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质培优背景下药剂学课程思政“七维融合”的探索与实践

2023-01-30梁杏梅莫缓恒黄欣碧赵卫杰林夏杨红宁钟珍张贵岑容淼廖乃英

右江医学 2022年12期
关键词:维度实训思政

梁杏梅,莫缓恒,黄欣碧,赵卫杰,林夏,杨红宁,钟珍,张贵岑,容淼,廖乃英▲

(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a.药学系,b.药物制剂教研室,广西南宁530023)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要把思政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的建设;2021年1月,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了,要深入落实《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探索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有机结合,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2021年12月22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下发了《关于深入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通知》,突出强调了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并指出“课程思政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另外,在2021年度,全国各地教育部门和高校也如火如荼地开展了各类示范课程、示范中心、学科评课、讲课竞赛等“课程思政”建设成果的转化,可见,在高校和学科课程里落实“以专业课程为载体,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观塑造有机统一,从而实现协同育人”的理念显得尤为重要。

1 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1.1 “课程思政”为提质培优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在开展“课程思政”的过程中,授课主体紧紧抓住课程建设“主战场”,结合课堂实际深入挖掘思政微元素,并将其有机融入教学运行文件、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中,充分彰显课程教学作为课程思政基本载体的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三观。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大学生的智育和德育建设,为提质培优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是一项必不可少的素养提升工程[1]。

1.2 “课程思政”为职业素养的培育提供有力保障我国高职院校积极践行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1+X”证书制度、双师制度等,同时也将各类企业能手、技术骨干、优秀校友、行业道德模范、抗疫英雄等人物和事迹引入课堂,凸显了职业素养的培育离不开思想品德的打造[2]。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在课堂中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技能强国、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在“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的利好环境下,培养更多德艺兼修的技能人才。

1.3 “课程思政”为医药技能的养成强化思想武装医药学院校的专业教育不仅需要打造知识牢固、本领过硬的毕业生,更需要锻造救死扶伤、仁心仁术、大爱无疆、医德高尚的逆行者,且随着医疗体制不断深入改革,社会对医务工作者的职业技能和思想品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因此,在专业课程中有机融入敬畏生命、责任担当、科学精神、奉献精神、不畏艰险、勇于创新等思政教育,能为学生医药技能的养成强化思想武装,争做技艺双馨的合格医务工作者。

2 开展“课程思政”的现状与困境

2.1 “课程思政”授课主体的内驱力不强专业课教师作为课程的授课主要群体,由于日常教学任务繁重、课程课时分配不足、思政教育意识薄弱等因素影响,以及在转化思政培育理念、提升思政课堂组织能力、挖掘思政元素、改进思政教育教学方法、健全课堂思政考核评价制度等方面存在畏难情绪,认为思政教育只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授课教师来专人负责即可,忽略了专业课堂也是思政教育的主阵地,导致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改革内部驱动力较弱,教学效果良莠不齐[4]。

2.2 “课程思政”授课对象的认同度不高学生是“课程思政”的直接受益群体,但不少学生认为自身已经具备正确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坚定的爱国情怀、辨别是非的基本能力等,在专业课程中应以讲授专业技能为主,再传递以上理念略显多余[5]。也有部分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识较局限,存在一定的思维定式,对该概念的把握比较模糊,刻板地认为教材上的“绪论介绍”“课外知识链接”“背景小故事”“插图图解注释”“扫码获取更多精彩知识”等就是所谓的“课程思政”,导致学生认同度不高、学习兴趣不浓厚、学习效果欠佳。

2.3 “课程思政”授课方式的多样性不足“课程思政”的开展讲究“显隐结合”与“润物无声”,但很多课堂却把握不透以知识点为经、以知识价值为纬的知识导论,探索不出实现“课程”与“思政”同向同行的路径,很多时候都采用生搬硬套的方式将育人元素进行灌输,却没有意识到已将知识传授和价值塑造进行了割裂[6]。同时,专业课堂上的教学活动不够生动活泼,形式也比较单一,基本是依靠观看专题视频、分析章节背景、时政引入、案例警示等载体来实现“课程思政”的融入,而对于翻转课堂、课外实践、技能转化、社会服务、实地调研、职场体验等活动的开展略显不足[7-8]。

3 药剂学教学中课程思政“七维融合”的尝试

3.1 文件维度:教学整体运行文件中融入“课程思政”课程组教师采用集体备课和聚焦研讨的方式,以课前→课中→课后为主线,确定“课程思政”的融入点,如在“课前”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中,明确了助力学生养成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严谨治学等职业精神的教学目标;在“课中”的教案、课件、课程导学中集思广益,使多方收集到的大医精诚、守正创新、安全生产等育人元素得以充分体现;在“课后”的成绩分析、课程总结、教师个人教学诊断与改进等材料中,会重点监控并分析学生是否实现预设的素质目标,如若未能有效达成,则进行相应的反馈与调整。通过文件维度,在教学整体运行文件中融入“课程思政”,渗透面广、渗透力强、渗透效能高、渗透反馈好,形成了一整套系统的、充满“思政元素”气息的教学运行文件,也克服了课程组教师无从着手和毫无头绪的畏难情绪。见图1。

