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方水稻栽培及病害防治方式概述

2022-12-31李慧慧

种子科技 2022年19期
关键词:秧苗药剂病害

刘 悦,李慧慧,牛 蒙,单 学

(舒兰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吉林 吉林 132600)

科学应用栽培技术可以有效提升北方水稻的产量和质量,种植人员需结合北方自然环境特点,选择合适的栽培方式培育种苗,做好水稻施肥管理工作,定期灌溉,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不同土壤环境会引发不同种类的水稻病害,研究北方水稻栽培技术及病害防治方法十分必要。种植人员需因地制宜,结合具体情况,采取最有效的病害防治方法,为水稻增产奠定基础,提升经济效益。

1 北方水稻栽培技术

1.1 科学选择水稻种子

水稻栽培技术直接关系到水稻的生长情况,种植人员应结合土壤环境和北方自然环境等因素,选择适应能力较强的水稻品种,保障水稻的品质与产量。相关部门应为农户提供选择性建议,帮助农户把好关,告知农户不同品种水稻的生长需求以及常见病害,引导农户选择抗病能力强、稳定增产的优质品种,确保种植环境符合所选品种对生长环境的要求,减少病害发生,做好种植管理。

1.2 合理选择种植地

在北方水稻种植过程中,应选择高效、低残留的农药产品,避免使用含重金属等成分的农药,同时要选择排灌能力较强的种植地,保障生产能力符合种植标准。水稻生长阶段,需将昼夜温差保持在13 ℃左右,促进水稻茁壮生长。尽量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含有丰富有机物质、光照适宜、水温能够满足水稻生长需求的地块,为水稻培育奠定良好的基础[1]。

1.3 确定种植方式

确定水稻品种后,需按照要求处理水稻种子。在晴朗的天气将种子晾晒2~3 d,提升种子吸水能力,利用紫外线消杀种子表面的致病原,之后结合水稻苗期病害特点,利用相关药剂拌种。播种前,要科学确定播种期,保障土壤水分、环境温度满足发芽需求。播种时,应科学把控播种密度,播种过密会影响种苗生长,播种过稀会降低土地利用率。与此同时,要合理分布水稻种子,充分利用光照,确保稻田透光率能够达到相关标准,提升水稻的品质和产量。一般情况下,北方水稻种植的间距为25~35 cm,每穴种植3~4 株。栽插水稻时,应确保插入深度一致,最好控制为2~3 cm,也可以使用水稻抛秧机开展工作,提升栽插作业效率[2]。

1.4 精准把控栽培过程

利用混有咪鲜胺和施保克等药剂的水浸泡种子,时间为3~4 d,当种子的吸水量达到种子质量的1/4时开始催芽。催芽之前需清洗残留的药剂,倒入温水提升种子温度,保持水温为25~27 ℃,当种子芽长到0.8 mm 左右时摊平晾晒,并盖好维持湿度,在低温环境中炼芽。壮苗培育阶段,开展秧盘育苗工作,在秧盘中放入壮秧剂调制营养土,用平板将土刮匀、摊平,去除多余的土后播种。播种之后覆盖0.5 cm 的土,喷洒少量水,确保苗床不积水,使用灭草剂除草。

秧苗在一叶期时,将温度控制为25~31 ℃,二叶期控制为20~26 ℃,距地面0.5 m 左右覆盖挡风膜进行控温,调整苗床棚内的温度和湿度,避免出现立枯病和青枯病等病害,如发生病害,需及时喷洒药剂。插秧阶段,起苗前可以施用磷酸二铵肥料,过早施用肥料会导致秧苗出现肥害。灌溉时应浅水灌溉,增加温度,促使水稻发育良好,结合水稻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采用间歇性灌溉和晒田灌溉等方式,适当调节和把控水稻生长情况。

结合当地管理部门提供的土肥检测数据,科学配制水稻栽培需要的肥料,一般选择农家肥和复合专用肥。水稻插秧7 d 后,施用草克星、丁草胺等灭草剂混合尿素对水田进行灭草,施用尿素粒肥提升水稻叶片光合能力,提高含氮量,维持水稻根系活力,提升叶片功能,提高水稻成活率,保障水稻成熟时籽粒饱满、产量较高。

1.5 加强田间管理

水稻插秧结束后,需在田间做好各项巡视工作,发现死苗或者缺苗问题应及时补救。补苗时需选择同品种秧苗,避免串苗,确保田间秧苗密度符合标准,培育水稻壮苗。水稻幼苗阶段,种植地杂草丛生会影响其生长,需及时去除杂草,具体可采用人工除草或化学除草方式,重点处理田间沟渠处的杂草,提高秧苗的光照率,保障田间通风、透光。

水稻发育生长各阶段需做好灌溉施肥工作,按照比例施加氮磷钾肥,结合水稻种植地实际情况和气候环境,适当调整施肥比例。北方部分地区气候干旱,土壤贫瘠,若想实现水稻保质增产,需适当施加氮磷肥,充足供给养分。同时,需结合水稻生长具体情况,合理灌溉,提升水稻产量[3]。

