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年制高职产业学院存在的问题、属性特征和建设路径

2023-01-04糜凌飞

河北职业教育 2022年6期
关键词:五年制学院高职

糜凌飞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028)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职业学校主动吸纳行业龙头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专业规划、课程设置、教材开发、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合作共建新专业、开发新课程、开展订单培养。”一直以来,职业学校都在探索校企合作的有效路径,从最初的校中厂、订单班到后来的现代学徒制、职教集团。产业学院是产教融合的新组织形态,是高职院校尝试与产业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五年制高职由于招收学生的年龄较小、学制较长等特点,在校企协同的探索和实践中一直处于努力追赶的位置。近年来,由于新职业人才缺口庞大,不少产业的合作院校下沉,为五年制高职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文章梳理了产业学院的发展历程,总结了五年制高职校企协同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开展了五年制高职现代产业学院产业属性特征的研究,有助于提升产业学院建设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有助于探索五年制高职产业学院的有效建设路径。

一、产业学院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产业学院的探索起源于2012年前后,广东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与当地镇政府合作兴办了沙溪纺织服装学院等4个“专业镇产业学院”[1],将学校的某一个专业与一个专业镇的产业对接,培养乡镇产业需要的专业岗位人才。自此,一些高职院校结合自身专业特长和办学特色,开始尝试以二级学院牵头的模式兴建产业学院。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提出“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还不能完全适应”,必须“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这使产业学院建设正式成为国家政策,并在全国迅速推广开来。原先以学科和职业分类的专业体系被完全打破,新的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学科专业体系建立起来,学科专业之间不断交叉融合,以适应新的产业变革和经济发展。

2020年《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教高厅函〔2020〕16号)的出台,标志着产业学院建设进入了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新阶段。国家推动建设了一批现代产业学院的标杆,要求产业学院从“数量”向“质量”转型,紧密联系区域产业生态圈,打造集“产、学、研、转、创、用”于一体,互补、互利、互动、多赢的实体性人才培养创新平台。

国家对产业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质量、实训基地、教师队伍、产学研服务和管理体制机制都提出了要求,五年制高职应该结合自身特点和区域产业发展需求,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增强办学活力,探索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的有效衔接机制。

二、五年制高职产教融合的现实问题

无锡市2015年成为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城市,全市已有26所职业院校、77个专业以及海澜集团、红豆集团等82家企业参加试点。其中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无锡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无锡汽车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等五年制高职也在试点之列,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当然,这种以本地优质企业作为合作对象的校企合作模式也暴露出不少问题。

(一)企业:用人与育人的纠结

企业本质上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无论是参与现代学徒制的试点还是与高职院校共建产业学院,企业向学校提供教育资源与服务的行为是一种投资,希望通过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用工成本,获得一定的成本效益。但是由于五年制高职学生年龄偏小,企业又无法在他们求学阶段进行硬性约束,因此往往存在“搭便车”的现象。同区域内同种类型的企业只要提供具有竞争力的工资,就可以轻易挖走与高职院校合作的企业培养的学生。调查显示,我国职工离职率在2019年达到了18.9%。企业人员的频繁流动,使得与五年制高职合作的企业享受不到协同育人的红利,也就不愿意继续投入资源进行合作。[2]2020年之后无锡五年制高职推进的产业学院建设,选择的企业与之前现代学徒制合作的企业缺少延续性,就凸显了以上问题。

(二)学生:升学与就业的矛盾

近年来,学生对于专转本的认知逐渐深入,职教本科、普职融通的概念被学生和家长熟知和接受。不少高分段的学生在入学咨询的时候就开始关注升学的渠道,随之而来的是五年制高职院校的转本率连年攀升。在这种背景下,学生必然要面临继续升学还是就业的选择。尽管企业给予了合适的岗位和有竞争力的工资,不少学生还是会选择“两条腿走路”,一边上学徒制课程,一边备考,一旦考上本科,绝大部分学生会选择交违约金继续升学。这种现象在三年制高职中非常普遍,也是促使产业学院下沉到五年制高职的一部分原因。

(三)学校:通识与专业的取舍

五年制高职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学制长。这是一个优势,有利于企业充分介入学校的课程。但同时这也是一个劣势,学生入学年龄小,还不具备成为企业员工的法定条件,在一、二年级的时候还要参加全市学业水平测试,不能插入过多的专业课程。不少企业追求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速度,选择在高年级阶段选拔一部分学生组成订单班,这导致企业相关的知识和技术并没有融合到整个课程体系中去,学生对企业的文化认同感不强,也导致了人才的流动性。

(四)系部:管理与放权的抉择

以往的订单班或者现代学徒制的合作主要是针对五年制高职的某一个专业,属于虚拟的组织,它的管理和运转要依靠系部开展。[3]企业在相关的人力资源开发、教学资源建设和收益分配等方面缺乏自主权,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作用。产教融合对学校的师资队伍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也必须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形成结构化的师资团队来面对技术的不断革新。但是不够灵活的管理机制限制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影响了校企合作的深度。

