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育课堂教学中的“示—释—式”话语范式研究

2023-01-12俞国栋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22年12期
关键词:德育课堂德育教育

俞国栋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教育越来越注重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目前,德育教学当中存在的一些话语难题:话语失“示”,难以真实呈现德育案例;话语失“释”,德育价值观念阐述不清;话语失“式”,德育课堂缺乏实践引导。据此本文提出了“示—释—式”的话语范式,主要的目的是强化德育课堂的话语质量和效率。简单来说,在“示—释—式”话语范式中,“示”这一话语主要是通过生动形象的模式来呈现出典型的案例,也是德育课程的前提和基础;“释”主要是为学生创设一个解释的环境,让学生在争论和思考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也是德育课程的关键;“式”指的是在榜样力量的引导下,通过开展一些有意义的生活实践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渗透德育价值,是德育课程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德育教育;德育课堂;话语范式

新课改的理念强调多元化课堂的构建,德育教师的本质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课程中的一些“主观性”和“随意性”还是值得德育教师进行反思的。比如,有些教师的德育课堂充满趣味性,注重德育活动的开展,但忽视德育道理的分析,这虽然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但是其教育的意义并不明显;还有一些教师采用比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按照教材内容进行陈述讲解,这样的课程与实际生活脱节,缺乏思想价值的探索和升华,学生对于教育的认同度就会降低。鉴于此,本文从德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话语难题出发,探索德育课堂上适合学生发展的话语范式,增强教学的话语有效性,实现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标。

一、德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话语难题

本文所提到的话语难题,其实指的就是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话语对于德育内容的表现不足、课堂的教学影响力度不够以及无法完成所设计的目标等一系列的难题。从德育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况来分析,主要存在的话语难题有以下三点:

(一)话语失“示”,难以真实呈现德育案例

在德育教学中,为学生清楚、真实地呈现一些德育的案例,是构建德育课堂的基础环节。但是,有部分教师在进行德育教学时,无法真实地呈现一些德育相关的案例,这就是教学话语的失“示”。造成这一难题的因素其实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一些德育案例的来源信息不够真实。处于信息化的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不仅仅是电视,还有微博、微信、网页等,并且时效性更强,这也为德育教师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彩的德育教学的案例资源。但是,有一些媒体为了吸引公众的眼球,可能会对相关的新闻事实进行夸大表述,有一部分教师对于信息的收集和整理能力不足,进而导致在课堂的教学环节,对于德育案例的呈现不够真实,使得学生无法真实地了解一些案例的情况。所以,教师在选择一些德育案例时,应该保证信息的真实来源,选择一些信用度较高的媒体,避免出现上述问题。除了德育案例信息失真这一问题之外,还有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话语不够生动综合的问题,其主要的原因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单向”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比较单调,无法结合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理念对课程进行创新,这也就导致教学活动缺乏趣味性。还有一些教师在讲述德育的内容时,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做细致的讲述,导致学生无法掌握德育的本质。

(二)话语失“释”,德育价值观念阐述不清

在德育课堂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是课程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但是部分的教师在授课环节出现话语失“释”的现象,即在教学中无法为学生创设环境,无法引导学生在思考和争论中形成正确的观念。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核心阶段,有着较大的塑造空间,而德育课程则是促进学生形成正确观念,提升思想价值的课程。如果教师教学中能够选择正确的话语来对德育内容进行阐述,并且设计一些探究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感悟,那么自然就可以凸显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交流中形成“三观”。可是有一些教师在讲解完德育内容之后,不会结合生活化案例来进行论证,更不会与学生进行互动,无法激起学生的思考和想象,这也就导致德育的效果微乎其微。从目前的德育教学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师还是采用灌输式教学,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无法体现“立德树人”的理念。