2 覆膜种稻栽培技术

覆膜种稻栽培技术是指将水稻区域覆盖地膜,节约用水量,提升环境温度。该技术可分为覆膜移栽或覆膜播种两种方式,但均存在不足,例如工作量较大、效率较低、成本较高、操作性不强、技术难度较大等,因此很难在北方大规模推广和应用。种植人员应通过技术创新和方式变化,形成一套适合北方水稻栽培的覆膜种稻方式。寒地稻作可采用机械覆膜作业的方式,实现种子催芽或包衣,覆盖经过特殊加工处理的可降解孔膜,使水稻种子发芽后从膜下顺利长出,为寒地稻作节本稳产奠定基础。水稻种苗3 叶期可在无水干旱的环境中生长,分蘖期之后需施肥灌溉,分蘖末期需晒田,去除无效分蘖,采用干湿交替方式灌溉。水稻覆盖地膜技术有以下几点优势。

首先,地膜覆盖具有耐旱节水特点,在水稻分蘖与花期需要长时间灌溉,其他时期只需湿润灌溉即可,覆膜可阻断地表水蒸发,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水稻秧苗生长在氧气充足、土壤环境良好、地表温度较高的土层中,根系发育良好,秧苗次生根深扎土壤中,生出很多白根,秧苗活力十足,可大量吸收土壤下层的养分和水分,耐寒性较强。

其次,地膜覆盖可以保质增产,提升地表温度。通过实践可知,北方每年4—6 月覆盖地膜,可以提升地表温度3~5 ℃,有利于水稻秧苗分蘖发育和根系生长,增加群体优势。北方气候相对寒凉,提升地表温度可以有效提升水稻产量,提升农户的经济效益。覆盖地膜后可阻断水分蒸发,降低田间湿度,有效减少各类病虫害的发生概率,阻断病虫害传播途径,避免虫卵或幼虫对秧苗产生为害。覆盖地膜可以通过强光暴晒及缺少氧气等方式闷死部分杂草,解决杂草丛生问题。

再次,机械化覆盖孔膜的方式操作较简单,效率较高。传统覆盖地膜方式先盖地膜后打孔播种,或者先播种后覆盖地膜,待幼苗生长后划开地膜引苗,效率较低。覆盖地膜可以减少施肥量和农药施用量,有利于提升水稻品质,降低田间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同时,可延长水稻的生育期,增加农户可以选择的水稻品种,保障水稻品质。应用可降解孔膜可以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普通地膜在稻谷成熟收秋后需及时将地膜揭起,避免地膜残留。新技术可以在水稻分蘖末期揭膜,操作简便,即使清除不全面,也可以通过地膜自我降解,减少对环境的破坏[4]。

3 北方水稻病害特征和防治方法

3.1 稻曲病特征及防治方法

稻曲病是水稻生长中的常见病症,一般情况下,易在水稻抽穗扬花阶段发病,导致水稻谷穗上部受到真菌病害。稻曲病的菌丝含有毒素,当病菌从稻穗内部扩展至外部时,内部会形成块状病菌,加重病症。如不及时治理,块状病菌会越来越大,甚至将稻穗包裹住,并散发白色粉末。

防治稻曲病时,可以采用农业防治手段,科学选种,结合北方种植特点选择抗病能力较强的水稻品种。播种过程中需科学确定种植间距,营造良好的水稻生长环境。注重水稻施肥管理,不可多用或乱用肥料,尽量选择农家肥和有机肥。在收获水稻后需要及时处理苗田,对种植区域进行消毒处理,及时排水,提升土壤抗虫害能力。采用化学防治手段,结合水稻虫害类型,使用相应的药物进行病害防治,在水稻齐穗期和破口期喷洒药剂,结合北方气候环境确定药剂用量,查看水稻病变情况,适当调整药剂配比和用量。喷洒药物后,如遇到雨水天气,需等到雨水干后及时补喷药剂,避免药量不够,无法发挥防治效果[5]。

3.2 恶苗病特征及防治方法

恶苗病为水稻苗期的常见病害,在北方地区水稻栽培过程中经常出现,轻症恶苗病会导致水稻减产20%左右,重症会导致减产50%左右。水稻恶苗病发病后植株细高,会高出健壮植株1/3,个别少数病苗表现矮小,稻叶较窄,颜色较淡,根系发育不良,大部分病苗会在苗期死亡。

防治恶苗病时,可以选择抗病性较强的水稻品种,采用25%咪鲜胺进行稀释浸泡处理,使用0.5%咪鲜胺进行种子包衣。在水稻秧苗期及时清理发病秧苗,喷洒25%咪鲜胺750 mL/hm2。

