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密云地区鲜食玉米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2023-01-04高晓旭王文荣

农业科技通讯 2022年4期
关键词:密云糯玉米鲜食

高晓旭 王文荣

(北京市密云区农业技术推广站 北京 101500)

鲜食玉米是玉米的一个类型, 因其乳熟期籽粒中含糖量较高,食之味甜糯而得名,也称水果玉米,在乳熟末期或蜡熟初期进行采收[1]。 和普通玉米相比,它具有甜、糯、嫩、香等特点。 鲜食玉米按植物学分类可分为甜玉米、糯玉米和甜糯型玉米。 按其食用方式又可分为即摘即食型、采摘型和加工型3种类型。 从籽粒颜色上又分有黑色、紫色、黄色、白色、采粒等。甜玉米含糖量高、适口性好、风味独特,富含人体所必需的维生素E、氨基酸、叶酸等多种营养成分[2]。 糯玉米口感香黏软滑,具有糯、香的风味,且富含多种维生素、赖氨酸等[3],商品性好。 甜加糯玉米则兼具甜玉米和糯玉米的独特口感和营养价值。

近年来,密云区鲜食玉米产业呈全面增长趋势,种植面积从几百亩发展到3 000 多亩。通过依托项目实施,选取龙头企业或合作社合作,与市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合力进行鲜食玉米新品种、 新技术的种植推广, 包括新品种展示示范、 生物防治技术示范推广、举办鲜食玉米节等,不但增加了全区鲜食玉米种植规模,也提升了产品品质和效益。 目前密云区鲜食玉米生产已初具产业化规模, 完全按照高产、 优质、高效、安全的要求进行生产, 但在品种更新、生产销售、产业化经营、品牌创新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对密云区鲜食玉米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适宜的发展对策, 旨在提高密云区鲜食玉米产业的优势及竞争力。

1 发展现状

鲜食玉米是密云区的主要粮经作物之一, 近几年来,生产面积稳中有增,产品数量逐年增加,销售价格高位运营, 成为密云区发展势头较强劲的特色粮经作物。 密云区依据自身自然资源优势,着眼于市场需求,以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为切入点,以服务为宗旨,大力发展鲜食玉米产业,逐步形成了鲜食玉米的产业雏形。

到2021年, 全区规模化鲜食玉米种植面积在3 000 亩以上,主要分布在库北新城子、不老屯、太师屯地区,库南河南寨、巨各庄、西田各庄等地区,其他乡镇亦有零星种植。 主要种植品种有BM380、 斯达甜 221、农科玉368、旺禾香糯 6号、农科糯 336 等。近年来,甜加糯型玉米的种植面积增长迅速,约占鲜食玉米种植总面积的40%, 糯玉米的种植面积逐渐减少, 其他类型如水果型、 花粒型等种植面积不断增加。 密云区鲜食玉米上市时间主要集中在7~8月,其余时间主要由河北省、 山东省等地供应, 自给率不足,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品种相对单一、更新慢

目前,密云区种植的甜、糯玉米品种仍为几年前引进的, 主要有斯达甜221、 农科玉 368、 旺禾香糯6号、京科糯928、BM380 等,表现出品种种植相对单一,对甜、糯玉米产品的开发不利。

2.2种植分散,规模有待提高

密云区的鲜食玉米种植主要集中在河南寨、巨各庄、新城子、西田各庄等地,在库南、库北这些地区的生产主要以分散的农户自家种植为主,种植规模较小,且种植户综合栽培管理技术不高,不利于规模化统一管理。种植分散不利于隔离区带的设立,容易使甜、糯玉米与普通玉米品种发生串粉混杂,从而使产品的品质受到影响。

2.3 配套综合栽培管理技术普及率低

由于鲜食玉米的种植历史较短, 农户的种植管理经验不足,种植户在鲜食玉米高效栽培管理方面的技术还有待提高, 特别是配套综合栽培管理技术的普及率较低,影响了鲜食玉米产业的发展。 由于种植粗放、管理不规范,致使果穗类型和大小不一,商品率低,不利于规模化加工和销售,产品难以进入高端市场, 产品品质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一个问题。 栽培技术的标准化、规范化、推广度及普及力度还需提升。

2.4 销售形式单一,上市时间比较集中

鲜食玉米销售以鲜货销售、 蒸煮零售、 真空包装、速冻加工等形式为主。 密云区鲜食玉米销售基本局限于本地市场及电商平台的鲜货销售, 而且上市时间比较集中,采收期短,扎堆销售问题严重,容易使货物大量积压,致使低价销售现象严重,从而大大降低了种植户的经济效益, 阻碍了规模化集中种植的推广进程。

