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易加温暖棚草莓的关键栽培技术

2023-01-06崔潇李春亮

落叶果树 2022年6期
关键词:匍匐茎腋芽花序

崔潇,李春亮

(山东省东平县自然资源监测服务中心,山东东平 271500)

草莓是一种酸甜多汁、维生素C及铁含量极高、营养丰富的水果,深受人们的喜爱;也是一年中鲜果上市最早的水果,不仅填补了淡季市场对水果的需求,而且带动了观光采摘农业的发展,经济效益十分可观。笔者于2018—2020年在山东省东平街道无盐村建立大棚草莓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试验园,该园地位于县城东南部,当地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3.3 ℃,1月平均气温-1.9 ℃,绝对最低气温-13.5 ℃,平均年降水量636 mm,年平均日照时数2 474.2 h,无霜期201 d。由于采用加温措施,草莓采收期比当地普通大棚草莓采收期提早50~60 d,经济效益大幅提高。每666.7 m2产量每年分别为1 984、2 060和2 129 kg,产值分别为19 840、20 600和21 290元,纯收入分别为17 856、18 540和19 161元。现将栽培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1 园地选择与大棚构建

园地面积1 200 m2,建有3座简易加温大棚。栽培品种为烟台鸡心和宝交早生。园地背风向阳、有灌溉条件,土壤为砂壤土,有机质含量0.8%,土壤pH值5.2~6.8。

大棚坐北朝南,北墙高2 m,厚0.5 m,砖土结构;东西向,长50 m,宽8 m,高2.5 m。东西侧墙用砖垒砌。棚内安设木柱,棚骨架为竹木结构,每666.7 m2放置3~5个生火加温的煤炉,并在煤炉上加排烟烟囱,保证让煤气排出棚外,防止煤气对草莓的影响。棚面采用无滴膜覆盖,上覆盖草苫。

2 主要栽培技术

2.1 生产苗定植

8月20日前后整地施肥,每666.7 m2施有机肥4 000 kg、生物钾肥120~150 kg。施肥后深翻30 cm,起垄,垄高20 cm、宽50cm,垄间距20 cm,南北朝向。定植前阳光暴晒几天,以杀死细菌和病虫。

草莓生产苗定植于9月初至中旬进行。选择根茎粗度1~1.5 cm、根长4 cm左右、叶4片以上、单株鲜重35 g左右,没有病虫害的健壮苗定植。不选择太大的徒长苗。起苗前浇1次透水,防止起苗过程中对根系的破坏。

定植株行距为20 cm×25 cm,带土移植,栽植做到浅不露根,深不埋心。定植后1周内,每隔1 d浇1次水,利于草莓缓苗。

2.2 植株管理

及时摘叶。随时注意观察新叶的生长情况,及时摘除病叶和老叶,防止植株养分消耗,通风透光,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抹除腋芽。选留好芽,抹掉多余的腋芽,以免影响果实的生长,降低产量。在顶花序抽生后,在每个植株上选留2个生长方位好、生长健壮的腋芽,其余的全部抹除,以后再抽生的腋芽也要及时去除。

去除匍匐茎。匍匐茎会极大地消耗植株的养分,影响开花结果,要及时摘除匍匐茎。

花果管理。①辅助授粉。封闭的大棚环境通风不良,自花授粉效果差,需要辅助授粉。可在开花期放蜂,按1株草莓1只蜜蜂的比例放养。花期不宜喷洒农药,以免影响授粉。当棚内湿度过高时,进行通风。为防止冷风对植株造成伤害,宜在中午前后选择放中风和上风,严禁放下风。②整理花序。开花后尽早进行疏蕾疏花,留1、2、3级次的花为主,疏除其余高级次的花。及时清理去除结过果的花序,降低养分流失,促进抽生新的花序。③果实管理。为提高果实品质,生产中可采用高垄栽培,并在垄上每隔5 m埋一木桩,把绳子拴在木桩上拉紧,支起花序,防止花序直接接触地面(图1);也可使用地膜垫果,也可在现蕾后用切碎的稻草或者麦秸垫果,防止果实成熟后因果实重量增加,下垂接触地面造成果实污染。

