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双重预防机制化工安全管理创新模式分析

2023-01-04刘金鑫沾化瑜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滨州256800

化工管理 2022年6期
关键词:双重危险源化工企业

刘金鑫(沾化瑜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山东 滨州 256800)

0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化工企业逐渐增加,随之而来的安全问题逐渐加重。因此,有关部门和化工企业应重视安全管理,创新管理模式,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以避免化工企业发生重大安全事故,保证企业的稳定发展,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1 双重预防机制的意义

双重预防机制是国家为加强企业的安全生产,要求企业内部建立的风险管控机制和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建立双重预防机制就是要将企业的安全风险进行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通俗来讲,就是企业为预防安全事故建立的两道防火墙。

第一道就是对风险的管控,以识别危险源和管控风险为基础,从源头上对企业的安全风险进行识别和管控,尽量将潜在的安全风险控制在可控的范围内,避免安全事故发生。同时,企业要对风险进行分级管控,对于不同类别的风险采取不同的管控措施,并评估风险等级,对于重大的风险要进行有效管控,在醒目的位置和区域设置公告栏,粘贴风险告知卡,全面排查风险因素,加强管控力度,提高企业的安全[1]。第二道是治隐患,以排查和治理为主要前提,对企业内部潜在的风险进行认真排查,坚决消灭潜在的风险隐患,以免发生安全事故,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保障企业的稳定发展。

可以说,企业只有做好安全管控才会避免事故隐患的发生,企业要通过双重预防机制,把风险控制在可控的范围内,在隐患形成的初期就及时予以清除,将事故消灭在萌芽时期。化工企业与其他企业一样,只有制定完善的管理机制才可稳定发展,安全管理工作也一样,只有遵守规律才能将风险消灭。因此,化工企业应坚守双重预防理念,落实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从源头上降低风险发生概率,以促进化工企业的稳定发展。

2 化工安全管理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化工企业也呈现逐年增长的局面。化工企业生产具有设备大型化、生产连续、系统庞大、过程危险等特点。因此,化工安全管理对于化工企业生产而言有着重要作用,且化工企业的生产过程工艺复杂、操作严格,通常是在高温高压下进行,化工物料70%以上都存在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特点,所以,为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化工企业要积极落实安全管理制度[2]。

近年来,我国每年都有近10万人因各种工伤导致伤亡,其中化工行业就占据20%,因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占每年GDP的2%左右,大概超过1 500 亿元。而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员工素质不高、安全意识不强、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经常违规操作等,这些问题导致化工企业常年发生安全事故。因此,为了企业更好的经营,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化工企业应实施安全生产,积极落实安全管理制度。

3 化工管理存在的安全隐患

近年来,我国经济水平逐渐增长,与之相关的化工企业也逐渐增加,而化工企业每天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物料70%以上都是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原料,如果在生产过程中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引起巨大的事故伤亡。所以,基于这一背景下,化工企业应重视化工安全管理工作,并在生产过程中积极落实双重预防机制,优化生产技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质量,避免出现安全事故问题。因此,化工企业应重点排查目前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及时清除潜在的安全隐患,以提高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质量。

4 创新化工安全管理模式

4.1 坚持全面预防原则

基于双重预防机制下,为了化工企业能够有效提升安全管理工作的质量,并创新安全管理模式,化工企业应坚持全面预防原则,重视以下三点:

第一,建立安全管理系统。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于安全管理工作的相应要点进行总结,同时在创新安全管理模式时,运用相应要点建立安全管理系统。

第二,全员参与。化工企业在执行安全管理制度过程中,不能仅依靠管理部门,还要全体员工配合,才能更好的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因此,化工企业可以建立员工责任制,让员工明确自身工作职责,降低管理部门的工作压力,同时还要提升化工企业全员的安全意识,安全管理部门在管理过程中要具备优先管理风险的理念,即重视风险管控工作,以保证员工在日常生产过程中能够提高安全意识,防止出现只注重生产效率而忽略安全问题的现象。

第三,与时俱进。化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将现代化管理理念引入安全管理工作,形成现代化管理模式,并将其落实到日常管理工作中,以提高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质量。

4.2 重视双重预防防线

基于双重预防机制下,化工企业在实际安全管理过程中,要重视双重预防防线,即根据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选择不同程度的预防方式,只有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将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相结合,才可有效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就以隐患排查治理这道防线来说,在具体工作时,化工企业一定要按照系统的检查记录进行安全隐患防控。同时在工作过程中,要结合化工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以及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总结,并评价风险等级,根据等级的不同进行相应的风险控制,以保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能够有效提高风险防控水平。此外,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责任制,定期安排相关人员进行安全检查,以保证在实际工作中,所有员工都能够意识到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积极落实安全管理工作。

4.3 积极落实预防工作

基于双重预防机制下,化工企业应积极落实预防工作,因此,企业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可通过以下三点落实预防工作:

第一,制定风险管控制度。企业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风险管控制度,明确管理方向,并积极落实风险管控制度。

第二,落实责任主体。企业在管理过程中,为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可制定责任制,让员工明确自身职责,落实责任主体,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将员工的利益与企业发展相结合,重视员工利益,以便有效提高安全管理工作的质量。

