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夏州“牛羊菜果薯药菌”七大特色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2023-01-04马晓燕韩文明周国栋冯坤蓉唐作武马义春张彬彬

农业科技通讯 2022年4期
关键词:临夏州全州牛羊

马晓燕 韩文明 马 原 周国栋 蒲 鑫 冯坤蓉 唐作武 马义春 张彬彬

(临夏回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 甘肃临夏 731100)

近年来,临夏州围绕“牛羊菜果薯药油菜百合”八大特色产业作为临夏州农业发展的主导产业,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大力培育, 逐步形成了具有临夏州地方特色的“独一份”“特中特”“好中优”“错峰头”等特色优质农产品。 自2020年8月3日,临夏州召开赤松茸羊肚菌产业发展培训会,州委书记郭鹤立提出全州上下要投身农业结构调整革命,培育壮大赤松茸、羊肚菌等食用菌产业,让农民群众彻底改变祖祖辈辈种“草包庄稼”的现状,实现脱贫致富,自此在全州迅速掀起了要打一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攻坚战的号角,牢固树立“一年庄稼两年务”的理念,郭鹤立提出农业产业发展要“宜粮则粮、宜林则林、宜菌则菌、宜药则药”,把原有八大特色产业调整为“牛羊果薯药菌”七大产业,目标为特色种植面积超过160 万亩,走“育、养、销、肥、种”一体的畜牧循环发展路子,争取种植业、畜牧业产值在“十四五”期间超过100 亿元。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伊始, 为摸清临夏州七大产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临夏州农业科学院专门成立调研组,集中利用3个月时间,赴全州八县市采用实地走访、分析调查、问卷提问、座谈交流、搜集数据等方式对“牛羊菜果薯药菌” 七大特色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

1 临夏州 “牛羊菜果薯药菌” 特色产业发展现状

1.1 临夏州牛羊产业发展情况

调研组从临夏州农业农村局、 八县市农业农村局、临夏州统计局、八县市统计局查阅资料了解到,2019年,临夏州牛饲养量达94.3 万头(其中存栏能繁母牛19.92 万头)、羊饲养量788.8 万只(存栏能繁母羊 106.85 万只)。 2020年, 临夏州牛饲养量达72.01 万头(奶牛、肉牛均存栏在100 头以上)、羊饲养量达562.59 万只(年存栏、出栏均在100 只以上)。2021年8月底,牛存栏 55.25 万头、羊存栏 349.6 万只。全州从事肉牛产业的合作社达到723个、 从事肉羊产业的合作社达1 089个。全州牛羊规模养殖场达到1 015个(牛羊养殖场 441个,羊养殖场 574个)、牛羊养殖户达38 148 户(牛养殖户9 063 户,羊养殖户29 085 户)。 全州有畜牧活畜交易市场63个,长期在省内外从事牛羊及产品贩运人员11 万多人,年交易牛 78 万头、 羊 375 万只,年屠宰牛 35 万头 (牦牛 19 万头)、羊 281 万只(藏羊 92 万只)。 在清真冷鲜肉销售中, 临夏清真牛羊肉占据了青藏地区50%的市场量,在省城兰州也是独占鳌头。 全州集散交易的牛羊活畜交易市场,既活跃了商贸流通,又为牛羊育肥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营销的渠道, 已成为甘肃乃至西北主要的牛羊及产品集散交易中心, 按照临夏州“三带三基地”战略布局,全州牛羊产业已逐步形成了沿太子山一带的肉牛产业带,沿洮河、黄河一线的肉羊产业带,沿兰郎公路一线的奶牛产业带,已形成集饲草料交工、头牛肉羊科学养殖、良种育肥、加工销售出口为一体的产业链模式, 是临夏州特色产业发展要素最全、产业链最长,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最好的富民产业[1]。