从本质上看,导致以上问题的根源在于对产业学院的产业属性理解不透彻[4],无法把握好产业属性中逐利性和学院教育属性中的公益性的平衡,没有依据产业发展来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从而导致人才链与产业链的脱轨,无法为产业学院服务区域经济提供有力的支撑。而依附于学校系部的管理模式更限制了产业学院的成本分摊和利益分配方式,导致产业学院的发展困难。[5]锡及周边地区物联网产业相关的公司的调研结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些公司对人才的主要需求。

三、基于区域产业发展的五年制高职产业学院产业属性特征

产业属性是产业学院区别于现代学徒制等校企合作模式的特有属性,明确产业属性的特征对五年制高职与一流企业和行业共建产业学院具有指导意义。

(一)区域产业的专属性

五年制高职产业学院应当立足区域发展,面向区域内优势产业或产业集群。随着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不断发展和新技术创新,经济的竞争已经从单个的企业发展成区域的产业链竞争。[6]一条产业链涵盖了产品从设计、生产到销售、服务的全过程,若干与产业紧密联系的生态公司以一个龙头企业为核心,通过分工协作形成集群效应,从而获得产业的竞争优势。

以无锡地区的优势产业物联网为例,2021年无锡的物联网产业规模超3500亿元,并入选全国首批先进制造业集群。多数企业基于底层的华为或者新华三的网络和存储技术,在上层开发应用,提供不同场景的解决方案。面向物联网产业建设产业学院,只要引入华为或者新华三的行业标准,就可以使五年制高职与产业学院中的生态企业合作关系更紧密,形成共同的利益诉求。由于人才培养的过程参照了特定的行业标准,因此人才既在生态公司中具有通用性,又避免了“搭便车”现象的出现。

(二)人才培养的链条性

产业学院面向整条产业链,产业链的不断发展催生了对人才链的需求。原来单个专业面向某一类型岗位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这样的需求。对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航天新气象科技有限公司、无锡中微腾芯电子有限公司等10家无

从图1可以看出,所有公司普遍反映江苏地区的本行业高职物联网技术人员紧缺,除了管理型,从生产操作、工程技术到市场开发、售后支持都需要人才支持,而五年制高职的毕业生从上岗到胜任工作速度较快,多数干满三年就可以满足企业的需求。

图1 江苏地区物联网产业紧缺的应用型人才类型

从图2中可以看出,企业招聘最看重学生的实践实习经验,对面试表现、职业资格证书以及所学的知识技能结构也比较看重,这些都是产业学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产教融合可以提升改进的地方。物联网产业对物联网工程实施与运维证书尤为看重,充分凸显了人才培养的专属性。

图2 招聘中企业看重的因素

从表1可以看出,企业希望产业学院在人才培养时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也非常注重价值观、职业道德和劳动态度的培养,这体现出立德树人依然是产业学院人才培养的根本目的。

表1 企业对产业学院人才培养的建议

人才资源是推动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产业学院对人才的培养需要充分考虑到区域产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层次、规模和结构的需求。针对产业链上不同环节的岗位需求,将原先设置的不同专业打碎重组、交叉融合。例如,面向物联网产业,将原先的智能产品设计、网络、软件以及电子商务等相关专业复合交叉在一起,针对企业需求灵活调整。产业学院要不断延伸和完善人才链,才能最终形成人才生态系统,服务区域产业发展。

(三)专业建设的引领性

教育链作为连接产业链与人才链的节点,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积极重要的作用。产业学院作为一个载体,应该根据区域重点产业的发展,依托职业学校的办学特色,统筹规划专业设置,形成专业链条和集群,并不断进行动态调整。

作为区域的领航学校,要与产业的龙头企业合作,充分发挥引领作用。首先,龙头企业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形成了一定的产业生态集群,不会因为发展的问题对人才培养过于急迫,也更愿意承担一些社会责任。其次,龙头企业走在产业的前列,往往引领了标准的制订,一些企业甚至设有专门的培训部门。例如ICT行业的龙头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不仅积极与各大院校共建产业学院,参与1+X证书试点,还开发了配套的教材和资源。最后,龙头企业可以联合生态合作伙伴为产业学院的学生提供数量充足且较为稳定的就业岗位,有利于产业学院的可持续发展。目前五年制高职建设产业学院的过程中,存在着学校没有直接对接龙头企业,而是对接龙头企业下属专门分管培训部门的现象。这就导致了这个企业只管培训,学校依然与企业的岗位需求脱节。所以五年制高职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区域行业调研,与企业的合作才能深入有效。

