻米标准,最小垩白度为10月17日留茬高度4/5,为5.4%,最大为10月5日留茬2/5,达12.45%,均不符合优质大米标准,科学栽培管理技术可有效降低垩白粒率,如增施有机肥,适量施用化肥,适当稀植,综合防治病虫害,合理管水和适时收割,做好收晒、贮存工作等。

图6 不同留茬高度及收获日期对“连粳7号”垩白度、垩白粒率影响

2.3.2 不同收获时间和留茬高度对稻米不完善粒的影响

稻谷不完善粒是反映原粮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原粮出入库检验的主要指标之一。因此,要尽量减少不完善粒含量,以提高其加工品质和加工效率[10,11]。图7为水稻不同留茬高度及收获时间不完善粒变化情况,从图7明显看到,“甬优2640”在9月29日留茬高度1/5时,不完善粒达最高值,再者为10月11日留茬4/5,两者分别高出大米质量指标66.7%、9%,不符合要求;同一留茬高度下,不完善粒没有明显变化趋势;“苏秀867”在同一收获时间,在10月13日后不完善粒值多大于前期,但无明显变化趋势,在同一割茬高度下,留茬高度3/5的所有不完善粒均达到大米质量标准,其余留茬高度下均有超标处理,且在齐穗后54~57d收获的稻米不完善粒相对前期多;“连粳7号”在10月5日留茬高度1/5和10月8日留茬高度4/5时不完善粒达到最大值,超出质量标准37.7%、43.3%,各处理无明显变化趋势,在同一留茬高度下稻米不完善粒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图7 不同留茬高度及收获时间对水稻不完善粒影响

2.3.3 不同收获时间和留茬高度对稻米黄米粒的影响

黄粒米直接影响粮食色泽、气味及食用品质[12]。“甬优2640”在相同收获时期下,仅10月2日留茬高度3/5和4/5黄粒米含量满足大米质量标准;在同一留茬高度下,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且无规律;“苏秀867”仅在10月4日留茬4/5和10月7日留茬1/5高度符合大米质量标准,且达到二级优质大米质量指标,同一留茬高度下黄粒米间变化趋势不明显,无显著性差异;“连粳7号”最高黄粒米达到8.85,合格黄粒米标准仅3个处理,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同一割茬高度下水稻黄粒米变化无明显趋势,10月17日留茬1/5其黄粒米含量最低,由于“连粳7号”垩白度均未达标,所以不满足优质大米质量标准。

3 结论

“甬优2640”齐穗后39d收获有利于水稻千粒重的增加;同一收割时间下不同留茬高度的水稻糙米率、出米率、整精米率随着收割时间后移,糙米率有相对增加趋势,而垩白度、垩白粒率相对降低。综合所有因素,“甬优2640”在10月2日收获留茬高度4/5,有利于千粒重增加且稻米品质相对较好,满足优质大米三类标准。

表4 不同留茬高度及收获时间对黄粒米的影响

“连粳7号”在齐穗42d后收获有利于水稻千粒重的增加;“连粳7号”不同留茬高度的糙米率、出米率、整精米率随时间变化无显著变化规律;垩白度、垩白粒率与整精米率变化规律相反,但整体无显著变化趋势。“连粳7号”在10月17日留茬1/5或4/5时,其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相对较小,且在17日留茬4/5时,千粒重较重,有利水稻产量的增加。

“苏秀867”在齐穗48d后收获有利于水稻千粒重的增加;糙米率在齐穗45~54d稳定在较大值,且与留茬高度相关性较小。各留茬高度随着时间的延长其出米率有一定增加趋势,且各留茬高度之间差异逐渐减小。各留茬高度整精米率具有随着时间的延长先增加后降低整体趋势。垩白度、垩白粒率整体随着时间的延长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苏秀867”在10月4日收获其指标满足优质大米二级标准,千粒重较大,比较有利于增产。

通过试验分析可以发现,割晒时间对各水稻品种千粒重、糙米率、出米率、整精米率影响相对较大,割茬高度对其影响较小;垩白度、垩白粒率与整精米率之间呈现负关系,不完善粒和黄米粒随割晒时间无显著性变化规律。

猜你喜欢

粒率糙率精米
梯形河道行洪能力与护岸糙率的关系研究
水稻垩白主效QTL的定位与分析
碾米加工技术对长粒型优质籼稻整精米率的影响
不同播期、收获期和储存期对优质长粒籼稻整精米率的影响
新疆阿勒泰哈巴河县养殖渠人工渠道糙率的试验分析
勘误
复式河道整治设计中综合糙率研究
大口径玻璃钢管道糙率及过流能力分析
川南杂交中稻收割期与干燥技术对整精米率的影响
大豆新品种丹豆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