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劳动密集型企业消防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措施

2023-01-15王善文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22年3期
关键词:劳动密集型火灾事故消防

王善文

(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北京 100005)

0 引言

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一般具有投资较少、劳动力密集、生产灵活等特点,特定时期内在解决就业、推进城镇化建设等方面作出了较大贡献[1]。但受传统行业发展模式和条件限制,我国劳动密集型企业消防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以个体和民营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在消防安全管理方面依然存在很多突出问题,特别是劳动力聚集程度较高、生产过程中存储或使用大量易燃、可燃物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一旦发生火灾事故,极易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如:2018年12月17日,河南省商丘市华航现代农牧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发生火灾事故,造成11人死亡;2019年9月29日,浙江省宁波市锐奇日用品有限公司发生火灾事故,造成19人死亡;2021年7月24日,吉林省长春市一处“三合一”场所发生火灾事故,造成15人死亡、25人受伤。

针对我国劳动密集型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众多学者提出各类建议,王军[2]指出要加大监督力度,规范企业消防安全管理行为,提高员工火场逃生的能力;向东文[3]建议逐级落实消防安全责任,积极开展防火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石洪涛[4]提出针对密集型制衣、制鞋厂火灾风险,健全规章制度并开展培训,组织灭火演练,提高员工火场逃生能力;李涛[5]建议加强建筑防火审核,规范消防设备设施器材,不断加强火灾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力度。

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外发达国家历来重视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安全管理问题,尤其是消防安全,通过加强消防安全管理、预防火灾事故、消除火灾隐患来避免火灾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当前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工业化阶段还要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因此我国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安全管理问题亟需面对。

1 发达国家劳动密集型企业消防安全管理现状

1.1 美国

美国制造业等行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对消防安全管理十分严格。企业一般都设有专门的消防安全管理委员会,并配备专职/专业消防安全管理人员;根据相关消防法律体系以及标准规定建立符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的消防安全规章制度,对消防安全管理各方面工作进行详细规定;专职/专业消防安全管理人员每年定期组织对企业是否严格落实消防安全法律法规标准进行检查;企业每年会对消防安全规章制度进行评估,如有需要予以修改,保证其符合自身情况。如沃尔玛消防安全制度中规定,工厂必须有消防安全管理委员会或将这个责任分配给现有的委员会;培训合格的消防安全管理人员至少每月对工厂进行检查以保证消防安全标准得到落实;如果有不符合标准的地方,必须进行每日检查直到符合要求为止;所有工厂,不管人员多少,必须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及相关适用标准。

多数企业在进行员工招聘时,会对应聘人员进行安全资质审查。员工入职后,企业会定期组织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工作,通过案例和知识手册等方式,促使员工明确自身消防安全职责,了解消防设备如何使用。为了加强自身消防安全管理水平,企业每年会将消防安全管理人员推荐到美国消防学院等专业消防教育机构进行培训。

1.2 英国

英国新《消防法》规定,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人是该企业的消防安全责任人;企业如果没有相应的管理人,那么企业应指定专人具体负责消除企业生产场所内可能存在的各类火灾隐患。消防安全责任人应履行以下主要职责:

(1)组织评估企业存在的火灾风险。

(2)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或消除火灾风险。

(3)确保企业建/构筑满足消防要求,如配备足够的应急疏散及灭火设施等。

(4)采取合理、有效措施防止火灾蔓延。

企业应向消防管理部门提交火灾风险评估报告,包括计划采取的各项消防安全管理措施;消防管理部门审查后提出修改意见;必要时,消防管理部门可以要求企业管理人重新评定火灾风险,并完善消防安全管理措施。

1.3 日本

2012年,日本建筑业、制造业、餐饮住宿业等劳动密集型企业约占全国企业总数的32%,相关从业人员占全日本从业人员的34%。日本《消防法》规定了工厂、办公楼、娱乐场所、商场等防火对象的管理权所有者应选定“防火管理者”,负责日常防火管理。

日本企业非常注重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在企业内部明显位置处张贴消防安全警示标语、警示标识,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并积极参与全国火灾预防运动等全国性消防安全活动。

