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负压技术联合湿性敷料用于慢性伤口护理中对患者换药次数及有效率的影响

2023-01-15葛菲菲杨小红沈艳云赵晓芸

智慧健康 2022年30期
关键词:湿性肉芽换药

葛菲菲,杨小红,沈艳云,赵晓芸

兰州新区第一人民医院,甘肃 兰州 730300

0 引言

临床将无法及时、正常修复到良好解剖形态的伤口称之为慢性伤口,在愈合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伤口愈合时间较长,且一旦护理不当极易引起不良反应,不仅不利于伤口愈合,而且增加患者的身心痛苦,导致医疗纠纷事件发生。临床研究发现[1],负压技术与湿性敷料的使用,有利于慢性伤口愈合。为了进一步验证此观念的准确性,本院特选择70例慢性伤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于2019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慢性伤口患者共计70例入组,以动态分组法划分为两个组别,每组各35例。对照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45~79岁,平均(65.74±3.18)岁;伤口类型:外伤14例、术后切口13例、Ⅳ度压疮8例。观察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47~82岁,平均(65.18±4.28)岁;伤口类型:外伤12例、术后切口13例、Ⅳ度压疮10例。两组间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包括伤口换药,换药时用生理盐水对创面进行冲洗,清除其中存在的多余分泌物,使用常规敷料进行覆盖;换药后为患者开展饮食指导、健康宣教等护理措施,患者伤口处出现感染等不良反应,及时给予有效处理。

观察组护理中应用负压技术联合湿性敷料,护理人员参照有关参考文献自制一份伤口评估表,内容包括:部门、名字、性别、年龄等。危害伤口痊愈的要素:如大龄(70岁)、缺乏营养、肥胖症、浮肿、血管功能不全、糖尿病患者、慢性肾衰、免疫力低下、类固醇激素的应用、凝血功能异常、抽烟、长期饮酒、依从性、尿失禁等;部分伤口评估记录:包含评估时长、伤口部位、总面积、伤口底颜色(灰黑色/黄色/淡粉色/淡粉色)、伤口渗出物颜色(黄色/翠绿色/深灰色/深蓝色)、伤口渗出物特点(浆液性/顽强/浆液性/生脓性)及其渗出物与敷料的关联(干/湿/湿/饱和/渗漏)、有异味等异常情况(肉芽组织水肿、苍白、骨筋膜外露等)[2]。处理流程包括:①材料与设备的选择:湿性材料选择藻酸盐、水胶体敷料,负压装置包括Y型及梯形接头、止液夹、空气过滤器、吸引连接装置,将负压吸引装置进行组装,检查无误后使用。②操作步骤:对患者伤口情况进行观察评估,用无菌生理盐水进行反复冲洗,实施机械性清创后,对伤口面积、深度进行测量,准确记录伤口数据信息。对伤口进行填充处理,根据伤口面积对湿性敷料大小进行裁剪,保证湿性敷料可与伤口直接接触,避免无效腔形成。将梯形连接管放置在伤口内,连接远端接口,并在湿性敷料内,开放引流孔,保证腔内多余分泌物可沿着创缘引出,用透明膜敷料将管路与伤口封闭,将伤口边缘与敷料进行黏合,保证二者黏合紧密且完全,形成一个封闭空间,连接好负压装置,三通管两端中一端连接负压吸引机,一端连接引流瓶。③负压吸引护理:根据患者的损伤情况,调整负压值。一般情况下,负压控制在-120~130mmHg(1mmHg=0.133kPa),使敷料可处于塌陷状态,通过间歇吸引,对伤口渗液情况进行观察,及时更换药物,间隔时间可控制在3~7d。当患者伤口处可见肉芽组织增生后,可停止负压吸引。采用负压吸引期间应密切关注伤口状态,一旦出现异常,应立即告知医师进行处理。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统计期间换药次数。评估两组护理效果,标准如下:①肉芽组织覆盖率达到100%,创面完全愈合评价为痊愈;②创面中肉芽组织覆盖率>50%,但未达到100%,腐烂组织已被完全清除,分泌物量明显减少评价为好转;创面中肉芽组织覆盖率不足50%,存在较多的分泌物评价为无效[3]。总有效率=痊愈率+好转率。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涉及的数据均以SPSS 24.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描写方式为百分数,检验以χ2值对比;计量资料描写方式为(),检验以t值对比,P<0.05时,提示资料数据间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总有效率相比更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有效率对比[n(%)]

