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ite Space的中国相对贫困研究进展与可视化分析

2023-01-09胡西武耿强艳

青藏高原论坛 2022年2期
关键词:发文文献研究

胡西武 耿强艳

(青海民族大学,青海 西宁 810007;青海省特色经济植物高值化利用重点实验室,青海 西宁 810007)

引 言

贫困作为一种特定的经济现象,是各国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共同难题。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直受到贫困问题的困扰。党的十八大将扶贫减贫工作纳入“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战略部署中,“相对贫困”这一概念也被十八大以来中央全会首次提及。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1]强调新发展阶段,治理相对贫困的目标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从而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近两年来,国内学界关于相对贫困的内涵、测量标准及致贫因素等方面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2020年,随着我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和整体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贫困治理逐渐从消除绝对贫困向应对相对贫困转型[2][3]。在理论研究方面,国内学者近两年主要从相对贫困的现状、内涵、识别方法、评定标准、长效机制等方面进行研究[4]-[8],同时也从相对贫困的维度、测度、标准选择与瞄准方面进行探讨[9]-[12]。但目前缺乏对相对贫困在可持续脱贫领域研究内容和成果的总结和归纳,亟需梳理整体的发展脉络,追溯最新研究热点和趋势。因此,以国内相对贫困的相关文献为切入点,借助Cite Space软件,针对国内相对贫困的研究现状以及热点趋势进行定量分析,以期为新时代中国可持续脱贫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源自CNKI数据库公开发表的期刊文献,在CNKI数据库的“高级检索”中检索主题为“相对贫困”及关键词与篇关摘中包含“相对贫困”的期刊论文。由于有关相对贫困最早的学术期刊发表于1979年[13],所以本文检索时段限定在1979年1月1日至2021年11月12日。文献来源限定为全部期刊(囊括CNKI所有期刊)以及核心期刊(包括北大核心、CSSCI以及CSCD)两大类,其中全部期刊检索结果为3856篇,核心期刊检索结果为1533篇,并经过文献清洗(剔除卷首语、无作者文献以及主持人语等其他文献),分别得到有效文献为3461篇、1446篇。为了保证研究样本的质量,本文选取1446条核心期刊检索数据为样本数据,最后将样本文献信息导入Cite Space V软件中,建立以“相对贫困”为主题的数据处理项目。

(二)研究方法及过程

借助Cite Space软件对1446篇样本文献进行分析,主要从文献数量、研究作者、发文机构、关键词以及热点词汇等方面分析我国相对贫困领域研究的关注热点与动态进展,以聚类视图和时区视图形式呈现,主要从基础数据分析与主题演进两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基础数据层面:从CNKI数据库检索得到的发文量年度分布图中了解相对贫困的演进趋势。借助Cite Space软件绘制发文作者合作知识图谱与发文机构合作知识图谱,分析其合作特征,在此基础上借助文献计量法判断研究作者是否已生成核心规模结构。主题演进层面:借助Cite Space软件绘制高频关键词突现表、关键词共现聚类图谱、关键词时间分布情况以及相对贫困主题热点演进图,从时间、内容两个维度探析中国相对贫困的研究阶段与关注焦点。

二、国内相对贫困研究性现状分析

(一)文献量分布

发文数量的变化可以直观地看到某学科在特定时间段内研究热度的变化,是衡量该学科在该时间段内发展态势的重要指标,对分析发展动态和预测未来趋势具有重要的意义[14]。图1是自核心期刊开始收录文献以来有关相对贫困这一主题的发文量随年代的变化图,最早关注相对贫困的核心文献发表于1992年。从图1可以看出,随着“十三五”时期国家脱贫攻坚政策中相对贫困这一概念的出现,国内学者对于相对贫困的研究在2016年进入增长阶段。整体上来讲,随时间推移发文量大致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92—2015年)缓慢探索阶段,该阶段年发文量均在40篇以下,占总发文量的33.07%。第二阶段(2016—2019年)快速增长阶段,从2016年发文量43篇增长到2019年94篇,但总体上增长速度相对缓慢,发文量仅占15.98%。第三阶段(2020至今)爆发式发展阶段,2020年发文量激增到384篇,2021年预测发文量408篇,占总发文量51.67%,表明该阶段我国学术研究方向与后扶贫时代的政策紧密联系,年度发文量的快速增长也反映出学术界对于政策热点的响应。根据趋势预测,2021年发文量将突破新高,以后年度发文量还将不断增加。总体而言,相对贫困在以后的贫困治理方略中关注度将进一步加强。

