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四五”高台县种业创新发展与实现路径

2023-01-04陈占伟向茂红陈广泉

农业科技通讯 2022年7期
关键词:高台县玉米种子制种

陈占伟 向茂红 陈广泉

(1.甘肃省高台县巷道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 甘肃高台 734300;2.甘肃省高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甘肃高台 734300;3.河西学院农业与生态工程学院 甘肃张掖 734000)

高台县位于黄金制种产业带河西走廊中部的张掖市,境内海拔1 300~2 000 m[1],年均气温8.7℃,年均降水量140.8 mm,平均无霜期156 d,主要种植玉米、瓜菜、油料、小杂粮等作物,是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县、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蔬菜)和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也是全国得天独厚的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区域[2]。粮安天下,农稳社稷,种业处于农业整个产业链的源头[3],是最基础的农业生产资料,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是推进现代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4]。为有力地推动高台县种子产业创新发展,提升种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本文作者开展了农作物种业调查研究,通过调研全面掌握全县种业发展现状及成效,分析当前种业发展的优劣势,探讨“十四五”时期加快当地农作物种业创新发展的实现路径。

1 种业发展现状及主要成效

高台县始终坚持优良品种优先方向,以实施种业振兴为抓手,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十三五”以来,全县种业整体水平快速提升,种子产业的发展对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提升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性越发凸显[5],全县种子产业得到长足发展。

1.1 供种保种能力显著增强

全县玉米制种产业常年种植规模稳定在10万亩以上,2021年全县玉米种子生产面积达12.05万亩、产量4 856万kg,面积、产量分别占全国的5.0%、5.3%,占全市的13.2%和12.8%,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国家队”地位更加巩固。在发展玉米制种产业的同时,以瓜菜为主的非主要农作物繁制种面积达8.63万亩,产量达1 627万kg。以玉米制种为主导,蔬菜、瓜类、花卉等为支撑的“1+3+N”的种子产业体系初步成型。

1.2 种业效益水平不断凸显

至2021年底,全县农作物种业产值达7.98亿元,其中玉米制种总产值4.1亿元、产值3 400元/亩,瓜菜等非主要农作物制种产值3.88亿元、产值4 500元/亩。种业的发展还带动了养殖、仓储物流和加工包装等相关产业链的延伸,其产值达2.53亿元,对保障“米袋子”供应、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和推进种业产业化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1.3 基地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自“十三五”以来,“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建设和制种大县奖补”两大项目共计投资1.06亿元,其中制种基地项目5 088万元、制种大县奖励项目5 500万元。在发挥资金杠杆撬动作用的基础上,整合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效农业节水等项目和社会资金6.02亿元,建成以骆驼城镇、新坝镇、合黎镇为主的“五化”示范基地8.32万亩,配套滴灌管网1 052 km、渠道250 km、机耕道路20 km、维修机井3 417眼,制种基地渠、路、井、电等基础设施配套更加完善。

1.4 企业竞争能力稳步提升

全县种子生产经营企业达55家,其中玉米制种企业有10家,瓜菜、花卉和马铃薯等非主要作物制种企业有45家。玉米种子企业年加工生产能力在10万t以上,建成玉米果穗、籽粒烘干线及小包装生产线,年加工包装种子2.2万t。县内高台中农大康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甘肃隆丰祥种业有限公司2家企业具有品种自主研发能力,选育省审品种22个,年均生产品种100个,其中代繁品种占90%以上,小包装加工率只占9.5%。

1.5 种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严格贯彻《张掖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要求,县上成立高台县国家级种子基地管理领导小组,各镇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健全完善了县、镇、村三级联动的种业基地监管机制及市场监管、农业农村等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切实加强农作物种子市场监管,严厉打击抢撬基地、抢购套购、私留倒卖、非法生产转基因种子、无证经营等违法行为,有效地保障了农业生产的供种安全。

2 种业发展制约因素

现代农业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良种的竞争[6]。尽管高台县农作物种业发展迅速且卓有成效,但通过对种业各主要产业环节的深入分析,从总体上看,良种育繁推管一体化、创新科研体制机制、种业管理体系等方面还尚未健全完善,层次仍然较低,多种因素共同制约着种子产业链整体功能的发挥。

