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氟芬那酸丁酯软膏联合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的效果

2023-01-07

医学美学美容 2022年20期
关键词:丁酯性皮炎软膏

董 伟

(长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病区,上海 200231)

脂溢性皮炎(seborrheic dermatitis)是皮肤科常见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面颈部和头皮是其主要患病位置,发病率较高。患病初期临床表现为毛囊周围炎症性丘疹,随着病情的加重,患病部位会有暗红色斑片出现,逐渐由鳞屑覆盖,且患者自觉瘙痒症状严重[1]。目前,尚未明确脂溢性皮炎患病的主要机制,美容护理措施不当、皮脂溢出过多、免疫机制低下、感染等均可能引发脂溢性皮炎。针对脂溢性皮炎,若未能及时提供有效治疗,可能导致患者容貌受损,不仅影响患者生理健康,还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心理负担。临床对于脂溢性皮炎的治疗主要为杀菌消炎以及止痒,在治疗中不仅要考虑患者病情,还需满足其对美观的需求[2]。临床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包括祛油脂洁面类产品等。若患者存在严重的瘙痒症状,可给予抗组胺药物或使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与激素药膏进行外用止痒。有研究表明[3],单独应用一种药物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的效果较不理想,因此需结合患者病情联合应用。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氟芬那酸丁酯软膏联合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8月-2022年4月长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58例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以《临床皮肤性病学》[4]为参考,均确诊为面部脂溢性皮炎。排除标准:合并湿疹、玫瑰糠疹者;对本研究使用药物有过敏史者;合并肝脏、肾脏等器官功能不全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9例。研究组男16例,女13例;年龄21~59岁,平均年龄(37.64±2.36)岁。对照组男16例,女13例;年龄19~61岁,平均年龄(36.88±3.12)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可比。本研究所有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治疗:使用氟芬那酸丁酯软膏(上海同联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63106,规格:5 g∶0.25 g)在患处进行涂抹,2次/d。研究组采用氟芬那酸丁酯软膏联合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治疗:使用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浙江孚诺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1269,规格:10 g/支/盒)涂抹于患处,2~4次/d,氟芬那酸丁酯软膏使用方法与对照组一致。两组均连续治疗5 d。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复发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湿疹面积与严重程度(EASI)评分、皮肤水分与油脂含量。①临床疗效:显效为患者各项指标检测结果正常、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改善为各项指标检测结果显示有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得到减轻;无效为患者指标检测无明显变化,临床症状没有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改善)/总例数×100%;②复发情况: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2、3个月时的复发情况;③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灼热、红斑、瘙痒以及刺痛;④EASI评分: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后1、2、3个月参考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EASI)量表对患者湿疹情况进行评分,分值为0~72分,分为轻度(<7分)、中度(8~21分)、重度(22~50分)、非常严重(51~72分)4个等级,分数越高则患者面部湿疹情况越严重;⑤皮肤水分与油脂含量: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后1、2、3个月采用皮肤水油检测仪对患者面部皮肤油脂、水分含量进行检测并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复发情况比较 研究组总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复发情况比较[n(%)]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2.4 两组EASI评分比较 研究组治疗1、2、3个月后EAS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EASI评分比较(,分)

表4 两组EASI评分比较(,分)

组别研究组对照组n 29 29 tP治疗前15.56±3.62 17.38±2.77 2.150 0.360治疗1个月后6.73±1.15 11.28±2.72 8.297 0.000治疗2个月后2.06±0.35 6.61±1.93 12.492 0.001治疗3个月后1.01±0.24 2.96±0.83 12.154 0.000

2.5 两组皮肤油脂、水分含量比较 研究组治疗1、2、3个月后皮肤油脂含量低于对照组,水分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皮肤油脂、水分含量比较(,%)

表5 两组皮肤油脂、水分含量比较(,%)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1个月后 治疗2个月后 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对照组29 29 tP油脂36.02±8.51 35.51±8.92 0.223 0.825水分68.48±1.62 68.51±1.39 0.076 0.940油脂28.83±4.02 33.37±5.96 3.401 0.001水分74.73±1.82 69.05±1.02 14.661 0.000油脂19.05±3.12 28.95±3.47 11.425 0.000水分76.84±1.69 70.08±1.34 16.879 0.000油脂13.15±2.74 20.76±4.33 8.008 0.000水分76.93±1.71 70.79±1.67 13.834 0.000

