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栽培技术与田间管理技术探析

2022-12-31张宏静

种子科技 2022年19期
关键词:底肥田间管理苗期

张宏静,曹 源,李 悦,乔 凯

(1.榆林市榆阳区乡村振兴服务中心,陕西 榆林 719000;2.榆林市榆阳区农业农村局,陕西 榆林 719000;3.榆林市榆阳区园艺技术推广站,陕西 榆林 719000)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玉米栽培技术与田间管理技术愈发成熟,各地区应积极学习先进的玉米栽培技术与田间管理技术,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

不同地区土壤环境、气候环境、种子选择不同,导致玉米栽培技术与田间管理技术只具有参考性,若玉米栽培种植人员照搬照抄其他地区经验可能适得其反,因此正确认识玉米栽培技术与田间管理技术经验至关重要[1]。

1 玉米栽培技术

1.1 品种选择

品种选择必须结合当地气候环境、土壤特征、水文环境、种植频率,保障玉米种子的抗病害能力。各地区常见玉米病虫害不同,种子的抗病害能力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必须根据实际环境选择种子类型。若当地玉米病虫害较少,可以选择抗病虫害能力稍弱但产量较高的品种;若当地玉米病虫害较多,则必须选择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2]。

1.2 选地整地

玉米根系比较发达,对土壤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对土地要求较低,即使在土地相对贫瘠的情况下也可以从土壤中汲取养分和水分,土壤越肥沃,玉米产量和质量越高。

种植玉米应尽量选择土层深厚、水文环境较好的地块,种植前对土地进行平整和深翻,确保土壤透气性良好,为玉米种植做好准备,可采用机械设备深翻,利用设备将腐烂的植物翻整到土壤中,将土壤表面杂物清理干净[3]。

1.3 播种准备

1.3.1 育苗

在相对贫瘠的土壤中直接种植成活率较低,可以通过育苗法在成活率高的地块栽培玉米苗,然后将其移栽到种植地块中,这样即使土地干旱也可以保证一定的成活率。

若土壤比较肥沃,对玉米种子挑选处理后即可种植。播种前必须将霉变、虫蛀的种子分离出去,对种子进行晾晒包衣处理,提高种子发芽率。

1.3.2 选择播种方法

播种方法应以机械播种为主,沿垄按照一定密度播种,播种后检查垄上播种情况,若发现存在漏播,需采用人工补播方式处理。同时,应保证播种密度适宜,播种密度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玉米产量和质量。

1.3.3 控制播种量

应在深度为60 cm 的垄上每隔15 cm 播种2~3粒,播种深度为3~5 cm,玉米种植密度应控制为52500~60000 株/hm2。播种前应控制播种机器的出种速度,避免卡种、断种、漏种情况。若播种设备出种量不足,需采用石墨粉、滑石粉对种子进行拌制处理。

1.3.4 施肥

播种前可以先施底肥,底肥应在播种位置下方5 cm 左右施入,确保种子能够汲取充足的养分。底肥可以选用二胺、尿素、硫酸钾、硫酸锌混合肥料。若土壤类型为沙地或者高岗地,可以选用氮肥、钾肥混合肥料;若土壤所在地势较低且多水,可以选用氮肥、钾肥、磷肥混合肥料。

1.3.5 田间检查

玉米田间检查主要查看玉米播种密度、深度以及底肥深度是否符合要求,底肥深度过浅容易随雨水流失,玉米播种深度过深会导致破土困难、出苗率较低。

1.4 田间管理

1.4.1 中耕除草

玉米中耕除草是指在玉米1~3 叶期采用机械设备或者手动除草。若土地平整,可以采用机械设备除草;若土地不平整,采用机械设备会损伤玉米苗根系,应手动除草。部分地区未采用合理轮作制度,导致土壤透气性下降,土壤性能减弱。

中耕除草不及时杂草会与玉米苗争夺营养成分,导致玉米产量、品质下降。为了保水保墒,必须在合适时间内铲除玉米苗间的杂草,并灭杀地下虫害,减少虫害、草害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1.4.2 分期施肥

玉米不同生长阶段对养分的需求不同,个别阶段需要大量养分保证产量和质量达到预期指标,养分不足会导致玉米产量和质量下降,因此分期施肥在玉米栽培中非常必要。主要施肥类型为底肥、秆肥、穗肥、粒肥,底肥的作用是助力种子发芽出苗,秆肥主要助力玉米生长,穗肥可保障玉米结穗数量达到预期目标,粒肥可提高玉米质量。底肥以氮肥、磷肥、钾肥为主,施肥时要求养分均衡。秆肥、穗肥、粒肥等追肥应该以氮肥为主、以磷肥和钾肥为辅。

分期施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施肥量、施肥深度以及施肥间距,施肥量过大、施肥深度过浅、施肥间距过小易造成烧苗,正常情况下施肥量应根据土壤肥力进行适当调整,施肥深度应控制在5~7 cm、施肥间距应该控制在10 cm 左右,必要时种植人员可以采用开沟的方式施肥。