图1 栽桩拉绳

2.3 病虫害防治

白粉病。防治宜在发病初期进行控制和预防,可选用多氧化霉素水合剂1 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800~1 000倍液、50%退菌特800倍液、25%粉锈宁3 000倍液、75%百菌清600倍液等进行喷雾。及时摘除病叶集中烧毁或深埋。如遇到连续阴雨天气,可选用百菌清烟熏剂进行熏蒸。

灰霉病。防治应从现蕾到开花期,交替使用50%灰霉宁可湿性粉剂300倍液,50%扑海因500~700倍液,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倍和70%的代森锰锌500倍混合液进行喷雾,每隔6~9 d喷1次,连喷3次。

蚜虫。可用50%灭蚜松乳油2 500倍液,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3 000倍液或10%蚜虱净可湿性粉剂4 000~5 000倍液喷布。也可用烟剂进行熏蒸处理。

红蜘蛛。苗生长期选用1.8%阿维菌素乳油5 000倍液或15%速螨酮(哒螨灵)乳油2 000~3 000倍液进行喷施。采果前两周禁止再用药。

2.4 肥水管理

草莓的肥水需求特点是“无氮不大,无磷不红,无钾不甜;不耐涝,不耐旱”,因此要注意各个生长阶段的肥水管理。前期要重施基肥,后期多施喷肥。扣棚前结合灌水每666.7 m2追施9~12 kg尿素或15 kg复合肥。扣棚后,在植株长出1~2片嫩叶时喷施10~20 mg/L赤霉素,每株施药液量5 mL,间隔7 d喷2~3次,促进草莓生长发育。开花前喷布0.5%的磷酸二氢钾1~2次。果实膨大期适当浇水,成熟期适当控水,防止水分过大,引起白粉病、灰霉病等病害的发生,影响草莓的生长发育,降低果实的产量和品质。

2.5 采收及采后管理

成熟初期间隔1~2 d采收1次,盛期每天采收1次。在温度偏低的冬季和早春,应在果实成熟度达85%左右时采收,并且每次都要将成熟适宜的果实一次性采净。随着早春过后气温的回升,为了更好的贮藏保鲜和运输,可适当提前采收。采摘应选在无露水的上午或傍晚转凉后进行。采摘果实不要损伤花蕾,要小心处理,果实要分级包装。草莓果实采摘后,及时摘除新生匍匐茎,防止植株消耗大量的营养,并及时追施复合肥补充养分。

3 大棚环境调控

3.1 棚内温湿度管理

10月中下旬覆膜后,根据天气情况采用夜间覆盖草苫、白天放顶风等措施调控温湿度,时间长短依温度需要而定,使棚内湿度保持在80%以下。当外界温度低于-5℃时,用煤炉加温,从下午6时开始至早晨6时结束,以后几天重复进行,当大棚温度达到20℃左右时暂停加温。从扣棚到开花前,白天适温25~28 ℃,夜间11~15 ℃;开花期白天22~26 ℃,夜间9~12 ℃;果实膨大期白天20~23 ℃,夜间7~10 ℃;果实膨大至采收初期白天17~22 ℃,夜间6~8 ℃,温度过高果实成熟快,但果个比较小,影响产量和效益。果实成熟到采收,白天19 ℃左右,夜间7 ℃左右,有利于草莓营养物质的积累,促进果实膨大。

3.2 光照管理

人工补光。冬季日照时间渐短,特别是在阴、雨、雪、雾等天气条件下,光照严重不足,影响草莓的开花坐果。大棚北面可悬挂反光幕,阴雨天气可使用白炽灯补充光照。棚内一般每16 m2设置一盏100 W的白炽灯,光源距地面高度1.5 m。花芽形成期需要11 h左右的光照时数,开花结果期和旺盛生长期则需要13 h左右的光照时数。

猜你喜欢

匍匐茎腋芽花序
穿龙薯蓣的花序特征研究
基于液—固交替培养的水曲柳快速微繁系统研究
茶树带腋芽茎段组织培养研究
观赏向日葵腋芽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体系的研究
葡萄花序整形修剪技术
草莓匍匐茎繁殖技术要点
甘蔗腋芽外植体生长影响因素分析
花序最大的木本植物
花序最大的草本植物
马铃薯匍匐茎糖类物质变化规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