第三,应用信息化技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因此,化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与时俱进,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应用信息化技术建立安全管理体系,以便更好的促进企业发展。

4.4 创新风险管控机制

基于双重预防机制下,为有效提高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可对风险管控机制进行创新,具体创新流程为以下四点。

4.4.1 识别危险源

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只有准确的识别危险源才会有效预防风险,而企业内部的危险源主要包括其自身与外界因素导致的风险,如:设备、原料、环境、技术等等。对于潜在的危险源,安全管理人员不仅要对其进行识别,还要对其进行分级,提前预测此危险源会导致的后果,对不同烈性的危险源要选择不同的评估方式。

4.4.2 实行风险分级

识别危险源后,要对其进行风险分级。根据化工企业实际生产情况,针对不同的危险源要选用不同的评估方式,如LEC法,此方法可用于评估工作人员在危险环境中工作时的危险性,或者生产设备以及生产过程都可用此方法进行风险评估,而对于危险化学品应按照相应标准进行评估[3]。

4.4.3 区域风险评比

对危险源识别并分级后,就要进行区域风险分级评估。化工企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会进行区域划分,不同的区域危险源不同,风险也就不同,因此,为明确风险结果,企业应合理规划风险区域。如机械设备可划分为降低风险区域。化学物品可划分为重大风险区域,再将各区域内的危险源进行分级评估,并按风险轻重程度进行“红橙黄绿”标识,其中红色为重大风险危险源,所以当某个区域出现红色标识时应及时处理,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4.4.4 建立管控方案

对风险评估完成后,要建立相应的管控方案。对于不同等级的风险采用不同的管控措施,对于无风险或较低风险无需进行管控,只要在日常生产过程中加强关注并备案记录即可;对于一般风险,要采取相应措施并及时调整;对于较高风险,要立即采取处理措施,加强管控,以降低风险;对于重大风险,要立即停止运行和操作,当其降低风险后才可再次运行。制定管控方案后,要根据各个风险区域配备相应的管控人员,并划分相应的管控等级:生产员工为一级,安全管理人员为二级,风险管控部门或领导为三级,通过不同的层级控制各个区域的风险,以提高风险管控效果[4]。

4.5 建立隐患排查机制

基于双重预防机制下,为确保风险分级管控机制的有效实施,化工企业可根据风险等级建立相应的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并制定排查内容,如环境、人员、资源等因素,同时将其划分为不同的风险等级,针对潜在的安全隐患制定相应的排查周期和预防措施,以便隐患排查治理机制能够长期运行。在隐患排查治理过程中,可采用PDCA循环的流程,通过PDCA循环的方式排查企业生产中潜在的安全隐患。但此机制对于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时期,需要重新对其进行分析,此过程需要一定时间,导致企业生产效益降低,因此,企业应寻找创新方法以完善隐患排查治理机制。

4.6 建立安全绩效制度

基于双重预防机制下,为提高企业的风险管控力度,应建立安全绩效制度。企业应加强各部门以及员工的安全意识,使其能够重视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建立安全绩效制度可确保风险排查治理的有效性,避免因排查治理工作不到位出现安全事故问题。同时建立责任制和奖惩机制对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监督管理,通过责任制让管理人员明确各个生产环节的权责关系,以避免人为因素导致的安全隐患,针对不同的工作岗位发放风险识别卡,以便工作人员加强安全管理意识。

4.7 积极应用信息化技术

基于双重预防机制下,信息技术的应用创新了其基本框架。对于企业的风险数据,可通过信息化技术导入企业内部,形成风险数据库,同时在数据库内记录风险等级,以便让工作人员能够直观的了解风险情况,使风险评估体系更标准。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可通过数据库,对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信息化处理,以便及时完成隐患排查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具体的信息化排查流程为:生产人员先反映潜在的风险隐患,再由安全管理人员进行核实,若核实后的风险隐患符合风险标准,则需要将其进行记录,并将记录信息纳入数据库中。如果数据库中不存在排查出的风险隐患,那么相关人员需向上级通报,待上级审核过后对数据库进行整改。通过信息化系统的应用,可有效帮助安全管理部门进行隐患排查。

在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下,双重预防机制可对化工企业的风险进行有效识别和评估,建立相应的风险数据库,在进行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时,就可以合理利用数据库的信息进行排查治理工作,以减少隐患风险的存在。在双重预防机制下,应用信息化技术可有效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保证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

5 结语

在化工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双重预防机制对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为提高企业的风险管控,基于双重预防机制下,应对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创新,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对双重预防机制的风险管控和排查治理进行优化,同时合理应用信息化技术,将两者相结合,可以更好的帮助安全管理人员进行风险管控,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双重危险源化工企业
强化化工企业全员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生产能力
气体灭火技术在化工企业消防中的应用
基于双重预防机制创新化工企业管理模式
高速公路机电交安施工危险源分析及防范
地质灾害治理施工危险源的辨识与控制措施
化解“双重目标”之困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化工企业与人,人们的安全距离有多远?
民航维修系统的危险源分类与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