1.4 发达国家劳动密集型企业消防安全管理特点

通过上述资料可看出,国外发达国家劳动密集型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具有以下特点:

(1)通过法律法规明确企业消防安全管理职责。发达国家非常注重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自身防火、减灾能力建设,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来明确企业相关负责人、从业人员的消防安全权利与义务,并对日常生产工作的各个环节都进行细致的规定。

(2)企业按要求配备专职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发达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一般都会建立负责消防安全管理的职能部门,配备专职人员。企业依据消防安全管理标准或制度,定期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检查,落实消防安全管理主体责任。美国企业为了加强自身消防安全管理水平,会将消防安全管理人员推荐到专业消防教育机构进行培训。

(3)注重全员消防安全宣传和素质建设。企业在进行新员工招聘时,一般会开展员工安全资质审查、审核。员工入职后,企业会定期组织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进一步促使员工详细了解自身的消防安全职责和要求。

2 我国劳动密集型企业消防安全管理现状

2.1 企业法定职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要求劳动密集型企业应严格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制,组织制定消防安全管理相关制度及操作规程,配备消防安全设施及器材;按规定设置消防安全警示标志标识并维护,定期对消防设施进行检测;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畅通;组织防火检查并及时消除火灾隐患;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组织消防演练等。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将劳动密集型企业纳入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并实行严格管理,企业应设或确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归口部门,配备或指定专职或兼职的消防安全管理人员,企业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应报当地公安消防机构备案。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对劳动密集型企业等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进行了更进一步的细化,明确了单位消防安全主要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员等领导层的责任,规定了相应的作业环境消防安全条件,并对应急救援、宣传教育培训等做出了更细致的规定。

2.2 企业消防安全管理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在烟草制品、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行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共有10.2万家;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共2 206家,占2.16%,由此看出,我国劳动密集型企业仍以个体和民营企业为主。

2019年,我国制造业、建筑业、住宿和餐饮业等从业人数约6 368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数的37%;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显示,我国制造业、建筑业、住宿餐饮业从业人员中,初中及以下学历占52%,高中学历占33%,大专学历占10%,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

劳动密集型企业因其生产经营特点,一旦发生火灾极易蔓延扩大,造成伤亡损失。2020年,全国共接报火灾25.2万起,火灾死亡人数1 183人、受伤人数775人,直接财产损失超过40亿元。其中,生产企业共发生火灾9 264起,占总数的3.7%,是除住宅火灾外占比较大的一类火灾;此外,商业场所发生火灾6 679起,文娱宾馆饭店发生火灾6 320起,仓储场所发生火灾4 161起,建筑工地发生火灾2 682起,合计占总数的7.9%,但死亡人占总数的15.8%、直接财产损失占总数的45.9%,往往造成较大社会影响。

3 我国劳动密集型企业消防安全问题分析

3.1 企业消防安全“三基”薄弱

我国大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功能布局往往不够合理,在建设初期未进行消防规划,也未按要求充分设置消防安全通道,防火间距不足;部分企业消防安全投入不足,没有严格按照相关消防法律法规要求配备足够数量的消防器材;企业用工多为临时聘用作业人员,多数人员的文化水平低、消防安全意识差,不具备消防安全知识和技能。

3.2 企业主要负责人不重视

部分企业主要负责人消防安全管理主体责任意识淡薄,消防法律法规知识掌握不全面、不深入;注重经济效益、忽视消防安全管理,未按照要求来开展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没有消防安全审批意识,造成生产经营场所存在重大火灾事故隐患。

3.3 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可操作性差

虽然大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制定了消防安全规章制度,并从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监督检查、火灾事故应急等方面进行了规定,但部分企业只是为了应付上级单位检查,照搬抄袭现象较为严重,制度条款僵硬且难以执行;从规章制度实施效果看,多数企业现有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员工对规章制度一知半解或全然不知。

