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目山珍稀植物园规划设计研究

2023-01-17吕方剑

山西建筑 2022年22期
关键词:天目山植物园规划设计

吕方剑

(浙江农林大学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1300)

自然界的植物资源为人类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基本的物质来源,保护植物资源多样性的动态平衡是维系和发展人类社会的题中之意[1]。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等政策的提出,各地纷纷落实“生态为先”的建设理念,植物园作为收集、保护、延续植物的专类公园,建设劲头只增不减,在此过程中,珍稀濒危植物所面临的困境得到缓解[2]。

珍稀濒危植物是指其利用价值高、用途广泛,但是生存生长环境受到严重威胁,数量十分稀少,面临灭绝危险的植物[3]。目前,我国有百余个植物园将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的迁地留存工作作为工作重点之一,珍稀植物园的建设为我国植物资源多样性的维护、生物基因多元化的留存提供了重要的介质载体[4]。但是珍稀植物园的建设仍然存在亟需解决的问题,一方面,部分珍稀植物园在建设过程中,未将珍稀植物进行分类化、分区化管理,导致珍稀植物生存环境未达到最佳状态,影响其长势;另一方面,部分珍稀植物园对植物的保护过于保守,保护形式过于单一,忽略了其科普教育意义。因此,珍稀植物园的规划设计需要探寻保护与利用关系中合适的“度”[5]。

1 天目山珍稀植物园基地概况

天目山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距离杭州城区约90 km,其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A级景区。天目山植被覆盖率超过95%,生态系统稳定,根据1999年发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记载,天目山内有18种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野生植物,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天目铁木(OstryarehderianaChun.)、南方红豆杉(TaxuswallichianaZucc.var.Mairei.)、银杏(GinkgobilobaL.)3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浙江楠(PhoebechekiangensisC.B.Shang.)、金荞麦(Fagopyrumdibotrys(D.Don)Hara.)、凹叶厚朴(Houpoeaofficinalis(Rehder&E.H.Wilson)N.H.Xia&C.Y.Wu.)等15种。除此之外,天目山历史悠久,是孕育红色革命文化的热土,周恩来同志曾于此地做抗日演说,后建周恩来演讲纪念亭缅怀,为天目山保留了丰富的历史人文素材。天目山自然资源多元丰富,生态环境优异,人文资源禀赋富足,底蕴浓厚,为天目山珍稀植物园的规划设计提供了充足的素材和强有力的保障[6]。

天目山珍稀植物园基址位于天目山风景区内,基地北至天目山庄,南至西天目山风景区入口,东接双清溪,西接门西线,面积为20.5 hm2。基地内现有大量火山岩、溪流湖水、珍稀动植物等自然资源,也存在寺庙建筑群、车行环线系统等建筑和基础设施,整体资源条件较优。但存在植物保护形式单一、深度不够,观景效果差、游憩体验不佳等问题,故如何提升珍稀植物园的植物保护能力以及游憩观景体验是本研究探讨的重点。

2 规划设计目标与理念

《浙江天目山国际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15年—2024年)》将天目山珍稀植物园定位为地域范围内生态保护的关键载体,并强调了3个目标理念:1)生态性,天目山珍稀植物园的规划必须突出生态建园的理念,在不破坏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上,对基地进行改造和建设,并分层级的对植物资源进行保护;2)系统性,天目山珍稀植物园的规划必须和临安区上位规划相协调,满足其中相关要求,并做好与周边环境的过渡和衔接,同时保证植物园功能和内容的统一协调;3)延续性,即对基地的开发建设要合理适度,不能成为一次性工程,正确处理“保护”和“建设”的矛盾。生态性、系统性、延续性作为天目山珍稀植物园的规划目标,对天目山珍稀植物园的规划设计进行预先性调控。依据此,对天目山珍稀植物园的规划设计提出“生态优先”“系统规划”“可持续弹性发展”三点原则性要求。

2.1 生态优先

“生态优先”是珍稀植物园规划设计的首要原则,即对场地所进行的一切规划设计和技术性建设,必须满足维持并优化当地生态系统平衡发展的先决条件,符合自然资源再生循环的客观规律。在生态效益为“第一效益”的基础之上,挖掘场地的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除此之外,在珍稀植物园完成建设、投入使用的过程中,若经营管理与生态保护发生矛盾冲突,应遵从“生态优先”的原则理念,对主要矛盾点进行协调整改[7]。