1.2 临夏州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据统计,2019年, 临夏州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8.00 万亩,产量达到 34.7 万 t。 2020年全州蔬菜面积达到 19.00 万亩,产量达到 37.9 万 t。 2021年6月底,全州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0.39 万亩(含百合),产量达到63 万t。 全州蔬菜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临夏县北塬片区、永靖县川塬灌区和临夏市城郊区。种类主要有瓜类、茄果类、葱蒜类、白菜类、根菜类、豆类、叶菜类、菌类、野菜类9 大类,主要有黄瓜、南瓜、苦瓜、西瓜、西葫芦、瓠瓜、番茄、茄子、辣椒、大葱、大蒜、韭菜、韭苔、百合、大白菜、甘蓝、西蓝花、花椰菜、娃娃菜、白萝卜、胡萝卜、刀豆、菠菜、苦菊、油菜、芹菜、香菜、生菜等 120 多个蔬菜品种[1]。 经调研,临夏州日光温室、塑料大棚、露地生产齐头并进,蔬菜种植面积年均增长1 万亩以上。 以永靖县川塬、临夏县北塬灌区为主, 重点发展以日光温室为主的设施蔬菜;以临夏市郊区及兰郎公路沿线的川塬区为主,重点发展高原夏菜和无公害蔬菜, 形成了规模化生产基地。 “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涌现出了一大批如北塬草莓、和政辣椒、永靖樱桃番茄等在全省比较有名的特色品牌。

1.3 临夏州经济林果产业发展现状

据统计,2019年,全州经济林种植面积为7.1 万亩(花椒产量6 516 t、核桃产量1 118 t、啤特果产量74 363 t)。 2020年,全州经济林种植面积 11.40 万亩(花椒产量 8 031 t、 核桃产量 1 239 t、 啤特果产量79 621 t)。2021年6月底,全州特色林果种植面积为194.44 万亩、啤特果 49.33 万亩、花椒 82.54 万亩,其他62.57 万亩。 临夏州发展经济林产业具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优越的气候条件, 以花椒、 大河家蛋皮核桃、 唐汪大接杏、 啤特果为主的优质经济林业,形成了东北部干旱半干旱区以花椒、 核桃产业为主、 西南部二阴山区以啤特果产业为主、 川塬河谷区以大接杏、 苹果、 红枣、 油桃、 枸杞产业为主的特色鲜明、 布局合理、 高效优质的三大优质经济林产业带, 为打造产业集群、 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4 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

据统计,2019年,全州马铃薯播种面积达40.88万亩,产量达到11.45 万t。 2020年,全州马铃薯播种面积达42.50 万亩,产量达到 12.20 万 t。 截止到 2021年6月底, 全州马铃薯播种面积达61.12 万亩, 产量达到20.1 万t。 近年来,临夏州委州政府把马铃薯种植作为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来培育,通过提认识、引良种、建基地、调结构、拓市场,使临夏马铃薯产业逐渐实现了由特色产业向优势产业的转变。 全州马铃薯种植的品种主要有陇薯6号、陇薯7号、陇薯10号、青薯 9号、庄薯 3号、临薯 17号、冀张薯 12号、新大坪等。 发展好马铃薯产业为干旱和半干旱区农业增收、农民增效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

1.5 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

据统计,2019年,全州中药材种植面积达7.72万亩,产量达3.04 万t。 2020年, 全州中药材种植面积达8.40 万 t,产量达 3.4 万 t。 截止到 2021年6月,临夏州种植各类中药材面积达到25.21 万亩,其中,黄芪6.5万亩、金银花5.5万亩、当归5.6万亩、款冬2.1万亩、党参1.5 万亩,其他4.5 万亩。 中药材主要分布在康乐、和政、积石山等县的36个乡镇,主要栽培当归、党参、柴胡、冬花等[2]。 目前,临夏州中药材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已见雏形。