3 讨论

脂溢性皮炎属于慢性、浅表性皮肤疾病,胸背部、头部等脂溢性部位是其主要患病部位。面部脂溢性皮炎主要受到患者饮食结构变化与生活习惯改变的影响,会严重损害皮肤健康,影响患者面部美观,脱发与瘙痒是其主要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在皮脂溢出部位。目前,面部脂溢性皮炎的发病机制仍未明确,临床认为其与患者免疫系统紊乱、马拉色菌感染、遗传因素等有关;此外,维生素B缺乏、精神状态、吸烟酗酒等也可能导致脂溢性皮炎发生。由于面部脂溢性皮炎会损害患者面部美观,在患病早期及时进行治疗、减轻面部损伤具有重要意义[5]。头部和躯干是人体皮脂腺分布的主要部位,包括后背上部、胸膛上部、腋窝、耳后、面部以及头部,还有腹股沟、外阴、脐窝等,肩胛骨之间也是主要分布区域。在脂溢性皮炎患病初期,患者皮肤会出现小丘疹状,随着病情发展,这些小丘疹状会增大,成为边界清楚且大小不一的黄红色斑块,斑块上可能覆盖着白色的糠秕或痂皮、油腻性鳞屑等,状似细鳞片[6]。若长时间未对面部脂溢性皮炎进行有效治疗,或治疗效果不佳,均会造成皮炎部位扩散,导致头皮或其他毛发部位受到牵连,还可能会引发头皮脂溢性皮炎,会损伤健康毛囊,引发断发、脱发等问题,严重影响患者心理健康[7]。同时,瘙痒是脂溢性皮炎主要临床症状之一,患者常会受到瘙痒影响,睡眠质量不佳,甚至难以入睡,导致其精神状态较差,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因此,及时进行有效治疗,控制脂溢性皮炎病情变化,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其心理状况具有积极意义[8]。在面部脂溢性皮炎治疗中,主要使用外用药物治疗,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与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是临床常用治疗药物。其中,氟芬那酸丁酯软膏的抗炎、镇痛效果显著,其是非甾体氟芬那酸的一种衍生物,能够有效抑制环氧酶,避免生成环内过氧化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分泌而实现抗炎作用,其治疗效果显著,但是在单独用药时容易引发不良反应,会对治疗效果产生不良影响[9]。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总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1、2、3个月后EAS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皮肤油脂含量低于对照组,水分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相比于单独使用氟芬那酸丁酯软膏,使用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联合氟芬那酸丁酯软膏的疗效治更佳,且复发率更低,患者面部湿疹改善效果明显,可有效提升皮肤水分,降低皮肤油脂含量。分析认为,氟芬那酸丁酯软膏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慢性湿疹、慢性单纯性苔藓及亚急性、非感染性湿疹等皮肤疾病的治疗中,可通过抑制炎症介质释放、稳定酶达到镇痛的效果[10]。而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是一种不含抗生素的复方制剂,其组成成分包括硫酸新霉素、多粘菌素B、盐酸利多卡因及杆菌肽等。作为多肽类抗生素,多粘菌素B主要通过对核糖体功能与细菌膜通透性进行干扰实现杀菌作用,能够有效抵抗嗜血杆菌、绿脓杆菌及大肠杆菌;硫酸新霉素则具有对细菌核糖体30S亚基蛋白质进行阻断的作用,通过误读遗传密码起到杀菌作用;杆菌肽则属于多肽类抗生素的一种,能够有效对合成细菌细胞壁粘蛋白的过程进行阻断而杀死细菌,对革兰阳性菌的抗菌作用显著,尤其是链球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受到杆菌肽抑制较强,对变形虫、放线菌、革兰阴性球菌等病菌也能有一定程度上的抑制效果;盐酸利多卡因则能够抑制神经脉冲。因此,在氟芬那酸丁酯软膏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能够有效抗菌、抗炎,局部止痛止痒效果较好[11]。

综上所述,氟芬那酸丁酯软膏联合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的效果确切,能够有效降低患者面部皮肤油脂含量、增加皮肤水分含量,同时可降低复发率,改善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且不良反应较少,有利于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猜你喜欢

丁酯性皮炎软膏
淤积性皮炎知多少
空气污染与特应性皮炎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慢性光化性皮炎发病机制及治疗
针刺结合神阙拔罐治疗面部接触性皮炎验案1则
更正
软膏开封能放多久
氧化镁催化剂上催化氨基甲酸丁酯合成碳酸二丁酯的研究
上海青对土壤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富集及毒性响应特征
丁酸丁酯-苯体系精馏工艺模拟与优化
青雄膏联合卡泊三醇软膏治疗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