图1 文件维度:教学整体运行文件中融入“课程思政”

3.2 历史维度:制剂发展历程展示中融入“课程思政”课程以制剂发展历程的“传承”“发展”“创新”为主线,从历史维度融入“课程思政”。如“传承”阶段,药物制剂主要以传统的丸散膏丹为主,这些古老剂型历经时代变迁造福前人无数,像复方丹参滴丸作为中国第一个通过美国FDA临床试验的制剂,使得国人被重创多年的文化自信又被重新燃起。在“发展”阶段,药物制剂主要以现代的颗粒剂、片剂、胶囊剂、注射剂等为主,现代药物为快生活节奏的人们提供了众多可供选择的、便于服用的剂型,但齐齐哈尔第二制药厂生产的亮菌甲素,由于采购员和检验员的疏忽职守,购进能引发急性肾衰的二甘醇(化工原料)当成丙二醇作为药物辅料而导致了十几人死亡,该事件也警示了学生不能做见利忘义的事情,要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在“创新”阶段,药物剂型主要以缓释控释制剂、靶向制剂等为主,创制于1902年的云南白药,近年来实施了“新白药、大健康”产业战略,开发了云南白药散、云南白药酊、云南白药胶囊、云南白药膏、云南白药创可贴等系列产品,也让同学们明白了,不满足于现状、不断突破进取、刻苦钻研、传承创新是一个企业不断发展应该具备的软实力。见图2。

图2 历史维度:制剂发展历程展示中融入“课程思政”

3.3 法规维度:法律法规震慑中融入“课程思政”习近平总书记在切实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方面做出了“四个最严”的重要指示,即,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9],而在本门课程中与药物制剂生产最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就是《中国药典》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GMP)。《中国药典》从1953年版到现今的2020年版,基本上每五年修订一次,每一次严谨、严肃、严密的修订都旨在推动医药产业结构调整和提升公众用药安全水平,体现了“最严谨的标准”;药品行业实行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药品追溯制度、药物警诫制度、职业化专业化药品检查员制度、信用档案和联合惩戒制度,从多方面多环节对药品开展“最严格的监管”;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狂犬病疫苗生产存在记录造假行为,造成748批狂犬疫苗不合格,并有几十万只的假疫苗流入市场,该行为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安全,社会影响极其恶劣,最终被处吊销GMP证书和91亿元的巨额罚款,体现了“最严厉的处罚”;“毒胶囊事件”中共计9家药厂的13个批次药品所用胶囊重金属铬含量超标,其中超标最多的达90多倍,究其原因是购买了用皮革废料熬成的工业明胶来制备胶囊剂,严重损害了百姓用药安全,在“毒胶囊事件”链条中有着失职失察行为的76名官员受到了严肃的问责和处理,体现了“最严肃的问责”。见图3。

图3 法规维度:法律法规震慑中融入“课程思政”

3.4 理论维度:理论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将教材中各个模块的知识点背后所蕴含的思政育人元素进行深挖,并有机地融入相关的教学环节中,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在各对应的教学模块中,与其相对的授课要点都会隐含着各类思政案例和育人元素,授课采用“教师找元素”和“学生找元素”两条路径进行同步开展。“教师找元素”即教师通过阅读文献、集体备课与总结多年教学经验的方式,将思政案例梳理提取出来作为共享资源库;“学生找元素”即采用在线文档接龙、云课堂头脑风暴、小组汇报展示等方式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所发掘的思想政治小故事进行分享,一方面提升了自己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另一方面在巩固知识点的同时也使自身的思想品德得到了淬炼。具体的育人元素包括了制药人的职业操守、制药专业的社会责任、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传承发扬中医药文化、家国情怀等。见表1。

表1 理论教学各单元模块中融入“课程思政”部分案例列表

3.5 实训维度:实训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药剂学的实训课均是以小组为单位,要求在实训操作各环节都要做到沟通和配合以制备出合格的产品。如在实训前,团队需进行生产前准备工作,如洗手更衣戴帽、检查厂房供水供电、检查设备是否挂上“已清洁”等状态标识、机器是否能正常运转、所用物料是否都有“合格”标志。在实训中,学生严格遵守GMP和标准操作规程(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SOP)进行安全生产、严格遵从生产工艺流程开展工序、严格遵照文书修缮订正制度、认真核对批生产指令并填写批生产记录。在实训后,开展产品生生互评、师生互评,找出产品不如人意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办法,督促学生进行生产文书的完善,做好生产完毕的清场确保场地干净卫生。在实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侧重点的帮助学生养成规范生产的职业精神。见图4。

