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干预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心理的影响研究进展

2023-01-05魏巧凤王桂芹

健康之友 2022年18期
关键词:类风湿病患关节炎

魏巧凤 王桂芹 尚 华

(淄博市中心医院 山东 淄博 255036)

引言:在临床上类风湿关节炎属于一个发病率非常高的关节病症,也是多发病和难治性疾病,对患者的身体产生的危害较大,而且随着病情的发展,可以累及全身,而且病情反复发作,严重的影响着患者的关节功能,甚至造成患者残疾。此类病患由于患病周期长,且病情易复发等,使得患者出现一定的心理压力,在病情的发展下,患者的心理压力会越来越大,产生的负面情绪越来越多,严重的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所以需要注重这一类病患的心理指导,并通过对其实施心理干预,确保病患的情绪更加稳健,由此能够逐步减轻病患的疼痛感,促使其生活品质大大提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1 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病因及临床表现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对称性关节肿痛为主的关节疾病,为慢性、进行性、侵袭性等病症,其形成原因或许和生物遗传、病菌感染、性激素诱导等存在很大的相关性[1]。该病的发病机制一般和滑膜衬里细胞增生、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微血管再生、血管翳重建、软骨、骨组织受损等具有直接的相关性。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一般多见于女性群体,其大概是男性群体的2-3次之多,患者的年龄不固定,能够在任一年龄段发作,、但是发病的高峰年龄段在40~60岁。其临床特征是:关节僵硬、疼痛、肿胀、功能限制,甚至会导致关节强直、畸形,乃至会造成功能弱化或受损,造成残疾,还会对身体的其他脏器产生不利的影响和损害。

当前临床上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中,主要是采用消炎止痛药、慢性抗风湿药、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等,由此来逐步减轻病患的临床病症,但是这些药物的治疗效果不稳定,患者的病情会反复发作,治疗的周期长,在治疗的过程中,还会产生很多的不良反应,造成患者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经济负担等,所以类风湿关节炎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均产生着影响。

2 心理干预分析

类风湿关节炎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产生的影响,当前已经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因为病情对患者心理产生的影响,直接减弱病患的临床依从性,影响着治疗效果,所以心理干预问题逐渐的被认可和关注。在病患接受治疗期间,必须要加强病患的心理疏导,由此来逐步稳定病患的心理状态,帮助稳定病患的病症,促使其生活品质大大提升[2]。

心理干预是临床疾病治疗中的一个分支,近几年在临床上的关注度较高,很多研究都表明,在患者的疾病治疗中,心理干预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心理干预从其定义上进行分析,为心理学理论的具体应用明确一个针对性、规范性的实施策略,结合病患的心理动态、性格特征、心理问题施加影响,确保其朝着既定的目标不断转变。一般来说,心理干预的方法比较多,常见的有:心理疏导、心理咨询、心理康健、心理危机管理等,心理干预主要是健康促进、预防性干预、心理咨询及心理治疗为主的一项活动。

健康促进的概念是:在正常群体中创建一个规范且正常的行为、思想、生活方式,进行积极的心理健康,保障患者具备抗应激能力,并逐步提高自控能力,确保患者实现全面发展。通常来说,预防干预一般是指运用个性化、针对性的策略逐步规避风险,且优化保护体系,具体来说其分为普通性的干预、选择性干预、指导性干预。心理咨询的概念是:接受过规范性、系统性的咨询者,在遵循心理学理论的前提下,利用和来访者进行良好互动,由此能够营造一个轻松的咨询氛围,使其客观地了解自己,并逐步摆脱心理障碍,最大化地挖掘个人发展潜力,确保其不断成长。心理治疗的概念是指接受过专业化、系统化训练的治疗人员,通过特定的临床程序等,经过和病患深入沟通与互动,在形成密切的交流关系的前提下,通过运用心理治疗的相关理论和技术,使其行为、心态、认知等出现一系列改变,确保其人格实现健康发展,并不断成熟,由此能够避免火灾减轻一系列身心异常反应的干预方式[3]。

在临床患者中,进行的心理干预,主要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情绪特征,注重与病患的深入交流与互动,分析其心理需求与情绪特征,找到心理压力过大和情绪起伏过大的原因,然后针对性的实施心理干预措施,帮助患者排解心理压力,疏导负面情绪,让患者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调整心态,积极的面对疾病,提高治疗的配合度,进而逐步增强病患的临床疗效,促使病患逐步改善生活品质。

3 心理干预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心理的影响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免疫性关节性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产生的影响较大,所以在患者治疗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将患者身体上的痛苦减轻,减轻病患的相关临床表现,增强临床疗效,还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对其进行心理干预,驱赶病患的负面情绪,确保其消极心理得到扭转,或者是纾解,让患者学会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乐观的态度,积极的面对疾病,提高临床依从性,逐步增强临床应用效果,达到增强心理素质、提高生活质量等目的。当前在临床治疗中,通过心理干预疗法对病患进行心理指导的实验研究是非常多的,最终通过实验发现,这一应对策略对病患的心理变化能够发挥积极作用。