2.2 愈合时间与换药次数对比

观察组的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明显(P<0.05),见表2。

表2 两组愈合时间与换药次数对比()

表2 两组愈合时间与换药次数对比()

3 讨论

慢性伤口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创口的愈合主要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治疗、护理和患者自身因素。慢性伤长时间不愈合容易导致患者的住院时间延长。部分患者还会因炎性症状持续扩散造成创面面积增大,加重患部坏死,甚至引起明显的瘢痕组织增生、感觉功能障碍、患部畸形等严重不良后果。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也明显增加了经济负担,甚至会引发医疗纠纷[4]。

3.1 慢性伤口评估

伤口在愈合过程中不仅受到自身因素影响,而且外界护理与治疗操作也会造成较大影响。通过临床多因素分析可知,个人恢复能力、创伤原因、医源性因素与慢性伤口迁延不愈存在密切关系,也会增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风险,不仅使患者的痛苦加深,延长住院时间,而且会使护理工作内容增多,伤口恶化也会增加护理工作难度。因此,护理工作开展时,需要对慢性伤口进行充分评估,评估内容包括:①慢性伤口形成原因,例如手术创口、严重压疮患者的创面;②伤口初期的面积、深度、大小等表现信息,同时观察伤口处是否存在渗出物,是否存在明显气味;③伤口处是否有疼痛感,了解疼痛原因与性质;④患者是否存在手术史、家族病史以及其他影响伤口愈合史[5]。通过对患者的慢性伤口与个人信息进行全面性了解,方可制定有效的护理方案,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心理疏导,伤口换药护理等。但是,临床实践发现,常规护理工作在慢性伤口护理中的效果并不理想,特别是常规敷料由于透气性、封闭性等原因影响,导致创面内易形成无效腔,不利于伤口愈合恢复,而且需要定时换药,增加了感染风险,整体护理效果并不理想[6]。炎症反应不足是大多数慢性伤口不愈合的主要原因,同时各种高危因素是罪魁祸首。内源性生长因子释放量低会限制巨噬细胞的修复功能,不利于细胞分裂增殖。免疫力低下、营养不良、凝血障碍、肥胖、水肿、肾衰竭、糖尿病、神经系统障碍等,都是高危因素。因此,护理人员在治疗和护理慢性伤口前,首先,要评估患者的一般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并对各种危险因素给出合理的意见。其次,患者及家人的诊治依从性会对治疗效果产生关键性的影响,因此护理人员要积极与患者及亲属沟通交流。最后,慢性伤口患者一般都有很大的心理压力、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由于病程长,治愈难度高,很多患者对治疗缺乏信心。有必要对这些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知识的教育,以获得家属的情感支持和行动支持。

3.2 负压技术的优势

负压技术是临床伤口护理的新技术,主要是通过负压调节,促进伤口快速愈合。负压技术的优势较多,大致可总结为以下四点:①可实现主动引流,对于伤口处的肉芽组织增殖具有良好促进作用;②负压状态可使伤口处于完全封闭环境中,避免细菌病毒进入到伤口内诱发感染[7];③负压引流可保证引流的及时性,同时引流彻底,避免伤口应分泌物过多诱发感染;④可有效减少换药次数,减少反复换药给患者带来的生理与心理不适感,同时也可使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有效减少[8]。除此之外,负压力技术选用可控性负压吸引设备,利用软管与伤口互通,进而将伤口封闭,产生封闭式的真空环境。与此同时形成一层保护膜以避免伤口暴露,加剧感染。根据提升组织灌注和降低局部组织水肿来促进早期伤口痊愈。当局部组织处在负压状态时,微循环注浆提升,有益于肉芽组织的生长。与此同时能够降低细菌繁殖的概率,以防组织扩大;除此之外,处于闭合的状态下,能够浸润伤口周边的组织,有益于上皮细胞组织的爬行。