3.3 纹枯病特征及防治方法

纹枯病是水稻栽培中的常见病害之一,可以采取农业防治措施和药剂防治措施避免其传播蔓延。农业防治是指在农耕灌水过程中,将杂草和药剂浮沫带出农田并及时烧毁或掩埋,避免病草残留在稻田中。同时,需保障稻田肥料充足,科学施以氮磷钾肥。使用药物防治纹枯病,可以在水稻栽种后15 d 左右使用稻脚青混合细土对发病较多的稻田进行杀菌。水稻发病前期,可使用井冈霉素水稀释后防治纹枯病,每间隔7 d喷洒1 次,喷洒2~3 次即可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3.4 稻瘟病特征及防治方法

稻瘟病会为害水稻各个部位,在水稻生长的整个周期均可能发生,属于一种真菌性病害。稻瘟病对水稻的危害极大,严重时会导致水稻无收成,影响农户的经济效益。

防治稻瘟病时,需结合我国北方地区气候变化情况,选择抗病能力强的水稻品种,尽量避免种植单一品种,合理种植,做好栽培结构的设计工作。科学施肥及田间管理,结合水稻生长实际情况,合理灌溉稻田,定期晒田。施肥过程中,需施加充足的底肥,推荐施用农家肥作基肥和追肥,适当施以氮磷钾肥。在病害发生初期,使用稻瘟灵乳油等药剂喷洒稻田,若水稻病害严重,需要喷洒两次[6]。

3.5 白叶枯病特征及防治方法

水稻白叶枯病又称为白叶瘟病,会严重影响水稻生长,降低水稻质量和产量。水稻感染白叶枯病后,叶片会干枯,稻穗出籽率较低,且质量不高,导致水稻产量大幅度减少,患病严重会导致减产约50%,甚至颗粒无收。

防治白叶枯病时,需进行植物检疫,按照产地检疫机制和调运机制全面落实种植政策,切断病害传播途径。种植抗病性较强水稻品种,在北方推广和选育抗病水稻良种,避免选择易染病品种。科学处理种子,将种子浸泡在石灰水中,使用药剂将种子浸泡24 h,捞出后清洗并催芽播种,或使用抗菌剂稀释后浸泡种子2 d,清水洗净后催芽播种。及时处理患病植株,将患病水稻集中燃烧,不能存放在稻田中,也不可以使用患病种子催芽。患病植株应远离灌溉区域,避免水稻病菌顺着水源流入稻田中,影响其他健康水稻。做好水稻的栽培管理工作,合理施肥,浅水浇灌,雨天及时排水,定期晒田,培育壮苗,避免因灌水过多导致秧苗患病,合理使用氮磷钾肥,提升水稻抗病性。利用药剂防治,结合稻田的实际情况,在发病前期及时喷洒药剂。例如,喷洒20%可湿性粉剂,每间隔10 d 喷洒1 次,根据实际患病情况确定喷洒次数[7]。

3.6 病害综合防治措施

针对病害的防治,需要保障水稻的生长环境干净、无污染,农户可以搭建引水沟,使稻田水位保持在适宜水稻生长的范围内。发生病害时,需要及时进行药物干预,做好病害防御工作。快速判断病害种类,结合实际情况,调整耕作计划,避免水稻病害快速传播。对于不了解的病害应及时咨询农业专家,采取最有效的防治办法。可使用化学防治方法,针对不同虫害使用不同农药,使用药物防治见效较快,水稻能够形成保护层,避免虫害侵入[8]。

在水稻生长过程中,使用化学药剂无法完全切断虫害侵入途径,喷洒农药时,需准确用药,适度喷洒。选择化学药剂时,应选择无残留药物,尽量减少对水稻的危害,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生物防治方式效果好、对环境危害小,属于绿色防治方法,通过生态学理念防治病害效果理想。生物防治利用生物生长规律,应用天敌理论使种植地保持生态平衡,此种方式适应性较强,可达到预期效果。生物防治病害具有长期性和环保性的特点,例如,使用寄生蝇和寄生蜂防治寄生类虫害,将水鸭放在稻田中,使其捕捉稻田害虫。

物理防治方式通过应用物理相关原理驱赶病虫或者杀灭病虫,利用气体、机械设备和温度等手段防治病害,提升病虫害防治效率。部分病虫趋光性强,可以应用波长不同的激光灯灭杀,或使用防虫网等用具防治虫害入侵[9]。物理防治具有一定局限性,需要和化学防治方式有效结合,提升病虫害防治的效果。

4 结束语

北方气候环境和土壤环境独特,在栽培水稻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水稻品种。种植人员需做好各种病虫害防治工作,利用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等科学防治病害,结合不同病虫害特点,选择有效的防治方法,提升水稻的质量和产量,提升农户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秧苗药剂病害
煤用浮选药剂乳化参数优化研究
早春养羊需防六大病害
防治美国白蛾的药剂试验分析
小麦常见三种病害咋防治
小麦拌种防效好 药剂选择要当心
葡萄病害周年防治历
果树休眠期咋防病害
农民
油田污水处理药剂的选用
插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