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科术后腹胀患者中医护理干预临床观察分析

2023-01-15陈敏娇

智慧健康 2022年30期
关键词:初乳护理人员研究组

陈敏娇

常熟市中医院/新区医院、妇保院 产科,江苏 常熟 215500

0 引言

妇产科作为医疗机构的重要科室之一,主要负责接诊女性患者,为其提供相关治疗工作的科室,妇产科近些年临床接诊人数逐渐增多,相关的治疗疾病类型也在渐渐增多,而为了解除疾病困扰并进行相关医疗服务选择手术治疗是常见的处理办法。产科常见术后并发症便包括腹胀,主要因为在手术过程中因不得已的手术操作造成脏器切拉位移等情况,使得部分气体残留于患者腹腔内,而因受到麻醉药物的干预影响,患者自身肠胃功能下降。存留于腹腔内的气体无法及时排出体外而造成腹胀,术后腹胀症状会给患者的进食、手术创口愈合、康复均造成明显影响。而本次调查研究核心内容即为针对妇产科患者出现术后腹胀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就是术后胃肠道内气体无法及时排出)后,患者出现腹胀后舒适度会明显降低,因患者该症状出现的时间较长,那么还会对正常饮食和休息造成极大影响,严重的甚至会直接造成患者出现肠梗阻或肠粘连,故对产科术后腹胀患者采取科学护理的医学探究[1-2]。近些年临床正在尝试结合中医医疗理论对各类病患进行治疗干预,而护理服务也在与中医理论进行结合后得出中医护理方案,针对妇产科患者予以护理。从中医理论角度分析,妇产科病患腹胀发生主要是由于手术创伤造成气血运行阻滞、气血受损,创伤痛感限制术后自主运动形成脏腑功能紊乱,最终引发腹胀。中医护理能够改善患者因手术造成的经络气血损伤,与不同途径中医治疗护理干预缓解交感神经刺激,缓解腹胀作用明显。基于此,本文对100例剖宫产患者术后腹胀行中医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利用随机数表法对本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00例剖宫产患者进行研究,每组各50例。分出参考组、研究组,开始针对每组间患者使用不同护理干预方案。所有患者在参与本次研究统计前,均已知晓实验统计目的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资料内容已全部递交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通过。

参考组行常规护理,该组患者年龄范围为20~32岁,平均(27.54±1.45)岁;体重检测范围44~83kg,平均(64.02±1.14)kg;孕周时间范围38~40W,平均(39.21±0.50)W。研究组在常规护理上行中医护理干预,该组患者年龄范围为20~30岁,平均(26.87±1.55)岁;体重检测范围43~82kg,平均(63.66±1.12)kg;孕周时间范围38~40W,平均孕(39.25±0.52)W。两组患者一般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产科执行临床操作医生临床工作经验超五年,护理人员工作经验超过三年。相关操作所涉及统计内容和产生的数据,可借鉴参考文献独立评估样本量做公式套用。此次参加实验患者意识状态清楚,对医学治疗实验研究统计持理解态度。

本次研究排除合并先天性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排除有精神类疾病患者,且所有患者均可与医护人员正常沟通。所有患者已明确本次研究目的,自愿加入本次研究,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该次试验正常推进。

1.2 方法

参考组患者行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对患者行常规生命体征检查,告知患者按时服药,按时查房等。

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上行中医护理干预:

(1)按摩:中医护理人员对患者腹部进行手法按摩,按摩时护理人员需帮助患者行仰卧位,下肢保持弯曲,抑制交感神经,促进患者肠胃蠕动同时松弛括约肌,减少肛门排气时间。按摩过程中力度需要由弱到强,从慢变快,每天按摩两次,按摩后患者可能会出现按摩部位发热或酸胀的现象。

(2)穴位敷贴:选取患者中脘,足三里,三阴交进行穴位敷贴,遇到腹胀,加用:理气清肠贴(神阙穴)或大黄芒硝外敷。另外,针对存在既往有术后腹胀史患者,中医护理人员可在患者神阙穴加用理气清肠贴,从而缓解患者术后肿胀。

(3)艾灸护理:将艾条放在患者中脘穴位置予以温和艾灸治疗,点燃艾灸使其充分燃烧,在中脘穴上方4~5cm处,燃烧的同时检测艾条燃烧温度、进度并加以调整艾条放置高度,每次半小时。