3.3 湿性敷料的优势

湿性愈合理论自提出起,就受到临床的广泛关注,在伤口护理中应用中也具有较为理想的效果。优势大致可分为5点:①湿性敷料可增强皮肤表皮细胞的迁移速度;②可调节慢性伤口创面处的氧张力,提供一个低氧、湿润环境,更有利于创面处毛细血管生长;③湿性敷料中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同时可释放免疫因子,更有利于细胞生长;④对于创面内坏死组织的溶解具有促进作用,可加快坏死组织、分泌物的溶解吸收,对于创面处的神经末梢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可使患者的疼痛感有效减轻;⑤湿性敷料的吸收能力强,不仅可使伤口维持一个湿性环境,也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进一步预防感染[9]。本研究中选择的藻酸盐和水胶体敷料不会黏附在伤口上。即使去除了有渗出物的伤口,仍然不会引起很大的疼痛,可以避免换药时伤口撕裂造成的二次伤害和剧烈疼痛,患者的舒适度较高,由此可见挑选适合患者的湿性辅料是非常重要的。在运用湿敷料以前,伤口应完全清创,以除去腐肉和坏死部分。清创后,根据伤口的性质、大小、形状,裁剪敷料。近年来,各种湿性敷料逐渐应用于临床慢性伤口的治疗,促进了该病治疗水平显著提升。湿性敷料可以加速皮肤表皮细胞的迁移,调节创面氧张力,为毛细血管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湿性敷料还能为细胞生长提供多种营养,有利于促进免疫因子的释放,辅助溶解坏死组织,保护伤口上的神经末梢。此外,该湿敷剂具有良好的吸收能力,能够维持伤口的湿润环境,起到良好的抗菌作用,对促进伤口愈合具有积极意义。

4 体会

在本院慢性伤口护理中应用负压吸引和湿敷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14%,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26.94±2.77)d短于对照组(34.89±3.57)d,换药次数(8.45±3.11)次少于对照组(18.42±3.64)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二者联用能够有效减少换药次数,缩短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伤口愈合效果更理想,相比于常规护理而言,利用负压吸引与湿性敷料后,可使护理质量有效提升,不仅可促进患者伤口愈合,避免反复换药时患者的疼痛;也可使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减轻,更好避免医患纠纷事件发生。分析可知,慢性伤口护理中利用负压吸引技术,可形成一个完全封闭的伤口环境,避免伤口暴露在空气中,有效降低感染风险,从而使换药频率有效降低;配合湿性敷料的应用,则可使伤口处形成一个湿性环境,更有利于肉芽组织生长,更快促进伤口愈合。

综上所述,慢性伤口护理中应用负压技术、湿性敷料联合使用时,可促进伤口愈合,更好提升护理质量,可在慢性伤口护理工作中进一步普及应用。

猜你喜欢

湿性肉芽换药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后新型吸切器切除吻合口肉芽组织的疗效*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哀牢山自然保护区楚雄州辖区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物种多样性比较
针刺、中药、直流电联合治疗“阴虚火旺”型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临床观察
湿性愈合法在慢性伤口愈合护理中的运用分析
门诊换药间隔时间对伤口愈合的影响的研究
糖尿病并发足部感染的伤口评估及湿性换药护理探析
舒适护理对中度烧伤患者创面换药过程中的影响评价
加强党建 换汤又换药
品读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