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研究综述
——基于CNKI文献萃取和内容分析

2023-01-31佘正昊

文教资料 2022年19期
关键词:导师研究生辅导员

佘正昊 谢 涵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江苏 南京 210044;2. 中国矿业大学 江苏 徐州 221116)

研究生作为我国高等院校培养的高层次人才,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智力保障,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也是国家发展的关键动力。随着研究生规模在高校学生总体比重的增加,其培养体系亟待进一步完善。作为研究生教育与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导师主要通过科研学术指导进行专业教育;而作为培养的直接参与者,辅导员主要通过日常管理服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建立平台促进育人队伍的沟通交流,健全机制保障育人队伍的协同将会具有深远的意义。在政策层面,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在北京召开,进一步提到了要夯实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理念,优化研究生育人队伍建设以强化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切实提升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在实践层面,教育部不断提出深化落实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挖掘其他各门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倡导坚持隐性教育的重要性,形成各类课程同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的协同效应,形成多维育人新格局。

我国学者对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进行诸多研究。胡石明较早提出了高校在研究生思想教育中需形成合力机制,将思想教育意识落实到全员、全过程,导师应协同各方以期能全面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1]在研究内容上,学者主要关注高校协同育人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贺才乐认为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的协同育人应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加强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两支队伍应从育人的内容和方法上相互参考,并在育人的过程中达到信息和资源的共享,形成各环节、各层次上沟通交流与团结协作。[2]施锋锋指出辅导员因日常事务缠身而无法深入开展思政教育的问题;导师被教学、科研占据大部分时间而无暇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导致育人缺乏针对性的现状。[3]从此前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出,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的研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课题,在近几年已取得了一些较为成熟的研究成果。另外,现有的综述研究多集中在研究内容方面,陈南坤从研究生教育队伍入手,对队伍结构、队伍建设现状、队伍建设路径等角度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4]杨莹莹分析了高校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的现状与原因,并且从协同必要性、协同机制与路径等角度对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5]对现有研究进行整体的梳理与分析可以揭示该领域的状况,剖析存在的问题,可为之后的研究提供方向。

本文采取文献计量法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对协同育人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系统的梳理,旨在从激发价值观上提升导师学术育人的精神和辅导员服务育人的深度,以期推动该领域的研究向纵深发展,给学者后续研究带来一些启发。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立足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以关键词 “导师、辅导员、协同育人” 为检索策略。本文将文献数据分析年段设定为2012年至2022年,其间的158篇期刊文献也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来源和理论基础。

(二)研究方法

文献萃取法基于大量现有文献的研究结果进行定量化统计分析,通过分析来对研究目标进行相应的整合,从而判断后续的研究趋势;内容分析则是对文章的显性与潜在内容进行分析。[6-7]本研究将两种文献研究方式相结合,从此类文章的发文年份、发文期刊的类型、发文作者高频关键词等方面对从2012年至2022年间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归类,并据此分析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领域的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二、研究结果

(一)发文年度分布

本研究对2012年至2022年间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领域的相关期刊文献数量进行统计分析。以德里克·普赖斯(Derek de solla Price) 提出的文献指数增长规律为依据,将科学文献的研究情况分为四个阶段:当增长率较小时称为萌芽期,增长速度较为急促时称为发展期,随着增长率放缓也进入了成熟期,最后当增长率趋近于零时进入饱和期,如图1所示。

从图1的数据可以看出,2012年至2016年,国内对于导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领域的研究处于萌芽阶段。2016年以后,立德树人成为高校顶层设计的中心环节,高校也在不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新模式,文献数量持续迅速增长,也为高校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研究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总体看来,我国关于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的文献呈现上升趋势,表明研究生协同育人越来越成为学者关注的热点,同时研究成果愈发趋于实践化。

(二)发文期刊

为了对导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领域的研究成果刊登情况进行分析,本文将采用核心期刊区理论对选取的158篇文献进行统计。利用埃格黑(L.Egghe)提出的R0=2ln(Y*eE)计算公式来定量分析核心区期刊。其中Y表示的是刊发此类主题最多的期刊发文数量;E为固定常数,即欧拉系数0.5772;而R0则是核心期刊数量。R0=2ln(4*1.782)≈4,因而核心区期刊是刊文量前4位的期刊,即《高校辅导员学刊》《现代交际》《大学教育》《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经统计,前4位的期刊上共刊登该领域研究论文18篇文章,占文献总数11.4%,这也说明了目前该领域的研究成果还较为分散。

(三)发文作者

对核心作者群的挖掘与分析也是对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领域研究现状分析的关键步骤,对核心发文作者的抓取,将有效了解该领域作者的分布情况。该研究领域涉及的158篇文献中,共有作者298人。利用普赖斯定律:M=0.749* nmax,其中,nmax为发文数量最多的作者的发表的论文数量,n为核心作者的最低发文数量。M=0.749* 2≈1.059,因而核心作者是发文数量2篇及以上的作者。统计可知,该领域核心作者共计21人,发文量仅占总文献的26.58%,未达到普赖斯定律设定的50%的核心阈值指标。这也说明了学者对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的深度需要进一步挖掘,不能简单地对协同育人现状进行罗列。同时,对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主体之间的职责分析等理论阐述上,忽略了对新时代育人主体的价值剖析。