1.6 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

食用菌产业作为临夏州兴起的一项新型产业,已列入“五个百亿产业”发展之列。 据统计,临夏州食用菌种植始于2015年,2015-2018年年均食用菌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500 多亩,2019年发展到1 200 亩,2020年种植 7 400 亩,到 2021年8月,食用菌种植面积3.38 万亩,总产量约0.98 万t,产值约1.78 亿元。栽培品种有10 多种,涵盖羊肚菌、赤松茸、香菇、双孢菇、木耳、金耳、平菇、鸡腿菇、灵芝、袖珍菇等,其中赤松茸1.85万亩,羊肚菌0.54万亩,香菇0.46万亩;其他食用菌平菇、双孢菇、黑木耳等0.53 万亩。目前,已形成以和政县、康乐县、积石山县、临夏县沿太子山麓高寒阴湿区赤松茸、香菇、羊肚菌为主的食用菌特色产业带。

2 取得的成效

2.1 农业产业结构更趋合理, 地方特色产品成优势产品

目前,全州初步形成了高原夏菜、啤特果、赤松茸、乌龙头、香菇、羊肚菌、藜麦、百合、金银花、黄芪、党参、当归等“特中特”“好中优”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

2.2 生态养殖初具规模,循环农业已成新路

近几年, 临夏州探索出了千家万户养殖与规模养殖相结合、“饲草养殖+畜牧养殖+有机肥料” 的牛羊养殖循环农业发展新路子。

2.3 体系构建趋于完善,特色产业发展迅速

以种植、 养殖为基础, 农畜产品精深加工、 冷链配送、 仓储物流、 电子商务、 乡村旅游、 林下经济等特色产业发展迅速,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雏形已经初现。

2.4 服务保障不断健全,惠农政策多元化

形成了“到户产业奖补资金+扶贫小额信贷创业担保贷款+群众自筹”的多元投资融资渠道,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主体相结合,在支撑产业发展的人才、科技、农机、农业保险等各类要素方面有新的突破。

在调研中了解到,全州“牛羊菜果蔬药菌”七大特色产业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了突出作用,八县市各级各部门下了决心、出了实招,成效显著。临夏市围绕农旅融合发展,推动农业产业园区化、品牌化、规模化、现代化,重点发展高原夏菜、大棚西瓜、食用菌、设施农业等,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临夏市城乡交汇地带的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新路子。 临夏县依托高效节水项目和日光温室、钢架大棚,稳步扩大高原夏菜、高原秋菜种植规模,着力打造万亩食用菌基地、 百合基地和花卉产业基地。 永靖县在优化“东山百合、西山牛羊、川塬蔬菜、片区果药、户户劳务、全域旅游”的基础上,构建了“三区九带一廊”的农业产业结构布局。 和政县在特续巩固壮大油菜、啤特果、 中药材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 大力发展赤松茸、树莓、乌龙头、水果玉米等新兴特色产业,着力打造北部早作农业种植区、中部特色产业种植区、中部太子山麓食用菌种植区。 东乡县以种“种薯扩繁、良种化种植、订单销售、产品加工、品牌拓展”为主线,巩固种植脱毒马铃薯,以金银花产业园、藜麦加工生产线为依托,扩大金银花、藜麦种植规模。 康乐县以食用菌、饲草、中药材、高原夏菜、特色林果等为突破口和着力点,重点打造食用菌、高原夏菜、肉牛、中药材、劳务、乡村旅游等“六大产业带”。 积石山县按照“南部菌、中部菜、北部果、全县养、户户搞劳务”的产业发展思路,重点发展牛、羊、花椒、核桃、中药材、食用菌“六大产业”,促进特色优势产业规模和效益双提升。 广河县坚持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围绕种足、养多、增收,突出基础母畜养殖和生态绿色养殖,着力将广河县打造成基础母畜繁育养殖基地、 绿色牛羊肉生产供应基地和全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

3 七大特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牛羊产业

牛羊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滞后, 肉牛肉羊长期利用地方品种,优良品种规模小,杂交生产水平低,饲喂营养供给不平衡,养殖技术设备配套不科学,牛羊产品市场竞争优势和品牌优势还未得到充分发挥,临夏州肉牛肉羊的饲养、屠宰、加工、运输、销售产业链衔接不紧密,削弱了产品竞争优势,地方品牌打造滞后,影响牛羊产业长远发展。

