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心留意五官观察
——三上《搭船的鸟》教学

2022-12-31彭才华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22年11期
关键词:翠绿羽毛蓝色

文 彭才华

【设计说明】

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统编教材中第一个习作单元,从导语到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再到“习作例文”、习作,全都指向观察。

通常来讲,习作单元大体都是在精读课文中学习表达方法,在“交流平台”中归纳梳理、提炼方法,在“初试身手”环节初步尝试运用,在“习作例文”中进一步感知方法,最后则是在习作中形成单元学习成果。不过,我们应该谨防一种倾向,那便是把习作单元的学习任务局限为最后能完成一篇习作。习作单元的教学价值,应该远远不止这样。

关于观察,方法其实并不是第一位的。因为,习作的第一要素是积极的情感活动。也就是说,习作单元的“观察”,摆在第一位的应该是要唤醒学生观察的意识,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影响学生观察的性灵,使他们时刻能用心热爱生活、留意生活、体察生活。《搭船的鸟》作为本单元第一课,教学理应指向这一重点。

当然,作为“一位‘五官开放’的旅行者”,郭风先生所写的这篇文章确实在观察方法上很有代表性,学生易于发现和借鉴。因此,教学还应引领学生学习郭风先生那样,打开“五官”,运用方法观察具体事物,进而写出片段,尝到习作乐趣,为整个单元最终的任务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目标】

1.读好课文,把握大意。

2.学习“五官开放”,发现、感悟作者动用多种感官观察事物的方法。

3.在模拟的情境中,吸取“视而不见”的教训,体会留意周围事物的重要性。

4.在读文品词中,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积极情感。

【课前准备】

准备一个观察对象(如装有小鸟的鸟笼、会动的玩具等),课前悄悄放置在教室里。

【教学流程】

任务一:整体感知,学习字词

1.聚焦生字“搭”,读好课题。

(1)板书课题“搭船的鸟”,学生齐读。

(2)(指课题)找一找,这个“搭”字出现在课文的哪里?读一读句子,想一想,“搭”字意味着什么?

预设:

①“搭船”,显得自在,不拘束。

②“搭船”,是“顺便乘坐船”,是偶然发生的。对于这偶然搭船的小鸟,作者居然能写成一篇文章,可见他时时留心观察。

2.出示本课生字,检查学生是否能读准字音。

3.初读课文,完成填空。

课文写了“我”乘船去乡下外祖父家,天下着大雨。雨停后,我发现了一只(搭船的翠鸟),看到了它的(外形)和(捕鱼时的样子)。

4.说一说,你喜欢这只翠鸟吗?引导学生利用文中的语句回答,相机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设计意图:教学习作单元的课文,既要有别于传统教材中的精读课文教学,也要防止过于功利的直扑习作技法的发现。所以,检查字词、语句的朗读,整体感知课文,仍是需要认真落实的。说说喜欢翠鸟的原因,则是为下一环节设下伏笔。】

任务二:走近作者,发现“五官”

1.作者为什么可以写得这么细致呢?我们来了解作者。

郭风(1917—2010),福建作家,把自己毕生的精力献给了散文、散文诗和儿童文学的创作事业。有人这样评价他:一位白发苍苍的儿童,一位充满幻想的诗人,一位“五官开放”的旅行者,一位使用问号最多的散文家,一位一辈子为孩子们精心制作“点心”的厨师……

2.什么叫“五官开放”?想一想,作为“一位‘五官开放’的旅行者”,郭风会怎样观察事物?

3.朗读课文,自主发现:读一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动用了哪些感官去观察事物呢?

【设计意图:教学,要善于寻找着力点。“‘五官开放’的旅行者”,是作家章武先生在《我心目中的郭风先生》一文中对本文作者郭风先生的评价。这一点,在本文得到了具体、生动的印证。借用这一评价,展开本课最核心的教学内容,是自然而然的。让学生寻找作者动用了哪些感官,学生自会乐意,也必有收获。】

任务三:细致有法,五官观察

1.汇报交流:作者动用了哪些感官去观察事物呢?

