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研发机构知识产权创新管理

2023-01-05邓增勇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2年6期
关键词:科研机构专利申请布局

□文/邓增勇

(中国电子科技南湖研究院 浙江·嘉兴)

[提要]新技术、新经济、新形势对知识产权制度变革提出新挑战,新型研发机构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最新探索,具有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制度现代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用人机制灵活等特点,具备开展知识产权创新管理的基础条件。本文从最新的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出发,说明新型研发机构开展知识产权创新管理的必要性。同时,通过知识产权管理模式的设计、知识产权战略制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知识产权整体布局、知识产权的审查与评估机制构建、知识产权的转化与实施和知识产权人才的引进与培养等七个方面,对新型研发机构的知识产权创新管理内容提出建议。

新型研发机构是国家深入实施创新发展战略背景下的产物,聚焦科技创新需求,主要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研发服务,是具有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制度现代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用人机制灵活等特点的独立法人机构。新型研发机构在传统科研机构的领导模式、组织形式、运行方式和收入分配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突破,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新型研发机构的知识产权创新管理要求

《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知识产权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核心要素的作用更加凸显。回应新技术、新经济、新形势对知识产权制度变革提出的挑战,须加快推进知识产权改革发展,协调好政府与市场、国内与国际,以及知识产权数量与质量、需求与供给的联动关系。

新型研发机构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最新探索,理应加强知识产权的创新管理,突破传统科研机构在知识产权管理方面的不足,从而有力推动科技创新和创新成果的保护及转化实施。

二、新型研发机构的知识产权创新管理

传统科研机构往往存在知识产权相关制度不完善、专利质量有待提高、成果转化率低、实施推进力度有待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匮乏等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与传统科研机构的体制机制及管理人员对知识产权的认识有着直接的关系。传统科研机构的知识产权申请动力主要来源于科研项目的结题需求,往往存在着重视知识产权数量目标的完成而忽视知识产权的质量,缺少对科研项目进行整体知识产权规划、布局。科研项目立项前未进行或未充分进行知识产权检索和分析,科研项目开展后对创新成果未进行系统的知识产权分析、申请。申请的专利等知识产权都是一个个孤岛,相互之间不能形成合力;同时,不够重视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相关专利技术都是未经试验验证或需要进行更为深入研究的技术,难以实施转化。针对上述问题,新型研发机构应当突破传统科研机构在知识产权管理方面的局限,进行知识产权创新管理研究。知识产权创新管理研究可以包括以下方面:

(一)知识产权创新管理模式的设计。新型研发机构具备突破传统科研机构管理机制的条件,应当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和水平,促进科技成果的转移和转化,加强科研项目执行管理,优化知识产权管理模式和科技成果转化方式,大力促进成果产业化。探讨科研机构知识产权新模式,构建以知识产权管理为核心的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机制势在必行,突出高水平、高质量的个性化、定制化、全过程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二)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已是一项重要的竞争资源。知识产权的真正价值是企业利用其作为战略资产,与其他战略相匹配提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将知识产权视为一项资产,而不仅是业务运营的成本,知识产权管理战略将会为企业最大化资产回报和股东价值,同时又能将知识产权在业务核心方面的风险降到最低。由此可见,新型研发机构应当站在战略的高度看待知识产权管理,将知识产权战略作为新型研发机构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产权战略可定义为:运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为获得与保持竞争优势并遏制竞争对手,谋求最佳经济效益而进行的总体性谋划。制定知识产权战略,应当明确长期与短期目标、方向和重点,围绕新型研发机构主营业务发展需求做知识产权总体规划,将知识产权工作融入到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总体战略当中。

站在战略角度看待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从新型研发机构的现实需求出发来布局知识产权,实现知识产权对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支撑作用。要做到此要求,需要新型研发机构梳理战略发展方向,明确技术研发重点,围绕技术或产品知识产权安全需求来布局知识产权,以谋求技术领先或取得产品市场竞争优势。对知识产权需求进行分析,明确需要自主开发的知识产权及需要对外引进的知识产权,通过不同途径实现知识产权需求,并在此基础上规划投入相应资源,以实现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

(三)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完善的管理体系是解决系统问题的关键。当前,很多传统科研机构对知识产权的管理只停留在专利、商标、软件著作权等具体事物的管理上,没有将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融入科研机构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忽视研究开发、物资采购、生产、销售、展览、人才引进、参观接待等活动中的知识产权管理,存在巨大的知识产权风险。比如,在科研项目立项及开展当中不进行知识产权分析,存在重复研究或研究成果的知识产权侵权问题;在采购环节,未在合同当中约定知识产权条款或者虽有知识产权条款却未对相应资质进行查验,导致引入侵权产品而承担连带侵权责任,严重影响业务开展和声誉;在销售方面,新产品上市前未做知识产权风险分析,导致新产品上市引发知识产权纠纷,在海外销售之前,未对海外目标市场进行知识产权风险排查,导致海外知识产权风险;在产品展览之前,未进行展览的知识产权风险排查,导致展览知识产权风险;在生产环节,未重视知识产权管理,导致关键技术或工艺泄密,投资损失巨大;在人才引进方面,未开展人才的知识产权背景调查,引进与要求不相符的人员或存在竞业限制的人员,导致知识产权纠纷,在人员离职时未进行知识产权审查,对掌握关键技术的人员未实施竞业限制,存在核心技术流失风险;在参观接待活动当中,未规定接待区域和保密要求,导致技术泄密。新型研发机构应当实施全业务、全流程的知识产权管理要求,重视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建设,围绕全业务环节(项目立项、研究开发、采购、生产、销售)开展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建立与持续改进;将知识产权管理与业务工作相融合,明确知识产权组织机构和管理职责,编制知识产权管理文件,以制度和流程来规范知识产权的管理;将知识产权管控要求传递、落实到业务终端,有效降低知识产权风险。

