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朝天椒高效栽培模式概述

2023-01-04张瑞霞王义辉刘建军常丁皓杜瑞民桑爱云许海生马文全陈德林

农业科技通讯 2022年7期
关键词:朝天椒株距套种

张瑞霞 王义辉 刘建军 常丁皓 杜瑞民 桑爱云 许海生 马文全 陈德林

(1.安阳市农业科学院 河南安阳 455000;2.河南省内黄县农村农村局 河南安阳 456300)

朝天椒[Capsicum frutescens var.fasciculatum(L.)Bailey]又名三鹰椒、天鹰椒,为茄科辣椒属[1],富含维生素C、辣椒素等营养物质,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等领域,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2-4]。其特点是椒果小、辣度高、易干制,既可鲜食、泡制,又可制作干辣椒使用,与羊角椒、线椒构成我国三大干椒品种系列。朝天椒栽培面积逐年上升,已跃居干制辣椒栽培面积首位[3-4]。

河南省朝天椒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3.33万hm2左右,年产销量约50万t,在内销和外销均居全国之首[4]。同时,河南地处中原,是我国内陆交通运输最发达的省份,铁路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便捷的交通区位优势带动了河南辣椒在全国的流通销售。自1974年日本枥木三鹰椒在商丘柘城试种成功后,河南的朝天椒经过几十年的迅速发展,现在已经在河南形成规模化种植[4]。朝天椒主要种植区域有豫东的柘城、睢县,豫南的临颍、邓州、内乡、方城、社旗,豫西的新安、宜阳、渑池,豫北的内黄、滑县、清丰等地[4-5]。

随着河南省朝天椒“红色产业”的快速发展,已逐步形成多种高效栽培模式。为进一步提高农户种植朝天椒的经济收益,本文作者介绍了4种河南省朝天椒的高效栽培模式,供生产者参考。

1 栽培方式

为了合理利用空间和资源,增加复种指数,提高经济效益,目前已探索出多种朝天椒间作套种栽培模式,现介绍如下。

1.1 大蒜—朝天椒套种模式

大蒜—朝天椒套种模式2种作物的共生时间短,早播早收,大蒜与朝天椒争水争肥矛盾较少,并且大蒜根系在生长过程中能产生根缘细胞,这些细胞分泌的抑菌物质能抑制辣椒疫霉菌的生长[6],因此该套种模式逐渐成为河南省朝天椒主产区主要推广的模式。

1.1.1 套种模式采用“3-2”式种植模式,按90 cm种植带整地,畦面宽60 cm、畦埂宽30 cm、垄高15 cm,畦内种植3行大蒜,行距20 cm左右、株距10 cm左右,畦埂预留种植2行朝天椒。这样就形成小行距30 cm、大行距60 cm的宽窄行间作套种模式。

1.1.2 大蒜栽培技术要点大蒜喜冷凉气候,一般在国庆节前后进行播种,开沟深度为4 cm,株距为8~10 cm,行距为18~22 cm。播种后及时浇齐苗水,有利于根系的生长。次年待气温稳定在7~8℃时(2月下旬至3月上旬)浇返青水,结合浇水施尿素10 kg/亩。3月下旬4月初浇发棵水,结合浇水施尿素15 kg/亩、磷酸二氢钾5 kg/亩。5月上中旬每7~10 d浇水一次,抽薹前3~4 d停止浇水。一般在蒜薹收获后18 d左右开始收获蒜头,蒜瓣背部隆起、瓣与瓣之间有明显沟痕时即可收获。

1.1.3 经济效益分析该模式大蒜产量为2 000 kg/亩左右,鲜蒜按3元/kg计算,经济效益约为6 000元/亩;朝天椒干椒产量为300 kg/亩左右,干椒按17元/kg计算,经济效益约为5 000元/亩。全年该模式经济效益达到1.1万元/亩。

1.2 朝天椒—小麦套种模式

1.2.1 栽培模式朝天椒—小麦套种模式有“3-2”式、“5-2”式等,目前生产上主要采取“3-2”式套种模式。“3-2”式即3行小麦2行辣椒间作,按90 cm种植带整地,畦面宽60 cm、畦埂宽30 cm、垄高15 cm,畦内60 cm种植3行小麦,畦埂两边栽2行朝天椒,株距18 cm左右[7]。

1.2.2 小麦栽培技术要点结合整地,施入有机肥1 t/亩、氮磷钾复合肥(N、P、K比例为15∶15∶15)50 kg/亩作基肥,整成90 cm宽的种植带,畦内60 cm种3行小麦,预留畦梗套种朝天椒。越冬前注意浇防冻水,2月下旬及时浇返青水,结合浇水施尿素10 kg/亩,在小麦拔节后随浇水施尿素10 kg/亩。病虫害主要防治小麦锈病、白粉病和蚜虫等,锈病和白粉病可选用25%丙环唑或10%苯醚甲环唑2 000~2 500倍液喷雾,蚜虫可选用10%吡虫啉1 000倍液喷雾防治。

1.2.3 经济效益分析该模式小麦经济效益为1 000元/亩,朝天椒经济效益达5 000元/亩,全年经济效益为6 000元/亩,比传统的小麦—玉米套种模式增加经济效益3 000元/亩。