2.1 基地资金投入力度不够

通过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建设等项目,部分种子生产基地的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改善,但因基地分布范围广,财政资金投入有限,项目覆盖率仅占41.6%,且建设标准仍不能完全满足基地生产的需要。瓜菜、花卉等非主要农作物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缺乏资金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2.2 智能技术装备水平不高

制种作物较大田作物而言,技术要求高、流程较复杂,一般需经过严格隔离、分期播种、去雄去杂、果穗收获等程序,而目前性能先进的复式作业机械少,加之基地地块分散“零碎”、大型复式机械无法使用等因素,去雄去杂、果穗收获等关键环节仍然以人力为主,生产成本高、效率低,种子生产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应用程度不高。

2.3 育种科技创新能力不强

种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核心配套技术薄弱、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目前,全县玉米种子生产企业多以“代繁代育代制”为主,而开展新品种自主选育的企业仅有2家,且都采用常规育种技术。现代化高科技育种技术应用不够,新品种自主研发能力不足且同质化现象严重,受全国种业市场波动及委托方企业经营状况的影响较大。

2.4 制种农户持续增收空间有限

近年来,受全国玉米种子连续多年供过于求及玉米价格大幅上涨尚未传导到种植末端等因素的影响,目前玉米种子出厂价、零售价仍以低价需求为主,加之制种基地装备水平低、劳动强度大、人力成本不断攀升等多重因素,直接影响玉米制种的经济效益,且农户种植玉米的积极性也进一步降低。

3 种业发展的优势因素

种子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近年来,高台县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优势,通过引良种、建基地、强科技、兴龙头、拓市场,厚植了全县制种种业发展的基地、企业、种源、政策等基础优势。

3.1 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高台县是典型的绿洲灌溉农业县,有充足、优质的水源和便利的灌溉条件,土壤肥沃、养分供应能力强、增产潜力大。且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热资源充沛,昼夜温差大,日照长、霜期晚、积温高,利于种子固形物的积累[7],所产种子色泽鲜亮、籽粒饱满、出芽率高、商品性佳、成熟度好。当地夏热冬寒、降雨量少、气候干旱,使种子病虫害少,便于晾晒、贮运。气象灾害主要是霜冻和低温,其他自然灾害较少,利于制种。

3.2 种业发展基础牢固

经过30多年的发展,高台县种子生产企业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县、镇、村三级技术推广和科技服务网络体系不断健全,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种子品种开发、科研实力不断增强,制种技术娴熟,管理更加规范精细,加工能力不断提升,经济效益持续向好,种子市场监管不断规范,种子市场体系日趋完善,种子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各种子协会行业自律诚信建设有效加强。加上奥瑞金、隆平高科、德农等全国实力雄厚的种子企业聚集落户于周边县区,为促进和带动全县种业发展壮大和由量到质的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3 制种基地合理稳定

随着种业振兴行动的深入实施,当地政府不断加大种业政策、资金扶持力度,给予种子企业和制种农户土地集中流转、农业保险专项资金补贴等,土地流转面积不断扩大,玉米、花卉、马铃薯制种等种业基地农场化、企业制种工厂化步伐加快,制种基地由以往的分散化、零碎化、生产管理难逐步向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信息智能化、技术机械化方向转变,制种基地更加稳定合理。

4 种业创新发展的实现路径

“十四五”期间,高台县做大做强种子产业,要紧扣种业振兴重点任务,聚焦种子产业的“育、繁、推、管”四大环节。坚持问题导向、实施重点突破;注重统筹兼顾、合理规划布局;强化政策引导、多元资本投入;持续优化提升、构建种业体系,以强有力的举措加快推进种业提质增效。

