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项目化学习视域下小学语文单元作业设计的实践

2023-01-12田敏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22年12期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实践性

田敏

[摘    要]项目化学习视域下的小学语文单元作业设计,区别于传统作业的形式,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掌握学科技能,形成学科思想方法,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语文素养的提升,也促进教师对学科课程的整体把握和提升系统的设计能力,发展专业素养,更能促进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教师可以采取设计情境性较强的单元作业,激发学生参与热情;设计实践性较强的单元作业,提升学生知识运用能力;设计分层性较强的单元作业,使学生学习效果最大化;设计开放性较强的单元作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设计提升性较强的单元作业,促进学生语文思维发展。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小学语文单元作业;情境性;实践性;分层性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及教育部颁布《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等文件要求教师对作业的设计既要确保基础性,又要体现实践探索性,还要注重学科属性,紧贴学生实际,展开高质量的设计。2021年7月,国家层面出台“双减”政策,更是直指作业改革。

目前,多数教师仍是传统地布置作业:抄写、背诵、默写等,或者让学生完成现成的补充习题、练习册。这样形式单调、枯燥和机械的练习,使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往往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盲目地、机械地做作业。这就与现代化教学理念的作业设计初衷相悖,既达不到巩固知识的效果,也浪费了学生许多宝贵的时间,严重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项目化学习視域下小学语文单元作业设计迫在眉睫。它打破传统作业的形式,设计并编制具有情境性、实践性、分层性、开放性、提升性的单元作业,有助于教师更加准确地把握教学的深度与广度,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师的专业化能力。这种针对性强、重点突出、新颖独特的情境任务式单元作业设计,能够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产生情感交流、思维碰撞,体验成功的喜悦,有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设计情境性较强的单元作业,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小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对作业有排斥心理,究其原因,是因为传统作业具有机械、无趣等种种问题,小学生不感兴趣,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进行作业“革命”,设计情境性作业,力求能够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摆脱过度追求作业的难度和数量而带来的恐惧感和厌恶感,使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感受到自由、快乐和意义,变被动作业为主动作业,重新燃起对学习的兴趣。

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以“童话”为主题,本单元的课文也主要是围绕“童话”来进行编排,主要目的就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中,体会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进而真正达到培养学生语文想象力的目的。所以在项目化学习视域下,当设计好本单元的作业内容时,教师就需要设定一些情境性和表演性都比较强的单元作业,使学生可以通过“编写故事、讲故事、演故事”的过程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针对部分故事感和情节性比较强的课文内容,教师还可以因势利导,给学生设置一些“情节性”比较强的单元作业,让学生在进行人物角色扮演活动的过程中,对课文内容加深认识,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还能促使他们在深入理解语文知识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语文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课堂参与度,从而切实使学生的头脑动起来、思想活跃起来。

二、设计实践性较强的单元作业,提升学生知识运用能力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该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因此,这就需要教师设计实践性的单元作业。实践性的作业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进行适当的社会实践活动,弥补单纯学习课本知识“纸上谈兵”的不足;引导学生发现社会问题,参加社会生活,在社会环境中运用自身所学知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同时,实践性作业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仅有实际操作型作业,还包括考察、调查、记录、分析等其他形式。通过设计实践性作业,还可以更好地开发现代教育资源和社会教育资源,更好地积累社会实践经验、锻炼学生运用语文解决社会实践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持续性发展。

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围绕“留心处处皆学问”这一主题,编排了叶圣陶的《爬山虎的脚》一文和法布尔的《蟋蟀的住宅》一文。所选文章正是基于作者长期连续细致观察的表达,与“留心处处皆学问”这一主题非常契合。两篇课文都因作者长期连续细致地观察才能将爬山虎、蟋蟀的特征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其中融入了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记录。本单元内容设计的主要目的就是在拓宽学生视野的基础上,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对本单元的知识学习,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入微的观察,进而提升自己的观察能力。所以在本单元的作业布置中,教师可以针对本单元的训练要素开展以下三个阶段的实践活动:第一阶段,借助《爬山虎的脚》课后“资料袋”,学生学习用“图文结合”“做表格”两种形式学做观察记录。第二阶段,引导学生课后开展实地观察,亲自经历观察实践过程,运用学会的“观察记录”指导连续观察,记录观察变化和结果。第三阶段,根据单元习作整理观察内容,形成观察日记,分享观察的乐趣。教学时,教师可以借鉴《蟋蟀的住宅》“阅读连接”的例文,帮助学生梳理观察日记,指导学生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把观察内容表达出来,最终形成完整的观察日记。实践性作业的设计,让学生运用课本中习得的方法,对所写的事物进行连续细致地观察,并通过准确生动的语言描绘将所写事物的特点表现出来,从而提升学生语用能力。

三、设计分层性较强的单元作业,使学生学习效果最大化

在国家“双减”政策之下,进行作业的分层设计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向着当前的学习目标迈进。举个简单的例子,在课堂结尾阶段,若教师布置的是传统的“一刀切”式的作业,会让一部分学生感到简单,而另一部分学生感到困难。部分学生心理上也会产生抵触情绪,无法使课堂进行的学习活动维持下去,无法将课堂上引起的学习需要延伸到课下和课后的作业中,无法转化成学习期待,无法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动力。因此,针对不同群体的学生,作业难度应该具备差异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布置分层作业,分层设计时,对于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学生会认真对待自己的任务,而在作业的完成过程中,搜集资料,整理问题的答案都是对学生能力的锻炼和知识的提升。长此以往,学生对课堂上的知识点掌握程度更好,对学科繁杂的知识点能够做到融会贯通和体系化,从而对知识的识记层次到达理解层次,进而飞跃到运用层次,提升能力素养,最终达到学习效果的最大化。