(三)话语失“式”,德育课堂缺乏实践引导

实践化引导是进行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可有一些教师在进行德育教学时却出现话语失“式”的问题,缺乏一定的引导能力,不能够将德育的知识转化为综合能力。在德育课堂上,如果教师能够运用教学话语的驱动力,将一些晦涩难懂的德育知识转化成为实际的教学行动,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的角度来进行思考,这才是德育的价值所在。可是有些德育教师停留在“纸上谈兵”的状态,无法运用一些实践性活动来开展德育教育,甚至使德育教育沦为空谈。

二、德育课堂教学“示—释—式”话语范式策略研究

针对上述提到的德育教学中存在的话语难题,本文在掌握“示——释——式”话语范式的基础上,从德育的教学目标和原则出发,凸显出学生的主体性,结合一些实际的德育案例来开展德育教学,形成一套综合性的话语系统,期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德育课堂的教学效果,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

(一)“示”——呈现德育事实

“示”话语主要指的是对于一些生活化案例和社会热点所进行描述的语言,其目的是能够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一些德育案例。如果没有“示”话语做铺垫,那么德育课堂的真实性就无法凸显出来。同时,想要构建一个良好的德育课堂氛围,也需要“示”话语来进行奠基。“示”话语如果能够阐述的生动形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课堂的效率和质量自然就会得到保障。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分析,可以从以下三点来优化“示”话语:

1.选择合适方式“示”话语,演绎与分析相结合

在德育教学中采用经典的案例进行教学,主要就是强化学生对一些德育案例的感知。而为了能够优化“示”话语,教师可以首先运用演绎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于德育的案例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视频引导、故事演绎、创设情境等形式,来让学生对相关的事件有初步了解,给学生视觉和听觉上都带来冲击,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这种生动形象的呈现方式,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充满好奇,也为高效课堂的构建奠定基础。另外,教师在选择案例的素材时,还要选择信用度较高的新闻,通过理性分析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对相关的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达到强化学生感知的目的。比如,针对目前比较热门的“老人过马路扶不扶”的问题,首先教师就可以通过一些真实的视频来引导学生了解这一话题,然后抛出问题来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实现思维上的碰撞,在自主思考和交流讨论中回答“为什么不敢扶”和“實质上这一德育问题是什么”这两个问题,将学生对于这件事情的表面的理解转化成为对德育知识的理解。

2.选择合适事件“示”话语,聚焦德育核心理念

德育的核心理念,是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德育内容或者德育案例的深度的解读,对案例进行全面地解析,这也是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的一个有效的手段。在信息化的背景下,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将一些德育的理念和案例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让学生有一个比较深刻的印象。同时,每一个德育内容都是独立存在,又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师在选择不同的德育内容和事件时,除了要从学生的认知角度出发,还要考虑到德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将德育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文化背景和社会背景相联系,保证德育的效果,体现出德育的应用能力。

3.细致描述案例“示”话语,彰显德育教育价值

要想在德育课堂上真实地呈现相关的德育案例,凸显德育的思想和价值,那么就需要对相关的德育内容和行为进行细致的描述。只有为学生呈现详细并且深刻的案例,才可以让学生感受其中所蕴含的德育价值和原理,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当然,更重要的是,教师还要通过“示”话语引导学生理解德育事件和德育内容背后所蕴含的真实价值,只有保证问题明确,思维清晰,才可以更好理解德育内容,感受其中的意义,实现德育教育任务。

(二)“释”——深度解读德育

“释”话语其实指的就是能够运用科学合理的价值观念和理论框架,来对相关的德育内容和德育案例开展探究,给出合理的解释性话语。“释”话语最终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对德育知识进行思考和感悟,将感悟转化为对价值观念的理解,以及如何将德育思想渗透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只有保证“释”话语足够深刻全面,能够引发学生的共鸣,才可以体现出教学的价值。在笔者的日常教学活动中,认为“释”话语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对德育进行争论,体现“释”话语的现实性