2.5 产品类别少,质量参差不齐

密云区鲜食玉米生产、 加工销售企业以民营为主, 企业规模不大, 产品类别少, 大部分为即摘即售的低端产品, 产品附加价值较低, 影响了产业链条的延伸和发展。 主要原因包括: 大部分企业加工设备短缺或较差, 加工质量低, 低端产品占比大;先进加工技术应用率低, 加工技术落后, 产品升级速度慢。

2.6 综合抗性差,种植存在风险

鲜食玉米一般在5~8月种植, 此期间正值自然灾害高发期, 特别是鲜食玉米较普通玉米综合抗性较差, 病虫害为害比较严重, 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影响了果穗成品率,降低了种植经济效益,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

2.7 申请产品认证的意识薄弱

近年来,随着消费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食品品质的追求越来越强烈,特别是在有机食品方面。 而鲜食玉米由于其独特风味、 营养保健价值和种植方式,具有申请有机食品的有利条件,但很多企业和种植大户在这方面意识不强。

3 发展对策与建议

3.1 优新品种与技术的更新与推广

充分利用密云区的农业技术资源优势, 建立优质新品种、新技术展示示范基地, 用于引进国内外优新品种和技术,做好优质品种更新换代,集成优化鲜食玉米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综合配套技术,确定可操作性强的量化指标,推广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做好宣传推广工作,充分利用田间指导、线上咨询、观摩培训等方式加强对种植户的宣传培训。 切实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鲜食玉米产业的发展。

3.2 扩大种植规模

本着农户自愿种植的原则, 依托企业或合作社的种植经验与销售平台,发挥龙头企业带动效用,合理布局,形成甜、甜加糯、糯玉米产业带,扩大鲜食玉米种植规模,以易于集中统一管理,减轻农民的运输和销售负担。 着力培育鲜食玉米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经纪人(营销大户)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适度发展规模经营,增强鲜食玉米产业抗风险能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3.3 完善生产技术标准体系

制定鲜食玉米高效栽培、加工技术标准。 从鲜食玉米产地环境、播前准备、品种选择、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绿色防治、适时采收贮藏等关键技术环节入手,重点解决鲜食玉米从育苗、栽培种植、病虫害防治到产品质量把控、加工包装、销售等环节的关键技术问题,完善鲜食玉米生产技术标准体系。

3.4 合理安排茬口

推广抢早播的深“V”覆膜技术,实现鲜食玉米一年两茬种植,规避传统销售旺季及拖延供应时间,进而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推广分批次播种、采收的种植方式,夏播最迟在7月底之前,进而可以更均匀的供给市场,且延长了上市时间。 科学安排茬口,提前或拖延上市均有益于提升经济效益[4]。

3.5 加强扶持

鲜食玉米的自然保鲜、货架销售时间均有限,需要大型企业及时处理鲜食玉米的初级产品, 如果没有龙头企业的带动,会给销售带来很大的压力,从而影响农民种植的积极性。 因此加强扶持龙头企业,依靠企业带动产业的良性发展。

3.6 加强产品安全认证

抓质量,保障产品安全,提高产品附加值。 示范推广鲜食玉米标准化生产, 积极鼓励支持企业和种植基地申报“有机食品认证”。 申请有机食品认证,既可创造高品质产品,又可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还可促进密云区特色产品的发展。

3.7 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大众的认知度,通过电视、自媒体、报纸、公众号等加大宣传力度, 普及鲜食玉米相关知识, 特别是对鲜食玉米的特色风味及食用功效等内容进行宣传报道, 提高大众对鲜食玉米的消费选择。 通过举办鲜食玉米节、 特色粮经作物丰收节等活动, 使消费者近距离感受鲜食玉米的特殊魅力。 展示鲜食玉米种植技术和产品多样性, 搭建生产、 加工和销售多维度合作平台,进而提高农户种植积极性,促进农民增收。

3.8 打造密云鲜食玉米品牌

发展鲜食玉米产业, 扩大产品知名度是必要选择,创造符合特定市场需求和具有影响力的品牌。 要实现这一目标, 需要引进与推广优质高产的特色品种,提高企业生产加工水平,丰富产品类型,增加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条,通过精加工打造密云区鲜食玉米名牌产品,以满足不同群体的消费需求。

猜你喜欢

密云糯玉米鲜食
早春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甜蜜糯玉米的发现及应用
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早春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大棚开直播 密云“新农活”
糯玉米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及加工利用
北方糯玉米高产高效栽培研究
密云区部分古树健康评价
超甜糯鲜食玉米育种有了新路
密去360网络春晚 引近万名网友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