(1)用耳听雨声。

句子:天下着大雨,雨点打在船篷上,沙啦沙啦地响。

①指导朗读,体会作者留心观察。

②边读边想象其他的声音,如“船夫披着蓑衣在船后用力地摇着橹”。

(2)用眼观外形。

句子: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有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①读一读句子,然后合上书说一说:如果把它的样子画下来,你会用什么颜色呢?

②圈注关键词,体会翠鸟色彩之美。(羽毛:翠绿;翅膀:蓝色;长嘴:红色)

③小结:我们大概在电视上见过翠鸟,可是,大多数人只记得它的颜色非常鲜艳,至于它的羽毛啊、翅膀啊、嘴啊分别是什么颜色,却说不太清楚。但是,对于这样一只偶然来搭船的小鸟,作者却观察清楚了。多么用心,多么细致啊!

(3)用眼观动态。

句子: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①播放翠鸟捕鱼的视频,学生认真观看,然后试着说说翠鸟是怎样捕鱼的。

②朗读语句,注意句中的动词,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准。

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③指导朗读,注意语速变化,读出翠鸟动作的敏捷。

④小结:翠鸟捕鱼的动作实在太敏捷,然而,一切都逃不过作者的眼睛。

⑤说话练习:教师做连续动作(如:教师走上讲台,拿起水杯,拧开杯盖,喝了一口水,再盖好杯盖,放在讲台上),学生观察后说一说观察所得(句式:只见老师……接着……然后……)。

(4)用心想去来。

教师引导发现:作为一个“‘五官开放’的旅行者”,郭风不仅用耳听了,用眼看了,并且,他还用心想了。

句子:它什么时候飞来的呢?它静悄悄地停在船头不知有多久了。它站在那里做什么呢?难道它要和我们一起坐船到外祖父家里去吗?

①读读句子,数数有几个问号;聊一聊,从这些问题中,你想到了什么?

②回看作者介绍——“一位使用问号最多的散文家”。

③小结:“五官开放”,还需要我们展开联想和想象。

2.总结板书:“五官观察”。教师引读全文。

【设计意图:紧紧围绕“‘五官开放’的旅行者”这一核心,本环节扎扎实实地引领学生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的具体方法。在自主发现、师生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留心观察的好处,这将推动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逐步养成开放多种感官去观察的好习惯。】

任务四:情境模拟,一心留意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五官观察法”,现在我们利用这种方法来写一种鸟(玩具),好吗?(稍顿)这只鸟(玩具)我摆在教室可是有些时间了,为什么你们还感觉难啊?我们一起看。(呈现单元导语)

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法国〕罗丹

引导学生交流“留心”的重要性。

2.汇报交流,教师小结:要知道,郭风笔下的这只翠鸟停留在船上的时间其实也可能是很短的啊!正因为他用心留意了这只翠鸟,才能写得这么细致、精彩。(板书:一心留意)

3.把事先准备好的鸟笼(玩具)再次呈现在讲台上,限时观察,然后写作。重点提醒:看谁能用好“五官观察”法。

4.汇报交流,教师着重从“五官观察”的角度予以点评、指导。

5.同学们,学习这个单元,就是希望大家以后特别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并且能把观察所得写下来。请牢记——

生活当中美丽多,留心观察不放过;

用好五官来发现,边看边听多琢磨。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欲擒故纵,把学生置于一种模拟的环境中,让他们感受到不留心观察导致的写作困难,继而在“失而复得”的机会面前懂得珍惜,细细留心观察,并尝到由此带来的写作成功的甜头。相信这样一次经历能给学生带来深远的影响。】

猜你喜欢

翠绿羽毛蓝色
谢彩霞
蓝色的祝愿
蓝色的祝愿
露 水
让羽毛变成“无价之宝”
羽毛项链
蓝色使命
吹羽毛
一滴翠绿
蓝色的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