3.4 消防安全管理专业人员缺乏

很多企业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往往是因工作需要,从生产、工程等部门临时调动而来,既缺乏相关专业知识教育背景,也缺乏消防安全管理现场管理经验,造成企业消防安全管理混乱,工作部署不专业、不系统,现场隐患发现不彻底、整改不到位,无法实现有效控制火灾风险的管理目标。

3.5 消防安全培训覆盖程度不足

目前,政府组织的消防安全培训主要是针对企业主要负责人,基层员工一般很难参与;部分企业消防安全培训的覆盖面不够,培训时形式单一、内容滞后,不能与日常工作有效结合;基层员工参与培训的主观能动性不高,导致基层员工消防安全意识淡薄,发生火灾事故时,员工自救互救能力弱,盲目施救现象频发。

4 提升我国劳动密集型企业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建议

4.1 明职责,齐抓共管不留死角

最新版《安全生产法》明确要求:“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劳动密集型企业主要负责人作为本企业消防安全第一责任人,应对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亲自部署、亲自指挥、亲自督办”,充分发挥“一把手”领导带头作用;建立各部门、各岗位的消防安全管理职责清单,切实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形成齐抓共管的管理局面。

4.2 配专人,专业事情专人做

消防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性较强、需要丰富现场处置经验的管理工作,同时,劳动密集型企业因其自身生产经营特点,消防管理具有风险点多且分散、事故脆弱性高等特点。企业需积极培养或聘用专业、专职消防安全管理人员,明确其管理责任和权利且为其开展日常监督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协助。

4.3 重执行,规章制度可操作

劳动密集型企业应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开展法律法规合规性管理工作,针对本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重点及薄弱环节,梳理并建立消防安全规章制度清单;分轻重缓急组织专业人员和现场操作人员施工作业,制定可操作性强、易于执行的消防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定期开展规章制度符合性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及时修订。

4.4 查隐患,隐患整改要闭环

劳动密集型企业应系统开展风险辨识和评价工作,重点针对自身风险较高、易发生火灾事故的关键岗位、要害场所、主要工艺、核心设备设施等,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火灾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建立日常巡检、点检机制,发现火灾隐患立即整改,并做好记录;隐患整改后要组织评估,确保隐患彻底消除。

4.5 勤演练,应急准备不松懈

劳动密集型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组织制定相应的火灾事故应急预案或现场处置方案,预案或方案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应重视火灾事故应急预案的教育培训,督促现场作业人员充分知晓应急预案内容,牢记应急响应程序和应急注意事项,具备必要的自救和互救技能;应根据自身火灾事故风险特点,定期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并根据演练结果不断修正和完善应急预案或现场处置方案,时刻做好应急准备。

4.6 广宣传,提升全员管控意识

劳动密集型企业应定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消防安全宣传活动,并根据自身用工情况,组织专业人员建立消防安全培训队伍,分析培训需求;针对企业不同员工、不同岗位,有针对性地开展防火知识和应急技能教育培训,提升员工消防安全基础素质,筑牢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基础。

4.7 建立消防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劳动密集型企业应在总结分析影响企业发展存在的因素基础上,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统一组织、协调、督促各单位各部门积极开展消防安全工作,确保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长期、有效和稳定性。

5 结论

通过上文的对比分析可以得出:

(1)以美国、英国、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通过明确消防安全管理职责、配备专职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健全消防安全管理标准或制度、监督检查消防安全法律法规标准的落实等措施,强化企业消防安全管控水平,逐步提高火灾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2)相较于发达国家,目前我国劳动密集型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仍存在诸多问题,管理基础薄弱、专业人员匮乏、投入严重不足等均极易导致发生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事故。

(3)应借鉴发达国家发展经验,在法制、体制、机制等方面采取强有力措施,有针对性地提高劳动密集型企业消防安全管理能力,有效降低火灾事故的发生率。

猜你喜欢

劳动密集型火灾事故消防
《消防界》征稿启事
一起亡人火灾事故原因的认定
劳动密集型产业不能丢
全国消防日11月9日
对烟头引发火灾事故的调查
漫画说消防
莫名的火灾事故
高层建筑火灾事故引发的思考
消防也幽默
劳动密集型企业缴纳社保费情况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