3.2 蔬菜产业

随着临夏州蔬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 尾菜产生量也会随之增加, 给农业和农村环境保护带来了难题。 蔬菜保鲜库、仓储房及管理用房建设滞后,农产品品牌优势不显著,在营销过程中竞争优势不明显,广大群众文化程度普遍较低,观念比较落后,思想守旧,蔬菜科学种植缺乏本地化的乡土人才、田秀才、土专家,需要进一步培训提升。

3.3 经济林果产业

临夏州优质经济林果投资少, 由于地方财政资金有限,对经济林果产业建设资金投入非常有限,严重制约全州特色经济林基地的健康快速发展。 另一方面是规模小,截止到2021年6月底,全州特色林果种植面积为194.44 万亩, 但全州适宜发展优质经济林的面积近245 万亩,发展速度依然缓慢,规模不大。 还有一个方面就是效益低,地方群众标准化生产意识不强,果园管理粗放,低温冻害发生面积大,单位面积产量低,产品质量不高,产业化经营水平低,加工增值效益不明显,市场竞争力不强,没有形成地方“甘味”品牌。

3.4 马铃薯产业

目前临夏州推广种植的马铃薯主要为鲜食性和淀粉加工型品种,专用型品种少,布局不够合理,集约化程度不高。 政府投入资金不足,临夏州马铃薯种薯繁育体系起步较晚,保鲜贮藏技术落后,坑窖贮藏不能满足原原种、原种和一、二级良种的贮藏要求。龙头企业带动不足,发展缓慢,存在规模小、实力弱、质量差、营销能力弱、带动能力不足的问题,农民合作社产、供、销环节严重脱节,没有建立公司与农户的生产经营利益共同体。

3.5 中药材产业

一是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体系不健全, 技术水平不高;二是中药材种植技术体系不完整,技术人才匮乏。 临夏州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由于资金投入不足等原因,导致中药材种植缺乏专业人才和机构指导[3];三是标准化生产水平较低,基础设施不完善; 四是种质资源分散, 组织化程度低;五是市场培育滞后,信息化程度低,市场竞争能力孱弱。

3.6 食用菌产业

一是标准化菌种生产体系不健全, 目前全州还没有建立食用菌“母种—原种—栽培种”的本土化生产体系;二是行业科技水平低,技术支撑能力弱;三是生产设施简陋,栽培管理粗放;四是区域特色不突出,主要种植食用菌品种赤松茸、羊肚菌、香菇、木耳等,各县均有种植,未按照高寒阴湿区、东部干旱半干旱区等区域特点,集中优势,整体布局,一县一品的优势不突出;五是食用菌产业链条不完善,原材料供应企业、菌种生产企业、菌棒生产企业、种植企业、加工企业、保鲜储藏物流企业、平台营销企业等产业链未精细化分级,较大的企业都是小而全,管理成本高, 抵御风险能力弱; 六是农业保险投保理赔不精准;七是废弃菌棒得不到有效处理。

4 对策及建议

4.1 牛羊产业发展方面

在牛羊全产业链体系建设中要逐步构建和完善政府扶持与市场推进互助的新型良种繁育体系,改善肉牛肉羊饲料配方结构,降低饲养成本;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 加大资金支持和政策引导力度,建立规范的牛羊交易平台,完善现代肉牛肉羊全产业链模式,在牛羊精深加工方面,构建创新合作模式,优化、整合州内畜牧养殖大型龙头企业,加强牛羊产业深度合作关系, 以临夏州穆斯林聚居区为特色,打造“清真肉食品”,加大对航空食品、高铁食品、速冻食品的研发及生产,打开本地知名品牌影响力。

