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耳穴刺激法治疗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的研究进展

2023-01-05俞一丹万庆华

健康之友 2022年12期
关键词:后遗耳部神经痛

俞一丹 万庆华 徐 明

(上海市浦东新区光明中医医院皮肤科 上海 201399)

带状疱疹属急性疱疹性皮肤病,由潜藏在脊髓神经后根神经结节中的具有嗜神经性和嗜神经节性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初期可发生不同程度的疼痛,部分患者即使在皮疹痊愈后仍遗留有神经痛,迁延难愈。其疼痛则为紧箍样疼痛、闪电样疼痛、刀割样疼痛或烧灼样疼痛等等。病变部位常有痛觉、触觉的异常等,其对病患者日常生活影响甚大。

1 带状疱疹发病机制

对于其发病机制,大部分学者研究认为:与带状疱疹病毒急性感染后,导致神经组织内炎症水肿,瘢痕增生,出血,神经形态变异有关,目前并无针对性的治疗药物。西医对其治疗以镇痛、营养神经为主。但缓解疼痛时效短暂,需要靠药物长期维持,长时间使用药物会给机体带来不良反应。

2 耳穴治疗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的应用现状

耳部有极为复杂错落的血管、神经分布,耳穴与人体的对应关系像一个倒置的胎儿,与机体各个脏腑都有着密不可分而广泛的联系。耳穴治疗方法始于我国,且在运用其诊治疾病方面亦是历史源远流长。

针对耳部穴位的外治法包含有贴压法、针刺法、放血法,均已被广泛用于带状疱疹及其后遗神经痛的治疗中,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就耳穴刺激法对带状疱疹及其后遗神经痛的临床应用情况总结如下:

2.1耳穴贴压法:

操作方法:耳穴贴压法是指将王不留行或者磁珠固定于相应的耳部穴位,每日自行按压刺激3-5次,每次30-60s,使耳廓有痛热胀的感觉,轻重适宜,避免皮肤压迫。

王晓辉[1]纳入5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对照组28例予以身痛逐瘀汤、维生素B1、B12口服,实验组30例则加入耳穴压丸,前治疗基础不变,耳穴选穴为上屏尖、肝、神门,配穴皮损位于头面部者选取面颊、枕,位于上肢者选取指、肩,位于下肢者选取趾、臀,位于胸背部者选取胸、上耳背,位于腹背部选取腹、上耳根,共治疗28d。有效率在治疗组中为93.33%,在对照组中为7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阮慧红[2]纳入带状疱疹后遗症患者110例,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予以口服布洛芬和甲钴胺,治疗组予以电针配合耳穴贴压疗法,耳穴选穴为神门,内分泌,皮质下,脾、肺相对应耳穴,共治疗20d。有效率在治疗组中为90.91%,在对照组为75.36%,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吴波[3]纳入110例带状疱疹患者,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予以静滴病毒唑、胸腺肽,口服消炎痛,外用喷西洛韦软膏治疗。实验组加入耳穴贴压联合穴位注射,前治疗基础不变,选肺、胆、肝,神门,皮质下,内分泌等耳穴,共治疗14d,治疗组有效率为87.27%,对照组有效率为50.9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治疗组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

常丽[4]纳入72例带状疱疹患者,两组各36例,对照组予以中药汤剂辨证论治治疗,实验组加入耳穴压丸,前治疗基础不变,耳穴选穴为内分泌,皮质下,心、肺、肝、大肠、胃对应耳穴及面颊区穴位,共治疗20d。有效率在治疗组中为94.44%,在对照组中为77.78%,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李芳[5]纳入带状疱疹患者110例,对照组50例予以静滴病毒唑、胸腺肽,口服消炎痛治疗,治疗组70例加入耳穴压丸,前治疗基础不变,选取肺,胆,内分泌,神门,面、眼等相应耳穴,再于足三里、外关、曲池三穴香丹注射液注射,隔日1次。共治疗14d。有效率在治疗组中为91.43%,在对照组为74%,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2.2耳穴针刺法:

操作方法:耳针一般选用0.5寸毫针,对耳部进行消毒后,将毫针刺入耳穴部位,运用手法,留针20分钟,进针以不穿过对侧的皮肤,但透过耳软骨的深度为宜。

王秀莲[6]纳入23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均予以耳针治疗,选取双侧耳部的肝、肺、神门耳穴,每日1次,共治疗7d,总有效率为91.3%。

2.3耳尖放血法:

操作方法:在一侧耳背上部1/3,近耳轮处,取较粗静脉为放血部位,将耳背揉搓2~3秒钟。用碘酒和酒精先后消毒治疗部位,操作者用左手拇指、食指将耳背拉平,中指顶在耳轮内,右手持11号尖头手术刀片,用刀尖将一侧耳背上方其中一条毛细静脉迅速挑破,创口约1毫米,任其自行出血10滴左右,然后用消毒棉球压迫出血1分钟后,胶布固定。

邹菲[7]纳入62例带状疱疹患者,对照组30例予以口服阿昔洛韦片、维生素 B1,肌注聚肌胞治疗。实验组加以耳尖放血,前治疗基础不变,隔日1次,以及循经穴电针围刺法每日1次,共治疗10d,治疗组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有效率为83.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2.4耳部多种刺激方法相结合

杨京慧[8]纳入56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对照组26例患者予以消炎痛片、维生素B1、维生素E口服治疗,治疗组30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毫针平刺耳部胃穴,并用捻转手法刺激,留针15min,每天1次,并于神门、内分泌、肾上腺及相应发病部位的耳穴贴压王不留行籽,10d一疗程,共3个疗程,前2个疗程治疗组显效率为90%,对照组显效率为76.9%,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刘景卫[9]纳入带状疱疹后遗症114例患者,对照组49例予以以循经取 穴为主,辅以刺络拔罐法。治疗组65例予以耳尖及皮损瘙痒疼痛部位点刺放血,并针刺耳穴,耳穴选穴为穴神门、肾上腺、肝、胆、皮质下、肺、内分泌,两组均3日治疗1次,共治疗15d,治疗组有效率为96.9%,对照组有效为73.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3 耳穴的可能作用机制探讨

耳廓在现代生物全息理论中被认为是一人形倒置,耳廓上能找到人体各部分所对应部位。耳廓主要受颈浅丛和三叉神经的支配,耳甲则主要由迷走神经、面神经和舌咽神经支配。神门、肺、丘脑位于迷走神经和颈神经的传入混合神经支配区,迷走神经是人体最长的神经,是副交感神经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二者间有一种互相约制的平衡。耳针是刺激迷走神经和随后的副交感神经系统的一种方法,刺激耳穴可以通过刺激迷走神经,增加副交感神经张力来调节自主神经系统[10]。进而降低大脑对疼痛的感知,起到止痛的作用。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中医病因为余毒未尽,痹阻脉络。导致机体气血不畅,不通则痛。刺血疗法中包含有耳尖放血,《灵枢·血络论》中早有记载,且明确点出放血疗法可治疗瘀血现象疾病,即泻之万全。使机体“瘀血祛,新血生”使经络“通而不痛,荣而不痛”。有研究报道放血疗法既可修复和再生组织细胞,又可恢复神经细胞功能。同时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11]。

临床研究中,耳穴多选用神门、肾上腺、皮质下及根据发疹部位选择对应的脏腑耳穴。皮质下可有调整大脑皮质及皮质下植物神经中枢的抑制和兴奋的作用, 显著具有镇痛及镇静的疗效,与神门穴并用,可加强镇痛疗效。肾上腺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且有镇静止痛安神之功。取肺肝胆脏腑对应耳穴可起到祛表邪利湿止痛的作用。

综上所述,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经耳部刺激法治疗疗效明显,止痛效果佳,操作简便,可在临床中广泛使用。

猜你喜欢

后遗耳部神经痛
带您认清带状疱疹,远离后遗神经痛——专访北京医院皮肤科主任常建民
中医康复护理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治疗护理中的应用
壮药酒的涂擦联合药熨法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应用观察
谷雨
——滋阴养胃 少酸宜甜
耳部用药安全须知
磷脂酶Cε1在1型糖尿病大鼠病理性神经痛中的作用初探
铜绿假单胞菌耳部感染临床研究
耳部瘢痕疙瘩的序列综合治疗
治新生儿黄疸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一种阳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