近几年无锡地区的五年制高职都结合学校特色与产业的龙头企业寻求合作。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和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都成立了物联网方向的产业学院,两大企业各有侧重,形成了一定的良性竞争。无锡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与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了数字商业产业学院,无锡汽车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与北京京东乾石科技有限公司(京东物流)成立了京东物流智能供应链产业学院,这些都是五年制高职在产业学院建设方面进行的积极探索。当然,一些普通的五年制高职在建设产业学院的时候也要注意量力而行,以本校的优势专业或者区域的特色产业为主导,要注意建设的差异化。[7]

(四)运行管理的独立性

一直以来,管理机制的不灵活都是五年制高职校企合作中的痛点。深圳、广州等一些发展得较早的产业学院已经纷纷尝试开展混合所有制,将产业学院从校园搬到产业园区,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赋予产业学院高度的自主权,这极大地调和了教育的公益性和企业的营利性。五年制高职由于学制的因素,在管理方面还有很多需要探索的地方,但是争取运行管理的独立性,让企业可以更多地参与到学院的管理中来,这也是未来明确的发展方向。

四、五年制高职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路径

(一)实施精准的人才培养方案

链条化的人才培养要求产业学院的课程设置聚焦于特定产业链的相关岗位标准,围绕行业相关技术认证开发具有针对性的交叉融合课程。将产业一线的技术需求转换为人才培养的能力要求,将能力素质拆解成专业知识、技术技能和综合素养的结合,进而形成结构化的课程体系。通过引入企业真实的项目,培养学生对关键技术的灵活运用能力,为学生提供真实的顶岗实习岗位,提前让学生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五年制高职产业学院一定要与企业共同制订具有鲜明企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保证产业的专属性和独享性,激发企业在建设中的主观能动性,利用市场推动资源置换。

(二)坚持纵向的学科建设

与传统五年制高职学科建设要求不同,产业学院的学科建设要坚持纵向发展,在产业领域深挖拓展。在技术升级和创新的基础上,实现从技术到学科再到课程的不断更新迭代。产业学院在建设的时候要深挖产业需求,不断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使之更具有针对性,还要向前延伸,探索新的技术领域,开展定向的技术服务。

五年制高职要充分运用学制的优势,在学生入学初期为学生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让企业以讲座或者参观生产现场的形式介绍企业文化,提高学生的企业认同感,同时植入工匠精神等隐形课程内容。在学生升入较高的年级,同时年龄达标之后,进入产业学院,与企业、学校签订三方协议。建立模块化的课程,让学生能够以企业的实际项目作为学习和实践的内容,实现一线技术知识的学习。以企业为主体打造的课程体系能够打破校企之间的壁垒,实现将课程建立在生产一线,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生态企业中将具有更好的适应性。

(三)拓展产教融合平台的服务面向

产业学院要促进多方资源的共建共享,以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主,集师资培训、技术创新、社会服务和创新创业等功能于一体。[8]高职院校的教师可以进行横向课题研究,为企业提供技术、创新等服务,同时利用企业的先进设备和技术,为社会提供培训和考证等服务。

对五年制高职来说,高质量的结构化师资队伍是产业学院拓展服务面向的重要保障。企业的讲师进入校园,引入最新的技术和管理方式。从现有经验来看,大部分龙头企业都配备有对应的讲师制度,能够满足学院教学的需要。高职院校的教师则需要跳出舒适区,考取行业认证证书,更新技术技能水平。[9]另外,许多行业的龙头企业在政府的支持下开展了多种多样的行业竞赛,推动企业的知名度和产品覆盖面,同时挖掘在校的人才。例如华为每年举办ICT大赛,新华三也每年举办全国大学生数字技术大赛。教师可以通过行业大赛的平台了解最近的技术发展动向,锤炼教师和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探索混合所有制的管理模式

五年制高职要深化产教融合,就一定要推进管理模式的改革。目前的五年制高职产业学院主要以高校牵头,以实体二级学院为依托,联合政府、行业协会等进行建设和资源共享,但是与一般的订单班或者现代学徒制还是有本质的区别。五年制高职需要探索混合所有制的可能性,成立由各办学主体组成的理事会,由学校教学分管领导和企业相关主管组成执行部门,由企业和高校知名专家组成指导委员会。[10]引导企业从自身需求出发,通过多种形式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教材开发和实习实训,最终实现企业推进产业学院的建设,将产业学院从二级学院独立出来。[11]

总 结

产业学院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从规模化向精细化发展的表现,是职业教育向类型教育转变的有益探索。[12]在产业学院的建设中,政府不断倡导多元主体、混合所有制以及评价的多元化,但是产业学院的首要属性是教育,立德树人依然是产业学院最主要的目标。产业学院要为企业培养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德技并修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解决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脱节的问题,将行业的人才队伍稳定下来,助力区域产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五年制学院高职
《五年制高职一体化育人论纲》推介
会计专业学生学习成效构成要素——基于五年制高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五年制高职企业实习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西行学院
五年制高职 人才培养方案的标准化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