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针刀定点介入治疗肩胛背神经卡压综合征的随机对照研究〔1〕

2023-01-14陈勇李娟邓小玲陆华龙柴林成

临床医药实践 2023年1期
关键词:水针卡压松解术

陈勇,李娟,邓小玲,陆华龙,柴林成

(南昌市洪都中医院,江西 南昌 330006)

肩胛背神经卡压综合征为发生率较高的康复医学科疾病,肩胛背神经在其行径中受卡压是引发该种疾病的主要原因。肩胛背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主要临床症状是颈、肩、背、腋、侧胸壁存在酸痛感,且上臂后伸、上举时有颈部牵拉感。因此,肩胛背神经卡压综合征十分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与工作。目前治疗肩胛背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方法众多(如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局部封闭、针灸、推拿等),但研究显示[1],上述治疗方式均存在预期效果不理想、复发率较高等情况。由此可见,寻找其他有效的临床治疗方式是关键。研究表示[2],水针刀松解术结合定点正清风痛宁注射法治疗肩胛背神经卡压综合征具有创伤小、临床效果肯定、操作简单等优势。本研究观察了水针刀定点介入治疗肩胛背神经卡压综合征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肩胛背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90 例,按照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与对照2组,每组均为30 例。观察组男14 例,女16 例;年龄(40.22±10.33) 岁;病程(3.32±1.15) 年。对照1组男12 例,女18 例;年龄(40.41±10.31) 岁;病程(3.33±1.13)年。对照2组男13 例,女17 例;年龄(40.32±10.32) 岁;病程(3.31±1.14) 年。三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周围神经卡压性疾病》[3]中对于肩胛背神经卡压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不明原因肩背痛,上臂后伸、上举时有颈部牵拉感等);经MRI,CT和肌电图检查等方式综合确诊;患者配合度高;入院前1 个月未接受其他治疗。排除标准:晕针、不能接受针刺治疗;凝血功能障碍;存在肿瘤、结核或上肢神经疾病;精神障碍。此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且患者对研究过程均知情同意。

1.3 方法

对照1组单一应用水针刀松解术治疗。患者先后取得仰卧位与俯卧位姿势,基于胸锁乳突肌中点后缘及其3,4胸椎棘突旁3 cm分别找到压痛点进入针刀,确保针刀体垂直于皮肤,刀线口与机体纵轴线一致,依据针刀手术操作进针刀,直至肩胛背神经于对应部位的粘连和瘢痕处采用提插刀法进行2~3刀切割,切割范围≤0.5 cm,再纵疏横剥2~3 刀(范围≤1 cm)。待间隔3 d后进行下次针刀操作。

对照2组采用水针刀松解术结合定点封闭注射治疗。水针刀松解术(与对照1组一致)后,配制2%利多卡因2 mL+生理盐水1 mL+曲安奈德20 mg混合液,采用注射器抽取5 mL,将水针刀顶部与注射器连接,并缓慢推入药物于水针刀通道。治疗定点位于:胸锁乳突肌中点后缘,颈外侧部与胸锁乳突肌的后缘,扶突后,与喉结相平;背部3,4胸椎棘突旁3 cm处;第3胸椎棘突旁,旁开1.5 寸。治疗后,用纱布块对进针点进行按压(至少维持1~2 min),并迅速拔出针。术后患者取坐位,并让其做拥抱动作4 次左右,避免局部粘连。

观察组应用水针刀松解术结合定点正清风痛宁注射治疗。水针刀松解术(与对照1组一致)后,配制1∶1.2的2%利多卡因(1 mL)∶正清风痛宁注射液(1.2 mL)混合液,采用注射器抽取5 mL,后续定点注射操作与对照1组相同。

所有患者均每周治疗2 次,共治疗4 次。

1.4 观察指标

对比三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疼痛评分、颈部残障指数评分、症状量表评分与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治疗效果:依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4]分为治愈、显效、有效与无效。治愈:症状完全消失,肩部活动自如,经MRI,CT和肌电图检查显示正常;显效:症状明显减轻,肩部活动明显改善,经MRI,CT和肌电图检查显示基本正常;有效:症状有所减轻,肩部活动有所提高,经MRI,CT和肌电图检查显示有所好转。无效:不符合上述标准。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疼痛评分:应用不同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测定。VAS总分10 分,得分越高,患者疼痛越严重。