(四)知识产权整体布局。作为以研究开发及成果转化为主要目的的组织机构,新型研发机构应当加强知识产权的整体布局,特别是专利布局。知识产权布局主要包括专利布局、商标布局、著作权布局、商业秘密布局等,相关知识产权的布局应当是有机的整体,相互组合以形成知识产权的整体布局。知识产权的布局强调整体性、前瞻性和适应性,应当在研发项目开展之前就进行知识产权布局,在研发过程中进行动态调整。专利布局是指企业综合产业、市场和法律等因素,对专利进行有机结合,涵盖了与企业利害相关的时间、地域、技术和产品等维度,构建严密高效的专利保护网,最终形成对企业有利的专利组合。新型研发机构应当重视从源头布局专利申请,综合考虑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远期前景,有目的地挖掘和申请相关专利,以期在某一技术领域形成竞争优势;克服为项目而申请专利、为专利而申请专利等盲目行为,做到有目的、有规划地进行专利申请,形成专利组合,提高专利价值;同时,应综合考虑专利申请与技术秘密保护,根据技术的重要程度和是否适宜公开等方面进行评估以选择不同的保护方式。

(五)知识产权的审查与评估机制构建。当前,部分传统科研机构缺少专业的知识产权管理人员或知识产权管理人员不足,专利申请严重依赖专利代理结构进行申请,因科研机构和专利代理机构的立场不同,导致很多的知识产权管理问题。比如,在专利申请前未做技术评估,对所有专利申请一视同仁,资源平均使用,导致核心、关键技术未获得充分保护,而一般技术或外围技术又占用太多的资源;未做技术审查,导致一些应当做技术秘密保护的技术方案被公开申请专利,存在技术泄密风险;专利申请完全依赖专利代理机构做查新检索,导致对技术的新创性评估不足,一些明显不具备新创性的技术方案也申请专利,浪费资源,又存在非正常专利申请的嫌疑;对专利代理机构的撰写文件不做审查或审查不充分,权利要求范围过小或存在明显瑕疵而导致权利受损;专利授权后未做分类、分级管理,一些不需要长期维持的专利也长期维持。因此,新型研发机构应当重视知识产权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从源头加强创新成果的审查和评估,对成果进行分类、分级管理;对于不适合对外公开的技术应当以技术秘密的形式进行保护;对于可申请专利的技术,应当按技术创新程度的不同进行区分,优先保护核心、关键技术;加强对技术交底及专利申请文件的审查,提高专利申请质量和效率。

(六)知识产权的转化与实施。当前,传统科研机构的专利等知识产权的转化实施率较低,存在着大量“沉睡专利”。专利技术未能进行转化实施,不仅未给科研机构带来经济效益,反而需要每年缴纳大笔的维持费用,越发成为科研机构的负担,导致很多管理者认识不到专利的实际价值,对专利的申请和维护只有数字方面的简单认识,从而不愿投入相关资源。导致传统科研机构的专利转化实施率较低的原因有多面,既包括原本专利技术就未贴合市场技术需求,找不到目标市场,或者专利技术并不成熟,未经过中试试验验证,导致市场担心技术风险而不愿购买;也包括体制机制问题,因担心固定资产流失等问题而不敢转化或不愿转化;还包括想转化却找不到转化的途径和方式,缺乏相关的市场需求信息。专利技术只有得以转化实施,才能创造经济价值,促进科技和社会进步;只经过市场检验才能验证专利的质量高低及专利保护方式是否合理。新型研发机构应当围绕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需求开展技术研发工作,围绕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技术积累和突破,从技术源头上提高专利的价值;从专利申请开始就应当重视专利的转化和实施,以能否转化和实施来倒逼专利申请质量提高,通过转化和实施来验证专利质量;通过转化和实施,可形成正向激励,刺激研发人员申请高价值专利。

(七)知识产权人才的引进与培养。知识产权管理涉及技术、法律、管理等多学科领域,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往往决定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质量的优劣,其管理理念和经验决定了一个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模式。因此,新型研发机构应当大力引进和培养具有丰富经验和创新思维的知识产权管理人员。新型研发机构应当根据发展的不同阶段配备相应的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在机构初创期,可以引进一两位主管人员,建立起基本的管理机构和体系;随着机构的发展壮大,逐步引进或内部培养不同方向的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如专利管理、商标管理、版权管理等。一个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模式,应当按照新型研发机构的实际业务需求配备相应的知识产权管理人员数量。

综上,新型研发结构作为引领技术创新的机构平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型研发机构应当从战略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制定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适应的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重视专利布局和专利质量;注重知识产权的转化实施,以转化实施要求倒逼专利质量提升;同时,应注重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的引进与培养,按照实际业务需求配备相应的知识产权管理人员。

猜你喜欢

科研机构专利申请布局
VR布局
专利申请审批流程图
专利申请三步曲
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规模化转化模式研究
企业-科研机构合作创新的演化博弈分析
2015 我们这样布局在探索中寻找突破
Face++:布局刷脸生态
霍尼韦尔新型制冷剂获欧盟科研机构认可
国外专利申请如何尽快被授权
China handles 467,000 patent app lications in H 1,up 9.6%on y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