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汉平原双季青贮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2023-01-04孟亚轩姚旭航袁进成

农业科技通讯 2022年4期
关键词:生物防治虫害生育期

马 玮 王 丹 孟亚轩 姚旭航 袁进成 赵 明

(1.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北京 100081;2.河北北方学院农林科技学院 河北张家口 075000)

青贮玉米加工青贮饲料其营养价值损失较少,可长期饲喂牲畜,在我国畜牧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牛、羊存栏数分别为8 915.3 万头和2 9173.5 万只,青贮玉米潜在需求量达 18 000 万 t,需播种 300 万 hm2(青贮玉米产量按60 t/hm2计算),但实际种植面积仅为194 万hm2,自给率为66%。 湖北省牛、羊存栏数分别为240 万头和550 万只,青贮玉米潜在需求量达 500 万t,需播种 90 万 hm2, 实际播种面积 72 万 hm2, 自给率达80%。因此如何满足该区域畜牧业青贮饲料的需求成为国家肉产品安全生产的重点。 湖北地区光、温、水资源丰富,80%的土地面积均适宜玉米生产[2],同时由于区域调运的限制加剧了玉米产需矛盾[3]。 研究表明,青贮玉米比籽粒玉米提供的饲料量高2~3 倍, 消化率高3 倍左右[4]。 在市场需求刺激下青贮玉米种植面积逐年升高[5],加快发展青贮玉米的生产能有效地缓解该地区玉米的产需矛盾。 因地制宜构建并发展满足品种积温和青贮品质需求的周年青贮玉米栽培体系,是解决该区域畜牧业饲料问题的关键所在。 本文作者基于团队自2009年至今开展的江汉平原双季玉米的研究成果, 集成江汉平原双季青贮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

1 双季青贮玉米适宜栽培区域

本研究所指区域为湖北省,≥10℃积温为5 100~5 300℃,年降雨量范围在1 100~1 300 mm,无霜期240~260 d,选择排灌方便、土层深厚、土壤肥力中等、透气性良好的沙壤地块。 一年种植两季青贮玉米, 且两季均需达到乳熟后期至蜡熟期青贮收获标准,即从出苗(日均温>10℃)至收获期(日均温>15℃)约200 d。

2 品种选择

选择生态适宜的中熟、生物产量高、优质、高抗、持绿性好的玉米品种[5-7]。 第一季青贮玉米应选择生育期110 d 左右的品种,第二季青贮玉米应选择生育期100 d 左右的品种, 植株形态上应选择叶片宽大、茎叶夹角较小、适合密植的品种[8]。

3 第一季青贮玉米

3.1 播种

入冬采用翻耕机进行深翻,疏松土壤,降低越冬地下病虫害基数。 春季旋耕地面深度为18 cm 左右,使土壤疏松细碎。 用铧犁式开沟器整成厢沟,厢面宽100 cm、厢沟宽20 cm、厢沟深30 cm,以利于排水防渍涝。第一季施纯 N 14~16 kg、P2O58~10 kg、K2O 10~12 kg。化学肥料选用玉米专用缓控释肥,于播种时一次性深施 20 cm 左右。 如缓控释肥 N、P、K 比例达不到肥力要求,以纯N 为标准,用过磷酸钙和氯化钾补足。 选用复合式玉米精量播种机,最佳播种时间为日均温稳定在10℃左右,一般为3月15~20日,40 cm+80 cm 宽窄行, 穴距23~25 cm, 播种密度为 67 500~82 500 株/hm2,定苗密度为 65 000~80 000 株/hm2。 一次性完成播种和覆土等工作。

