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022-12-31江苏灌云县下车中心小学

小学科学 2022年19期
关键词:科学素养课程标准科学

◇李 嫩(江苏:灌云县下车中心小学)

培养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是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的总体目标。为此,教师要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对科学的爱好兴趣,引领学生学习身边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优化科学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科学方法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要素,是科学的认识方法。我们要改变传统的一味传授的教学模式,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探究科学知识,在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中获得新的科学知识。因此,在科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通过科学探究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方法,落实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一)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对“科学态度”表述的关键点是:具有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基于证据和逻辑得出结论,实事求是;敢于质疑,大胆创新;合作包容;热爱自然;尊重科学,反对迷信;遵规守法。这是贯穿于科学教学全过程的价值观,也是实现科学课程育人目标的基本遵循。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树立一丝不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忘我的科学精神。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探究活动中,应要求学生做到过程仔细、操作规范、记录完整,发现问题应敢于质疑,表达观点。

(二)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情感

对科学知识的酷爱和渴求,重视自然科学,关心日常生活和社会紧密相互联系的热点话题,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科学创新精神,就是科学情感。科学情感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对培养学生科学核心素养,实现知识的内化,产生极大的驱动力。因此,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科学情感态度的塑造,这与科学课程教学目标是完全高度契合的。

(三)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自主学习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们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要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课程标准》对培养学生探究实践能力的要求,做了如下关键表述: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形成科学探究意识,理解科学探究、解决科学问题的主要途径;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具有初步的制订学习计划、反思学习过程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课程标准》凸显了对学生实际应用综合水平培养的重要性,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机会,让学生自己动手,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困难挑战和从中得到的乐趣。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在科学探究中不断积累知识,提高实践能力。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教师还要指导学生用好互联网资源,不断拓展知识面。这样,就能把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落到实处。

(四)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相较于个人学习,小组合作是教学组织方式的一种创新,是科学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在《课程标准》中,被作为“科学态度”培养的一个内容。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深刻感受合作共享带来的乐趣,以及在合作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养成善于倾听、交流、沟通的良好学习品质。合作、分享、包容,是学生应具备的科学态度和核心素养,对此,教师要重点关注。

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科技实践活动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适当的科技活动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技活动,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1~4 年级学生可以从事一些简易的动手操控管理,了解和掌握一些浅显容易理解的科学应用技术知识,展开科学启蒙教育;5~6 年级学生可以安排小制作手工等内容。教师应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活动的开展,需要全体学生的参与。教师要根据学生爱好兴趣特长,选择合适的科学探究实践活动,有效发挥他们的特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并非短时间能够实现的。教师要加倍保护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积极性,表扬和激励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创新精神。

三、兴趣是知识的源泉,是成功的动力

在快乐的学习环境中,学生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愉悦、情绪振作容易让大脑形成兴奋中心,使思维处于积极状态,激发学习兴趣,可见愉悦的学习环境创设是十分重要的。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带着浓厚的兴趣去观察周围的事物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就一定要激发学生科学爱好的兴趣,要全面保护学生与生俱来的探索欲望,将其上升为科学探究的自觉行动,成为对科学这门专业学科学习的永久动力。要引导学生带着浓厚兴趣去观察大自然、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从中发现科学的道理。

(二)提高学生观察与思考的能力,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什么是“观察”,“观察”与“看”的区别,进而让学生明确观察的方法,掌握数据信息采集、交流沟通探讨的基本方法。教师要指导学生用文字、数据统计表等方式,记录数据信息。

四、多角度精选题材,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小学科学教师要敏锐地发现有关重要的信息,把握重点,为学生提供创造性思维的机会和条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科学创造激情和灵感,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充分利用校园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校设置科普画廊、宣传栏,张贴科学家的画像和科技名言、科学知识、科技手抄报、科技知识剪报等,让学生进入校园就能感受到浓郁的科技氛围,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增强科技意识。每学期举办一次科技手抄报比赛,优秀的予以表彰奖励、张贴,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让学生进入最佳的情绪状态。

(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借鉴经验加强交流学习

利用学校网络资源,建立校园科技网站。每个班级都建立科技主页,为学生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学生均可以在技术网络页面制作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对网络页面制作形成浓厚的兴趣,实现自主学习应用科学知识的教学目标。

五、结语

教师要从课程教学、科学探究实践活动、校外活动等三个不同层面入手,全面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要在各门学科课程资源的教学中渗透科技教育,要促进科学教学内涵发展,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动脑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自己动手进行探索实验,最终取得实验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学校要组织开展常态化的科技实践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科技实践活动,有目标、有规划地培养锻炼学生的科学素养。这样,就能使学生在科学的海洋中自由遨游,享受科学创造的快乐,拓宽学生的学习途径。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让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得到长足发展。

猜你喜欢

科学素养课程标准科学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践行美好教育 培养科学素养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科学拔牙