1.4.3 合理灌溉

玉米生长过程中对水分的需求较大,无论是出苗、秸秆生长还是接穗均需通过根系吸收大量水分,各个时期需水量存在一定差异,若不能及时灌溉会影响玉米生长态势。若当地气候条件较好、降水充沛,则无须灌溉。干旱天气降水不充足,需在玉米苗期、拔节期、抽穗期合理灌溉,其中抽穗期灌溉水分最多、苗期灌溉水分最少,在水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应充分利用田间水利设施提高灌溉效率。

1.4.4 科学除草

科学除草是指合理利用人工除草、中耕除草、化学除草等方式清理田间杂草。中耕除草可以防止杂草与玉米苗争夺养分和水分,主要采用机械除草和人工除草方式。

化学除草主要通过均匀喷洒化学药剂,例如百草敌、乙草胺等灭杀或预防禾本科杂草和阔叶类杂草。化学除草可以采用全田喷施或带状喷施方法,若化学除草无法保证均匀喷洒药剂,应采用人工除草方法。

1.5 防倒伏,防治病虫害

化学防治可以采用多效唑和乙烯利等提高玉米苗的抗倒伏能力,若当地环境比较恶劣,大风天气较常见,可以选择化学药物方法防止植株倒伏。化学防治方法是在玉米6 叶期或者植株高于70 cm 后喷洒相应的药物,使得玉米苗根茎更加粗壮,但是会降低玉米植株高度。

玉米防虫管理主要通过喷洒菊酯类农药、有机磷农药等在玉米拔节孕穗期对玉米黏虫进行防治,玉米螟主要在喇叭口前14 d 采用3.5%锐丹乳油稀释液进行防治。玉米栽培人员也可利用昆虫生物的趋光性,采用灯幕对玉米虫害进行灭杀。

玉米防病管理主要采用52%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50 倍液、52%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50 倍液进行防治,每9 d 喷洒1 次化学药剂,最佳防治时间为病害发生初期,30 d 左右可以清除玉米病害。

1.6 灌溉管理

玉米拔节孕穗期需要将灌水量控制在650~700 m3/hm2,若当地土壤为盐碱地必须适当增加灌水量,将土地灌透。

玉米抽雄扬花期需要根据土壤含水率调整灌水量,若灌水量较多可以分两次灌溉。

玉米灌浆成熟期需尽量将灌水量控制在1200~1300 m3/hm2,若灌水量过多,应多次浇灌,防止玉米根系被水泡烂。

1.7 收获管理

通常情况下,玉米成熟时间为10 月初,此时可以选择晴天收获,收获后将玉米果实晒干,防止玉米贮藏过程中出现玉米粒损伤情况,玉米晒干后可进行脱粒处理。

玉米完全成熟收获后需要晾晒7 d,若玉米粒含水量小于22%,可以直接进行脱粒处理;若玉米粒含水量达24%,需继续晾晒至秋后或者开春再进行脱粒处理。

玉米晾晒至含水量不足11%后放入干燥仓库贮藏,玉米贮藏后需定期检查,查看是否存在鼠害、虫害、潮害现象。仓库日常管理工作中必须做好鼠害、虫害、潮害预防工作,使用仓库前可以采用药物熏库方法驱赶并灭杀虫害,仓库使用过程中可以采用干燥剂保持环境干燥。不同的玉米品种产量不同,玉米栽培人员可以根据玉米上市时间或者玉米产量、质量等因素选择不同品种。根据地块情况分批次种植早、中、晚熟不同玉米品种,能够保证每期上市的玉米质量均达到最佳水平。

1.8 不同品种玉米栽培管理

甜玉米应该采用隔离种植方法,甜玉米种植过程中周围地块必须统一为甜玉米,严防串粉情况,防止甜玉米接受普通花粉后降低品质。为了保证甜玉米的品质,应采用精细播种方法,选择土壤条件、水文环境优质的地块,并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提高甜玉米质量和产量。

饲用玉米主要用于做饲料,必须保证饲用玉米全年供应。饲用玉米可采用错峰播种方法,通过控制播种间隔时间延长玉米供应时间。在种植过程中需保持氮肥、磷肥、钾肥充足,授粉后40 d 左右即可收割青贮玉米。

2 玉米苗期、生长期、后期田间管理技术

2.1 玉米苗期田间管理技术

2.1.1 查苗补种

在玉米苗期田间管理过程中,必须及时查看是否存在缺苗情况,若存在缺苗现象需及时补种。玉米种植期间每个垄坑播种数为2~3粒,个别垄坑中会有多余玉米苗植株成功破土,此时可以将多余的玉米苗移栽至缺苗位置。补种工作必须在晴天或者阴天下午进行,补种最佳时间为玉米幼苗3 叶期。

2.1.2 移苗补栽

若玉米苗期田间管理存在多处缺苗情况,且多余的玉米苗数量不足以补种,可以采用移苗补栽方法。移苗补栽方法需要采用同一玉米品种对种子作催芽处理,然后待玉米苗长至3 叶后带土移栽,减少缺苗死苗情况。移苗补栽期间需对地块进行除草和病虫害预防处理,防止移栽后玉米苗成活率低。