4.2 蔬菜产业发展方面

一是全力抓好技术服务指导。 采取集中培训和现场培训的方式,分级、分产业开展农村劳动力全员培训,培养更多的“土专家”和“田秀才”。 二是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以工业化的思维谋划推动特色产业发展,支持现有龙头企业扩大再生产,扶持合作社等各类中小微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发展壮大。 三是着力拓展销售市场。 加强“三品一标”建设,打造一批临夏高原夏等知名度较高、竞争力较强的“甘味”知名农产品,把比较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产品优势、竞争优势。四是多渠道加大产业投入。五是提高蔬菜种植品质及规模。 在蔬菜种植优势区,大力开展蔬菜高品质栽培技术、 集约化育苗技术、 农机农艺融合技术、保鲜冷藏技术、蔬菜尾菜处理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培训与指导, 全面提高广大农民蔬菜生产管理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效益, 做大做强本州高原蔬菜优势产业。

4.3 经济林果产业发展方面

充分发挥临夏州独特的资源优势, 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力度,坚持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培育生态化的路子,发展培育壮大啤特果、花椒、蛋皮核桃、大接杏等四大主导产业, 挖掘具有特色发展潜力的优势产品红枣、苹果、油桃、枸杞等特色经济林产业。 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在中北部刘家峡库区沿岸四县重点发展花椒、核桃产业,在太子山沿线二阴山区重点发展啤特果产业,在自然条件较好的川塬灌区加快培育苹果、大接杏、红枣油桃、枸杞等潜力优势特色经济林产业[4]。

4.4 马铃薯产业发展方面

一是加大马铃薯新品种引进、选育工作,不断提高产量、改善品质,提升市场竞争力。 二是加强马铃薯脱毒繁育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种薯质量监测体系。三是强化科技培训力度, 带动州内种植马铃薯的龙头企业及合作社。 四是加大与省内外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借力先进的研发实力,开发马铃薯新产品,延伸产业链, 提高马铃薯产品附加值,确保临夏州马铃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4.5 中药材产业发展方面

在临夏州优质道地的中药材品质最佳生态区域集中连片建立优质当归、 党参、 羌活、 黄芪、 柴胡、 金银花等规范化生产基地。 结合中药材产业发展实际, 围绕新品种新技术、 新模式应用、 绿色高产高效栽培、 生物绿色防控等重点内容, 分层次开展科技培训。 建设烘干房、 中药材储藏库等提升中药材初加工发展水平。 建立临夏州中药材规范化交易市场, 利用报纸、 电视等新闻媒体扩大政策宣传面, 充分调动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 加强宣传包装, 大力宣传优良品种和优质产品, 树立临夏州中药材品牌和道地产品。

4.6 食用菌产业发展方面

目前, 临夏州食用菌产业发展正处于爬坡攻坚的关键时期, 各级政府部门应把食用菌科技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列入计划,采用派出去、请进来的方法,通过技术讲座、科技培训、查阅资料、交流观摩、田间试验等手段,尽快培养州级、县级专业技术队伍,为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建立第三方菌种质量监督管理体系, 严格规范菌种生产经营许可审核程序,保证菌种纯度、活力和质量安全。 延长食用菌产业链,提高产业附加值。 探索“政府+(龙头企业)合作社+科研单位+公司+培养中心+基地+农户”联合体模式,建立“大数据+物流网”“溯源+物联网”的工作模式,提高食用菌综合种植效益。 开发废弃菌棒肥料化、基质化利用技术研究开发,建立有机肥生产厂,实现废弃菌棒的循环再利用。

猜你喜欢

临夏州全州牛羊
牛羊各几头
“旅月”归来出苗 牛羊有望吃上“太空草”
古代诗歌对全州的文学书写
泸西县总工会:全州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会议在泸西召开
文山州总工会:全州工会维权维稳工作会议召开
临夏州走访纪实
三个“百亿”产业撑起脱贫梦
甘肃省青少年中长跑、竞走冠军赛在临夏州成功举办
临夏州马铃薯栽培生产技术
草原的牛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