图1 1992—2021年相对贫困研究领域发文量随年代的变化图

借助Cite Space软件对样本文献进行分析,基于发文作者共现分析图谱反映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根据赖普斯定律来确定相对贫困研究的核心作者,其计算公式为:Q≈0.749√C(Q为论文篇数,C为所统计年限发文量最多作者的论文数),发文数达到Q值即可确定为该领域的核心作者。如表1,C为15,即

表1 发文量超过7篇的作者及机构统计

(二)发文作者分析

Q≈3,发文数达到3篇及以上的作者为核心作者,经CNKI数据库统计显示有40位作者,其共同奠定了相对贫困领域研究的学术基础。

经计算该领域核心作者总发文数仅占论文总数的16.1%(值大于50%时学科高产作者群才算形成),说明有关相对贫困的研究人员比较分散,数量上来讲差距不大。研究者中发文量超过7篇的作者有11位,其中,左停和韩广富发文在10篇以上。左停认为新世纪中国贫困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转变,从普遍性贫困转变为区域性贫困,绝对贫困为主转变为相对贫困为主,长期性贫困为主转变为短时性贫困为主[15]。樊杰基于协调地区经济发展,提出要提高民众生活水平、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密切对内联系与协作的基本战略[16]。

进一步对发文作者进行共现分析并绘制作者合作关系知识图谱(见图2)。其中共包含658个网络节点,246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011,作者之间合作的网络关系较为分散,各节点之间的连线较少,共现关系稀疏。综上可知,虽然左停、张琦、韩广富、罗明忠、樊杰等作者已形成几个影响力较高的合作团队,但整体分布比较分散,学者之间较为独立,大多数研究者各自为政,研究主题各有侧重,应加强横向学术交流与合作。其中,通过关键词检索发现,发文量排前五的作者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和反贫困等贫困治理方面。

图2 作者合作关系知识图谱

(三)发文机构分析

为了更加全面的分析国内有关相对贫困主题的研究机构,本文将样本文献所属机构进行数量统计(见表2)。统计发现,有10家研究机构的发文量在9篇及以上。发文排在首位的机构为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但发文最多的高校是四川大学(经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共发文38篇,表明两者均在相对贫困研究方面有较强的实力。

表2 1992—2021发文量超过9篇及以上的发文机构

通过机构合作情况分析,可以掌握某一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力量与布局[17]。绘制发文机构合作知识图谱(见图3),其中含有544个节点,106条连线,网络密度0.0007。虽然有少许机构之间存在联系,但整体上各机构较为分散,机构大多呈现点状分布,节点之间连线较少,表明相对贫困领域的研究机构联系不够紧密,需要进一步加强机构之间的学术交流合作。

图3 发文机构合作知识图谱

三、国内相对贫困的主题分析

(一)发展时间维度的纵向分析

研究热点通常由突现的动态概念和潜在得以研究的问题表示[18]。借助Cite Space软件,进行关键词突现,得到突现强度排名前25的突现关键词以及对应的突现率(见图4),该方法借助时间段颜色的深浅程度来反映某一关键词在不同时间段的突变情况,即将某一时间段内频次变化率高的关键词进行突现,从而进一步反映该时间段内的研究热点。从图4可以看出,突现强度最高(20.04)的是“精准扶贫”,是相对贫困研究领域内最受关注的热点前沿。排在第二(14.97)的是“乡村振兴”,可见该时期内对相对贫困研究领域的热点主要集中在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两方面。

图4 1992—2021年相对贫困研究关键词突现图表

从突现时间来看,“精准脱贫”是在“十三五”规划与2020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开局之年2016年开始突现,“乡村振兴”在2020年开始突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乡村振兴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由于国家扶贫政策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展开,关键词“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逐渐转变成相对贫困领域的热点研究话题。排名第三(13.49)的是“贫困”,反映了相对贫困领域的研究主要基于困扰中国一直以来的贫困问题。2020年底,中国彻底消除绝对贫困问题以后,结合国家政策相对贫困研究领域的主题逐渐向精准扶贫、贫困治理、脱贫攻坚、长效机制、教育扶贫等方面拓展延伸。

1.相对贫困缓慢探索阶段:1992—2015年

该阶段主要突现的关键词主要是 “相对贫困”“绝对贫困”“贫困”“多维贫困”“反贫困”“基尼系数”“对策”“社会保障”“扶贫开发”“城市贫困”“城乡差距”“贫困标准”等。研究者们开始意识到发展中国家的贫困现象及其严重,贫困问题涉及社会公平,贫困人口的存在更是影响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19],因此,学者们主要从贫困的内涵、测度、贫困指数、特征等方面展开研究。成升魁[20]认为自然、社会和历史综合因素形成了贫困,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使相对贫困加剧,认为贫困的本质在于人的贫困。