通过“示”话语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的德育案例和德育原理之后,就可以引导学生对于相关的德育内容和案例的得失进行交流和讨论,这一过程其实就是思想道德价值观念渗透的一种方式。将思想价值观念与自身的得失相匹配,让学生站在自身的角度思考德育,感受思想道德对自身发展的影响。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引入“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时政资料,并且让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在这些人物的身上,你能够看到哪些道德品质?以及你在他们的身上,可以学习怎样的优良品质?”在引导学生讨论这些人物的过程中,需要关注两个维度:第一个是从时间的角度考虑;第二个是从精神的角度考虑,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对德育进行领悟,体现“释”话语的价值性

在德育课堂上,学生掌握了基础的思想道德理念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去探究和领悟德育内容与自己得失的利益关系。这一过程需要学生去重点思考两个问题:首先,要思考思想道德的提升与自身的收获是否相通,教师可以通过德育案例对比、论证的方法,让学生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的内在的联系,最终得出“德得相通”的结论;其次,要思考思想道德和自身的收获是否一致,其中有无因果关系。在课堂上进行思考和领悟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尤其是通过参与一些道德活动而收获的“幸福感”,是否可以画上等号,进而实现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升华。

3.对德育进行挖掘,体现“释”话语的生活性

德育课堂想要实现高效优质,教师就需要注重学生的体验感,让学生对自己所感受的思想道德进行挖掘和分享,充分地体现出德育的生活化特征。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纪录片,让学生分享自己身边的“奉献者”,让学生在分享的过程中收获直接的体验。不管是回忆生活化情境,还是强调学生的体验感,都是学生对于德育知识的挖掘,可以从理念上的认同转化成为情感上的赞同。

(三)“式”——注重德育实践

“式”话语指的就是通过实践的方式来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引导,还可以利用榜样的力量来实现思想价值的提升,最终通过一些指导性的话语来将德育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成为道德意识,体现在实践当中。为此,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来实施“式”话语,强化德育的实践:

1.榜样教育,强调“式”话语的外引力

在德育的课堂中,教师最终的目的就是将思想道德情感转化成为学生的意志,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而榜样的选择可以是身边的小人物,也可以是感动中国的大人物,只要学生对榜样感兴趣,就可以达到德育的实际效果。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道德模范颁奖典礼”的视频,组织开展“我身边的牛人”故事分享活动,让学生找到榜样,通过模仿的形式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价值观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2.生活实践,强调“式”话语的内驱力

结合目前的教育环境,德育的传授不仅仅体现在课堂,还可以通过一些社会化的活动来实现思想道德教育。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公益实践活动或者志愿者服务,通过一个个真实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奉献的意义,进而将思想道德价值和自身的生活经验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分享升华,强调“式”话语的价值力

实现德育渗透最好的方式,就是对德育的分享和感悟。为此,教师可以将学生参与的实践活动作为交流讨论的话题,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当中的所悟所得,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在经验和道德的基础上,收获其他同伴的感悟,丰富其道德认知。当然,在分享的过程中,还有利于学生进行深度的思考,有效提升德育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结语

总而言之,目前在德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话语难题,本文通过在德育课堂上运用“示——释——式”话语范式来进行优化和创新,达到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通过“示——释——式”话语范式的实践运用,让德育教学更加的生动活泼,学生在不同的情境引导下能够实现深度思考,能够从自身的角度和社会的角度来思考德育价值,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沈晓敏.德育课堂须应对生活的复杂性——统编教材情境使用的问题反思与改进[J].中小学德育,2021(12):36-40.

[2]许健坤.徜徉德育课堂的美好世界——一位小学德育教师的学科追寻[J].中小学德育,2021(09):72-76.

[3]李斌,李爽,徐蓉艳.学生德育生态课堂构建的对策分析[J].内蒙古煤炭经济,2020(24):229-230.

[4]林梅清.营造核心文化课堂 铸就德育新生態[J].中学课程资源,2020(11):36-37.

(责任编辑:姜波)

猜你喜欢

德育课堂德育教育
提高中职德育课堂教学实效的策略
以德立身 以德施教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构建绿色生态德育课堂的研究
提高中职德育课堂教学实效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