(4)指导活动:护理人员告知患者术后需要尽早下床活动,早期进行双下肢和双腿活动、伸直活动以及足背屈曲活动,每次活动时间控制在30min,直至患者双下肢重新恢复知觉。患者术后6h以内需要每隔2h帮助其翻身,如若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需要按压敷料,从而避免患者出现用力过度导致切口撕裂。手术完毕后24~48h之间需要为患者调整体位,促进恢复以此让患者能尽快下床活动。建立运动指导方案,运动量的调整应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总量。但运动过程中需限制在规定活动区内,由家属或护理人员从旁协助防止摔倒,注意做好保暖工作,在不限制正常运动的情况下增加衣物,防止不慎着凉。

(5)膳食营养:我国古代医书中记载,萝卜具有补气健脾的作用,故产科术后腹胀患者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食用萝卜,从而达到行气通气的目的,确保在充分保护产妇脾胃的情况下不会对其正常生理活动造成影响。在麻醉作用下患者的胃肠道功能麻痹,术后6~8h会逐渐恢复,此时需加以患者及时进食,为避免肠道刺激建议流质饮食,萝卜汤的食用量建议100~150mL之间,每次间隔四小时服用一次,能够高效的而缓解患者的腹部压力。另外,护理人员还需告知患者日常饮食中需尽量以新鲜果蔬为止,提升患者胃肠道蠕动,促进消化的同时帮助其胃肠内菌群保持平衡。术后患者可能过于担忧机体恢复效果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此时为避免心理问题影响患者的恢复,需要护理人员及时与患者建立高效沟通,讲解自主调节疼痛感的方法以及相关知识,或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减轻患者疼痛感知程度。

(6)足浴和热敷:护理人员告知产妇家属帮助患者足浴,使用3~4L温度在40~45℃的热水泡脚,每次泡脚保持10min,水过脚背,每天足浴2~3次,同时对产妇进行脚心按摩。人体足面属于胃部的反射区,足底属于肠道和肛门的反射区,通过对反射区进行刺激,从而有效增强患者各个器官功能,促使产妇胃肠道蠕动。为患者热敷可选择热水袋或热暖宝,防止位置应避开手术伤口处,持续热敷时间为10min,注意温度不可太烫且若热敷位置产生不适感或疼痛感应及时调整为主。热敷可以促进患者腹部肠道蠕动,快速缓解患者的腹胀表现。每天热敷2-3次均可,建议在餐后锻炼休息阶段开展。

(7)针灸:医护人员对患者针刺部位消毒后在其足三里穴、三阴穴、内关穴和手三里穴针灸,保持直角进针,快速刺入穴位,针灸后患者可能会出现针灸部位酸痛,保持针灸时间为20min,拔针后对针灸穴位按压30s。

(8)情志疏导:护理人员主动向患者介绍相关疾病知识,并与患者主动交流与沟通,及时掌握患者内心变化与探析其内心真实想法,捕捉到患者不明显负性情绪与不良心理,并评估患者真实状态介入适当心理干预,帮助患者摆脱不佳状态。介绍妇产科手术后护理相关流程,提升其对自身病情了解情况与认知层面。患者担心预后效果而神思忧虑,施以中医辨证理论的护理方法,在患者病情稳定下适当提升患者家属的探视次数让家属多加鼓励患者积极接受疾病,感受来自家庭的温暖纾解不良情绪。中医学将情绪分为喜怒悲思恐忧惊七类,护理患者情志转换展开针对性情志护理,例如忧虑患者护理人员要积极与其沟通,或者按照患者喜好播放其喜欢听的舒缓性音乐,逐渐平复并疏散抑郁心理状态,继而达到情志护理效果与治疗目的。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临床各项指标,主要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以及腹胀持续时间三方面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概率,包括患者出现切口感染、肠粘连以及切口愈合不良;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初乳出现时间;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表现可使用SF-36量表(社会功能评定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表现,包括精神健康、躯体疼痛、生命活力、总体健康、活动能力共计五项,每项分值区间0-100分,其生活质量表现和得分值成正比,治疗效果佳则数据结果趋高。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总护理满意度=总人数-不满意人数/总人数×100%。

