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植入“读者意识”,提升写作素养

2023-01-13江苏省徐州新沂市行知学校陈秋敏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 2022年11期
关键词:读者意识对象意识

江苏省徐州新沂市行知学校 陈秋敏

随着写作教学的不断发展,“读者意识”逐渐成为当下小学写作课堂上的“热词”,它从一种写作意识逐步拓展为一种教学观,给写作教学提供了明确的导向,笔者认为“读者意识”探究理应成为广大语文教师关注的教育课题。

一、“读者意识”概述

“读者意识”即指作者在创作中假定倾诉或交流的对象。“读者意识”广泛存在于我国中小学作文写作中。于教师教学而言,“读者意识”可以看成是一种作文教学观,教师以“读者意识”为教学手段,创设真实的情境,以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于学生而言,“读者意识”就是写作对象生成的意识。写作属于交际范畴,所谓交际就是作者与读者的沟通与交流,拥有了“读者意识”,学生便拥有了倾诉的对象,可以说“读者意识”增强了作文的交际性。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读者意识”普遍较为薄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读者单一。教师作为学生作文的唯一读者,总是倾向于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审视学生的作品,导致教师无法在批改作文时灵活转变角色,师生之间无法实现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平等交流和沟通。第二,学生缺乏“读者意识”。学生本身为第一读者,并无这种意识,他们写作多是出于应付心态,没有在第一时间从读者角度去设计作文和审视作品,使得作文缺少交际性和成长性。第三,写作实践机会较少。写作具有一定的交际性,教师理应加强其与生活实践的联系,但这种教学模式在小学写作教学中并没有加以有效的体现。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应该深化对“读者意识”的认识,在日常教学中巧妙融入“读者意识”,从而使得“读者意识”成为写作教学最有力的教学工具。

二、培养学生“读者意识”的有效策略

1.挖掘教材,唤醒“读者意识”

“读者意识”是写作交际性特征的体现,是促进学生作文快速成长的重要意识,体现在教材内容的方方面面。身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拥有“读者意识”,并在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基础之上,充分探寻教材中“读者意识”的体现。只有让教材中的“读者意识”走入学生的写作视野,学生才能在日常学习过程中自觉唤醒“读者意识”。

如,在“推荐一个好地方”作文训练中,教材指出:“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地方,你愿意和大家分享吗?推荐一个好地方给同学吧!你打算推荐什么地方?这个地方在哪里?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写出推荐的理由,吸引大家去看一看。”此处可以清晰地感知到“读者意识”,通过阅读,学生了解到读者对象是自己的同学,不仅要把推荐的地方描述清楚,更要让自己的描述充满吸引力。有了明确的“读者意识”和“读者需求”,接下来的创作则会更有针对性。再如,在“我想对您说”这一文题时,教材指出:“让我们借这次作文的机会,把平时想对他们说的话写下来,与他们真心‘交谈’。”本次训练作文题目本身便具有较强的“读者意识”,加之作文导向语言的设计,结合本单元《慈母情深》和《父爱如舟》主题,学生便能够很快确定读者对象,继而将自己想要说的话表达出来。

故而,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的“读者意识”,将文本中潜在的“读者意识”直观地呈现于学生面前,让学生认识到“读者意识”无处不在,明白“读者意识”存在的价值。

2.着眼阅读,渗透“读者意识”

“读者意识”培养应该融于语文日常教学,在教学中除了教学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外,教师要让学生清楚课文的受众是谁,作者是如何和受众交流的,受众感变如何。在明确这些内容之后,学生才会以第一视角审视作者的“读者意识”,他们会想象:如果我是作者,我会如何去写?我会写得比他好吗?他这样表达有哪些好处和不足?在不断自我反思中,“读者意识”悄然生成,学生的写作水平也势必会在潜移默化中有所提升。

比如,在教学《花的学校》时,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无形中渗透“读者意识”,以与学生的朗读相呼应。

学生:你可知道,妈妈,他们的家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

教师:嗯,妈妈知道呀!

学生:你有没有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吗?

教师:我看见了啊!

学生: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

教师:我怎么会不知道呢?孩子。

学生朗读一句,教师就从读者的视角回馈一句,学生好像看到读者就在眼前,能直观地与读者对话,“读者意识”从隐藏的文本中跃然于纸上。同时,师生的一唱一和给学生的听觉带来了强烈的感受,他们在听到教师的回馈后,有的获得了满足感,有的大声笑了出来,有的微微一乐,课堂氛围在不知不觉间活跃了起来,而“读者意识”的种子也恰在此时发芽。所以说,“读者意识”的培养应该渗透于日常阅读教学活动中,即学生在阅读理解中就要形成“读者意识”,要明白文章是写给哪些人看的,与此同时走进作者的心里,与之对话,形成情感上的共鸣。

3.立足写作,强化“读者意识”

写作离不开动机的支撑,现阶段学生往往将写作视作语文学习中最难的内容,最大的一个原因便是学生缺少写作的内在驱动力。学生虽处于语言表达的心理成长关键时期,却在写作中无话可说,实属写作教学之短板。为了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教师要先促使学生生成内在驱动力,引导学生逐步思考,“我要写给谁看?”“我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他能清楚我写的内容吗?”在不断自我提问和反思中,切实形成写作中的“读者意识”。

