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牙冠延长术在牙体劈裂达龈下深部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3-01-07郝冬英

医学美学美容 2022年20期
关键词:牙冠牙体牙周

郝冬英

(黄骅市人民医院口腔科,河北 黄骅 061100)

牙体劈裂(teeth splitting)在临床中相对常见,具有渐进性、隐匿性和不可复性,若未实现有效治疗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患者生活质量[1,2]。牙体劈裂的牙齿修复工作较为困难,以往一般利用牙龈切除术针对牙体劈裂龈下较深部位病变进行修复治疗。通过暴露在牙龈下的断缘残根能够延长患者牙冠,但术后患者牙周组织一般会产生持续性急性炎症,这可能与其修复方式无法实现理想的生物学宽度相关[3]。因此,会对患者的牙齿修复效果造成影响,改良牙冠延长术为现阶段临床应用相对广泛的一种牙周外科手术,其能够实现天然牙的保存,并能够对其周围骨组织有所保留,对于患者牙周组织的刺激较小,可达到对患牙理想的美容修复效果[4]。本研究选取我院50例牙体劈裂达龈下深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改良牙冠延长术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2月-10月黄骅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牙体劈裂达龈下深部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确认符合牙体劈裂达龈下深部标准;积极配合本研究者;排除标准:合并凝血功能障碍;合并牙周、牙龈等疾病者。采用单双号法分为对比组和分析组,每组2 5例。对比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22~75岁,平均年龄(4 5.8 4±0.2 2)岁;分析组男1 5例,女1 0 例;年龄2 2 ~7 5 岁,平均年龄(45.77±0.31)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可比。本研究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对比组 对比组实施牙龈切除术治疗:完善根管治疗半个月后为患者实施牙龈切除术,对其行局部浸润麻醉后,于牙龈外作一内斜切口,全面切除其中断面的牙龈组织,使其中的断面充分显露,并利用混合塞治剂对创面进行覆盖。

1.2.2分析组 分析组实施取改良牙冠延长术治疗:为患者进行局部浸润麻醉,并检查牙体劈裂断端位置并对其中的术后龈缘位置进行确定;对其切口进行设计,依据切除牙龈的多少实施内斜切口及翻瓣操作;去除其中残留的领圈牙龈组织,并刮除其中的肉芽组织,使根面完全暴露在外;在牙根断面、牙槽骨充分暴露后,修整并去除其中的牙槽骨;保证牙断面与牙槽嵴顶之间的距离维持在4 mm,并确保其中的根面是平整的;去除根面上残留的牙周膜纤维,以预防产生附着;观察龈瓣复位情况,必要时做好适当修剪工作,龈瓣厚度尽量维持在复位后龈表面与牙长轴保持45°;为其实施牙间间断缝合,使其中的龈瓣紧密复位,将其缝合在牙槽嵴顶端的水平部位;而后放置牙周塞治剂,使用压迫止血法为患者止血。两组患者应于术后7 d将其中的塞治剂去除,实施桩核印模,并进行冠修复及临时树脂冠佩戴,在患者术后6周进行烤瓷冠修复。

1.3 观察指标

1.3.1治疗效果 显效:经过X线检查其中阴影消失,咀嚼及咬合功能恢复;有效:经过X线检查阴影根尖减小,咀嚼及咬合功能明显改善;无效:患者X线检查根尖阴影扩大,咀嚼及咬合功能障碍。治疗总有效率=(有效+显效)/总例数×100%。

1.3.2牙周指标 主要对牙周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菌斑指数(dental plague index,PLI)以及牙周袋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进行评估。

1.3.3红色美学评分 依据红色美学评分(pink esthetic score,PES)对治疗前后3~6个月牙龈软组织颜色、质地、唇侧牙龈曲线与高度、近中与远中龈乳头、牙槽骨缺损进行评分,总分14分,分值高则表示美学效果良好。

1.3.4咀嚼效能 指导患者咀嚼干燥花生3 g,随后应漱口吐出过筛,对其中干燥后花生米质量进行测定,并利用吸光度法对咀嚼效率值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分析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比组(χ2=10.9649,P=0.0009),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红色美学评分比较 分析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红色美学评分高于对比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红色美学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红色美学评分比较(,分)

组别分析组对比组n 25 25 tP治疗前8.24±1.45 8.23±1.52 0.0238 0.9811治疗后3个月11.05±1.42 10.27±1.02 2.2306 0.0304治疗后6个月11.58±0.37 10.54±0.35 10.2098 0.0000

2.3 两组咀嚼效能比较 分析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咀嚼效能高于对比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咀嚼效能比较(,%)

表3 两组咀嚼效能比较(,%)

组别n分析组对比组25 25 tP治疗前60.24±0.45 60.23±0.38 0.0848 0.9327治疗后3个月75.51±1.44 70.28±1.51 12.5326 0.0000治疗后6个月89.44±1.37 80.52±1.47 22.1953 0.0000

2.4 两组牙周指标比较 分析组治疗后牙周指标(AL、PLI、BI、GI、PD)低于对比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牙周指标比较()

表4 两组牙周指标比较()