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以“历史名人故事”为人文主题,共有两篇精读课文——《王戎不取道旁李》和《西门豹治邺》。笔者聚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设计单元作业供不同基础、不同学力、不同层次学生选用——基础性作业和拓展性作业。其中,基础性作业以“语言建构与运用”为目标,考查读音辨识、字义辨析、词语运用、句子理解等;拓展性作业以“思维发展与提升”为方向,聚焦对文本的理解、对问题的解决等。单元分层作业设计,兼顾不同学生其产生的思维价值,情感价值和动机价值,使学生终身受益。

四、设计开放性较强的单元作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专注于完成一件事的最佳动力,当学生对学习的知识内容极为感兴趣时,就会主动开展相关内容的研究。所以要想有效提升小学生的作业水平,首先教师应该创新语文单元作业的设计形式,让小学生能够对单元作业产生浓厚的兴趣。在以往传统的语文作业设计过程中,很多教师设计的作业内容大多是让学生对课文中的重点字词进行反复摘抄,并要求学生背诵课文内容。这样的作业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心理,机械重复地摘抄字词和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只会减少语文作业设计的意义。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基于“项目化学习视域”下设计开放性较强的语文单元作业,在单元作业设计时不局限于某一内容或形式,作业完成的场地或地点,作业布置的时间和作业评价的手段等。单元作业的设计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根据新教材创新设计单元作业的内容,注重作业设计形式的开放性和新颖性,进而让学生能运用语文知识完成具有高阶思维的语文活动,从而促使小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完成语文作业。

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以“秋天”为主题,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设计开放性的作业,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请问大家印象中的秋天是什么样的?”问题的提出很快就会引起学生对于“秋天”的兴趣,然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设计具有开放性的单元作业内容,在尊重小学生个性特点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比如可以设计一些“让学生通过作文描写秋天的写作作业”“鼓励小学生把秋天画出来,并在旁边配上与秋天相关的古诗词”的语文单元作业等。这样在学生原有能力的基础上设计的开放性比较强的语文单元作业,以及可供学生选择的新颖的单元作业内容,可以为学生提供自由发展的机会,还很好地把学生从常规的繁重的基础类作业,如抄写和背诵中解放出来,让学生从心理上对语文作业产生浓厚的兴趣,提升语文学习自信。

五、设计提升性较强的单元作业,促进学生语文思维发展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在学生思维能力层面提出的具体要求。语文作业不应是重复性、机械性的“体力劳动”,而应该是思考性、智慧性的“思维活动”,应该更多地促进学生的思考,在归纳、比较、分析、综合等活动中积累学习经验、收获学习技巧。教师设计作业时,应该考虑到要使学生在语文作业过程中积极主动地思考,融入学习反思,让作业成为学生思维提升的助推器。尤其是在“项目化学习视域”下,教师在设计单元作业时,应该设计一些提升性比较强的单元作业,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以“预测”为主题,课文也是围绕这个主题进行编排的,所以在项目化学习视域下,进行本单元的語文作业设计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提升性和思辨性比较强的作业,让学生通过自己阅读理解知识,积累语文知识,在这个过程中个人的亲身体验与发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古人语:“不谋万事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足以看出,要想实现学生不断发展的学习需要,更要引导学生具备概括整合,举一反三的能力。语文学习关键在于将学习的方法教授给学生,使之具备自主思考的能力,能够自主总结语文学习经验,发现语文学习规律。提升性和思辨性作业,就是授之以渔。比如,在本单元“预测”为主题的单元作业设计时,教师给学生布置反思性作业:“在阅读到一半的课文内容时,你能一边读一边预测,并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接下来的内容吗?”这样的单元作业设计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提升学生语文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语文单元作业的重要作用就是能够检验学生的课堂学习成果,有效延伸课堂知识,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基于项目化习学视域下,优化设计语文单元作业,能够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完成作业的热情,帮助其更深刻地理解教材知识,提升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技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项目化学习视域下的小学语文单元作业内容和形式都要创新和改变,教师应该通过设计一些情境性单元作业、实践性单元作业、分层性单元作业、开放性单元作业和提升性单元作业的有效设计,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除此之外,语文单元作业的设计还应该丰富多样,符合小学生的成长规律,避免重复的抄写型作业,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生活体验,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小学语文教师也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及时改变传统的作业观念,提高小学生完成作业的信心,让小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同时,还要鼓励小学生独立制定完成作业的时间和进度,发挥小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语文作业真正“活”起来。

参考文献:

[1]杨军杰.关于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探讨[J].新课程,2021(43):95.

[2]陈莉.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初探[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21(10):27-28.

(责任编辑:姜波)

猜你喜欢

项目化学习实践性
合同架构与合同法实践性教学的完善
当项目化学习遇见STEAM课程
“项目化学习·多元呈现”教学模式的探究
项目化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职前数学教师实践性知识及其形成途径探析
实践性:音乐课程的本质特征
PPP项目运作中几个实践性问题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获得:为何与何为
论芬兰高等音乐教育的实践性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