颈部残障指数评分:应用颈部残障指数量表(NDI)评分测定。NDI总分50 分,评分越高说明其颈部残障越严重。

症状量表评分:分别就颈肩部疼痛与不适、上肢麻木与疼痛、手指疼痛与麻木、体征4 个方面进行测定,每个方面测定分值在-2~20 分,-2 分为临床症状最严重,20 分为正常。

不良反应:疲倦、乏力。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三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治疗效果比较 单位:例(%)

2.2 三组治疗前后VAS和NDI评分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1组、对照2组的VAS和N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和NDI评分均低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三组治疗前后VAS和NDI评分比较 单位:分

2.3 三组治疗前后症状量表评分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1组、对照2组症状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症状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三组治疗前后症状量表评分比较 单位:分

2.4 三组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无疲倦、乏力情况,对照1组疲倦2 例(6.67%),无乏力情况。对照2组疲倦、乏力各1 例(3.33%),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93,P>0.05)。

3 讨 论

肩胛背神经卡压综合征是引发颈肩痛的主要原因,好发于中青年女性群体。大多数肩胛背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颈、肩、背、腋、侧胸壁均有酸痛感,上臂后伸、上举时有颈部牵拉感等临床症状,且颈部不适感与天气(如阴雨天)、劳累程度(如劳累后病情加重)等因素密切相关[5]。因此,肩胛背神经卡压综合征十分影响生活、工作,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是治疗肩胛背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两大方式。其中,保守治疗主要采用局部封闭治疗法为主,涉及封闭点有2 个压痛点,可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有研究发现[6],水针刀疗法集针灸、现代手术刀、水针疗法、神经阻滞等方式于一体,在治疗肩胛背神经卡压综合征中具有显著效果。

正清风痛宁注射液的主要成分为盐酸青藤碱,药理研究[7]发现,该种物质具有镇痛抗炎、调节系统免疫能力、释放组胺等作用。近年来,该种药物在治疗骨关节炎、痛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中的应用优势十分明显。本文中,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5),说明与单一应用水针刀松解术法、水针刀松解术结合定点封闭注射法相比,应用水针刀松解术结合定点正清风痛宁注射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更为突出。正清风痛宁注射液具有改善机体免疫功能的效果,并且利于快速消肿以及活血通络,因此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而水针刀定点松解法结合正清风痛宁注射液则具有松解组织粘连、抑制瘢痕形成、促进受损组织快速修复等优势[8]。与此同时,在水针刀的基础上实施定点注射,创伤性较小,不仅利于抑制炎症因子释放,还可避免反复性治疗。

本研究中,观察组、对照1组、对照2组治疗前的VAS和NDI评分、症状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和NDI评分均低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症状量表评分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观察组可更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病症疼痛程度,改善颈部活动功能。水针刀疗法属于一种新型治疗法,在中医传统针灸等医学观点基础上,再结合应用现代医学治疗技术,可最大程度起到抑制无菌性炎性渗出、解除由针刀松解造成的瘢痕粘连等作用。除此之外,该种治疗方式所涉及到的针刺手法能够有效疏通经络,扶正祛邪,并借助手术刀剥离松解粘连组织,利于缓解病变组织对机体局部神经与血管造成的卡压、牵张[9-10];推注正清风痛宁注射液则可改善组织水肿与吸收,排出炎症代谢物质,同时抑制炎症、渗出与粘连,具有十分稳定的近期和远期疗效。

猜你喜欢

水针卡压松解术
WALANT技术在腱鞘松解术中的应用
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师范类专科体育教学优化研究
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的外科治疗
PLA长丝成网水刺缠结系数和水针能量的研究
水针换卷装置在高速纸机中的应用与维护
卡压性神经损害的另类发现*
剪切波弹性超声评价神经慢性卡压的弹性变化
银质针松解术结合蒙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疼痛的临床观察
关节镜下治疗肩胛上神经卡压的研究进展
白良川副教授运用“T”形针刀松解术治疗颈椎病针灸取穴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