图4 实训维度:实训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

3.6 职场维度:职场体验中融入“课程思政”利用学院的优势资源,通过参观、实训、实操等方式为学生打造职场体验“三平台”。通过参观生物技术实训基地,让学生了解到生产场所图纸的描绘、厂址的选择、厂房的设计等是一项严密和庞大的系统工程,帮助学生树立科学严谨、规范生产的理念。通过在线使用制剂GMP模拟软件,可以让学生模拟完成生产人员的更衣净化、领料配料、设备操作、填写批生产记录、质检、清场等系列操作,操作的每一个环节若是失误将会造成不可逆转的产品质检不合格,帮助学生培养一丝不苟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通过开放模拟药房,让学生课后主动解决关注热度较高的与制剂有关的疑虑,如炉甘石洗剂作为混悬剂,在使用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散剂和颗粒剂吸湿性很强,该如何有效保存?缓释、控释制剂为何不能掰开服用?泡腾片不能直接吞服,是因为在制备时添加了什么辅料?模拟指导患者正确使用气雾剂、喷雾剂、粉雾剂等装置和结构较特殊的剂型,等等,让学生在解决用药困惑的同时能感受到知识所产生的力量以及实现专业价值的喜悦,激发出学生的专业情怀和对社会做贡献的使命担当。见图5。

图5 职场维度:职场体验中融入“课程思政”

3.7 服务维度:社会服务中融入“课程思政”鼓励学生参与各类“线上”“线下”混合式社会服务活动,利用专业优势回报社会。“线上”活动包括,指导学生撰写医药小短文投放到学院微信公众号进行推送;在学院官方抖音平台开设“用药那些‘小’事”专栏并定期上线,包括向公众以生产辅料为对象来分析2元与200元维生素C之间的差别、缓释片不能掰开服用、不是服用所有的药品都需要多喝水等主题;参与学院公众健康云资源库建设,向该平台投放作品,让社会公众能通过该平台了解更多的医药常识;鼓励学生参加八桂职教网的医药知识传播幕后志愿活动,在艾滋病合理用药和肺结核合理用药公益宣讲活动中发挥专业特长。“线下”活动包括,鼓励学生参加高血压合理用药进社区、广西健康科普比赛一等奖作品“高血压漫谈”下基层助力乡村振兴、中药文化体验馆解说员志愿活动、职业教育活动周展台展示如何辨别真伪药物等。在以上“线上”“线下”混合式社会服务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激发出了学生的专业情怀和行业情怀,助力学生更加乐于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转化去服务更多需要的人,践行着药者匠心、甘于奉献的社会担当。见图6。

图6 服务维度:社会服务中融入“课程思政”

4 药剂学“七维融合”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反馈

在“课程思政”授课主体的内驱力不强方面,课程组通过集思广益制备出了一整套符合学情的、充满“思政育人元素”的整体教学运行文件,积极投身到思政培训班的学习、思政案例资源库的建设、思政示范课的申报中,自觉强化课程思政育人教学效果,在克服了前期畏难情绪的同时,还在深挖育人元素的深耕过程中知识得以更加巩固、授课方式更加大胆灵活、课堂组织更加高效,教学评价得分也从90.11提升到了90.79。在“课程思政”授课对象的认同度不高方面,通过学生参与到课堂、课外各项有意义的活动中不断汲取以专业知识造福公众的乐趣和力量,自身学习方式得到了优化、日常行为习惯得到了改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升,在“智慧卫职”小程序开展的评教中可以看到,学生评价中认为教师“教学内容安排合理、联系实际”为优秀的人数从77%提高到78%,认为“激发了我的学习兴趣、学有所获”的人数也从94%提高到了98%,一定意义上说明了学生对开展“课程思政”的认同度在发生改变。在“课程思政”授课方式的多样性不足方面,课程组教师采用文件、历史、法规、理论、实训、服务及职场等七个维度为突破口进行“课程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入,将线上活动与线下活动进行相融相促,做好课堂知识的外延,注重培养学生知识运用能力、专业服务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让学生更加好学、勤学、善学、乐学。

药剂学是高职药学专业的职业技能核心课程,是在规范生产和严格质量控制的基础上,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的一门课程。“课程思政”七维融合模式在2020年度开始实施,至今已有三个周期,受益人数包括校本部药学专业的学生及河池卫校、桂东卫校、百色卫校、来宾卫校、南宁卫校、北海卫校、钦州卫校、贵港卫校等8所联合办学点药学专业学生,累计共4500多人。由2021年度高等教育人力资源部门发布的第三方专业机构麦可思数据可知,用人单位对药学专业应届毕业生“团队合作能力”(89%)、“动手操作能力”(88%)、“职业规范与职业道德”(87%)、“问题分析能力”(86%)、“沟通与交流能力”(86%)、“服务他人”(85%)、“解决问题能力”(84%)等方面的满意度相对较高,而这几个项目也是课程在讲授的过程中着力培养的思想政治素养提升点,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课程思政的开展与实施取得了一定的外延成效。见图7。

图7 2021年度用人单位对药学专业应届毕业生各项能力的满意度分析

综上所述,项目的开展助推了师生的思想政治提升,但在日益发展、日趋进步的教育教学改革大潮中,课程组还需不断的造血回炉,采用更加高效、更加科学的途径去更新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取得更多的“立德树人”实效。

猜你喜欢

维度实训思政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