张咏梅,余瑞云[4]在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心理干预的情况下,大部分类风湿关节炎病患的焦虑、紧张、抑郁等负面心理及生活质量等出现明显的改变,具体来说,与常规治疗为对照,对患者实施了个体化心理干预,主要的措施有健康宣教、心理支持、慢病管理认知疗法等,结果显示干预后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与干预前比较有显著下降(P<0.05),而且个体化心理干预组的下降程度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的健康状态调查评分高于干预前,且个体化心理干预组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由此说明个体化心理干预可以改善类风湿关节炎关节炎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逐步增强病患的生活品质。

鲁小梅,袁作武[5]通过对类风湿关节炎病患展开临床研究,发现在对患者实施心理疏导与健康宣教等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患者产生的不同心理状态实施的心理健康对策不同,在该研究中患者的心理状态主要有焦虑疑问、恐慌愤怒、抑郁孤独、承认失望,针对不同的心理状态实施不同的健康教育内容,耐心的为患者介绍疾病知识,进行各项检查和治疗方法的介绍,注重与病患的心灵沟通,且对其负面情绪进行调整,告知患者坚持正确的用药以及持之以恒,有较大的治愈希望。在对患者进行心理健康干预的同时,指导病患加强各关节功能训练,鼓励患者边治疗边工作体现自己的价值,增加生活情趣,消除不良情绪,对患者采用宽容的态度,帮助患者转移心境等,通过对患者进行的心理健康分析和干预,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有明显的提升。

戴靓[6]在对类风湿关节炎病患实施心理疏导的实验研究中,对患者实施了心理管理等相关策略,具体是指:训练式心理指导、针对性心理管理、健康知识教育、自我宽慰与运行疗法等,在对病患实施个性化的心理管理及心理干预后,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干预前,且有差异显著(P<0.05)。该研究得出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有利于患者的临床疗效的提升,同时将患者的满意度提升。

张玉婷,高磊,赵颖,等[7]人在针灸与心理管理等综合疗法的作用下,探讨其对肝肾亏虚型类风湿关节炎关节炎患者消极情绪发挥的作用,最后发现,在对患者进行针灸治疗的过程中,也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治疗后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的下降,而且针灸联合心理干预组下降程度非常明显。从本次研究中发现,针灸与心理管理综合疗法对于肝肾亏虚型类风湿关节炎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它可以帮助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一系列负面情绪。

任振辉,朱铁锤,刘凤艳,等[8]人基于远红外线照射+心理管理等综合疗法的应用下,探讨其对类风湿关节炎病患临床症状及负性情绪等发挥的作用,在患者进行常规治疗中,然后分成2组,一组实施心理干预,一组在心理干预的基础上进行远红外线照射治疗,对比分析了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负面情绪、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从研究的结论得出,通过干预之后,病患的局部疼痛、肿胀消失时间及局部活动功能恢复时间等明显短于常规药物治疗组,而且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常规治疗组。从其实验结果能够看出,关于这一类患者的临床治疗而言,通过对病患实施远红外线照射+心理指导,能够逐步减轻病患的焦虑与紧张心理,并减轻关节疼痛感,促使局部功能得到明显恢复,安全性较好,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实施。

李永[9]在分析针灸与心理管理疗法治疗肝肾亏虚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的实验中,对患者采用针灸和心理干预治疗,与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针灸和心理干预治疗后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而且治疗中患者产生的不良反应也少。该研究结果表明,针对肝肾亏虚型类风湿关节炎关节炎患者的治疗,通过针灸与心理管理方案,有利于减轻病患的各项临床表现,提高效果,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从以上其他学者对心理干预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治疗中,对其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等产生的影响进行的研究不难发现,心理干预在患者治疗中发挥的作用,也进一步的证实了,心理干预在临床上的重要性[10]。

4 展望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人们对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研究,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不仅需要有较高的医疗水平,还需要从患者自身入手,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为患者提供心理疏导,促进治疗配合度的提升,提高治疗效果。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情长,对身体关节功能产生的影响较大需要加强关注;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产生的影响也较大,需要加强患者治疗中的心理干预,分析评估患者负面情绪和不良心理产生的因素,针对患者产生的不同的负面情绪和心理状态,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心理支持等,提高患者的疾病认识以及患者治疗的配合度,促进患者治疗效果的提升。

近几年,心理治疗、心理干预,在疾病治疗中发挥的作用日渐凸显,所以受到了人们的关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存在较大的心理问题,加强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可以将患者的不良情绪、负面心理等进行缓解或者是消除,让患者学会保持良好的心情,学会调整自身的状态,提高患者治疗的积极性和配合度。在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的过程中,需要全面有效的评估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针对患者不良心理状态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然后为患者制定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和服务,促进患者心理健康提升,也提高患者对临床医疗工作的满意度,同时帮助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猜你喜欢

类风湿病患关节炎
非布司他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
精细化护理在老年重症糖尿病足伤口护理中应用的意义研究
Red panda Roshani visits Melbourne Zoo vet
关节炎的“养护手册”
类风湿因子阳性是得了类风湿关节炎吗
类风湿关节炎血脂与中医证候分型相关性研究
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介入治疗及护理知识科普
喉癌患者术后护理中应用连续性护理干预的效果及对术后心理状态的影响
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