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阳能终将照亮人类未来

2023-01-10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天寿

中国石油企业 2022年6期
关键词:风能储能风电

□ 文/中国科学院院士 赵天寿

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促进能源结构低碳化转型,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全世界的共识。中国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绿色发展涉及生活起居、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的方方面面,以及能源生产、储存、利用全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实现绿色发展,除了单一技术开发外,尤其关键的是,要促进技术之间的协调、融合发展,使它们能够组成一个有机系统,进而实现能源结构的系统性调整。

一方面,技术间的不协调、不匹配,会限制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光伏技术与储能技术为例,光伏技术在起初便受了很大关注,发展迅速,技术成熟度高;而大规模储能技术则是在近几年才受到关注,发展相对较慢;所以,目前,储能成为了光电大规模利用的瓶颈。这个例子可以明显的看出技术协调、匹配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技术间的交叉、融合可以提高新技术竞争力,加快技术的转化应用速度。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电动汽车与智能驾驶技术的融合,提高了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力,加速了技术的推广应用。总体而言,绿色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实现绿色发展目标,需要打破学科、行业界限,整合领域力量,开展有组织的科研,促进数字技术、低碳技术的融合发展。

实现碳中和是绿色发展的重要目标,最关键的是实现太阳能、风能对化石能源的规模化替代。现在能源结构中化石能源占比为85%,太阳能风能占比为4%。要实现碳中和目标,太阳能与风能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需要达到60%以上。这是实现碳中和目标最关键的抓手之一。目前太阳能、风能效率快速升高、成本快速下降,但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为了实现占比60%的目标,我们还需要开发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太阳能、风能利用技术,这是未来重要的创新方向之一。

太阳能、风能的大规模利用还面临供能间歇、不稳定的挑战。储能可以平抑能量波动,实现能量平滑、稳定输出,提高太阳能、风能的实际利用,因此,储能被认为是未来能源系统中的关键环节。为了实现碳中和,未来的储能技术应该:规模大、时间长、不受地域限制、安全稳定、成本低、寿命长。开发满足这些要求的储能技术是未来重要的创新方向之一。未来,间歇不稳定的可再生能源将在能源系统中占更高比例,这使得能源系统的规划、控制将更加复杂,对于数字化、智能化需求更为明确。因此,开发与能源系统相匹配的数字技术也是未来重要的创新方向之一。

截至2020年底,我国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达到约5.3亿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24%。未来新能源仍将保持快速发展势头,预计2030年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达到12亿千瓦以上,规模超过煤电,成为装机主体;到2060年前,新能源发电量占比有望超过50%,成为电量主体。以光伏、风电为代表的清洁能源发电重要特点是具有波动性和间歇性,要想大力发展清洁低碳能源,新型电力系统需要适应高比例清洁能源发电的特性和要求,技术上必须突出柔性化和灵活性。现行电力系统是以稳定的火力发电为主导,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禀赋较好,适合大力发展以光伏、风电为主导的清洁能源体系。随着未来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越来越高,我们迫切需要发展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阳光能源是全球一年能源总消耗的万倍,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太阳能被人类转换成能源的却不到百万分之一,与此同时,地球上的有限能源正在快速减少。因此,光伏等清洁能源产业前景十分广阔,太阳能终将照亮人类未来。

猜你喜欢

风能储能风电
基于递归模糊神经网络的风电平滑控制策略
为什么风能变成电?
相变储能材料的应用
风电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探讨
相变储能材料研究进展
风电新景
神奇的风能
为什么风能变成电
为什么风能变成电?
重齿风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