2.2 系统规划

“系统规划”分为内外两个层面,“宏观对外”层面指的是珍稀植物园的规划和定位要符合上位规划的约束性要求,并做好与周边功能区块的过渡衔接,使得珍稀植物园作为区域地块的“重要零件”而存在,促进区域性协调发展;“中观对内”层面指的是在对植物园进行规划设计时,要明确场地内部各区块的功能定位,保证珍稀植物园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协调性[8]。

2.3 可持续弹性发展

“可持续弹性发展”指的是在珍稀植物园规划建设过程中,要维持好各类资源开发利用的度和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动态平衡。对植物园的规划要有重点、有层次性,进行合理分期,利用创新技术和在地资源进行弹性建设和发展。协调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关系,保证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9]。

3 天目山珍稀植物园总体规划设计

3.1 规划特色

天目山珍稀植物园总体规划设计特色为创新优质植物资源展示形式、巧用历史古道形成游径路线、转译人文历史营造景观节点3个方面。在植物资源展示形式上,以天目山的珍稀植物和特有植物为“植物数据库”,并参考藻类、苔藓类、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植物进化之路,形成植物资源展示的逻辑脉络,最终形成苔藓蕨类园、禾草园、水生园、裸子植物园、被子植物园五大特色植物展示专类园。除此之外,布置零散节点,进行科普展示。在游径路线规划上,全面系统地分析场地的基础条件和可建设性,在保证场地生态不被破坏,满足经济性、安全性、可持续性等选线原则的前提下,结合天目山的历史古道进行选线。在人文历史景观的营造上,充分挖掘天目山的历史人文,形成“文化数据库”,梳理文化脉络,提取主题文化,转译文化元素,通过文化景墙、景观雕塑等形式宣传、继承天目山的历史文化[10-11]。

3.2 总体规划布局

天目山珍稀植物园的总体规划布局以天目山自身立地条件和目标定位为依据,结合生态性植物保护、教育性科普宣传、游憩性休闲观光等功能需求,进行系统化、有序化的布局与规划(见图1)。在空间布局上,模糊场景边界,满足不同功能需求的场景、设施融合于整个流线之中,根据场地原有的资源特性进行景观园中园的营建,满足不同功能需求的同步化,提升体验感。在植物景观规划上,要注重目的性和层次性。可将天目山植物素材分为珍稀植物(见表1)、特有植物、一般植物三类,针对珍稀植物要以低干预就地保护为主,可在保护范围外设立科普设施进行教育宣传;针对特有植物,可以其为植物材料进行植物景观营造,并进行挂牌式科普宣传;针对一般植物而言,大部分是作为园区植物景观的背景与基底,观赏性较强的植物可用于植物造景[12]。

3.2.1 苔藓蕨类园

距今4亿年前的古生代,出现了苔藓类、蕨类植物,将其作为第一个植物分园的核心植物。该处利用天目山火山岩石建设下沉式迷宫景观墙,打造原始氛围感,将时空序列停在远古时期;并在走道两侧布局远古植物观测点,一方面,利用尖叶匍灯藓(PlagiomniumcuspidatumT.Kop.)、大凤尾藓(Fissidensnobilis.)、松谷蹄盖蕨(Athyriumvidalii(Franch.etSav.)Nakaivar.amabile(Ching)Z.R.Wang.)等天目山现有的苔藓类、蕨类植物进行植物景观营建;另一方面,在景墙上科普远古及现存珍稀苔藓类、蕨类植物的相关知识,使得游人身临其境地感受苔藓类、蕨类植物的“前世今生”。

表1 天目山珍稀植物统计表

3.2.2 禾草园

禾草园的植物材料主要为观叶草本,辅以部分观花草本作为点缀。禾草园场地原为半荒废的农田,现利用原有的农田肌理种植短穗竹(Brachystachyumdensiflorum(Rendle)Keng.)、金荞麦(Fagopyrumdibotrys(D.Don)Hara.)、天目金粟兰(ChloranthustianmushanensisK.F.Wu.)等20余种草本植物,打造田间野趣之感。同时,利用天目山原始火山岩建造石墙景观小品,延续场景氛围,丰富游人体验。