3.2 田间管理

播后地面喷施玉米苗前专用除草剂, 苗后草害严重可选用玉米苗后专用除草剂进行灭草。 及时查苗,如有缺苗断垄应及时补种或移栽。

生育期内虫害以生物防治为主,结合化学防治。苗期注意防治根腐病和苗枯病, 穗粒期防治茎腐病和鞘腐病。 通过药剂拌种防治地老虎,3~4 叶期喷药防治蚜虫和飞虱,大口期至孕穗期防治玉米螟,开花吐丝期防治丝黑穗病和矮花叶病[9]。 为保障青贮玉米饲喂安全, 在收获前20~30 d 停止使用化学农药,以生物防治虫害为主。 开花灌浆期易遭受高温干旱,应及时灌水,达到沟满厢湿。

3.3 收获

第一季青贮玉米一般在7月中旬左右收获。 最佳收获期是玉米籽粒发育到蜡熟期,含水量在61%~68%,乳线高度低于1/2~2/3[9]。 收获过早,含水量高,蛋白质和干物质含量低,影响青贮品质;收获过晚,植株纤维含量增加,适口性差,且含水量低,不易压紧,青贮易发生霉变[10]。

4 第二季青贮玉米

4.1 播种

第二季青贮玉米播种时间为第一季青贮玉米收获后立即播种,可以免耕错穴种植,也可以整地后直播。 如需整地,方法同第一季青贮玉米一致。

第二季青贮玉米免耕:第一季青贮玉米收获后,在40 cm 行间开15~20 cm 肥料沟,施肥后进行错穴播种。

第二季青贮玉米翻耕:播前清理田间残膜,灭茬机进行根茬和农田杂草灭茬粉碎,旋耕整地后,用铧犁式开沟器整成厢沟模式,再采用机械化直播。 第二季青贮玉米按 40 cm+80 cm 宽窄行播种, 穴距 25~26 cm,播种密度为 67 500~82 500 株/hm2,定苗密度为 65 000~80 000 株/hm2。 施肥量与第一季青贮玉米相同。

4.2 田间管理

播后地面喷施玉米苗前专用除草剂, 苗后草害严重可选用玉米苗后专用除草剂进行灭草。 及时查苗,如有缺苗断垄应及时补种或移栽[11]。

生育期内虫害以生物防治为主,结合化学防治。苗期注意防治粗缩病和苗枯病, 穗粒期防治茎腐病和鞘腐病。 通过药剂拌种防治地老虎,3~4 叶期喷药防治黏虫, 大口期至孕穗期防治玉米螟, 开花吐丝期防治丝黑穗病和矮花叶病[12]。为保障青贮玉米饲喂安全,在收获前20~30 d 停止使用化学农药,以生物防治虫害为主。 苗期易遭受高温干旱,应及时灌水,达到沟满厢湿;开花灌浆期易遭受秋雨产生渍害,应及时清理厢沟排水。

4.3 收获

第二季青贮玉米应在10月中下旬收获,具体收获时间根据籽粒灌浆情况来定, 乳线下降至籽粒2/3以下,在初霜到来之前收获[13]。收获过早,蛋白质和干物质含量低,影响青贮品质;收获过晚,容易引起冷害,青贮产量和品质均降低[10]。 第二季收获后进行灭茬翻耕, 在留茬处理上, 农户需要切实把握好尺度, 如果过低会引发夹带泥土, 过高则会引发产量不足[14]。

5 结语

在市场需求刺激下, 青贮玉米种植面积逐年升高, 加快发展青贮玉米的生产有助于缓解江汉平原地区玉米的产需矛盾。 为保证青贮玉米产量,需要结合实地因素,积极选取合理的栽培技术,把控每一个种植环节,以提高产量,实现青贮玉米的最大化利用价值,保证稳定增长的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生物防治虫害生育期
气候变化下的林业虫害防治对策分析
气候变化下的林业虫害防治对策分析
吉林水稻关键生育期延迟型/障碍型冷害时空变化*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不同生育期大豆品种氮素积累特性研究
中国大豆生育期组零点标识落成仪式在黑河举行
不同播期对格尔木藜麦生育期及产量的影响分析
桑园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
2019年法国生物防治产品销量大增,新的销售监管法规即将出台
首届国际生物防治大会在北京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