4.1 强化政策支持,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

抢抓现代种业“三年倍增计划”发展机遇,在种子企业融资、科研成果转化、良繁基地建设、新品种培育研发、农机具购置等方面强化政策引导、多元投入,给予重点扶持。继续强化重点项目争取力度,整合运用好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各类项目资金,加大基地道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种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健全完善现代种业政策支持体系,不断提高制种产业带动水平,健全以奖代补机制,引导涉种农机专业合作社、企业等市场主体创新发展,建立优势互补的合作平台,推动形成基地、企业、农户多方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种子产业提质增效。

4.2 坚持一体化推进,建设绿色标准化制种基地

加大主要农作物优良品种的引进、示范与推广,推进品种的提质增效和换代升级。以提升农业技术推广、农业机械服务为重点,加快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配套膜下滴灌、喷灌等节水设施,推广配方施肥、土壤生态修复、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配备整地、施肥、铺设滴管、覆膜、播种及去雄、收获、果穗剥皮等机械化设施设备。健全完善县级基地管理信息化系统功能,引进运用物联网信息技术,提高田间管理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十四五”期间,持续抓好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建设,争取建成“五化”制种玉米生产基地15万亩,着力建设全国一流的高标准制种基地。

4.3 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夯实种业发展基础

探索建立种子全过程关键数据可追溯管理模式,支持龙头企业建设大型现代化种子加工中心,新建和改造玉米种子果穗烘干线和玉米种子成套加工线,配套从果穗烘干、脱粒、精选、包衣包装、亲本生产等全过程的自动化信息化控制管理系统,加快推动种子加工各环节精细化管理。开展好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为加快推进全县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奠定基础,引导鼓励种子企业积极参与种质资源保护,建立多元化利用机制,推动资源共建共享。

4.4 加快科技创新,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以提升育种创新能力建设为重点,鼓励引进高层次技术人才,扶持种子企业配套温室、制种圃、苗圃等先进技术设施,组建运转高效的研发团队,开展农作物商业化育种。同时,借力省内高校、科研院所和种业企业科研优势,加快建立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科企联合体,开展杂种优势利用、分子育种、种源精准鉴定等关键技术研究,进一步加大农作物繁制种提质增效关键新技术示范推广力度,加大育种成果技术转化力度,推动育种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实现良种良法同步配套推广。

4.5 做强种业企业,提升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联合本地企业,建立县域为主、开放融合、联通全国的制种产业联盟,加强种子龙头企业融资支持及金融服务,将制种大县奖励资金向优势企业倾斜,整合县级资金、人才、土地等要素,支持“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建立科研育种、生产加工、物流营销中心,全面夯实种业企业发展基础。引导鼓励种子企业并购重组壮大实力,实现资源集聚、集群发展,并实施人才素质提升行动,推动制种企业技术能力、经营能力和服务水平整体提升。鼓励支持品种培优、品牌打造,扎实推进种子质量认证和备案贴标销售,提升种子品牌影响力[8]。

4.6 加强市场监管,营造良好种业发展环境

健全完善企业诚信体系,开展种子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和玉米制种优质基地资源竞争性配置,引导企业与基地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更加规范生产经营秩序。健全完善县、镇种子质量监督检测体系,强化检测技术创新和质量管理,提升种子质量检验水平。健全完善“属地管理、县镇联动、联合执法、失职追责”机制,加强种子管理机构、队伍和市场监管能力建设,强化农业综合执法,加强种子生产经营管理,加大基地巡查监管力度,依法查处抢购套购、无证生产等违法行为,积极营造安全用种的良好环境,从源头上保障种子质量安全。

猜你喜欢

高台县玉米种子制种
不同条件下对济宁地区玉米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
低破碎玉米种子脱粒机的研制
新疆兵团制种玉米获丰收
中央财政下达奖励资金10亿元支持制种大县建设
快乐教育 寓教于乐 健康成长——高台县第一幼儿园幼儿快乐活动侧记
立足底线求突破 交人民满意的答卷——高台县教育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让童年在游戏中精彩绽放——高台县南苑幼儿园户外游戏活动侧记
践行幸福教育理念 成就乡村少年梦想——高台县新坝镇中心小学
关于提高玉米种子发芽率标准的探讨
低浓度克·酮·福美双利于玉米出苗和幼苗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