组别 n AL(mm) GI(分)对比组分析组25 25 tP治疗前5.45±1.12 5.42±1.13 0.0942 0.9253治疗后4.27±0.52 3.15±0.54 7.4699 0.0000治疗前2.55±0.26 2.54±0.31 0.1235 0.9022治疗后1.58±0.39 1.15±0.21 4.8538 0.0000组别 BI(分) PLI(分) PD(mm)对比组分析组tP治疗前4.18±1.14 4.12±1.33 0.1712 0.8647治疗后1.85±0.37 1.35±0.36 4.8427 0.0000治疗前2.62±0.35 2.54±0.32 0.8434 0.4032治疗后1.68±0.14 1.34±0.15 8.2852 0.0000治疗前3.88±1.54 3.87±1.56 0.0228 0.9819治疗后1.78±0.55 1.23±0.54 3.5678 0.0008

3 讨论

牙体劈裂一般为龋坏、外伤以及咬硬物引发的损伤,会达到牙龈下相对较深的部位,对于患者的语言、咀嚼等功能产生较大的影响。有研究发现[5,6],牙齿劈裂的主要原因为牙齿自身的抵抗能力下降、龋坏,同时部分牙齿并未出现明显龋坏,且存在高度的磨损,而在牙体受到侧向力时容易产生劈裂,其劈裂达牙龈较深的部位时容易引发牙周炎、慢性炎症,造成牙体组织失去营养,导致牙体变脆,属于现阶段临床口腔医师普遍遇到的一大治疗难题。

针对于牙体劈裂至龈下较深部位的患者需要使用牙龈切除术将牙根拉出,使牙体缺损部位充分暴露后进行修复。此方法耗时较长,会使患者根冠比降低,且无法充分把握患者预后以及适应证[7]。同时,牙龈切除术治疗牙齿劈裂时将牙龈进行切除,可以使其有效恢复良好的水平状态,但术中需要进行根断面覆盖,患者术后的骨吸收会诱发其产生牙周袋、牙龈退缩、牙龈出血等问题[8],对于患者术后恢复以及美观度效果不够理想[9]。

改良后的牙冠延长术会使其牙槽嵴顶部位降低,应用生物学宽度原理能够使牙龈边缘水平根部移动,使其牙槽嵴顶以及龈沟底有效恢复生物学宽度,且能够在根向水平中实现龈牙结合部位的修复,整个过程中能够提高患者的根冠比[10]。其中应用少量的骨切除术能够获得延长牙冠的积极治疗效果,基本不会对患者的牙周组织产生破坏,能够使其牙龈炎症发生率减少[11,12]。

本研究结果显示,分析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比组的56.00%(P<0.05),分析认为改良牙冠延长术中少量去骨结合牙根改形能够在减少去骨量的基础上进行牙根打磨,最终可达到重新塑形的目的,能够在有效保证牙周健康的基础上为患牙修复创造更好的条件,改良后的牙冠延长术可修正患者的患牙残根,能够使患牙残根与牙槽骨嵴顶的距离达到4 mm,维持良好的生物学宽度,更有利于达到正常的龈沟深度,因此,应用牙冠延长术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分析组治疗后牙周各项指标(AL、PLI、BI、GI、PD)均低于对比组(P<0.05),应用改良牙冠延长术治疗后,患者的牙周指标改善效果更加理想,使其牙周卫生状况改善,能够有效清除折断面的尖锐棱角,同时使其整体严重并发症情况减少,更有利于促进口腔内软组织的愈合,更好地实现对牙周指标的调整,这一般与术中结合根面改型以及少量去骨操作具有较大的关联性。

此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分析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红色美学评分高于对比组(P<0.05),通过牙根改型结合少量去骨能够有效扩大延长术适应证,使其复杂残根、残冠能够得到有效保留,最大限度地维持牙周支持骨组织,使牙齿美容度得到提升。在牙冠延长术实施过程中,其适应证的选择仍然为首要考虑因素,无论采取任何形式的手术对于患牙实施残冠修复过程中应注重达到边缘密合,无悬突。

本研究结果显示,分析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咀嚼效能高于对比组(P<0.05),对于修复体进行高度抛光,可减少其菌斑附着水平,避免产生牙龈炎症,使其整体咀嚼功能得到改善。对患者进行口腔卫生指导,能够避免出现菌斑扩大,符合牙周手术需求,因此,建议术后6周进行修复体制作,有利于对于患者术后修复效果产生积极影响。

综上所述,牙冠延长术应用于牙体劈裂达龈下较深部位患者的治疗效果较为理想,能够改善患者的咀嚼功能和牙周指标,使患者牙体恢复美观,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牙冠牙体牙周
探讨牙周联合正畸用于侵袭性牙周炎患者治疗的疗效及对牙周临床指数和牙周功能的影响
不同根管填充程度治疗牙体牙髓病的效果
橡皮障使用情况在牙体牙髓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透析患者牙周疾病治疗评估研究进展
43个萌出前牙冠内吸收发病情况调查及对策
多次法根管治疗与一次性根管治疗牙体牙髓病临床效果评价
牙周牙髓综合征92例的综合治疗
口腔修复前行牙周整复术临床效果分析
预成玻璃纤维桩在牙体缺损修复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