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原发性失眠患者接受入静法训练结合针灸治疗对睡眠质量的改善效果

2023-01-15林福清魏雅琴彭斌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2年10期
关键词:进针耳穴原发性

林福清 魏雅琴 彭斌

(古田县医院,古田,352200)

原发性失眠是指排除疾病原因出现的睡眠障碍性疾病,是成年人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与心理因素、生活压力事件、家族史、生活习惯、应激性事件有关,患者主要表现为时睡时醒、入睡难、易觉醒等症状。长期失眠会使脑皮质处于过度觉醒状态,导致患者精神不佳、工作效率降低,增加了意外事件的风险[1]。临床主要采用心理疗法、药物、生物反馈疗法等方法治疗,药物治疗起效快,但是不良反应多,容易产生药物依赖,从而影响治疗效果[2]。随着人们对疾病认知度的提高,人们对用药的安全性要求也随之上升,寻找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成为患者和医生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中医对失眠症的研究历史深远,将其归为“不寐”范畴[3],主要因心脑失养导致心神不宁,涉及肾、肝、脾等多个脏器。治法以宁心安神、化痰清热、疏肝泻热为主,并通过方药、针灸、体质调节等方法在失眠症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成效[4]。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74例原发性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原发性失眠患者接受入静法训练结合针灸治疗对睡眠质量的改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古田县医院收治的原发性失眠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观察组中男14例,女23例;年龄22~71岁,平均年龄(42.4±3.9)岁;病程10~18个月,平均病程(14.6±1.8)个月;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8.3~26.5 kg/m2,平均BMI(22.6±1.3)kg/m2;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10例,高中8例,专科12例,本科及以上7例。对照组中男15例,女22例;年龄23~70岁,平均年龄(42.7±3.7)岁;病程10~19个月,平均病程(14.7±1.6)个月;BMI 18.1~26.7 kg/m2,平均BMI(22.7±1.2)kg/m2;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9例,高中7例,专科13例,本科及以上8例。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经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

1.2 纳入标准 1)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原发性失眠的诊断标准;2)交流和认知能力正常;3)临床资料完整;4)患者均知晓研究目的,自愿配合研究。

1.3 排除标准 1)严重器质性病变;2)精神疾病;3)因疾病原因引起的失眠;4)外伤性疾病;5)近1个月接受其他影响观察结果的治疗。

1.4 治疗方法

1.4.2 观察组接受入静法训练联合针灸治疗 入静法同对照组。针灸选穴:1)浅针山根穴,施平补平泻法,行5个刺激量。操作方法:持针以拇指指腹轻抵在针尾,中指和食指夹住针柄,针尖点在相应穴位所在的皮表上,拇指指腹抵住针尾后,用中指指甲触及针柄作均匀有一定力度的上刮下推的连续动作,针体与穴位所在平面呈垂直和不相垂直不断交替,中指指甲在针柄上行上刮下推的力度保持相同(称为轻刮轻推或重刮重推)。当中指指甲在针柄上行上刮和下推的连续动作达到81次时,称为一个刺激量。2)腕踝针:腕针双侧上1,踝针双侧下1。操作方法:穴位进行常规消毒,采用执笔式进针(即右手拇指和中指夹持针柄,右手食指轻压针体),使针尖微微露出,进针必须快捷、无痛、浅刺,进针后使针平卧于皮面(又称卧刺法),不要求任何针感,留针30 min,3次/周。3)体针:安眠穴、印堂穴、神门穴、神庭穴、百会穴、三阴交穴,患者取仰卧位,戴上眼罩,闭目养神。对所有穴位进行常规消毒,百会、安眠、神庭进针角度为30°,深度为0.5寸。神门穴、印堂穴直刺0.5寸,三阴交直刺1.0~1.2寸。进针后快速实施提插捻转法,以有酸麻重胀等得气感为度。留针30 min,3次/周。4)耳穴:选取一侧耳穴进行耳穴贴压治疗,取穴为神门、肾、交感、胃、肝、脾、心、肺点、皮质下、内分泌,取王不留行籽用无菌胶布压贴。每日按揉穴位3~4次,睡前按压效果更佳,保留3 d后更换另一侧耳穴治疗,治疗4周。