1.4 数据处理

本次实验研究使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 20.0,其中使用()进行计量资料两组患者护理后临床各项指标、两组患者护理后初乳出现时间对比,结果用t检验;用[n(%)]进行计数资料两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两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概率对比,结果用χ2检验,如数据差异明显,P<0.05说明统计学意义存在。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后临床各项指标对比

研究组患者护理后临床各项指标均好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临床各项指标(,h)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临床各项指标(,h)

2.2 两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患者护理后总护理满意度98.00%高于参考组患者护理后总护理满意度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n(%)]

2.3 两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概率对比

研究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概率[n(%)]

2.4 两组患者护理后初乳出现时间对比

研究组患者护理后初乳出现时间短于对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初乳出现时间(,h)

表4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初乳出现时间(,h)

2.5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要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5。

表5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表5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社会环境的改变以及饮食结构的变化等,使得妇产科患者逐年增加,大部分妇科患者都会出现并发症,并且发病率逐渐攀升,其中妇产科术后腹胀的发生概率更是不断增高。导致妇产科患者术后出现腹胀的主要原因就是术前禁食不充分以及术后缺少活动、术中胃肠受到过大刺激等[3-4]。在中医学中认为,导致患者出现术后腹胀的主要机制在于患者腹腔内存在瘀滞气血,从而造成其肠腑气机运化出现严重失调,肠腔内积液和积气不断增高[5]。有学者指出[6-7],将中医护理应用于产科术后腹胀患者护理中能够促进患者加快其肛门排气时间,充分改善患者存在的腹胀情况。而护理干预能够精准制定内容并予以执行的前提在于分析腹胀产生原因,中医护理干预分成多项干预从不同角度舒缓患者个体症状。当前经研究发现,产科手术患者术后发生腹胀的主要原因有:①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前并未按照规定时间严格限制禁食禁饮时间,有些产妇担忧生产过程中乏力,在术前大量进食且倾向于选择高热量、高蛋白食物,造成患者胃内食物容量增加,而增加了术后腹胀概率。另外部分剂量分娩产妇因担忧妊娠结局会产生呻吟哭泣、恐惧痛苦等行为,自行屏气导致产妇胃内积气严重,易诱发术后腹胀。②术中麻醉肠管长时间暴露在无菌手术室空气中,胃肠道平滑肌痉挛肠道蠕动减缓从而肠道内产气过多,诱使腹胀。中医护理干预的广泛应用,针对本次研究对象予以情志疏导、针灸、足浴和热敷、膳食营养调节、指导活动、穴位敷贴、按摩护理服务,从生理方面增加患者的舒适性,刺激胃肠道蠕动,减少过多产气,调节胃脘,提高其畅通性从而顺利排气排便。从心理方面调节患者的情绪状态,避免过于紧张、不安使得不自觉吞气量增加,减少胃部积气规避或降低腹胀发生率,通过情志疏导增加患者的护理配合度,达到期望的临床护理服务目的。中医护理模式优势明显,在十五、十六世纪阶段封建等级制度下医疗机构推行的机械化护理沿用至今效果不佳,多局限于生理护理,而前者对于关怀患者的情志状态、针灸与热敷等温和疗法更加注重,思考科学的人文关怀贯彻于护理计划中正在逐渐完善。而这种反思下衍生了产科术后腹胀针对性中医护理,要求护理工作提升多元化服务,强调以患者为中心开展工作,满足患者需求论。

通过本文研究发现,研究组患者护理后临床各项指标均好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后总护理满意度98%高于参考组患者护理后总护理满意度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概率4%低于对比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概率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后初乳出现时间短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秦秀芳[8](2018)对100例患者研究中试验组患者护理后临床各项指标均好于对比组;试验组患者护理后总护理满意度100%高于对比组患者护理后总护理满意度80%;试验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概率2%低于对比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概率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护理后初乳出现时间短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中各项参考项目评分大于95分结果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连雯[9]对86例患者研究中医综合护理下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指标均好于对照组结果趋向表现一致。

综上所述,将中医护理干预应用于产科术后腹胀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接受护理后临床各项指标较好,且患者护理后总满意度较高,安全性较高,产妇初乳出现时间较短,是行之有效的优质护理方案,故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初乳护理人员研究组
用初乳进行口腔免疫护理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
早期初乳口腔内滴注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管理的影响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犊牛初乳饲喂及管理指导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哪些措施可帮助初生仔猪摄入初乳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