对于低年级写作教学,教师要用好写作素材本身具有的“读者意识”,重视写作训练,在写话训练中让学生明确表达的对象、问题和内容。如,在口语交际“商量”训练中,教师可以将其改编成与之相关的说话和写话训练,针对教材中给出的文字提示,让学生确定好要商量的内容,然后要学会使用商量的语气,把自己要商量的内容表达清楚,最后将要说的话写下来,便构成了一次简短的写话训练。

对于高年级写作来说,要想强化学生的“读者意识”,教师就要在写作指导中给学生一些启发和建议,在作文题目设计中也体现出一定的“读者意识”。如,“××,我想对您说”作文标题中的“您”就是作文中的“您”,而“您”是敬称,这就限制了读者对象的范围,学生要选择合理的读者对象。对于“××,我想对你说”,其中的“你”也是作文的读者对象,这一范围就相对宽泛很多。诸如上述作文题目本身包含明确的“读者意识”,学生在确定读者对象之后,就要确定写作的口吻和内容,由此逐步帮助学生形成“写作看对象”的“读者意识”。

4.重视评价,渗透“读者意识”

评价作文是写作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于作文的深入指导和新作文的衔接起到了重要的过渡作用。传统上,教师是作者唯一的读者,而教师的读者身份本身就是相对狭隘的,因此,教师要重视评价教学,通过评价创新,渗透“读者意识”。

首先,教师要转变自身的读者视角。在评价学生作文过程中,针对不同作文内容,教师作为读者的对象也要随时发生变化,这样教师才能从第一视角与作者对话,并与之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其次,要引导学生在修改中形成“读者意识”。好作文都是修改出来的,学生修改作文的过程便是一次自主评价的过程,教师要带着学生从读者的视角出发,去思考和审视学生的作文,并反问:“如果我是读者,我会有怎样的感受?”“还可以如何改进?”只有学生自己变成读者,作文水平才能得以快速提升。

再次,可以在互评中增加作文的读者群体。学生可以在小组内交换作文,小组成员在阅读其他成员作文时,其本身就成了一名读者,他会从读者的角度去评价别人的作品,这就大大增加了作文的读者群体,同时学生在评价别人作品过程中也会再思考自己的作品,无形中对自身作文生成了“读者意识”。对于佳作,教师可以在全班范围内进行朗读和展示,让全班同学参与到作文评价中来,由此扩大作文的读者群体。此外,将学生作品张贴在展示栏中,鼓励学生积极向学校征文、团体征文和社会征文投稿,最大限度扩展作文的读者群体,这样学生的“读者意识”也会不断增强。

5.写作实践,增强“读者意识”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语文学科中涉及的很多知识需要学生到社会生活中加以实践,才能真正所有觉悟。写作教学同样如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创造实践的机会,这样,学生的“读者意识”才能在实践中稳步增强。

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细节包含了众多写作元素,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多是选择直接忽视,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训练方式对于学生“读者意识”的增强有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如,在组织同学向贫困地区儿童捐款时,教师可以趁机引导学生写一写捐款倡议书,这就促使学生形成了写作的需求。要想写出一份合格的倡议书,学生就需要先明确读者对象,即全班同学,然后要写清楚倡议内容。这样,学生在写作中便形成了明确的“读者意识”,他们一边写作,一边从读者的角度加以揣度和分析,有的学生觉得可以在第一段内容中加入对当下美好生活的描述,再将其与贫困地区儿童生活现状对比,以突出贫困地区儿童生活的贫困现状,能够给读者带来强烈的情感冲击。有的学生认为在倡议内容中要尽可能详细地介绍当地的贫困现状,尤其是要列举出一些实例,能够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由此,从“读者意识”出发,借助实践活动,学生的写作有了真正用武之地。诸如此类的实践活动还有很多,运动会的动员宣传语、各种联欢会的广告语、节日的祝福和感谢信、做一次小导游等,对学生来说都是非常珍贵的写作实践活动,运用这些实践活动中的读者资源,学生的“读者意识”会得到有效增强。当然,如果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学生甚少有接触写作实践的机会,那么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将所教内容与其他学科、社会生活相关联,力图让学生拥有写作实践的机会。如在“这儿真美”写作训练中,考虑到学生对此类写作普遍缺少参与的兴趣,且学生在写作中难以形成“读者意识”,笔者便赋予每一个学生“导游”的身份,即为身边的游客介绍一处美景,这就为写作穿上了生活化外衣,学生自觉在介绍中代入了游客视角,这里的游客就是作文的读者。将具体写作内容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可以切实增加作文实践的机会,还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增强自身的“读者意识”。

综上所述,“读者意识”广泛存在于写作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教师要加以足够的重视,在写作教学中切实落实“读者意识”的生成和培养,并把这一理念贯彻到写作实践中,由此帮助学生更好地形成“读者意识”,也使得“读者意识”在写作教学中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猜你喜欢

读者意识对象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涉税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以纳税人举证责任为考察对象
判断电压表测量对象有妙招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俄国形式主义的读者意识
浅谈作文教学中读者意识的回归策略
基于读者意识的农村初中写作教学策略与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