1.3 朝天椒—小麦—玉米套作模式

1.3.1 栽培模式朝天椒—小麦—玉米套作模式通常采用“3-2-1”式,该模式是根据当地农民种植习惯总结出的一套间作套种高效栽培模式[8],“3-2-1”式即3行小麦2行辣椒1行玉米间作。按90 cm种植带整地,畦面宽60 cm、畦埂宽30 cm、垄高15 cm。每畦内于10月上旬播种3行小麦,次年5月上中旬定植2行朝天椒,株距18 cm左右,定植7 000~7 500穴/亩。5月下旬或6月上旬在朝天椒中间的垄上种1行玉米,行距1.8 m,株距50 cm。

1.3.2 小麦、玉米栽培技术要点结合整地,施入有机肥1 t/亩、氮磷钾复合肥(N、P、K比例为15∶15∶15)60 kg/亩、硫酸钾30 kg/亩作基肥,整成90 m的种植带,种3行小麦。越冬前注意浇防冻水,春节过后及时浇返青水。

小麦收获后及时中耕除草除麦茬,可减少杂草与作物对水分、养分、阳光和空气的竞争,减少地力消耗。玉米在麦收后应及时间苗、定苗,结合辣椒种植进行虫害防治,注意防治玉米钻心虫等害虫。灌浆后及时打掉下部老叶,利于田间通风[4]。

1.3.3 经济效益分析该模式中小麦经济效益为1 000元/亩,玉米经济效益为500元/亩左右,朝天椒经济效益达5 000元/亩,全年经济效益达6 500元/亩左右。

1.4 早春大棚西瓜—鲜食朝天椒套种模式

1.4.1 套种模式以1.8~2.0 m为一个种植带,可采用小高垄或“V”型垄,垄宽50~60 cm,畦内定植西瓜,西瓜两侧间隔50 cm错位定植朝天椒。早春大棚西瓜1月下旬开始播种育苗,2月底3月初进行定植,5月上中旬采收。朝天椒12月中下旬育苗,3月中下旬定植,6月初采摘,可一直持续到11月[9]。

1.4.2 西瓜栽培技术要点西瓜选用早熟品种,采取穴盘基质嫁接育苗,选择晴天下午定植,株距33~40 cm,定植800~1 000株/亩。浇好定根水,确保成活。定植后及时检查瓜苗成活情况,进行查漏补缺。出藤后及时理蔓,一般于下午进行,留主蔓和一条侧蔓,分别向两侧呈180°生长。开花时在上午7:00~9:00进行人工授粉。坐瓜后及时疏瓜,摘除节位低或瓜形不正、带病的幼瓜,每枝主蔓上留一个瓜,侧蔓不留瓜为主蔓提供营养。采收后及时拉秧[9]。

1.4.3 鲜食朝天椒栽培技术要点西瓜拉秧后及时浇水,随水冲施尿素6 kg/亩。进入结果盛期,结合浇水追肥,每亩施硫酸钾、三元复合肥各15~20 kg。生长后期其根系活力下降,用0.3%磷酸二氢钾溶液喷施叶面防止落花、落果、落叶。

1.4.4 经济效益分析该套种模式西瓜栽种800~1 000株/亩,产量为4 000~5 000 kg/亩,经济效益约为1万元/亩。朝天椒每亩栽种1 000株左右,产量为2 500 kg/亩,经济效益约为1.5万元/亩。全年合计经济效益约为2.5万元/亩,扣除各项农资成本,该套种模式年纯收入约为2万元/亩[9]。

2 露地朝天椒栽培技术要点

2.1 育苗

小麦、大蒜等间作套种模式中朝天椒可采用小拱棚于3月上中旬播种育苗,5月上中旬定植。

2.2 定植

一般苗龄达到50~60 d即可定植,即5月上中旬开始定植。行距以套种模式而定,株距20~25 cm。

2.3 田间肥水管理

朝天椒定植后及时浇定植水,确保成活,根据土壤墒情考虑浇一次缓苗水,结合浇水对种苗进行查漏补缺。朝天椒不耐涝,浇水宜小水勤灌,保持土壤见干见湿,雨后及时排除田间积水。及时中耕除草,生长季一般中耕3~4次,结合中耕进行培土封垄。

追肥以施用高钾型肥料为主,结合浇水进行追肥,可追施硫酸钾型复合肥30 kg/亩、尿素10 kg/亩,分3~4次施入。

2.4 病虫害防治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进行病虫害防治。虫害主要有蚜虫、白粉虱、棉铃虫等,病害主要有病毒病、炭疽病和日烧病等。虫害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2 000~3 000倍液喷雾防治[9]。病毒病结合防治白粉虱进行防治,发病初期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氨基寡糖素600倍液喷雾,每7~10 d 1次,连喷3~4次[9]。炭疽病用25%溴菌清(炭特灵)乳油800倍液,或50%炭疽福镁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进行防治。

2.5 采收

在霜降之前收获完毕,成熟一批采收一批。一次性收获可采用人工拔秧或机械割秧收获2种方法,收获后把辣椒植株平放在田间晾晒3~4 d,晾至八成干待叶脱落后开始采摘,也可把辣椒植株拉至晒场或庭院采摘。

猜你喜欢

朝天椒株距套种
黄瓜套种苦瓜 赶早上市效益高
草莓大棚套种西红柿亩增收2万元
蚕羌种植最佳移栽密度研究
红晶朝天椒等5个小山椒品种在清镇市的引种表现
消失的朝天椒
洋马高速插秧机株距调节方法
番茄套种需注意什么
寒地水稻良种良法的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巧解“植树问题”
红红的朝天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