(四)研究热点与趋势

1. 高频关键词统计

关键词能够反映期刊文献的重点内容,针对关键词的频率统计可以看出学界对该领域的关注点。对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领域的158篇期刊文献进行统计,发现共出现关键词601个。本文将利用高值,将统计选取文献中关键词仅出现一次的数量设定的高频关键词是排序前19位的关键词,如表1所示。

表1 高频关键词(部分)

2. 社会网络分析

为了能够对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领域进行有效的社会网络分析,参考高频关键词统计量T=19,本文将以SATI作为统计工具提取出频次在4次及以上的关键词,并通过Netdraw软件来绘制可视化知识图谱,以此来更加直观、全面地展示高频关键词的共现情况,如图2所示。对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的知识图谱进行观测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多与“三全育人”“队伍建设”相关联,“立德树人”与“研究生导师”之间联系紧密,而“研究生”多与工作机制、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共现情况。

图2 关键词社会网络分析图

3. 研究热点趋势

在高等教育的相关研究中,我们不难发现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之间的关系探索一直是协同育人领域的热点。为了更好地描述国内对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领域研究的热点趋势,本文将采用CiteSpace对高频关键词共现情况的时间趋势进行描述[8],形成了横轴为时间变量的时区视图,以此来展示我国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的研究热点趋势情况。根据时区视图可以发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研究生培养、导师制、书院制、协同育人、队伍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学业导师等都是2012年至2022年的年度热词。

2012—2016年,我国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研究正处于萌芽发展阶段,这与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也有一定的关系。在该阶段,研究生教育正处于起步期,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学校层面与学院层面在针对导师育人机制上存在不同的作用路径,因此较多的学者进行了针对导师层面的合力育人研究,为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提供了建设路径。

图3 关键词时区图

2017—2018年,研究生协同育人、辅导员、专业教师、育人队伍建设成为该领域的热点。随着研究生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其育人主体不仅是研究生导师,而且存在着多元主体协同育人的情况。部分学者针对多元主体协同互动、资源整合等角度来对协同育人的重要性、路径选择等进行研究。同时,随着研究生规模的不断增长,研究生培养涉及的范围更加宽泛,育人队伍的建设、人才团队的培养也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石,同时也是导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领域的热点趋势之一。

2019—2022年,学者将协同育人的研究思路拓展到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以及课程思政等德育方面,探索在立德树人背景下,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如何进一步通过自身专业属性与岗位属性入手,有效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成效。

三、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CNKI数据库2012年至2022年间我国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研究领域的158篇文献进行分析,利用SATI、Ucinet、Netdraw、CiteSpce等软件对发文年度分布、发文期刊分布、发文作者情况及核心关键词的频次与共现情况进行了统计研究,进而对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领域的基本情况、研究进展、研究热点趋势等进行研判与推测,最终得到以下结论。

2012—2016年,国内对于导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领域的研究处于萌芽阶段。2017年以后文献研究数量迅速增加,转变为发展期。该领域的研究进展与我国研究生整体规模、国家政策的发展具有一致性,国务院、教育部颁布的多项文件均提出了对研究生在立德树人方面培养的新要求,这也推动了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领域的研究新发展。

目前,学者对于该领域的研究较多是表层的探索阶段,缺乏对困境的深度剖析、原因挖掘及解决路径思考。合力育人、育人机制、队伍建设、导师制、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等均是该研究领域的热点关键词,这与国家颁布的政策、社会经济发展形势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关键词时区图的演进状态可以看出,协同育人的研究先是在研究生导师层面为主题进行,后续逐步扩展到高职专科院校、独立学院以及民办学院,从专业性课堂教育转变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思政等。随着研究生协同育人主体的不断完善与发展,主体多元化已经成为趋势,协同育人的机制也在不断地完善和细化,但是在研究的方法上仍旧较为单一,较多的研究以定性分析、归纳现状、思辨研究为主,缺乏定量化的实证分析。

(二)展望

通过对我国现有导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的期刊文献研究现状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展望。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中的核心部分之一,具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建人才高地的重要作用,对于他们的培养是我国持续关注的重点。随着多元主体联合培养研究生成为国内学界关注的焦点以来,协同育人也日益成为研究生人才培养的广泛共识。从现有的研究可以看出,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的研究态势与国家政策的出台、研究生教育规模发展有着密切关联,因而,根据时间节点对比国家政策文献与研究生教育协同育人将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从上述数据分析与理论解析可以发现,国家的相关政策文献与学术界发表的学术文献具有相互作用关系与时空叠加效应,从而发挥协同育人的政策导向作用。

协同育人本身是一个繁杂的系统工程,主旨是在加强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之间的关于研究生培养的交流与合作,以及在培养资源上的流通与共享,在优化系统结构的基础上,多元育人主体之间通过取长补短来提升合力育人的效能。[9]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多元育人之间的职责分析等理论阐述上,并且在实践路径上是将育人主体之间的关系割裂,分别就职责主体进行分析,但忽视了协同育人的价值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双方互动共创的。[10]导师、辅导员与研究生的关系结构对各方的价值创造有调节作用,职业获得感、研究生成就感与和谐师生关系都将是探索协同育人行为对各主体价值创造的成效,这也将研究生教育协同育人的实践和研究推向新高度、体现新亮点。

本研究的关键词时区图显示,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的热点趋势向研究生德育教育方面转变。这也要求我们在探索研究生教育协同育人现状及成效时,深入挖掘协同育人的困境与内在机理,让培养主体更协调、培养主体动力更强大、培养对象更受益,不断培养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导师研究生辅导员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V eraW an g
导师榜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