1.5 观察指标 1)比较2组患者的生命质量测评量表(FACT-B):FACT-B评分通过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功能状况、情感状况、附加关注5个维度共36个条目评估患者生命质量,评分范围0~144分,得分越高,提示患者生命质量越好。2)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PSQI评分通过睡眠质量、睡眠药物、睡眠效率、入睡时间、睡眠时间、日间功能、睡眠障碍共7个项目评估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范围0~21分,得分越低,睡眠质量越好。3)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SAS评分通过20个条目、4级评分定义症状出现频率,用于评估患者的焦虑程度,低于50分为正常,轻度焦虑为50~60分,中度焦虑为61~70分,重度焦虑为70分。4)过度觉醒量表(Hyperarousal Scale,HAS):HAS评分包括26个项目,每个项目0~3分,32分表示存在过度觉醒。

2 结果

2.1 2组患者PSQI评分比较 治疗后,2组患者PSQI各项指标评分均有降低,且观察组PSQI各项指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PSQI评分比较分)

2.2 2组患者FACT-B、HAS、SAS评分比较 治疗后,2组患者的SAS评分、HAS评分均有降低,FACT-B评分均有上升;且治疗后,观察组FACT-B评分均高于对照组,HAS、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FACT-B、HAS、SAS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中医将原发性失眠称为“不寐”“目不瞑”,因脏腑亏虚、情志不遂、阴阳失调导致彻夜难眠、心悸、多梦[7]。病位在心,累及肝、肾、脾、胆等脏器,分为心胆气虚、心肾不交、心脾两虚、痰热扰心、肝火扰心5种证型,通过辨证进行分型论治,取得了突出的治疗效果。针灸是治疗失眠的常用方法,山根穴为督脉上的奇穴,位于两侧眼内眦部连线与前正中线在鼻根部交点上,具有开窍、安神、明目的作用。山根穴的下方是鼻腔,它又连结周围的,4个副鼻窦(包括上颌窦、额窦、蝶窦、筛窦),是一个典型一腔通四窦的共鸣腔。所以当浅针对山根穴施以轻柔的振动刺激时,会产生明显谐振作用,并进一步波及颅底的韦立特氏动脉环及大脑组织,实现了对颅内神经血管功能的调节作用,从而起到有助于睡眠的治疗目的[8]。加拿大世界催眠大师加兰·亚历山大教授多年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身体轻柔地拍打、有节奏地振动或在轻音乐的环境刺激下,能诱发出颅内的“δ”睡眠波,使患者进入睡眠状态。“腕踝针疗法”始见于张心曙撰写的《腕踝针》一书。本法通过皮下针刺腕踝部相应的点刺激十二经脉皮部,调节阴阳,平衡气血,具有疏通经络、调和脏腑功能、养心安神的作用。研究表明腕踝针可以通过刺激交感神经和感觉神经,抑制大脑皮质响应区兴奋点,调节其促睡眠神经递质和促觉醒神经递质的分泌,影响患者睡眠-觉醒系统,从而提升睡眠质量,有效治疗失眠[9-10]。神庭穴为督脉要穴,主要治疗与神志相关的疾病。针刺神庭穴具有镇静安神、醒脑开窍的功效,有效降低PSQI各项指标评分。安眠穴为治疗失眠的经验要穴,位于后项部,为经外奇穴,主要治疗失眠、心悸、头痛等疾病,对睡眠浅、入睡困难均有明显效果。印堂穴为经外奇穴,针刺该穴具有宁心安神、清热明目的作用,主治鼻渊、失眠。神门穴可补益心气、安神宁心,调节自主神经,主要用于治疗神志疾病。针刺百会穴具有开窍醒脑、滋阴清热、回阳固脱的功效。针刺三阴交穴具有补气活血、舒经通络、健脾和胃的功效[11]。诸穴联合增强宁心安神、调和阴阳、充盈脑髓功效,提高神经元活性,激活神经元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通路,改善睡眠质量[12]。同时配合耳穴压豆具有调理脏腑、协调阴阳、疏通经络的功效。针灸联合入静法训练能减轻患者焦虑情绪,减轻过度觉醒状态,帮助患者提高睡眠质量,减轻失眠症状。针灸治疗操作简单,通过持续刺激可改善内分泌功能和自主神经功能[13-14],降低PSQI评分。入静法训练可在午睡和晚间睡前进行,帮助患者调和心情,保持平静。联合治疗能产生协同作用,改善失眠症状。

综上所述,原发性失眠患者接受入静法训练、针灸联合治疗可减轻患者过度觉醒状态,提高睡眠质量和生命质量,操作简单,无不良反应,值得原发性失眠患者选用。

猜你喜欢

进针耳穴原发性
原发性肝癌癌前病变中西医研究进展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多档位便携针灸进针器的研制
疏肝解郁法配合耳穴压贴治疗经前期综合征60例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
中医辨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70例
越鞠十味丸联合耳穴压贴治疗代谢综合征17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