3.2.3 水生园

场地东侧有一自北向南流经的小溪,自上而下选取水流平稳处的湿地区域营建水生园。石驳坎损坏严重处,加以修复加固,满足驳岸基本功能,并提升其景观性。水生植物选取方面主要利用狐尾藻(MyriophyllumverticillatumL.)、唐菖蒲(Gladiolus×gandavensisVanHoutte)、马蔺(IrislacteaPall.)等植物进行景观营造。

3.2.4 裸子植物园

裸子植物园的植物材料主要为银杏(GinkgobilobaL.)、南方红豆杉(TaxuswallichianaZucc.var.mairei)、金钱松(Pseudolarixamabilis(J.Nelson)Rehder)等树种。利用其营造植物观景空间,小径延伸贯穿于树林内部,建设游憩节点,增加游人的观景体验感。并打造植物科普平台,对珍稀濒危的裸子植物和天目山特有裸子植物进行科普宣传。

3.2.5 被子植物园

被子植物园的植物材料主要有羊角槭(AceryangjuechiFangetP.L.Chiu)、凹叶厚朴(Houpoeaofficinalis(Rehder&E.H.Wilson)N.H.Xia&C.Y.Wu)、浙江楠(PhoebechekiangensisC.B.Shang)等20余种树种。被子植物园利用乔、灌、草搭配,营建丰富多元的植物景观空间:其中,有利用原有草坪空间,辅以点缀景观树而形成的游憩大草坪空间;有结合场地原有重阳木林营造的疏林台地景观空间;也有高大常绿树种作为背景,开花、落叶树种作为点缀形成的密林景观空间。除此之外,配置植物科普挂牌及科普展板,宣传科普天目山珍稀濒危的被子植物和天目山特有的被子植物。

3.2.6 天目古道

天目古道修复总长度569 m,宽1.5 m,将天目古道加以利用,融合于整体游憩系统中。同时考虑方案的艺术性和创造性,结合斐波那契螺旋,在黄金分割比下进行古道延伸。除此之外,在经过珍稀植物密集区域时,古道局部采用高差挑空手法,搭建观景平台,不仅保护了珍稀植物,也为游人观赏在地植物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和体验。

3.2.7 人文展示节点

人文展示节点包括“周恩来演讲台”“浙大西迁纪念碑”两个节点,“周恩来演讲台”节点位于珍稀植物展示墙的延伸段,处于视线通廊的中心位置,该节点运用文化墙和景观雕塑的形式,还原当年周恩来同志激昂演讲的场景,旨在铭记先辈革命事迹,赓续历史红色血脉。“浙大西迁纪念碑”记载了浙大西迁的路径和艰苦过程,是先辈们“求是精神”的体现,更是中华民族不畏艰难精神的展现。

3.3 完善配套与服务设施

统一场地标识标牌风格,依据景观节点设立科普展示牌,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地为游人展示关于天目山的历史文化、动植物科普知识,打造流动的科普课堂。引入人工智能,实现管理服务智慧化,建立景区数据管理系统,系统性的管理景区各项服务内容,并为其提供基础数据支持;建立智慧森林系统,实现高效、全面的防火防灾;建立智慧旅游服务,串联住宿、导游导览、投诉管理、社交分享等数字化系统,为游客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4 结语

珍稀植物园规划设计需要依据上位规划和场地的立地条件,建设一个富有特色、布局合理、配套完善的公园,其规划设计的难点在于处理好提升珍稀植物园的植物保护能力和游憩观景体验的矛盾。因此,本研究以天目山珍稀植物园为例,试图探寻珍稀植物园规划设计的普适性原则和路径,最终依据天目山珍稀植物园规划目标与理念,提出“生态优先”“系统规划”“可持续弹性发展”三大原则,并通过项目进行检验,以期为珍稀植物园规划设计提供理论方法和实践指导。

猜你喜欢

天目山植物园规划设计
植物园的“虎”明星
华南广州 国家植物园揭牌
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措施研究
陆俨少《东天目山图》
大暑傍晚的中山植物园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发展趋势探讨
基于城市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规划设计初探
生态宝库天目山
天目山古树柳杉生长现状及景观用途分析
物流园区出入口规划设计及其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