2.相对贫困快速增长阶段:2016—2019年

随着2013年精准扶贫政策和2015年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相对贫困问题研究关键词呈快速增长趋势,体现了新时代相对贫困的动态性应对。频次最高的关键词“精准脱贫”“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精准扶贫”“贫困治理”“全面小康”“长效机制”“内生动力”“减贫”“城乡融合”开始突现。该阶段学者们开始将相对贫困的内涵与理论进行深度的扩展和延伸,重点对相对贫困如何治理以及采取什么样的政策和扶贫方式进行探析。叶兴庆[21]认为要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跟上国家现代化步伐,必须牢牢把握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两大原则,要抓好“人、地、钱”三个关键,加快建立乡村振兴的用地保障机制,要特别关注边远村落和贫困群体。

3.相对贫困爆发式增长阶段:2020年至今

该阶段突显频次较高的关键词有“治理机制”“路径选择”“有效衔接”“教育扶贫”“能力贫困”“可行能力”“作用机制”“脱贫质量”“返贫”“城乡发展”“生态扶贫”“贫困规模”“收入结构”等。林闽钢认为在机制上,要充分发挥基本公共服务的作用,建立相对贫困人口发展的基础性机制,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促进”的贫困治理的整体性机制,并建立干预代际贫困传递的阻断性机制[22]。胡西武从生态角度研究相对贫困,认为生态移民村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重要对象,这是一种具有扶贫脱贫与生态保护双重意义的特殊乡村类型,在空间重构过程中形成的空间剥夺现象,是当前生态移民村全面振兴面临的一个新问题[23]。

(二)主题内容维度的横向分析

为了进一步研究相对贫困领域的关键词之间是否有共性,借助cite space软件,根据关键词共线关系及强度,采用LLR(即对数似然比算法)聚类算法进行“Cluster”分析,绘制出共现聚类图普(见图5)。其中S=0.9043(S0.7),Q=0.7374(Q0.3),表明图谱结构显著、聚类效率较高且令人信服[24]1446篇文献共聚类出20个形成规模的类别,形成了相对贫困研究领域内的主要研究主题。本文通过再次研读文献,依据关键词基础性分析(表2)以及聚类图谱,相对贫困研究的领域主要涉及以下六个方面:

图5 1992—2021年相对贫困研究领域关键词网络共现聚类知识图谱

1.相对贫困概念及内涵研究

主要包括#0贫困、#1相对贫困、#2反贫困等关键词母聚类。李鹏认为导致相对贫困的深层次原因是由于权利与机会不平等、制度政策壁垒和社会歧视、起始条件和基础资源禀赋等存在的客观差异[25]。吴振磊指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和分配不平衡是造成相对贫困的主要原因[26]。

2.相对贫困特征研究

主要包括#2相对贫困、#4绝对贫困、#7多维贫困等关键词母聚类。左停指出2020年后多维需求保障不充分、社会转型与过渡过程中的不适应、社会结构性障碍难以克服、日常生计流动性、风险和不确定性、老弱病残将成为的相对贫困群体的主要特征[27],而王国敏认为相对贫困的相对性、分散性、多维性、发展性、脆弱性来决定了未来减贫的艰巨性、系统性、长期性[28]。

表3 高频关键词基础性分析表(频次≥10)

3.相对贫困界定标准研究

涉及#5基尼系数、#13贫困标准、#15收入差距、#17贫困线等关键词母聚类。汪三贵[29]建议采用区域与个体瞄准相结合、城镇与农村瞄准相统筹、重点领域和重点人群并重的相对贫困瞄准机制,将相对贫困初期阶段的相对收入贫困线设置为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的40%。邢成举认为需要采用差异化的相对贫困标准,同时还需要建立差异化的相对贫困治理机制[30]。但无论是治理机制还是差异化标准,都将在新时期城乡贫困治理战略当中覆盖,以往针对农村的贫困治理机制和方法不再适用未来的城乡统筹扶贫工作。

4.相对贫困类型研究

涉及#2相对贫困、#4绝对贫困、#7城市贫困、#8多维贫困等关键词母聚类。张永丽指出生存性贫困向发展性贫困转变,物质性贫困向精神性贫困转变,单一收入贫困向多维贫困转变以及农村空心化和老龄化导致的贫困成为新的贫困问题体现了绝对贫困向相对贫困的转变[31]。王太明依据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的关系,以及后脱贫时代相对贫困的新表现,认为知识贫困、精神贫困、隐性贫困和代际贫困是后脱贫时代相对贫困的主要类型[32]。张倩根据不同生态环境问题的特点,探讨两类问题:环境损害型相对贫困和生态保护型相对贫困[33]。