2.1.3 蹲苗促壮

玉米苗期蹲苗促壮主要在拔节期前进行,玉米苗长至4~5 叶后容易出现根部损伤现象,此时必须做好定苗工作。具体可以让地下茎节外露7~14 d 后追肥,提高根系稳定能力后,使玉米苗进入拔节期健康生长。蹲苗促壮必须严格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即苗系存在深、绿、肥壮特征时才能蹲苗,否则苗系较弱不能蹲苗。

2.1.4 除草

玉米苗期除草主要分为定苗前、定苗后、拔节期3 个阶段。其中,定苗前除草应注意避免损伤玉米苗;定苗后除草可以均匀喷洒50%乙草胺乳油溶液,喷洒过程中要避免将化学药剂喷洒到玉米心叶;拔节期除草主要在深度为9~12 cm 的土层中进行,目的是防止追肥后杂草与拔节期玉米苗争夺养分或水分。

2.1.5 施肥

玉米苗期施肥主要在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和抽雄吐丝期追施氮肥、钾肥、磷肥,除了底肥外,各个时期的追肥均应以氮肥为主。拔节期后,玉米的生长速度明显加快,雄穗分化明显,雌雄开始分化,对养分需求明显增加,及时追施拔节肥可以实现玉米增产。

2.2 玉米生长期田间管理技术

玉米生长期应在玉米生长到6~8 叶时追施150 kg/hm2硝酸铵、120 kg/hm2尿素以及15 kg/hm2硫酸锌等,确保玉米苗生长养分充足,降低玉米生长过程中秃尖的概率。

穗期施肥时间应在抽穗前10 d 选择450 kg/hm2碳酸氢铵、0.2%硫酸锌溶液作为肥料,该时期追肥量应占总肥量的50%~60%。穗期施肥可以分两次进行,追肥间隔7 d。玉米抽穗后需将磷酸二氢钾肥料分两次均匀喷洒至玉米苗叶片上。

2.3 玉米后期田间管理技术

2.3.1 补肥

玉米后期应尽早补肥,土壤肥力不足会影响玉米植株下部分生长。该时期追肥可以采用10%速效氮、0.5%磷酸二氢钾等,科学补肥可以促使植株强壮,玉米果实颗粒饱满,预防叶片早衰。

2.3.2 人工授粉

可以采用人工授粉方式增加玉米产量和质量,采用封闭种植方法无法保障甜玉米自然授粉效果,需要采用人工授粉,确保玉米穗大、果实籽粒饱满。相对于自然授粉,人工授粉可以提高产量,提高种植户经济效益。

2.3.3 扒皮晾晒

扒皮晾晒的目的是使玉米早熟5~7 d,玉米收获后采用晾晒方法可降低水分含量。扒皮晾晒可以提前降低玉米水分含量,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

2.3.4 适时晚收

玉米完熟期籽粒干硬、乳线消失,是收获的最佳时期,该时期玉米粒大小基本成型,干物质在完熟期后达到最大化,产量达到最高值。若10 月玉米仍未进入完熟期,则可以适时晚收。

3 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

玉米螟虫会取食玉米心叶和玉米根茎,在玉米螟虫的影响下玉米植株根茎强度大幅度降低,在雨季或者大风天气容易折断。玉米栽培管理人员可以采用巴丹化学药剂对玉米螟虫进行预防和灭杀,也可以在追肥过程中控制氮肥含量,降低玉米螟虫发生概率。玉米大斑病主要表现为叶片上出现大小、形状不同的斑点,春季发病较多。玉米大斑病初期主要出现在玉米根茎下部,玉米栽培管理人员必须勤加检查,选择抗病能力较强的品种。玉米黑穗病主要表现为玉米穗逐渐变黑,严重时会形成黑色孢子堆,导致玉米产量和质量下降,严重时可导致颗粒无收。玉米栽培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苗期田间管理减少病菌繁殖,或者通过土地翻整灭杀病毒。玉米病毒病主要表现为玉米叶片中出现斑状物、玉米叶片枯黄,会减缓玉米发育速度,降低玉米产量和质量。玉米栽培管理人员可以采用蛋白质使病毒解体,或采用生物防治技术,在不危害土壤的情况下提高病害预防效果。玉米顶腐病主要表现为病株矮小,可通过劣质种源进行远距离传播。玉米栽培管理人员可以采用追施氮肥、化学药剂防治、土壤排湿保温等方法,降低顶腐病的发病概率。

4 结束语

为了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玉米种植人员需掌握玉米栽培技术、田间管理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方法,尽量让玉米产量和质量达到最高水平。

猜你喜欢

底肥田间管理苗期
无花果田间管理
番茄“2+x”试验总结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初夏马铃薯 田间管理抓哪些
大同市朔城区:开展辣椒苗期田间检疫工作
蔬菜苗期发生猝倒病怎么办
油菜田间管理抓『四防』
苗期发病率高达80%,成活率低至10%!石斑鱼肠道微孢子虫危害严重
茄子苗期怎样蹲苗,需要注意什么?
浅谈玉米种植中底肥施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