5.相对贫困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研究

涉及#2相对贫困、#12影响因素等关键词母聚类。吕方[34]指出未来30年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过程中,经济增长方式深刻转变、人口结构快速转型以及城乡工农构造的剧烈调整等因素成为塑造中国相对贫困问题“自性”的结构性力量。因此,曾福生[35]指出相对贫困的成因可以分为社会类、自然类、生理类三个主要致贫因素。

6.相对贫困治理机制研究

涉及#3精准扶贫、#6乡村振兴、#9社会保障、#10新时代、#14共同富裕、#18扶贫模式等母聚类关键词。相对贫困是共同富裕解决的主要问题,而相对贫困的治理机制是一个逐步探索完善的过程。因此,在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两步走战略中,王晓毅指出要精准识别导致相对贫困的原因,特别是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通过公共服务的均等化[36],缓解相对贫困,建立兼顾发展起点、发展过程和发展结果公平的共同富裕社会。闫书华[37]剖析总结了相对贫困的概念外延、表现特征、治理路径等核心内涵,揭示了以相对贫困地区、相对贫困人口为主体内质的相对贫困的形成机理、演进规律、变化趋势,全面阐述了遵循“精准”基本方略构建相对贫困治理长效机制的基本要求、根本方法和主要举措。可见,现阶段相对贫困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以及长效机制等方面。

四、结论与展望

对CNKI数据库1992—2021年相对贫困的相关研究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从发展趋势看,我国相对贫困研究体现出明显的政策导向性,尤其是2020年绝对贫困问题彻底解决之后,相对贫困问题成为实现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亟需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在此背景下相对贫困领域的研究迅速增长。从研究机构看,以中国农业大学、四川大学、吉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北大学、西南大学为主要研究阵地,若从机构地区分布情况看,主要集中在西南和西北地区。从研究作者看,近年来相对贫困问题广受众多学者研究探讨,但是大多数以独立发文为主,跨单位的合作研究不多。从研究主题看,主要集中于相对贫困概念及内涵、特征、界定标准、群体类型、成因及影响因素、治理机制等六个方面,但部分学者以乡村振兴、脱贫攻坚与共同富裕为切入点,结合政策研究相对贫困问题的文献近两年开始迅速增长。通过系统性梳理现有文献发现国内发达地区已经开始了对相对贫困治理的探索,但大部分欠发达地区的主要任务仍然是识别返贫风险并防止绝对贫困的复现,全社会对相对贫困的治理尚未形成统一步调。因此,针对相对贫困领域的研究提出以下几点展望:

(一)相对贫困的科学测度和评价

相对贫困具有涉及面广、内容丰富、视角多样等特点。测度相对贫困,既有客观的标准,比如居民收入差距、资源配置差异等,又有主观的感知,比如剥夺心理体验、社会排斥感知等。如何充分考虑主观和客观因素,结合区域特点,体现动态特征,形成一个科学合理、具有较强操作性的相对贫困指标体系,实现对相对贫困的科学测度与合理评价,是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基本前提。虽然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但仍有较大研究空间。

(二)相对贫困的内在作用机理

相对贫困的影响因素较多,作用机理复杂,需要深入探讨。相对贫困既受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文化因素等影响;又受价值判断、主观感受和心理活动等影响;在受宏观政策、国家制度制约的同时,又易受社会团体、民间舆论左右。在经济、社会、文化、心理等多因素相互交织,国家、社区、团体、居民等多主体相互作用的情况下,探讨多主体、多因素的作用机理,是研究相对贫困的重要任务和重要话题。

(三)相对贫困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是解决相对贫困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入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因此,将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二者有效衔接,在稳定解决绝对贫困的同时,解决好相对贫困,意义十分重大。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研究相对贫困与乡村振兴衔接的内涵、架构、内容、任务、路径、方法,探讨二者衔接的影响因素、作用机理及内在规律,是深入开展相对贫困研究的重要方向。

(四)共同富裕背景下的相对贫困治理多元化路径

相对贫困治理是针对贫困问题,实施减贫战略、配置减贫资源、推行减贫政策和项目的一系列活动[38],其治理目标主要是防止脆弱群体返贫、促进低收入群体增收、逐步缩小社会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39]。在共同富裕背景下,需要进一步加强跨学科之间的合作及研究,激发相对贫困地区和人口的内生动力,推进“政府—市场—社会—个体”等多元主体的协同治理,推动相对贫困治理理论的系统化及多元化发展。

(五)“双碳”目标对相对贫困的影响研究

“力争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这是我国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必将对我国经济结构、收入水平、行业发展、生活方式、社会价值观等产生重大深远影响。“双碳”目标下,相对贫困水平呈现怎样的发展态势?碳减排约束条件下,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会发生怎样变化?碳中和可以为相对贫困问题解决提供什么方案?等等,这些都是相对贫困研究值得探讨的问题。

猜你喜欢

发文文献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